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说课 标说教材

合集下载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是一节绘画创作课。

教材以拟人化的动漫形象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拟人化手法在动漫创作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拟人化的概念、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动漫形象的创作步骤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拟人化手法进行动漫形象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绘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动漫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喜爱,他们善于观察、想象和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但学生在动漫创作中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运用拟人化手法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指导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拟人化的概念,掌握拟人化手法在动漫创作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学会运用拟人化手法进行动漫形象的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拟人化手法在动漫创作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指导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运用拟人化手法进行动漫形象的创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示范、辅导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动漫形象,引导学生关注拟人化手法在动漫创作中的应用。

2.新课讲解:讲解拟人化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拟人化手法在动漫创作中的重要性。

3.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拟人化手法进行动漫形象的创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4.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拟人化手法进行动漫形象的创作。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模板 (3)小学美术课说课模板二 (4)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6)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7)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8)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10)人美版第11册教学计划 (11)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 (13)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教案 (13)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教案二 (15)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教案三 (18)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教案四 (24)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说课稿 (28)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 (29)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教案 (29)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教案二 (31)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说课稿 (33)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说课稿二 (36)第三课戏曲人物 (38)第三课戏曲人物教案 (38)第三课戏曲人物教案二 (40)第三课戏曲人物说课稿 (43)第三课戏曲人物说课稿二 (45)第三课戏曲人物说课实录 (48)第四课图形的魔术组合 (49)第四课图形的魔术组合教案 (49)第四课图形的魔术组合教案二 (51)第四课图形的魔术组合说课实录 (53)第四课图形的魔术组合说课稿 (59)第五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61)第五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案 (61)第五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案二 (64)第五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说课稿 (67)第六课自制小相框 (69)第六课自制小相框教案 (69)第六课自制小相框教案二 (71)第六课自制小相框说课实录 (72)第六课自制小相框说课稿 (77)第六课自制小相框说课稿二 (80)第七课色彩的调和 (81)第七课色彩的调和教案 (81)第七课色彩的调和教案二 (83)第七课色彩的调和说课实录 (84)第八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85)第八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案 (85)第八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案二 (88)第九课箱板上的新发现 (100)第九课箱板上的新发现教案 (100)第九课箱板上的新发现教案二 (101)第九课箱板上的新发现说课稿 (103)第九课箱板上的新发现说课稿二 (104)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 (105)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第一课时教案 (105)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教案 (109)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教案二 (111)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说课实录 (112)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说课稿 (114)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说课稿二 (116)第十一课神秘的礼盒 (119)第十一课神秘的礼盒教案 (119)第十一课神秘的礼盒教案二 (120)第十一课神秘的礼盒教案三 (121)第十二课故事里的人 (123)第十二课故事里的人教案 (123)第十二课故事里的人教案二 (124)第十三课笔的世界 (127)第十三课笔的世界教案 (127)第十三课笔的世界教案二 (130)第十三课笔的世界说课稿 (132)第十四课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133)第十四课电脑美术——漫画肖像教案 (133)第十四课电脑美术——漫画肖像教案二 (135)第十四课电脑美术——漫画肖像说课稿 (137)第十五课神州风采 (139)第十五课神州风采教案 (139)第十五课神州风采教案二 (141)第十五课神州风采说课稿 (143)第十六课家乡的老房子 (147)第十六课家乡的老房子教案 (147)第十六课家乡的老房子教案二 (149)第十六课家乡的老房子说课稿 (153)第十六课家乡的老房子说课实录 (155)第十七课家乡的小吃 (157)第十七课家乡的小吃教案 (157)第十七课家乡的小吃教案二 (159)第十七课家乡的小吃说课稿 (161)第十七课家乡的小吃说课稿二 (164)第十八课家乡的艺术 (165)第十八课家乡的艺术教案 (165)第十八课家乡的艺术教案二 (167)第十八课家乡的艺术教案三 (170)第十八课家乡的艺术教案四 (172)第十九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174)第十九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案三 (178)第十九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说课实录 (179)说课基本要素简短介绍 (183)教师资格面试知识(大全) (184)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84)说课的程序 (184)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 (186)试讲十要点 (188)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188)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 (189)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190)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 (191)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 (194)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95)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 (196)小学美术说课模板教材:X第X册第X课《XXXX》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敬爱的评委,您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XXXXX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X册第X课《XXXXX》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下册《6.综合版画》说课稿1

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下册《6.综合版画》说课稿1

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下册《6. 综合版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下册》是一本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美术教材,本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本课《6. 综合版画》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综合版画是一种融合了多种绘画技法和材料表现的绘画形式,它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综合版画的实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综合版画的制作过程和表现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绘画技巧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然而,综合版画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绘画形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综合版画的制作过程,掌握综合版画的基本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综合版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综合版画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对美术的热爱和欣赏水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综合版画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综合版画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实践、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综合版画的制作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综合版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讲解:讲解综合版画的定义、制作过程和基本技巧,让学生对综合版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示范:现场演示综合版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综合版画的创作方法。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4课装饰画》(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4课装饰画》(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4课装饰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4课《装饰画》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装饰画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创作方法的学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示例,使学生了解装饰画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以及各种装饰画技法,如剪纸、版画、镶嵌等。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尝试新事物。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装饰画的概念、技法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画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创作方法,学会一种或多种装饰画技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装饰画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创作方法。

2.难点:装饰画技法的掌握和创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装饰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装饰画的定义和特点。

2.新课讲解:介绍装饰画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分类,讲解各种装饰画技法的原理和步骤。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装饰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装饰画的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装饰画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创作方法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关键词和图示呈现。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装饰画作品的效果。

2.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的装饰画作品,给出建议和鼓励。

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上册《9. 中国画——梅花的画法》说课稿2

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上册《9. 中国画——梅花的画法》说课稿2

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上册《9. 中国画——梅花的画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上册》是一本面向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美术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本册第9课《中国画——梅花的画法》选取了中国画中的梅花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梅花的画法,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梅花是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象征着高洁、坚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学习梅花的画法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梅花的象征意义,还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的韵味和意境。

教材中提供了梅花的画法步骤,以及相关的技法讲解,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中国画的技法,对基本的笔墨技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梅花作为中国画的特定题材,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并逐步掌握梅花的画法。

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好奇心强、好动、善于模仿,对于绘画活动具有较高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掌握梅花的画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梅花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梅花的画法,独立完成一幅梅花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并运用笔墨技法表现出梅花的韵味和意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梅花的画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梅花的形态和特点;同时,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梅花的画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形态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10 故事里的人》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10 故事里的人》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10 故事里的人》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故事里的人》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掌握人物头像的绘画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富有故事性的头像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故事人物案例,以及绘画步骤和方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的方式,提高对人物头像绘画的认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人物头像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对故事人物有较高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深入思考故事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提高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故事人物的形象特点,掌握人物头像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人物头像绘画的认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事人物的喜爱,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故事人物头像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表现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故事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特点,实践绘画技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人物形象,采用分组讨论、示范讲解、学生实践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故事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故事人物的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故事人物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总结绘画方法。

3.实践与指导:分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4.创作与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分组展示,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实践。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说课稿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说课稿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拟人化动漫形象的特点和创作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动漫形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拟人化动漫形象的定义、特点的介绍,又有创作方法的指导,还有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欣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动漫形象有一定的认识和喜爱。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动漫形象,对拟人化的动漫形象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模仿,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突破创作中的瓶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拟人化动漫形象的定义、特点,学会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动漫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拟人化动漫形象的定义、特点,学会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动漫形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新创作出富有情趣的拟人化动漫形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拟人化的动漫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漫形象为什么让人感觉有趣?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讲授新课:介绍拟人化动漫形象的定义、特点,讲解创作方法,如如何赋予动物以人类特征、如何表现动物的情感等。

3.示范教学:教师现场演示如何创作拟人化动漫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创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拟人化动漫形象。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第十一课镜头里的花》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第十一课镜头里的花》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第十一课镜头里的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镜头里的花》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第1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摄影的方式,用镜头去捕捉花的美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摄影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花的照片,让学生去欣赏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花的美丽和摄影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可能对摄影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专业的摄影技巧。

他们可能善于观察,但对于如何用镜头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和创作,帮助他们提升摄影技巧,并用镜头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曝光等,并能在拍摄花朵时运用这些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摄影,发现花的美丽,提升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曝光等。

2.教学难点:如何用镜头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发现花的美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花朵的照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提供相机等摄影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拍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花朵照片,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欣赏,激发他们对摄影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曝光等,并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拍摄,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拍摄中遇到的问题。

4.展示:学生将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花的美丽,提升他们的摄影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摄影技巧的关键词,如构图、曝光等,以及花的美丽的表现方式,如色彩、形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说课标说教材漠河县实验学校 陈静各位同行、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对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材以“三说”的形式进行解析说明:第一说课标,第二说教材,第三说建议。

一、说课标:“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1、首先说课程目标,其中课程的目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目标。

小学美术的课程总目标是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的。

其中过程与方法是指:1.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体验活动的乐趣。

2.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创作方法。

3.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是指1.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2.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3.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1.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2.激发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此次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我觉得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旧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定义为具有人文性质,而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却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美术课程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

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和立足点所在。

对设计应用领域的要求比以往更详细,更加突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

课程分目标是主要体现在:“造型·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是小学1到2年级,第二学段是小学3到4年级,第三学段是小学5到6年级,第四学段是中学7至9年级。

今天我说的教材是小学六年级美术,属于第三学段,2、课程内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及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我认为本年段的内容标准有四个方面:1.造型•表现: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l 2. 设计•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l 3.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l 4.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说教材:“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体例、编写特点以及内容的结构整合。

(一)、首先请大家和我来看教材的编写体例。

课本开篇是中国画欣赏《人民和总理》然后是教材内容的设置,课本的最后是目录。

每一课教学内容的设置都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和作业提示组成,教材以单课式设计,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作为显性的线条,以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隐性的线条。

课本中图片有两种:一是画家作品图片,是代表性很强的典型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学生作品图片,在作业创作中起提示作用,开拓学生思路。

最后右下角给出作业提示对作品的创作和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进行实践。

人美版教材课题以颜色区分领域,红色课题为:造型·表现类课;蓝色课题为:欣赏·评述类课;绿色课题为:设计·应用类课;紫色课题为:综合·探索类课。

(二)、教材编写特点1.在教材内容选择上 :能够根据相应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求知欲望和成长需要,有效安排教学内容。

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美术活动的多方向、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能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有机地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每一课,都尽可能地设置有意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在学生学习方式 :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运用各种材料表现学习的相关知识。

充分表现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的艺术潜能。

4.在作品表现形式上 :提供了多种表现形式的可能,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创意,采取多种形式的作品呈现方法,多角度地体验和表现,达成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交流目的。

(三)、内容结构新课标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把教材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本年段44课教学中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课较多,共计19课。

绘画类内容的是《有特点的人脸》、《色彩的调和》、《画故事》,运用素描、色彩知识塑造形体。

《奇思妙想》和《添画人像》等是联想造型创作,启发创作思维。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侧重点选择切入点,以引导体验感受为主,多观察,多操作演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本年段教材中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有8课,《笔的设计》、《形象的重叠变异》、《我的书包》等属于绘画类设计应用,《彩球的设计》、《装饰柱》、《自制小相框》等属于制作类设计应用。

本年段教材中欣赏·评述领域的共有8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探访自然的奇观》从自然文化和历史遗产来探索艺术之美,《凝固的音乐—建筑》通过文化艺术欣赏与评述来感受美。

本年段教材中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有9课,《电脑美术》等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本年段教材的整合体现在横向与纵向整合联系。

横向整合指本册书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的彼此之间整合。

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例: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知识结构来说,具有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学习领域的综合性和知识主题选择上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 。

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纵向联系:1.从活动内容上看:低学段主要是美术学科知识内部的综合;中学段还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高学段拓展为:美术与自然课程、其他课程的知识与技能2.从学习方式上看:1.低学段是以造型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2. 到了高学段就发展为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同时体会美术与环境关系这一目标。

三、说建议:“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一)教学建议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中要特点。

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标,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利用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如《用各种材料来制版》一课,艺术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生活中有很多种材质,有树叶、木纹、布片、麻绳、轮胎等等,历数不尽。

用这些材质来制作出各种新颖有趣的纹理,刚柔相济,不墨守陈规。

2、结合音乐、语文、舞蹈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 。

例如《戏曲人物 》是一节跨学科的综合课,我将音乐和美术设计合为一体,让学生在绘画与娱乐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文学知识,本节课在创作时,孩子们绘画起来也非常的快,孩子们不仅体会了戏曲人物的精髓,同时也更好的了解了京剧这一国粹的独特魅力。

3、优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等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做游戏、搞竞赛、办展览、表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美术知识和技能练习的兴趣性。

在体验操作练习时,要始终贯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评价建议: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

新标准下的评价,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平台,学生自评的方式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讲评自己的作业或讲评解决问题的结果来展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拥有发言权。

在课堂上我会找学生走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作意图,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努力。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我在课堂上采用了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的方式,用ABC来标示等级,并配合语言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弱点和发展方向。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标准》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出发,将美术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资源三部分。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具体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1、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与器材,我们每个班都配有多媒体,上课时可以播放准备好的多媒体视频及图片。

2.学校的图书馆所配备的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要事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如我县一年一度的北极光节,结合十八大的召开,开展喜迎十八大 我说家乡新变化绘画展、六一儿童节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绘画比赛、七一党的生日开展我画国旗献给党,这类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也会为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了解国际时事提供渠道。

4 、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搜索方便、传输快捷的特点,获得网络丰富的信息,运用电脑技术辅助教学,并可将网络作为沟通渠道,进行课内外的教学互动。

5.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