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事故案例剖析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
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
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
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仓库。
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
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
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
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
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
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
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
二、背景材料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静电引发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静电引发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简介: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可能引发危险。
当积累的静电释放时,可能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真实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静电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并提供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一:鞋底摩擦起火在一个化学工厂的车间里,一名操作员穿着塑料鞋底与地面进行长时间的走动。
由于地面是绝缘材料,摩擦所生成的大量正负电荷无法及时补偿,导致了严重的静电聚集。
最终,在一个可燃气体泄漏并蔓延到该区域时,车间内爆炸并引发大火。
经过调查分析后得知,这起事故是由于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而造成的。
原因分析:1. 静电积聚:由于操作员长时间穿着塑料鞋底与绝缘材料地面接触,使得正负电荷不能及时相互补偿,导致静电积聚。
2. 可燃气体泄漏:车间内的可燃气体泄漏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
防范措施:1. 使用导电鞋底: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环境中,应使用导电鞋底以便及时释放掉积累的静电荷。
2. 接地保护:对于绝缘材料地面的区域,应加强接地装置以确保正负电荷能够快速补偿。
案例二:输送带摩擦点起火一个物流仓库的自动化输送线上运行着长时间服务生命不长的输送带。
由于过度摩擦,在某个节点处起火并迅速蔓延到整个仓库。
经调查发现,这起火灾事故是由于未注意设备维护与排查而造成的。
原因分析:1. 输送带老化:由于长时间使用和物品摩擦,输送带表面产生了较高程度的静电。
2. 点状摩擦:由于某个节点处存在异常物品或损坏部分,使得输送带局部更容易产生静电。
防范措施:1. 定期检查:对于自动化输送线及其相关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所有的部件都处于良好状态。
2. 清洁通风:当物品与输送带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因此要加强仓库内的清洁工作以降低灰尘积累,并保持良好通风。
案例三:起重机吊杆引发火灾在一家建筑工地上,起重机操作员使用一个未经维护的金属吊杆进行物流作业。
由于吊杆与货物长时间接触并摩擦,在某个瞬间放下时产生大量静电并点燃可燃气体。
静电引起的爆炸事故案例

静电引起的爆炸事故案例1、湖北生物公司静电爆炸事故2020年9月28日14点07分左右,天门楚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1人受轻伤。
初步查明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在进行压滤试验时,静电引燃危险物料分解爆炸,导致事故的发生。
2、加气站货车轰燃事故2019年11月23日,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一加气站,一厢式货车发生液体泄漏,遇静电发生轰燃,火焰顺势向四周扩散,将加气员以及周围车辆瞬间吞噬。
3、张家港罐车燃爆事故2019年9月30日8:28分,张家港宁兴液化公司,苏BH5285罐车装甲苯时,发生燃爆事故,造成该车司机陈某死亡,装车操作工刘某烧伤。
初步了解,是装车台装完车后取样时发生燃爆,原因是违章作业,由司机进行取样,静电导致。
4、深圳汽车轮胎店火灾事故2019年8月9日12时34分许,深圳布吉罗岗社区一汽车轮胎店突发火灾,造成4人死亡(2个大人、2个小孩)。
经调查,员工维修汽车过程中,将拆卸油箱内的汽油倒入塑料桶,移动塑料桶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汽油蒸气爆炸并蔓延成灾。
5、珍珠棉静电火灾事故2019年1月22日,广东某工业园内,货车司机把车停在生产车间门口空地,公司两名员工把生产车间内的珍珠棉成品搬到货车车厢里。
一员工从珍珠棉上跳下来,踩到车厢地板金属时,脚下因静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火灾导致一人脸部受轻伤。
6、制药公司爆炸事故2018年4月19日,天津市一制药有限公司提取车间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不含事故罚款)1740.8万元。
该事故是由于静电荷积聚放电,引燃了提取罐周围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气体,发生爆炸。
7、医药化工公司爆炸事故2020年11月17日7时21分左右,位于江西吉安市海洲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
爆炸发生在废液处理区域内,生产工艺为303中和釜(2000L)中和处理对甲苯磺酰脲的废液(废液中含有氯化苯),中和后分层转至302釜(2000L)进行蒸馏,因302蒸馏釜刚蒸馏完前一批次物料未降温,釜内温度过高,员工启动真空泵将中和后的废液转至302釜时发生爆炸事故。
静电事故案例及预防

经济损失
由于风向原因以及消防抢救及时、有效, V0103号储罐、该储罐区南侧的20个储存化 工原料的小储罐等到了有效的隔离,未发 生爆炸,但罐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事 故大火持续将近4个小时,造成了重大的经 济损失(仅原料一项初步估算就在600万以 上)
爆炸原因初步认定
经事故联合调查组和化工专家组初步 认定,19日浙江卫星化工有限公司储罐 区V0104号储罐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在用泵向该罐内输送丙烯酸乙酯过程中产 生并积聚静电,引爆罐内混合性气体,并 形成火灾。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
1.严格按规定的流速输送易燃易爆介质,不 准用压缩空气调合搅拌。 2.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停止后,须按规定 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 等作业。 3.对易燃、易爆流体贮罐进行测温、采样, 不准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器具。 4.不准从罐部收油,油槽车应采用鹤管液下 装车,严禁在装置或罐区装油品。
1.3事故后果
受伤的员工 事故导致该员工左手臂,左躯 干上身侧 29%Ⅱ度烧伤 ,损失 工作日250日,经济损失26万元。
过滤网
2.1静电事故
2006年8月2日,永 和区某危险化学品 生产企业发生一起 地下溶剂罐在车间 的管道出口静电起 火的事故。自动喷 淋系统立即自动启 动,起火后一分钟 即被完全扑灭。
5.1当第二桶倾入时爆炸
5.2事故经过
当被溶剂(含约20%二异丁烯)湿润的 产品,由一金属容器经一金属漏斗及一长 3.5米的金属投料管,投入一耙式干燥器 (耙在缓缓转动)。金属容器、干燥器及 其上面的金属漏斗、金属投料管均接地。 当第二桶被倾入漏斗时,突然发生爆炸, 火焰从投料口向外喷射而出。
静电案例

静电案例1.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
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
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
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仓库。
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
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
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
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
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
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
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
二、背景材料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加油站事故案例

h
14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九
• 是什么原因造成油箱口着火事故的呢?经 对轿车检查,油箱正常完好,电瓶电极柱 头牢固无搭铁现象,加油枪插入加油口也 未发现不正常情况。因此,排除了由于车 子原因而引起的火焰。对加油站油泵检查 发现,连接加油枪的橡胶导管有龟裂现象 ,橡胶夹层中跨接金属导线经仪表测定两 端已不导通。
h
3
加油站静电事案例 一
• 据调查。事故原因系司机违章操作所致。 当天上午,储油罐司机驾驶油罐车再次为 加油站送油,均未按规程采用密封式输油 法,而是直接将输油管插入储油罐中。加 油站一员工前去关阀门时,所穿的衣服产 生静电引起燃爆。
h
4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二
• 某年9月10日0时30分,一辆满载油料的油 罐车在某加油站输油时由于静电原因,突 然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据了解 ,在2名死者中,1人是加油站的工作人员 ,另1人则是来加油站找同乡的男子。
• 2001年8月9日13时左右,贵阳某加油站发 生火灾,起火的原因是雷电击中电源线路 ,雷电流经电杆金属拉线入地,由于拉线 接地电阻240Ω,且拉线距油罐只有2米, 雷电形成的瞬间高电压反击引起火花,致 使柴油燃烧而发生火灾。
h
24
加油站雷击事故案例 二、
• 2002年3月14日,某加油站遭受雷击,雷电 波通过电源线侵入,供电线路烧断,线路 对机壳支撑角钢放电,造成放电处角钢出 现直径6mm的穿洞,由于2001年该加油站在 进行防雷检测时,加装了电源避雷器,才 使灾害没有进一步扩大。
h
2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一
• 2002年1月7日 某先一加油站发生爆燃事故,加油站 内一台加油机 被烧得面目全非,加油站屋顶被掀开 ,一侧的围墙也被炸倒,造成一人死亡,2人 受伤 。
加油站事故案例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四
某年7月17日中午,某市石油公司所属加油站,在 接卸一车70号汽油(约4t)时,发生起火,虽火 被及时扑灭,未造成经济损失,但教训十分深刻。 这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是;1接卸油料时,保管员将 导电线挂接在车厢木板的铁皮上,没有接在罐体上。 2 在卸油中,卸油接头严重渗漏,用小铁桶接漏油, 因桶口小,油向外喷溅,又在桶下垫了一个塑料盆 接油,由于塑料桶是绝缘物,铁桶积聚的静电无法 导走,在卸油约2/3时,产生静电放电,引起着火。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九
是什么原因造成油箱口着火事故的呢?经对 轿车检查,油箱正常完好,电瓶电极柱头牢 固无搭铁现象,加油枪插入加油口也未发现 不正常情况。因此,排除了由于车子原因而 引起的火焰。对加油站油泵检查发现,连接 加油枪的橡胶导管有龟裂现象,橡胶夹层中 跨接金属导线经仪表测定两端已不导通。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七
某加油站工人将挥发性汽油盛入圆桶,在桶 内泡洗衣物。当穿着橡胶长筒靴的作业人员 将桶内衣物提出桶外清洗时,衣物在手中着 火,大火烧掉150m2的木厂房,烧伤一名 工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清洗时引起静 电放电着火。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八
1968年9月9 日在美国新泽西州莫里斯,当油罐 车正在装汽油时,司机注意到在发油罐下面有火。 他立即通知当地消防部门。 迅速赶到的消防人员发现石油销售站已密集地包 围在火中。所有放在没有保护层的钢支座上的7 个 75.7m3(20000加仑)罐都已破裂,同时罐内的 油品正燃烧着。5辆加油车和2辆油罐车着了火。 一座6mx15.2m(20ftx50ft)仓库,一座两辆汽 车的车库和办公室(都是主要用金属建造的),几 乎都烧毁了。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六
静电事故案例12.30

2.2事故原因
1、工人未正确使用静电 夹; 2、地下溶剂罐输送泵功 率过大,导致出口处流速 过大,达200KG/分(安全 要求为100KG/分以下); 3、溶剂为甲苯,极易聚 集静电; 4、工人未使甲苯沿缸壁 流入,静电未能及时释放。
3.1塑料桶装苯起火
③易燃气体的流送
氢气等易燃气体在流送过程中若混入 空气,可在管道中放电造成静电引发火灾 爆炸事故。易燃气体管道输送过程中阀门、 法兰泄漏,泄漏面未做等势体连接或高压 喷射,易在泄漏面造成静电火灾爆炸事故。
静电的产生
(1)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 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 的高速运动
工人用一个塑料桶去装苯,苯是易燃物质, 塑料桶又带了静电,装卸时静电起火
4.1投料口爆炸
4.2事故经过
事故经过:一个带搅拌的反应釜,人孔中装 有不锈钢漏斗,操作时,人站在上凡力水木 地板上,在室温下预先投入丙酮,再通过漏 斗将山梨糖粉投入反应釜中。当把山梨糖粉 投入漏斗时,投料口发生了爆炸。
静电事故案例
2009.2.20
安全是一种意识
安全是一种习惯
安全是一种素养
五想五不干
一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 二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 三想安全工具未配备,不干; 四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 五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
禁止向塑料容器内充入氢气、氯乙烯、汽油、正己烷、甲苯
5.1当第二桶倾入时爆炸
5.2事故经过
当被溶剂(含约20%二异丁烯)湿润的 产品,由一金属容器经一金属漏斗及一长 3.5米的金属投料管,投入一耙式干燥器 (耙在缓缓转动)。金属容器、干燥器及 其上面的金属漏斗、金属投料管均接地。 当第二桶被倾入漏斗时,突然发生爆炸, 火焰从投料口向外喷射而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公司成品罐区发生爆炸火灾事故。该公司是一家
专业从事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产品的开发、生产、
销售的企业,公司现有职工122余人,年产丙烯酸
酯4万吨。该起事故首先由成品罐区的V0104号储
罐(该储罐有效容积为3000立方米,当时储存有
151.57吨丙烯酸乙酯)突然发生爆炸,罐顶被冲开
掀翻落地,并引发大火,导致围堰内相同大小的
.
17
茂名石化乙烯装置起火
.
18
茂名石化乙烯装置起火
.
19
茂名石化乙烯装置起火
.
20
茂名石化乙烯装置起火
.
21
案例3
1972年1月,日本横滨市的石油炼厂一 容积为10 000m3的苯储罐在取样时发生爆 炸,并引起火灾事故是由于迅速将取样罐 上提时苯摩擦产生静电,在与检测孔接触 时产生放电火花,引发事故。
V0101(装有丙烯酸甲酯75吨)、V0102(装有丙
烯酸丁酯345吨)两个储罐相继发生了爆炸。
.
10
经济损失
由于风向原因以及消防抢救及时、有效, V0103号储罐、该储罐区南侧的20个储存化 工原料的小储罐等到了有效的隔离,未发 生爆炸,但罐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事 故大火持续将近4个小时,造成了重大的经 济损失(仅原料一项初步估算就在600万以 上)
.
25
案例7
2002年12月26日,某石化企业槽车回
收污油,因槽车静电接地设施不完好,且
抽油泵出口采用了导电性能很差的消防水
龙带,造成静电积聚,导致槽车爆炸。
.
26
案例8
2002年7月,某苯胺装置在停车过程中, 用压缩空气向流化床添加催化剂,静电火 花引爆聚积在系统中因残余未经再生处理 的催化剂而释放出的氢气,致使防爆膜破 裂。
①可燃性气体与助燃性气体相混合并达到爆 炸极限。
②工作温度大于闪点温度的易燃液体的蒸气 与空气的混合系。
③雾化了的可燃液体与空气混合系。 ④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可燃性物质粉尘与空
气的混合系。
.
33
常见工序静电火灾
根据静电火花放电条件的形成,可以发现 化工生产过程中几种常见工序的静电火灾 爆炸危险场所或部位:
达到300伏时, 就会产生静电放电现象,闪烁出 火花。由于汽油的着火点很低,所以容易使散发 于容器周围的汽油蒸汽燃烧, 甚至发生爆炸。
.
8
阀门、法兰防静电接地
输送氢气、氯乙烯、汽油、正己烷、甲苯管道法兰间采用导电垫片
.
9
案例1 浙江卫星丙烯酸爆炸事故
2009年10月19日上午,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
可能同时满足易造成静电积聚和环境有爆炸 性混合物场所或部位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静电的积聚来自于可燃物或爆炸混合系 的本身,如可燃液体或气体的输送或冲刷;
另一种则是静电的产生独立于爆炸混合系, 如人在有可燃性气体泄漏的场所脱毛衣或进 行其他产生静电的作业。
.
32
爆炸混合系的形成一般有4种情况
.
11
.
12
.
13
.
14
.
15
爆炸原因初步认定
经事故联合调查组和化工专家组初步 认定,19日浙江卫星化工有限公司储罐 区V0104号储罐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在用泵向该罐内输送丙烯酸乙酯过程中产 生并积聚静电,引爆罐内混合性气体,并 形成火灾。
.
16
案例2 茂名石化乙烯着火
2008年6月3日18时32分,中石化茂名石化乙烯厂 主要电源在距离榭平岭变电站11公里处发生雷击, 造成外线路短时间断电,致使乙烯厂总变北站1#
主变、南站1#主变也立即发生断电,造成1#聚丙
烯、2#聚丙烯等装置跳车。装置跳车后,按照预
案的要求,往火炬管网紧急泄压。其中2#裂解等4
套装置同时向D火炬管网泄压。由于多套装置同 时向D火炬管网排放,火炬管网压力急聚升高。 18时55分,D火炬管网压力(0.45Mpa)超过了裂 解炉出口管线的设计压力(0.35Mpa),导致2#裂 解炉出口膨胀节泄漏,高温裂解气喷出着火。
.
29
案例11
如某化纤厂纺丝甲班休息室发生一起 搓洗工作服引起的爆炸事故,烧死2人,烧 伤9人。
当日下午全班擦洗设备后,陆续回休 息室休息。一徒工又去油库冒领6kg汽油倒 入休息室桶内。一女工便用汽油搓洗工作 服。搓洗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汽油蒸汽 爆炸,随即起火。
.
30
.
31
静电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或部位形成
.
7
塑料容器
现在使用的塑料容器大多是用合成高分子聚
乙烯制做的。这种材料电阻率较大, 具有良好的
绝缘性, 产生的率也很大, 尤其是汽油、
苯、二硫化碳等电阻率更大。
实验表明: 当汽油等易燃液体在燃料容器中 来回晃荡、磨擦、冲击、飞溅时,能产生几十伏、 几百伏、甚至成千上万伏的高电压。只要静电压
.
22
案例4
1975年8月,某厂丁苯橡胶处理工段防 老剂粉末在布袋过滤器中摩擦产生静电, 引发火灾。
.
23
案例5
1977年12月,某247号油罐爆炸起火, 顶盖包括7m长的钢柱一起抛上天空,经分 析是罐内油面上飘浮着3个金属浮子,浮子 带电 ,并放电引起爆炸。
.
24
案例6
1980年7月,某制药厂工人在用塑料管 头在二甲苯桶内抽二甲苯时突然发生爆炸, 1名正在操作的工人当场被炸身亡。据分析 系管头与液面脱离时产生静电火花,点燃 了桶内达到爆炸极限的二甲苯蒸气混合物。
.
27
案例9
1983年11月,某液化气站发生爆炸, 整个装置被破坏,炸毁了20多个气瓶。据 查是活动灌液枪没有可靠的接地,灌装液 化气时,大量静电未及时导走而引发了事 故。
.
28
案例10
1995年3月13日下午.江苏省苏北某县 化肥厂碳化车间清洗塔上一根测温套管与 法兰连接处严重漏气,厂领导要求在不停 机、不减压的条件下采取临时堵漏措施, 操作工第一次用铁卡和橡胶板堵漏失败 下 午5时许,在厂领导的再次要求下,操作工 用平板车内胎皮企图包住泄漏处 当时,塔 内的压力较高,高速喷出的氢气与橡胶皮 摩擦产生静电火花而突然起火。
静电事故案例
.
1
安全是一种意识
安全是一种习惯
安全是一种素养
.
2
五想五不干
一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 二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 三想安全工具未配备,不干; 四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 五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
.
3
禁止向塑料容器内充入氢气、氯乙烯、汽油、正己烷、甲苯
.
4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