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中的物理知识 - 中国物理C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20•淄博)面点师傅炸油条时,用天然气将油加热至沸腾,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放入油中炸至金黄。
关于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内能不变,温度升高B.面被拉长未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刚出锅的油条烫手,是由于油条含有的热量多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2.(2020•广西)下列常识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汽油机效率可达到100%B.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C.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D.家用空调电功率约1000W3.(2020•广西)灵山县是“中国荔枝之乡”,为了让远方的好友能吃到新鲜的荔枝。
邮寄时会把冰袋和荔枝一起装入泡沫箱。
加入冰袋是为了()A.利用冰块熔化吸热B.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荔枝的内能C.加快荔枝水分蒸发D.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荔枝的内能4.(2020•鞍山)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5.(2020•盘锦)如图所示,一滴露珠悬附在叶片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露珠是霜熔化形成的B.露珠静止不动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风吹叶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露珠掉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6.(2020•阜新)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B.雾凇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D.降雪7.(2020•鄂尔多斯)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
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8.(2020•柳州)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A.熔化B.蒸发C.沸腾D.升华9.(2020•烟台)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和美食有关,如图所示。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培献中学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培献中学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1. 500N可能是下列哪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A.一辆轿车B.一位中学生C.一本课本D.一支铅笔2.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惯性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D.系安全带可以减少驾驶员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3.下列应用实例中,没有运用到气体压强跟流速关系原理的是()A.汽车的尾翼B.火箭D.地铁站C.飞机台安全线4.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的两端,保持静止,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 = F2p1 = p2B.F1 < F2p1 = p2C.F1 = F2p1 < p2D.F1 > F2p1 = p25.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
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6.把重为10N的物体缓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后,测得溢出的水重为8N,则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沉底F浮 =8N B.沉底F浮 =10N C.漂浮F浮 =8N D.悬浮F浮 =10N7.小明看到清淤作业人员正在将水塘底部的淤泥搬运到船上。
他想:水面高度会变化吗?于是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将石块a从水中拿出并轻轻放在木块b上,它们处于漂浮状态,则水面高度将()A.下降B.上升C.不变D.无法判断8.在水平桌面分别铺上毛巾、木板、平板玻璃,让小车从斜面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四校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四校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个鸡蛋重约为0.5NB.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1.6dmC. 体育课上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10kgD. 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需1ℎ2. 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 小提琴发出的琴声主要来自弦的振动C.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测距D. “禁止鸣笛”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3. 下列成语中对应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镜花水月--光沿直线传播B. 一叶障目--光的反射C. 海市蜃楼--光的折射D. 凿壁借光--光的折射4. 秋季的九寨沟层林尽染、光影交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透过清澈的湖水看到湖底的树干,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 小明在湖面上看到的天上白云,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C. 小明拿出手机拍摄美景,此时在手机中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D. 小明看到美丽彩林,说明彩林吸收了所有色光5. 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6. 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熔化形成的C.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7. 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 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 把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减少一些D. 向右移动游码8. 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如图①所示;将铁块放入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如图②所示;取出铁块,再将物块轻轻地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③所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为V3;将铁块和物块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如图④所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为V4。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中国古代诗歌,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文人墨客会通过诗歌写作来表现心中的思绪。
在创作时,他们会巧妙借用物理知识,使作品更加与众不同,千年流芳!在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科渗透”的背景下,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人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0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闪闪红星》歌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02能量能量在自然界中以不同形式存在,而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这里涉及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03光学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中学阶段重点学习的光学知识。
1.高骈《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诗句中“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孟浩然《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牧《盆地》中“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蕴含了平面镜成像;范仲淹的“皓月千里,静影沉壁”蕴含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3.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蕴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倒影。
4.刘禹锡《望洞庭》诗句“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蕴含光的反射现象。
5.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蕴含了光的色散。
6.吴伟《题饮图》诗句“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是平面镜成像。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宝,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古诗物理荟萃

古诗中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是从古诗中提炼出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传播过程是依靠声带振动产生的
B.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光的反射现象
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A.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A正确;
B.平静的江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一道残阳铺水中''属于平面镜成像,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第二单元 声现象 2.声音的特性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解析】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则振动的频率越快,则音调越高,因此发 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精析
典例5.(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 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 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
课题引入
请同学们欣赏音乐……
你们能从这段音乐中听出哪些不同的声音特点? 这些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一、音调
蚊子和蝴蝶在飞行时翅膀都在振动,为什么 我们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却听不到蝴蝶翅膀振 动发出的声音?
一、音调
1、概念: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高低 称为音调。声音清脆、 尖细指音调 高;声音粗犷、低沉指音调低 。
铁棒的长度大于10cm时,振动的频率小于500Hz,音调低于re;所以,要用这
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Hz,该乐
器的长度应大于10cm。
典例精析
典例2.(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青藏高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描写
我国青藏地区美丽景色的歌曲。为什么许多人唱到“高原”的“高”字就唱不
3、音色的影响因素:发声体的 材料 、 结构 和 发声方 式。
三、音色
4、三种典型乐器:
种类
示例
改变音调的方法
改变响度的方法
打击乐器
编钟、鼓、锣
改变编钟的大小、鼓皮的绷紧 改变击打的力度
程度
弦乐器 古琴、琵琶、二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二章练习

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一、填空题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2.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里用到的物理知识有.3.弹奏钢琴上C调的“1”音键与电子琴上C调的“1”音键相比音调(相同/不同)音色(相同/不同).4.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它的物理意义是.5.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制直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15℃时,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人在另一端最多能听到_______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末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s,则这条直铁管长________m.7.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利用回声可以来测量海底的深度,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得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是4.2s,则海底深度是________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8.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9.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闪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二、选择题10.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不能在地面上传播11.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B.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D.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12.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13.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A.声音轻了B.声音响了C.声音没有变化D.声音消失了1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14.29秒B.14.00秒C.13.71秒D.无法确定1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16.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声纳”探测敌方潜艇B.编幅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17.下列那句话不正确()A.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能形成次声波B.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能形成次声波C.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有伤害作用D.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强烈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但不容易绕过障碍物.1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19.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一一鱼C.大地——水——鱼D.水——鱼20.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D.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三、实验与设计题2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⑷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23.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同学利用同学们带去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2)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4.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1)验证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2)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四、阅读与简答25.八(8)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情况时记录如下:时间:06年9月16日12:00,地点:八(8)班教室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小黄在看课外书籍小马在讲台前拍球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对于小黄而言,噪声有.对于小红而言噪声有.(2)以该同学的记录为背景,请你对控制教室内噪声提出建议或方案(不少于二条)26.现代建筑中常使用一种叫“真空玻璃”的装置(如图中房屋的墙壁),请利用你所学的声音知识,来解释这种玻璃的优点.第二章《光现象》测试题一、填空题1.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太阳光是由红、、黄、绿、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2.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温度.发霉的衣服拿到阳光下晒晒,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这是利用紫外线的性质.3.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光的原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4.要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应等于,当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时,则反射角将.5.皮鞋穿旧后表面很灰暗,这是反射;而擦上鞋油后又变得很光亮,这是反射.6.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以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前者是由引起的;后者是由引起的.7.1997年3月9日,在我国的漠河地区出现了“日全食”现象,它说明了;如图表示在出现日全食时,地球、太阳、月球的相对位置,则下图中A是,B是.8.在看电影时,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电影的银幕往往都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如果银幕用红布做,观看到的电影是什么颜色?用粗糙的布是可以使投射到银幕上的光发生反射,使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白布可以反射色的光,银幕的图像才是彩色的;如果银幕用红布做,观看到的电影只能是和颜色的.9.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角是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______度;10.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将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如果天气晴好,中国是全球最佳观测地.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的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11.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选填序号)1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_______,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____(能/不能)看到了坐在B点的乙同学,这是因为.二、选择题13.下列四个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A、红光满面B、金光闪闪C、波光粼粼D、火光冲天14.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15.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B.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C.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16.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17.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18.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19.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路可逆性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C.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D.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21.某人从平面镜里看到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时刻就是()A.21:20B.10:21C.21:01D.10:5122.如图,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蒙主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做逆时针转动C.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2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24.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B.90°C.120°D.150°三、解答题25.按要求作图⑴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⑵根据光的反射规律,(1)画出图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⑶如图,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26.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能/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4)小红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两支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且它们的连线和镜面相垂直,这说明了平面镜成相有特点.27.右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存在/不存在),这表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 .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 方向射到O 点,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28.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 、30o 、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29.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果如下图所示,光反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受平面上的光点从S 1点移向S 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 ,(上升/下降);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收平面上的光点S 1和S 2之间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之间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有/没有)30.古籍《淮南万毕术》记有这样一来一段文字:“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试回答:该段文字中是利用 原理来观察周围的景物,说出生活中该段文字的实际应用 .31.如图太阳光与地面成40°角斜射,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求作:(1)反射光线;(2)平面镜的位置,(3)计算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32.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 射下,A 为小铁球.⑴标出小铁球A 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 ′在地面MN 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⑵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声现象》答案一、填空题1.空气 马的声带 黄河水2.固体传声3.相同 不同4.声源每秒振动440次5.响度 声源振幅不同 音调 声源振动的频率不同 音色6.340 3 3407.超声波 15308.振动音调空气9.光速比声速快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二、选择题10.B 11.D 12.A 13.B 14.A 15.C 16.C 17.D 18.A 19.C 20.D 21.B三、实验与设计题22.⑴固体能传声⑵金属传声比棉线好⑶振动不能传递⑷不能23.(1)水和木棒(2)瓶中水越多,音调越低24.(1)使尺伸出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2)尺振动的快慢,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尺四、阅读与简答25.(1)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小马在讲台前拍球、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小马在讲台前拍球、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2)请同学小声争论、让小马到教室外拍球2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现象》答案一、填空题1.牛顿橙靛2.升高杀菌3.直线传播3×1084.45°增大5.漫镜面6.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月球地球8.漫所有红黑9.30° 60° 0 10.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11.①③②⑤12.2 能光路是可逆的二、选择题13.D 14.B 15.B 16.C 17.B 18.C 19.C 20.D 21.D 22.B 23.D 24.C三、解答题25.(略)26.(1)到平面镜的距离(2)大小(3)不能虚(4)对称27.不存在在同一平面内OE 28.20 o他测量的是光线和镜面的夹角29.上升没有30.平面镜成像潜望镜31.65 o32.略。
2023年福建省中考物理基础试题C卷附解析

2023年福建省中考物理基础试题C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10m/s B.黑板的长度约为12mC.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5A D.我们的书包重可达1000N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B.空气容易被压缩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3.一架沿竖直方向上升的直升机,它具有:()A.动能; B.重力势能;C.弹性势能; D.动能和重力势能.4.如图所示,在地球上的四个位置分别静立着中国人、北极熊、阿根廷人和企鹅,对他们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北极熊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的B.企鹅受到的重力大于地球对它的支持力C.中国人、阿根廷人除了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一定还受到摩擦力D.他们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均为零5.“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词中描述月亮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A.月亮 B.地球 C.云朵 D.星星6.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C.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D.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7.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8.要使电阻的发热功率变为原来的一半,可采用的办法是()A.将电阻丝中的电流减少一半B.将电阻丝的阻值增加一倍C.将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减少一半D.将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和电阻丝的电阻都减少一半.9.下列哪一种现象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影子B.公路上的海市蜃楼C.小孔成像D.日食10.下列有关激光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激光进行室内照明B.利用激光进行通信C.利用激光加工坚硬的材料D.利用激光进行长距离测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永张战杰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歌手唱得投入时,往往双目紧闭,做无限投入状;目的是带领听众用心去聆听、去感受,给人的错觉是音乐只和听觉器官有关。
实际上如果没有眼睛这个视觉器官在头脑中积累的视觉图景,有很多音乐我们也就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没有那种真真切切地投入,正如双目失明的人永远不会真正地欣赏 我爱你塞北的雪 天蓝蓝,海蓝蓝等歌曲一样。
很多歌曲在追求旋律优美的同时,还善于以我们常见的自然景象为题材,比如日、月、星辰、风、云、雨、雪、雾等。
在优美的歌声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也许我们听得太投入,也许是我们认为物理和音乐永远也不会扯到一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很少能联想到我们学过一些物理概念、现象或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也是一门形象的科学。
十几岁中学生正值如诗如歌的年龄,他们爱听歌、更爱唱歌。
有很多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其歌词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歌词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一些流行歌曲的有关歌词适时地引入课堂,不仅设置悬念、创设物理情景,在欣赏音乐中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并进而使学生去掉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
如果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感悟出其中的一些物理知识,他们会重新感受物理这门学科:深感物理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物理之美无处不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歌词中的光学现象
在歌词中,有许多与光学现象相对应的句子。
如 天蓝蓝,海蓝蓝中!天蓝蓝,海蓝蓝∀∀# 打靶归来中!日落西山红霞飞∀∀# 红旗飘飘中!腾空的志愿像白云越飞越高∀∀# 阳光总在风雨后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 鲁冰花中!天上的星星眨呀眨∀∀#(我上网查了一下,仅在百度查得含有!蓝蓝的天空#的歌曲就有十几首,含有白云的就有7首之多。
)为什么白天天空呈蓝色,太阳落山又呈红色?云为什么呈白色?彩虹为什么出现在风雨之后?星星为什么!眨眼睛#?
白天天空之所以是亮的,完全是大气散射的结果。
若没有大气,看到的是悬挂在漆黑背景中的太阳和几颗星星,这正是宇航员看到的情景。
!白天天空呈蓝色,太阳落山又显得是红色#,这都要从大气的成分及其对白光中不同波长光的不同散射来解释:大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还有少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它们中含有氮、氧、氢、碳等原子。
这些原子会在太阳光束电场的策动下振动起来,相当于一个振子。
这些振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振子#,固有频率高于可见光频率,又称紫外振子;另一类是!重振子#,固有频率低于可见光,又称红外振子。
显然,这些分子在可见光区没有共振,因此空气和水对于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
但是,微弱的散射还是存在的。
由于红外振子与原子运动相联系,其质量M远大于和紫外振子相联系的电子质量m,故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红外振子的振幅远小于紫外振子的振幅,所以只考虑紫外振子就可以了。
在可见光中,除了蓝光和紫光的频率接近这个固有频率外,其他单色光的频率都相对小得多。
所以,通过大气的阳光只有蓝光和紫光引起大气分子电荷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换句话说,蓝光和紫光比其他可见光散射得强烈。
太阳光中紫光相对强度小,这就是晴空之所以呈蔚蓝色的原因。
而在清晨日出不久或傍晚夕阳西下时,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一路上蓝光、紫光都被散射掉了。
剩下透过来的主要是红光,所以我们才看到绚丽似火的朝霞或晚霞。
大面积海水的蓝色乃是天空的反射色。
空气中的尘埃随雨落下,更多的阳光到达地面,这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雨后的阳光更加灿烂。
雨后,天空比较潮湿,具有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光学中的三棱镜。
当太阳光穿过这些小小的水滴时,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彩虹。
尤其是空气中小水滴很多又不太大时,彩虹的颜色特别鲜艳。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星星本身并不发光,星星的光实际来自对太阳光的反射。
星星!发出#的光经过大气折射后才能进入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实际看到的是星星的像。
由于大气的流动性
歌词中的物理知识
68 现代物理知识
及大气密度的不均匀,某个星星发出的光一会儿进入我们眼中,一会儿消失。
也就是我们说的忽隐忽现,!眨眼睛#是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歌词下句!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十分吻合(我们眼前似乎浮现出一个可爱的娃娃想妈妈时,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眨呀眨的情景,也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幸福的儿时)。
云(雾)是由在几微
米以上的小水滴组成。
一个水滴包含大量分
子,而它们多少是有规
则排列的(当然不如晶体整齐)。
由经典电动力学知道,当入射光射到规则排列的分子上,光都以同样强度被水滴反射,因此水滴组成的云呈白色。
同样可以解释日常看见的水蒸气,以及洁白的雪花。
歌词中的运动学知识
打靶归来中!日落西山红霞飞∀∀#蕴涵了运动相对性的知识。
我们知道,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本身在绕地轴自转。
由于人以自身相对静止的地球为参照物。
因而感觉太阳在东出西落。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漫天飞舞的雪花实际上参与了!飘#和!落#两个运动,此处蕴含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
如果学生亲身体验过漫天飞舞的雪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感悟其中的运动学知识,他们对分运动和合运动的领悟、对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的掌握,将不会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地死记硬背,而会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
歌词中的热学知识(物态变化)
!你说我像云#!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你说我像雾像雨又像风#!三月里的小雨#!我爱你塞北的雪#等歌词,其中的风、云、雨、雪、雾,都是水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为什么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为什么塞北的雪更迷人?为什么三月里下的是蒙蒙细雨夏天往往下起倾盆大雨?看来风、云、雨、雪、雾的形成需一定的条件。
水蒸气凝成细小水滴,形成于地面的称为雾,形成于空中的即为云。
或者说,云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生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或者二者混合而悬浮在空中。
空气中的水凝结成云,首先要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同时还要有凝结核或凝华核存在。
其中必需依靠降低大气的温度来减小饱和汽压,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人工降雨即是利用该原理)。
当温度下降,而又有凝聚核的时候,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而为雨。
一滴雨点要比云中的小水滴大上几千倍,小水滴一定要在它的体积增加到很大时才会变成雨落下来。
如果温度低于0%C,水汽在空中就可能形成雪,雪是结晶的水。
水汽凝华而成的微小晶体叫水晶。
当水晶在大气中随着气流上下翻腾,聚集起来变得足够大时,就成为雪花向地面飘落。
雪花的形状多为六角形,也有针状、柱状或不规则形状的。
某些雪花的直径可大于2.5厘米。
雪花的大小取决于温度,温度越低,形成的雪花越小。
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呈现物理学严谨、论证难懂的一面时,也应展现物理学形象、生动、有趣的一面。
同时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物理的习惯。
(惠永,河南郑州市第一中学471000;张战杰,河南洛阳幼儿师范学校471002)
科苑快讯物理学家学会制造
大尺寸优质金刚石
卡尔内吉协会(Carne g ie Institu tion)拉塞尔 希姆利博士及其同事研制成一种培植大尺寸(重10克拉左右和直径约12毫米)人造金刚石新方法,其培植速度非常快∃∃∃从0.1~0.3毫米/小时。
较大人造金刚石(超过3克拉)很难做到优质,因为制作是利用传统工艺∃∃∃高压与高温的组合。
但是希姆利博士实验室开始研制比商业上流通的人造金刚石大5倍的优质金刚石,新方法被称之为!蒸汽化学沉淀作用#(chemical vapor deposi tion∃∃∃C VD)。
目前有几个研究小组在从事该方法培植金刚石的工作,但是卡尔内吉研究小组遥遥领先,他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大的优质人造金刚石。
甚至开始制作无色的人造金刚石,但是无论是旧方法还是新方法,大多数培植的金刚石呈现黄色和褐色,而有色金刚石的应用范围常被限制。
希姆利博士培植的金刚石对于从紫外线到红外线波段的光都是透明的,研制人员指出,新方法进一步完善后可使培植速度超过1毫米/小时,使优质金刚石晶体质量达到300克拉左右,并保持较低的制作成本。
(周道其译自俄 世界新闻2005/5/
19)
69 18卷1期(总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