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4年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小学语文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晋升考试小学语文试卷一、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30分)1. (8分)蔡同学藏在箱子里的200元钱不翼而飞。
班主任黄老师调查后,在班上说:“我相信这位同学只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希望这位同学能勇敢改正错误,想个法子将钱还给蔡同学。
如果经济确实有困难,我们班集体会帮助他的。
”第二天早晨,同学们发现宿舍门下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还”给蔡同学的钱。
(1)(2分)黄老师的做法保护了学生的A.隐私权B.生命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人身自由权(2) (6分)联系材料简要分析黄老师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10分)13岁的初中女生刘某自尊心强,性格倔强,学习成绩欠佳。
其父忙于生意,与孩子交流甚少,遇到女儿表现不好就斥责、打骂。
其母则袒护孩子,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
刘某屡次不交作业,科任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她时,她直视着老师,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叛逆心理非常明显。
(1)(2分)案例中的刘某处于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中期(2)(2分)下列对初中生典型心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幼稚B.依赖C.半幼稚、半成熟D.辩证思维为主(3)(6分)联系材料分析刘某父母和科任老师的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3. (12分)刘老师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推荐3名三好学生。
全班同学投票的结果是王阳第一,李雪第二,林红和陈杰并列第三。
班长问:“刘老师,两个第三怎么办?”刘老师想了想说:“我投一票给他俩中的一位,不就解决了吗?”不料有个学生举手问:“刘老师,你为什么要投票?”刘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老师,当然可以投票。
”“可是,老师你不能等结果出来后再投票呀!”……(1)(4分)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刘老师要补投票的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8分)联系实际,简述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学科教学原理、规律的运用(50分)4. (20分)假定《月光曲》(节选)是第三学段课文,请阅读本文,完成题目。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的通知各区教育局、市属中小学: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教人【2007】98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通知》(闽教人【2011】6号)的精神,经研究,决定组织我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参加2014年11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报名时间:1、思明区、湖里区、同安区、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应考教师在本区考点报名考试。
2、直属中小学的应考教师在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考点报名考试。
直属中小学请将所辖报考人员名单(附件一、加盖公章)于10月20日前集中报送市教科院信息技术中心(坑内路23号5楼),并发送电子邮箱至yancong@联系人:陈延聪电话:2665068,报名表须经市教科院信息中心确认后方可网上注册报名。
10月9――20日考生网上注册报名,网上报名流程见附件二;10月21――26日考生以学校为单位集中到考点(坑内路23号5楼)接受报名资格审核,审查合格后缴费确认并提交签名的报名表、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考生电子照片,照片像素为宽240*高320,大小不超过15K,文件格式为身份证号+姓名.jpg(如350XXXXXXXXXXXXXXX+XXX.jpg);样张如下(头部高度大体占照片高度的一半)。
二、考试时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时间为11月15—19日。
三、考试对象:根据福建省教育厅文件规定,凡2007年之后参加过市级以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都必须报名参加考试。
四、考试费用:考试费用:每人90元,由各区教育局、各直属校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统一支出。
请直属中小学于10月26日前将考试费用汇入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账户,请在转账栏目中写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费用”、姓名、单位。
账户名: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户行:建设银行思明支行、账号:3510 1593 0010 5000 2258。
小学语文教师中、高级职称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专业素养考查(100分)五、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分)根据提供的教材《望月》(五下第七单元第24课),按新授课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本文的教学目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10分) 教学目标:理由:2.写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并作简要分析。
(10分) 教学重点:分析: 注意:下面这道题,申报小学高级职称者做甲题;申报中学高级职称者做乙题。
3.甲:请你为本节课预设完整的教学流程,并说明设计思想。
(20分) 乙:请你为本节课设计一个学生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思想。
(20分)…………………………………密………………………………封………………………………线…………………………………六、解题(40分)(一)选择(8分)(请将1—4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踱.步(duó) 枯涸.(hé) 沉淀.(diàn) 戛.然而止(jiá)B.钦.佩(qīn) 蓦.然(mò) 媲.美(pì) 姹.紫嫣红(chà)C.伎.俩(jì) 顷.刻(qǐnɡ) 迸.射(bènɡ) 不屑.置辩(xiè)D.胆怯.(què) 沉湎.(miǎn) 瞋.视(chēn) 屏.气凝神(bǐ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 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 赠予授予予人口实同甘共苦,祸福予共C. 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D. 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2014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誊(téng)写粗犷(kuàng) 美轮美焕(huàn)B.拂(fò)晓遨(áo)翔按图索骥(jì)C.翕(xī)动鹰隼(sǔn) 铤(tīng)而走险D.搀(chān)扶陷井(jǐng) 囫(wú)囵吞枣正确答案:C解析:A项,粗犷(guǎng),美轮美奂;B项,拂(fú)晓;D项,陷阱,囫(h ú)囵吞枣。
C项各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
2.下列汉字笔画书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水:B.长:C.主:D.丰:正确答案:D解析:A项,“水”字,应先写中间的“J”,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写两边的笔画;B项,“长”字,应先写“J”,再写“一”,最后写“\”;C项,“主”字,最后一笔是“一”。
D项笔画正确。
3.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前课外补习蔚为大观,孩子们失去了假日,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B.虽然搜索马航MH370失联飞机的工作困难重重,但各国依然全力以赴C.单单一个“小升初”就让许多家长和孩子焦头烂额,无计可施D.想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中国只能独辟蹊径,走科学发展道路正确答案:A解析: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
意思是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A项成语使用错误,其余三项均正确。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部分网络写手随意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甚至写作态度极为粗疏B.促进社会收入公平的关键在于社会保障是否全覆盖C.京广高速铁路连接着大多数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大型城市D.语言本身积淀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正确答案:D解析:A项,属于语序不当,应改为“部分网络写手写作态度极为粗疏,甚至随意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一职称考试试题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一职称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內。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3.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斯陶布C.章志光 D.柯尔伯格4. 4.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5.5.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于生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8.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 A.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9.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臵的肌动觉属于( ) A.远距离感觉 B.外部感觉C.近距离感觉 D.内部感觉10.对流浪乞讨或者( )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贡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A.离家出走 B.小偷小摸C.逃学旷课 D.打架骂人11.“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一职称考试试题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一职称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內。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B.杂费C.学费、杂费D:学费、杂费、住宿费3.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斯陶布C.章志光 D.柯尔伯格4.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5.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于生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8.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形成性评价B,定性评价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9.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A.远距离感觉B.外部感觉C.近距离感觉D.内部感觉10.对流浪乞讨或者()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贡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A.离家出走B.小偷小摸C.逃学旷课D.打架骂人11.“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试题及答案2014年福建省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党的十八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 A.海南B.云南C.福建D.广西 2.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A.7.5%B.7.7%C.7.8%D.8.1%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政府B.市场C.企业D.个人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四风”,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 A.奢靡之风B.攀比之风C.浮夸之风D.空谈之风5.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刘洋在天宫一号成功地开展了中国首次 A.太空科研B.太空会议C.太空授课D.太空对话 6.第22届冬奥运会于2014年2月7日开幕,其主办城市是 A.索契B.莫斯科C.盐湖城7.在2013年度“南方合作奖”的颁奖典礼上,获得“人道主义成就奖”的是 A.曼德拉B.阿拉法特C.德克勒克D.甘地8.《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次数是 A.1次B.2次C.3次D.4次9.《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坚持 A.优先发展B.改革创新C.育人为本D.促进公平10.《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的条件之一是最近3年内任何一次记分期的记录没有记满A.3分B.6分C.9分D.12分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是 A.对受教育者实施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C.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学校A.跨越发展B.优先发展D.差异发展 13.我国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现象,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A.社会性B.阶级性C.历史性D.永恒性14.著有《普通教育学》并被西方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学家是 A.亚里斯多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15.最早提出学习过程是“学--思--行”统一的过程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6.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的个体特长C.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7.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规模和速度18.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成为 A.课程标准B.课程结构C.课程评价D.课程资源 19.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A.课程机构理论B.范例教学理论C.发展性教学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20.“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教育的特点是A.教育全民化B.教育终身化C.教育多元化D.教育民主化2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审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发展思维D. 提高素养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
A. 思想品德B. 学习习惯C. 情感态度D. 个性发展3.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启发式教学法4. 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A. 知识性B. 趣味性C. 实用性D. 科学性5.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B. 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C.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D. 选拔优秀学生6.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
A. 爱岗敬业B. 严谨治学C. 热爱学生D. 持续发展7.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有()。
A. 以学生为主体B. 以教师为主导C.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D. 以培养能力为核心8.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字词教学”主要包括()。
A. 生字教学B. 词语教学C. 句子教学D. 诗歌教学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主要包括()。
A. 篇章阅读B. 诗歌阅读C. 文学阅读D. 应用文阅读1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主要包括()。
A. 写作指导B. 写作训练C. 写作评价D. 写作修改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A. 以学生为主体B. 以教师为主导C. 以教材为本D.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2.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A. 爱岗敬业B. 严谨治学C. 善于沟通D. 具备商业意识3.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A. 成绩评价B. 过程评价C. 课堂观察D. 家长评价4.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A. 知识性B. 趣味性C. 实用性D. 学术性5.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字词教学”内容?()A. 生字教学B. 词语教学C. 句子教学D. 语法教学6.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内容?()A. 篇章阅读B. 诗歌阅读C. 文学阅读D. 语文知识7.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内容?()A. 写作指导B. 写作训练C. 写作评价D. 书法教学8.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角色扮演法9.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 爱岗敬业B. 严谨治学C. 热爱学生D. 具备创新能力10. 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A.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B. 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C.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D.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教师晋升考试小学语文试卷一、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30分)1. (8分)蔡同学藏在箱子里的200元钱不翼而飞。
班主任黄老师调查后,在班上说:“我相信这位同学只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希望这位同学能勇敢改正错误,想个法子将钱还给蔡同学。
如果经济确实有困难,我们班集体会帮助他的。
”第二天早晨,同学们发现宿舍门下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还”给蔡同学的钱。
(1)(2分)黄老师的做法保护了学生的A.隐私权B.生命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人身自由权(2) (6分)联系材料简要分析黄老师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10分)13岁的初中女生刘某自尊心强,性格倔强,学习成绩欠佳。
其父忙于生意,与孩子交流甚少,遇到女儿表现不好就斥责、打骂。
其母则袒护孩子,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
刘某屡次不交作业,科任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她时,她直视着老师,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叛逆心理非常明显。
(1)(2分)案例中的刘某处于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中期(2)(2分)下列对初中生典型心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幼稚B.依赖C.半幼稚、半成熟D.辩证思维为主(3)(6分)联系材料分析刘某父母和科任老师的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3. (12分)刘老师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推荐3名三好学生。
全班同学投票的结果是王阳第一,李雪第二,林红和陈杰并列第三。
班长问:“刘老师,两个第三怎么办?”刘老师想了想说:“我投一票给他俩中的一位,不就解决了吗?”不料有个学生举手问:“刘老师,你为什么要投票?”刘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老师,当然可以投票。
”“可是,老师你不能等结果出来后再投票呀!”……(1)(4分)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刘老师要补投票的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8分)联系实际,简述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学科教学原理、规律的运用(50分)4. (20分)假定《月光曲》(节选)是第三学段课文,请阅读本文,完成题目。
①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②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菌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③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④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⑤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⑥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⑦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1)(10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根据这一要求,为第⑧段中“清幽”一词的教学写一个片段教学设计。
(2)(10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即不仅要引导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感情,还要让学生领悟写法,运用语言。
根据这一要求,为第⑥段的教学写一个片段教学设计。
5. (20分)阅读《月光曲》(节选)的两个教学片段实录,完成题目。
教学实录(一)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听写几个词语。
《月光曲》讲述的是一个传说,请写出——传说。
这个传说主要讲《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的,请写出——谱写。
下面再听写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抽查学生听写的练习)你把“蜡”写成了“火”字旁,为什么?生:蜡烛跟火有关。
师:“蜡”是古代的一种动物的油。
所以,“蜡”是“虫”字旁。
师:还有这个“键”是左右结构的字,如果“金”字旁能写小些,就好看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从刚才听写词语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1:课文讲了《月光曲》是怎样谱写出来的。
生2:课文讲的是贝多芬在幽静的路上散步,听到钢琴声,就走进盲姑娘的家,在琴键上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生3:课文讲贝多芬在幽静的路上散步,听到钢琴声和对话声,走进茅草屋看见盲姑娘借着蜡烛的微光弹琴,并知道她非常喜欢听贝多芬弹的曲子,于是在琴键上弹起来。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原因,同桌间可以进行讨论。
……教学实录(二)(多媒体出示第6段、第7段的文字内容)师:这是写贝多芬和盲姑娘间的对话,你们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做一些批注,小组内可以合作交流。
生1:盲姑娘什么都看不见,根据什么判断出来人是贝多芬?生2: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时,贝多芬为何没有承认?生3:为什么盲姑娘会知道为她弹奏的就是贝多芬?师:同学们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
这三个问题,其实问的是同一个问题:盲姑娘双目失明,而且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她能猜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请再次细读这两段,说出自己的见解。
生1:因为盲姑娘很喜欢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
生2:弹得这么纯熟,感情这么深,只有贝多芬才能做到。
生3: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生4: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是贝多芬弹奏的。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中用了一个词——知音。
你们知道了哪些关于“知音”的故事和诗句。
生:《伯牙绝弦》(上一篇课文)讲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
师:我国留下许多描写知音的千古名句。
请同学看课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认识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师:知音能缩小空间距离,知音能慰藉彼此心灵,知音能消除穷富鸿沟。
盲姑娘能从贝多芬的琴声中判断出来人是贝多芬,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贝多芬没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内心十分激动,所以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
(1)(10分)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和“教学建议”,举例简析教学实录(一)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优点。
(2)(10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依据这个要求,举例简析上述两个教学实录是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
6. (10分)以下是六年级某班53位学生平时修改作文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请根据表格内的统计数据,完成题目。
(1)(4分)从以上统计数据中,你发现该班学生在修改作文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6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请根据这一要求,针对该班学生修改作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条改进建议。
三、学科核心知识的运用(70分)7. (10分)阅读下面元曲,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分)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3分)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的是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3)(3分)下面对这首曲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情景交融B.映衬C.白描D.托物言志8. (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读书与看书林语堂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不同,“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缺,亦不可混。
”读书道理,本来如此。
曾国藩又说:“读书强记无益,一时记不得,丢了十天八天再读,自然易记。
”此是经验之谈。
今日中小学教育全然违背此读书心理学原理,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
小学国语固然应该读,文字读音意义用法,弄得清清楚楚,不容含糊了事。
至于地理常识,常令人记所不当记,记所不必记,真真罪恶。
譬如说,镇江名胜有金山、焦山、北固山,此是常识,应该说说,记得固好,不记得亦无妨,以后听人家谈起,或新游其地,自然也记得。
试问今日多少学界中人,不知镇江有北固山,而仍不失为受教育者,何苦苛求于三尺童子?学生既未见到金山、焦山、北固山,勉强硬记,亦不知所言为何物,只’知念三个名词而已。
扬州有瘦西湖,有平山堂,平山堂之东有万松林,瘦西湖又有五亭桥、小金山、二十四桥旧址,此又是常识,也应该说说,却不必强记。
实则学生不知五亭桥、万松林为何物,连教员之中十之九亦不知所言为何物。
今考常识,学生曰,万松林在平山堂之西,则得零分;在平山堂之东,则得一百分,岂不是笑话?卫生一科,知道人身有小肠大肠固然甚好,然大肠明明是一条,又必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等,又是无端添了令人强记的名词,笑话不笑话?弊源有二:一是教科书编者,专门抄书,表示专家架子;二是教员不知分出重轻,全课名词,必要学生硬记。
学生吓于分数之威严,为所屈服,亦只好不知所云地硬记,于是有趣的常识变为无味的苦记。
殊不知过些时候,到底记得多少,请教员摸摸良心自问,何故作践青年精神光阴?(选自《读者》2013年第3期)(1)(3分)作者在这个文段里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读书强记无益,一时记不得,丢了十天八天再读,自然易记。
B.今日中小学教育全然违背“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的读书心理学原理。
C.小学国语固然应该读,文字读音意义用法,弄得清清楚楚,不容含糊了事。
D.作者认为“常识”、“名词”不必强记。
(2)(4分)作者认为造成“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的原因是什么?(3)(5分)文中例举的两类不必强记的“常识”是什么?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4)(4分)结合文本,说说你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的理解。
(5)(4分)文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9.(40分)写作以“赢在课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