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科普文的阅读

能不远吗? : 师 你们说得真好 ! 这里的列数据和举例子 , 都是说 明文常用的说 明方法 。 用上它们可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太 阳离
类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 , 往往被教师肢解得 只剩下知识 的
张素红
师: 你觉得换成 “ 看出” 行吗?为什么 ?联系句子想一想 。 生: 不行。 估计 ” “ 只是科学家根据这块岩石做出的推测 , 是
大约的一个 时间, 如果换成“ 出” 给人的感觉就是4 亿年 , 看 , 6 很
确定。生:看 出” 就是肯定岩石的年龄 已有4 亿年 , “ , 6 这让人不
《 文新课程标准》指 出:各个学段 的阅读 教学都要重视 语 “ 朗读和默读 。”读” “ 是传统 , 是帮助学生品味语言 、 打好语言功 底 的最佳方法之一。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 ,语文味” “ 的其中一 个表现就是 “ 动情诵读 , 心默读” 静 。但审视 目前的科普说明文 教学课堂 , 往往更 多的是对说 明方法的理性讲解和科学知识的 大量渗透, 缺乏的恰恰就是“ 。 读” 虽然科普文简洁通俗 , 但作为
一
《 语文新课 程标 准》 出 :阅读说明性文章 , 住要 点 , 提 “ 能抓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在教学此类文章时 , ” 说明方法的渗
透是必不可少 的。但教 师对此不可进行理性 的讲解 , 而是应该
让学生与文本 的反复对话 中领悟。如 , 阳》 钛 为人教版课标本 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 。是小学生第一次 接触 到的说明性文
生2 课文还举了个坐飞机的例子 :就是坐飞机 , : “ 也要飞二
准确 、 简明 、 平实 、 动、 生 科学 、 严密是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 教学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 表现力的语言 , 即揣摩其语言是怎么个准确 , 怎么个 简明, 怎么个科学 , 怎么个 严密……比如《 月球之谜》 一文 中有这样一句话 :从月球采 回 “
部编版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及赏析《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
但是,因为人类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甚至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课文赏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深刻揭示了人类对地球的依赖性和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警示人们要珍惜和保护地球。
文章首先描述了地球的美丽和脆弱,强调了地球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人类对其的破坏行为。
接着,作者指出地球是唯一的家园,人类无法在破坏地球后轻易找到新的居住地。
这一部分通过对科学事实的引用,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呼吁人们要珍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0.宇宙生命之谜 练习试题

新部编版六语上标准化试题+课文片段(含答案)10.宇宙生命之谜(标准化试题内容与本课所编知识点梳理同步)一、标准化试题:(提醒:第1~5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cíchǎng shā mòjiē kāi dǐyùmídi hésuān( ) ( ) ( ) ( ) ( ) ( )2.,千里共婵娟。
3. ,今夕是何年。
4、这篇课文介绍了的艰难历程,说明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表明了。
5.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倾qīng斜磁(cí)场(chǎng)猜(cāi)测类似(shì)B.嫦娥奔(bèn)月沧(cāng)海一粟(shù)沙漠(mò)C.更(gēng)替着(zhuó)陆土壤(rǎng)陨石(yǔn)6.“嫦娥奔月”的“奔”,与()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 奔.走相告 B.东奔.西跑C. 直奔.会场D.奔.走之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B.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C.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推.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D.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人们喜爱。
B.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D.一个人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
9.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无误的是()A、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不但找到了水汽,而且含量极少。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解题方法一、科普文章的含义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合为一体,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甚至诗的清醇。
二、科普文章的文体特点1、短小性。
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
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
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州给读者。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
三、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四、科普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①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1、理清说明顺序。
了解并记住说明文常使用的说明顺序。
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语言标志。
2、掌握结构特点。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题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题及答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题及答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月季花学校花园里的月季花开了,我们去观赏吧!花园里的月季花五颜六色,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蓝的……每种颜色的花朵都呈现在我眼前,让我无比欣喜。
它们的样子也很好看,有的呈现椭圆形,有的呈现圆形,还有的是一个个小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一阵微风吹过,我仿佛觉得自己也成了月季花中的一朵了。
在微风中起舞,在微风中欢笑。
不光是我一朵,一株株月季花都在舞蹈、都在欢笑。
风停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里。
过了一会儿,我才清醒过来,我不是月季花,我是在赏花呢!看着这一朵朵美丽的月季花,我想起了朱德同志在《记念白求恩同志》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啊,这一朵朵美丽的月季花,它们的生命意义非常重大,它们在生命中开放出美丽花朵,贡献给人们欣赏,让人们心旷神怡。
相比之下,我想到了我们人类的某些人,他们因为贪生怕死而放弃了自己可贵的生命,虽然他们的死并不比泰山重,但他们的死毫无意义。
我爱月季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和生命意义,还因为它的品质和价值。
月季花不仅外表美丽,内在也美丽。
它的花朵可以用来装饰房间、街道和公园,它的茎和叶子也可以入药治病。
我想,人也应该像月季花一样,要有内在的美和价值,要珍惜生命,活出精彩。
赏花归来,我收获颇丰。
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去度过它。
我们要像月季花一样,不断地生长、开花、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学校花园里的月季花开了,它们在微风中舞蹈、欢笑。
看着这一朵朵美丽的月季花,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要像月季花一样,不断生长、开花、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题(一)题目:小蚂蚁答案:小蚂蚁生活在土壤里,它们通常在地底下寻找食物。
小蚂蚁是勤劳的象征,它们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觅食任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练习题及答案

【导语】《纳⽶技术就在我们⾝边》是⼀篇介绍纳⽶、纳⽶技术的科普说明⽂,说明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作者以⼤胆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向我们介绍了纳⽶技术的神奇,展⽰了纳⽶技术在应⽤上的美妙前景。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四年级下册语⽂《纳⽶技术就在我们⾝边》练习题及答案篇⼀ ⼀、读拼⾳,写汉字。
1.bīnɡ xiānɡ( )⾥如果使⽤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和chú chòu( )功能,能够使⾷物bǎo zhì qī( )更长。
2.纳⽶技术可以实现jí bìnɡ( )的早期检测与yù fánɡ( ),让⼈们更加jiàn kānɡ( )。
未来的纳⽶机器⼈可以通过⾎管直达bìnɡ zào( ),杀死癌细胞。
⼆、给下⾯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括号⾥。
疾: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 ) 疾恶如仇( ) 积劳成疾( ) 疾苦(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预防( ) 健康( ) 普通( ) 新奇( ) 先进( ) 四、根据解释写词语。
1.是指通过⼀平⾯图形或⽴体(如圆、圆锥截⾯、球、⽴⽅体)中⼼到边上两点间的距离。
( ) 2.通常是指在电磁、可见光、红外、声学等⽅⾯难以探测或跟踪的战⽃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磁隐形。
( ) 3.测定⽬标位置的⽆线电装置或系统。
( ) 4.不能施展⼒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 ) 五、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特性 ( )的隐形战⽃机 ( )的物质 ( )的变化 六、阅读课⽂⽚段,回答问题。
纳⽶技术就在我们⾝边。
冰箱⾥⾯⽤到⼀种( ),具有( )和( )的功能,能够使⾷物( )和蔬菜( )更长。
有⼀种叫“( )”的神奇材料,⽐( )结实百倍,⽽且⾮常( ),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 )”到( )旅⾏。
语文阅读与理解训练题库

语文阅读与理解训练题库语文阅读与理解训练题库涵盖了从小学至高中各个阶段的阅读材料,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题库中包括了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散文、科技说明文、历史文献等多种类型的文本,以及相应的问题和答案,以供学生练习和教师参考。
1.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红楼梦》中某一章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 阅读《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探讨哈姆雷特的内心矛盾及其对命运的思考。
2. 现代散文阅读- 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父爱之情,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3. 科技说明文阅读- 阅读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文章,概述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 阅读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分析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 历史文献阅读- 阅读《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分析项羽的成败得失,并探讨其历史地位。
- 阅读《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历史记载,总结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5. 诗歌阅读- 阅读李白的《将进酒》,赏析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 阅读杜甫的《春望》,分析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6. 小说阅读- 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分析阿Q的形象及其在社会变革中的象征意义。
- 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探讨祥子的命运与旧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7. 议论文阅读- 阅读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议论文,总结作者的观点和论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 阅读一篇关于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的议论文,分析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通过这些阅读与理解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不同文体和主题的理解,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这些训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语文:奇异的激光

小学五年级语文:奇异的激光这是篇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作者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法,向我们描述了激光的特点,展现了激光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运用举例、对比等说明方法,突出了激光的奇异所在。
通过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集体备课:从教材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教材有三个并列段落,分别介绍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这三大特点。
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我们从着重学习第一部分入手,抓住最能说明光的特点的句子,深入理解体会,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说明方法;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及第一人称介绍突出激光的亮着一特点,用如果就;如果就;如果就说一段话,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及积累。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
深入学习特点之一最亮的光,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说明方法。
4、训练语言:用如果就;如果就;如果就说一段话,练习用第一人称我来介绍激光。
5、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激光的特点之一最亮的光的特点、用途及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事物进行说明。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他的名字叫激光(板书)。
关于激光,你有哪些了解?(生谈,师补充。
)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想对我们这位激光朋友说些什么?出示投影:激光朋友,你。
练习说话能用上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它吗?(板书:奇异的,指出奇的第三笔为点。
)①齐读课题②我们有这样一位本领高强的朋友,我们感到自豪,请大家自豪地读一读课题。
③我们的朋友还有很多本领不为人所知,在大家眼里它是那么的神秘,让我们神秘地读一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激光有哪些特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激光的特点。
1、交流:引导孩子从两方面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11hz02yw000复习回顾本次课程主要内容一.科普说明文的特征说明文一般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两大类。
无论是说明事理还是说明事物,只要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就可以称为科学说明文。
这类科普说明文,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通常以读者的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强调科学、准确、鲜明。
翻阅中高年级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哪种版本,我们都能看到这类文体的踪影。
《新型玻璃》、《鲸》、《假如没有灰尘》……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大概可以列出一长串来。
这些文章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以通俗的形式介绍某种事物或现象,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科普文的特点:科普文和其他文章不同,它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所以具有如下特点:a知识性、科学性,科普文说明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文中所写的人、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凭空想象、虚构;引用概念、数据、事实和使用语言都要准确无误,即使是拟人化的语言,也要注意准确。
b形象性、趣味性,科普文常常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喻、拟人、悬念、联想等,语言也比较通俗生动,目的是把枯燥的科学道理讲得津津有味,让人易于理解、接受、产生兴趣。
c思想性、时代性,作者往往紧追时代信息,站在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的最前沿,不仅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我们,而且寓思想与知识之中,重在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人、感染人。
2.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科普文的特点,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文章给我们讲了哪些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弄清文章的条理,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是否严密。
弄清楚文章叙述的事物的概念、特点、构造、作用等等,才能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3、辨析说明的方式:科普文常借助一些说明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来表达要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介绍的科学知识,为了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有些科普文还采用了童话、拟人等形象生动的手法。
阅读时体会这种表达方式,对我们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帮助二.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注意标题科普说明文的标题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总体特点是:第一,以文章介绍的知识对象为标题的中心依据,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是介绍什么科学知识的。
如果含混朦胧,不知所云,很有可能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
第二,语言简要。
标题只点明所介绍的知识对象,有时也可兼及它的特点、作用、意义、价值等,但不详细展开知识介绍。
标题通常只有几个字,一般没有副标题。
2.结构跟所有的文章一样,科普说明文也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是总体介绍,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概括介绍它的特征、作用、意义、价值。
主体篇幅最长,是科普说明文的核心部分,有关说明对象的各种知识就是在这一部分充分展开表达的。
这部分在结构上有这样的原则:分为若干层次依次表达,层次与层次之间或并列,或递进,或分总,要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秩序。
结尾或指出当前存在问题,如贾祖璋介绍丹顶鹤的文章在结尾处就提出了丹顶鹤保护的严重问题;或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某篇介绍基因工程的文章就预测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或提醒人们注意吸收新的知识,如在结尾处告诉读者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可注意阅读。
3.表达方式科普说明文当然要大量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兼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就“说明”表达方式内部来说,还有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等多种技巧。
课堂练习书籍面临的危机书籍面临着危机。
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
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
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
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
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
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
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
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
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
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第一段文章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起过8个字)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用简明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四段文章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
”一句应补回在何处?答: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纸张严重老化(或书籍化为尘土等,意思相符,不超过字数即可)。
2、主要说明造成书籍危机的原因。
3、①电子存储技术;②“抗酸化”流程。
4、①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
②“抗酸化”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图书纸张老化的严重程度。
6、③句和④句之间。
指纹的奥秘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
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
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
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
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
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
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A.______ B.______ C.______2.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
答: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参考答案1、由于,虽然,但。
2、①作诠释,②分类别,③打比方。
3、“这一特性”: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它”:指纹。
4、第一段: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第二段;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5、当图章;借助指纹破案;研制出“指纹锁”。
登陆火星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里戈旦耶夫日前宣布,俄罗斯太空科学家已经克服了星际载人飞行的大部分难关,并且准备在2020年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之外,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
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最近时在5000万到6000万公里。
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较好的发射时机每隔一年才有一次,到火星后,要想返回,也要隔一年半才有合适的时机。
因此,登陆火星飞行来回所需要的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目前,要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载人太空飞行除了技术难题外,如何让宇航员在这样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保持心理稳定和身体健康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
正是因为如此,太空探索技术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至今还没有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其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也不过是到2014年取回火星地质标本。
但格里戈旦耶夫表示,通过几十年孜孜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已经取得了宝贵的太空载人飞行经验,能够实施登陆火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