【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预习及知识点总结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总结中小学金牌教师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童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4.〃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互相道谢呢?答:因为爬天都峰对这一老一小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但他们彼此互相鼓励,给了彼此信心,使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爬上天都峰,所以要互相道谢。
5、课文主要写了_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是按事情经过的顺序写的。
6、"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最后"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说课课件(共50张PPT)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整节课,教师适时的引导、恰当的 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理解,突 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平等、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 和谐,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遗憾的地方,这节课也不 例外。不足之处是为了抢教学进度,对重点字词段的品读不够,学 生理解得不深入,教师讲授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巨,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 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 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到达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产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环节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并 通过谈收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环节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 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图文讲解+练习17、爬天都峰1、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4、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5、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6、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 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7、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8、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9、“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10、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章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7.爬天都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攀登天都峰的经历,展示了他们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启发性,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激发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历过一些困难,对于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仍有待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中获取启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攀登天都峰的经过及所得到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相互鼓励、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攀登天都峰的经过及所得到的启示。
2.难点:领悟课文中所展现的相互鼓励、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
4.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3.合作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相互鼓励、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级:jí(石级、高级、初级)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呵:hē(呵护、呵气、呵斥)二、我会认组词相:xiàng(相片、相机、相貌)三、多音字都:dū(首都)dōu(都是)发:fà(白发)fā(发现)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四、近义词五、反义词六、理解词语似乎一一好像发颤一一发抖鼓舞一一鼓励居然一一竟然汲取一一吸取仰一一俯笔陡一一平坦鼓舞一一打击奋力——松懈抬头——低头笔陡:笔直陡峭。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
造句:我们互相汲取力量,最终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七、句子解析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 第17课 爬天都峰

样……(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像一只调皮的小狗,
一会儿像一匹奔驰的野马。
选自
拓展延伸
欣赏:黄山天都峰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怎么想——不敢爬
爬山前
怎么说——相互鼓励
爬山中——怎么做——奋力攀登
爬上峰顶后——怎么说——相互致谢
课堂小结
课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
峰的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提出了一些问题,
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呢?把它
们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位同学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在旁边和文后
写下了自己的问题。读课文,写下你的问题,和
同学交流。
学习用批
注的方法阅读
把读文时的思考记录在课文旁,这种
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就叫作
“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角峰,奇险陡峻,为黄山
三大主峰胜景之冠。
字词学习
jí
liàn
pān
xiànɡ
biàn
hē
级
链
攀
相
辫
呵
石级 铁链 攀爬 相片 辫子 笑呵呵
jí liàn chàn pān hóu niàn biàn hē
级 链 颤 攀 猴 念 辫 呵
班级 项链 发颤 攀登 猴子 纪念 发辫 呵斥
“页”的长撇伸向左
侧下方,注意避让。
rào
wán
bó
tuō
摸 甚 跪 捶 绕 顽 脖 脱
抚摸
甚至
ɡài
下跪
rě
捶打
hūn
绕道 顽皮 脖子 脱帽
wò shuāi pínɡ qi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预习及知识点总结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总结中小学金牌教师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章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4.“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互相道谢呢?答:因为爬天都峰对这一老一小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但他们彼此互相鼓励,给了彼此信心,使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爬上天都峰,所以要互相道谢。
5、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是按事情经过的顺序写的。
6、“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最后“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生字组词:哩:在山上哩!还没来哩!级:石级年级高级低级上级等级链:铁链项链链接锁链手表链颤:发颤颤抖颤动颤音颤颤悠悠攀:攀登攀岩攀扯攀谈攀亲道故- 猴:猴子猴头猴戏猴年马月鲫:鲫鱼过江之鲫念:念头思念想念念小学念念不忘辫:辫子小辫儿麻花辫扎辫子呵:呵斥呵责呵气笑呵呵多音字:相:xiāng相信xiàng相片儿量:liáng测量liàng量力似sì相似shì似的作:zuō作坊zuò作家形近字:辫(辫子)辨(辨别)辩(辩论)念(思念)贫(贫穷)贪(贪心)词语解释:笔陡:笔直陡峭。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 爬天都峰【精品课件】

17 爬天都峰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说 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 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 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17 爬天都峰
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第1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3至5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第6、7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 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 第8、9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 第10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
17 爬天都峰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jí
石级
liàn
铁链
pān
攀着
xiàng biàn
照相 辫子
hē hē
笑呵呵
17 爬天都峰
多音字
相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
xiànɡ
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xiānɡ
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17 爬天都峰
我会写 li
í
lià
à
pān ó
哩级 链颤 攀猴
攀登 石级 纪念
17 爬天都峰
词语解释
笔陡:笔直陡峭。 石级:用石头砌成的台阶。 发颤: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汲取:吸取。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17 爬天都峰
近义词 似乎---好像 忽然--- 突然 纪念--- 怀念
反义词 笔陡---平坦 点头--- 摇头 鼓舞--- 打击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我会写组词
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
级:jí(石级、高级、初级)
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
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
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
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
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
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
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
呵:hē(呵护、呵气、呵斥)
二、我会认组词
相:xiàng(相片、相机、相貌)
三、多音字
都:dū(首都)dōu(都是)
发:fà(白发)fā(发现)
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
四、近义词
五、反义词
六、理解词语
似乎一一好像发颤一一发抖鼓舞一一鼓励
居然一一竟然汲取一一吸取
仰一一俯笔陡一一平坦鼓舞一一打击
奋力——松懈抬头——低头
笔陡:笔直陡峭。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
造句:我们互相汲取力量,最终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七、句子解析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爬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缺乏自信,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在与老爷爷相遇并交谈后,“我”受到鼓舞,有了爬向峰顶的勇气;最后“我”克服重重困难,奋力爬上了天都峰顶,此时,“我”既兴奋又激动
3.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说明有了“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才使我们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使“我”和“老爷爷”爬上了天都峰。
九、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段(第3-7自然段):写“我”在一位老爷爷的带动下,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段(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
十、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
本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写了作者爬天都峰的事。
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来写的。
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爬山前,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和“陡”,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胆怯,“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运用了语言描写。
爬山时,抓住“我”的动作和样子来写,“奋力”“手脚并用”表现出“我”爬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一会儿……一会儿……”将奋力攀登天都峰的“我”比作“小猴子”,写出了“我”爬天都峰时的样子。
爬山后,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和老爷爷互相感谢。
*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