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及典型例子。
2.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3.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中世纪城市的有关问题。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从10世纪起,西欧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那些以__手工业和商业__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__金钱赎买__和__武力斗争__。
3.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__自由城市__。
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__自由人__,享有__财产权__。
4.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__特许状__”。
知识点二城市居民的身份5.__手工工匠和商人__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6.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__市民阶级__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__资产阶级__。
知识点三大学的兴起7.__大学的兴起__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8.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__免赋税特权__、__司法特权__、__教育自主权__。
9.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__基督教会__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__经济和社会发展__的要求。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城市,如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英格兰的伦敦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的基本历史事实。
b.了解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2、思想情感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的兴趣。
b.激发学生的研究和思考欲望。
c.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3、教育对象适用于九年级学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背景和过程。
(2)理解城市和大学兴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2、难点(1)了解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理解城市和大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教师引入(1)打开课程:为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简要讲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重要影响。
(2)概述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介绍时空背景等基本概念。
(3)宣读主题。
二、引入课内知识(1)了解城市的起源及其特点。
(2)城市和中世纪社会经济结构的联系。
讲解城市的职业分化和市民和商人等社会群体。
(3)讲解大学的起源和特点。
三、解读课文1、了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1)介绍城市的人口结构和城市的职业分化。
城市的商业和工业发展。
(2)城市在教会和封建贵族影响下的变化。
教会和封建贵族都重视城市的商贸和手工业。
但是,他们也限制了城市市民的自由。
(3)介绍城市的政治变化。
城市维护市民的权利。
城市也经常发生暴力事件。
城市和封建贵族爆发战争。
2、了解大学的兴起和发展(1)介绍大学的起源和传统。
在教会影响下,大学成为学术研究、传播知识和教育的中心。
(2)讲解大学的组织和运行。
大学的学制和行政机构的规范。
(3)介绍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
大学通常设置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
老师授课的方式和内容。
四、总结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1、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影响(1)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城市民主的兴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等。
但学生对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认识大学在城市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产生兴趣,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大学在城市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的图片、地图等材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等,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和大学的发展特点及其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辅助材料,分析大学在城市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2、自主学习:阅读P44“相关史事”,回答下列问题:
建立行会的目的是什么?行会的类型有哪些?行会如何进行管理?
3、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教学重点
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法学法
阅读法、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总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自治城市:除了享有自由城市权利外,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阅读教材“城市居民的身份”一目,结合“相关史事—城市中的行业组织” 。找出:城市的基本居民都是哪些人?城市居民来自于哪里?后来城市居民身份发生了怎样变化?
市民身份的演变过程:由农民(农奴)--进城成为自由人(一年零一天)---逐渐形成市民阶级---分化成手工业者、商人--富裕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2、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都有哪些?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什么?举出一个自治典型的例子。
3、经过争取形成了哪几种类型的城市?
4、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有什么区别呢?也就是自由和自治城市有哪些自由和特权?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讨论:那些获得自由和自治的城市有哪些自由和特权?
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历史背景、兴起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需要结合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提高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关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相关论文、书籍。
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过程,包括城市复苏、大学创建等环节,同时阐述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大学的兴起及其意义,以及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知识,如封建制度、基督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
但学生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及其意义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产生疑问,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理解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欧洲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及其意义;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的理解;学生对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的历史背景。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精品教案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皇图像
二、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条件
中 世 纪 英 国 的 伦 敦
二、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条件
中 世 纪 意 大 利 的 威 尼 斯
二、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条件
中 世 纪 建 造 的 巴 黎 圣 母 院
二、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条件
中 世 纪 的 城 市
背景资料
查理帝国分裂后,西欧各国处于封建割 据状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10世纪后期,特 别是11世纪,西欧各国开始出现旧城复苏和新城产 生的历史过程,统称之为城市的兴起。 西欧中世纪城市,有因手工业发达应运而生, 有因国内外贸易而兴盛,......
条件:社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发达;商 品经济的繁荣;人口增长。
三、城市的阶级斗争
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 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 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 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 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 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 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 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 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 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四、中世纪城市的特点
1、交通便利,社会稳定。 2、城市规模小。 3、人口数量少。 4、很多城市取得自治权。 5、城市主要强调经济功能。
五、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意义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 的,它们自然地在一些交通路口的集市、一 些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 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 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瓦解作用。......城市 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 阶级的前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时期,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和大学逐渐兴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本节课内容涉及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发展以及相关史实,旨在让学生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仍较为陌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掌握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城市和大学兴起对后世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史实,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教学资源:相关史实资料、图片、地图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相关史实。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
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材料和图片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
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
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教师提问: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
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问题思考: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提示: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拓展延伸: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提示: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
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
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
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6.问题探究:(1)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提示:城市重新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
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这些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这些人的利益。
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
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
目标导学三:大学的兴起1.教师讲述: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2.问题思考: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提示: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3.教师提问: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提示: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教师提问: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提示: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堂总结从法兰克王国到强盛的查理曼帝国和德、意、法三国的雏形,从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到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和那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使人自由”的空气的城市,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
3 板书设计1.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2.市民阶层的形成3.大学的兴起4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市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大学的兴起”展开教学,并通过一些谚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及典型例子。
2.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3.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中世纪城市的有关问题。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从10世纪起,西欧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那些以__手工业和商业__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__金钱赎买__和__武力斗争__。
3.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__自由城市__。
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__自由人__,享有__财产权__。
4.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__特许状__”。
知识点二城市居民的身份5.__手工工匠和商人__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6.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__市民阶级__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__资产阶级__。
知识点三大学的兴起7.__大学的兴起__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8.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__免赋税特权__、__司法特权__、__教育自主权__。
9.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__基督教会__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__经济和社会发展__的要求。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城市,如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英格兰的伦敦等。
结合教材P42~P43,回答下列问题。
(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有哪些?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2)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
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3)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4)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
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
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
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5)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6)想一想: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探究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2.市民阶级中分化出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
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探究三大学的兴起1.大学兴起的背景是什么?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2.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3.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5.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市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大学的兴起展开教学,并通过一些谚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与同时期中国城市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