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新药开发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终

合集下载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一、引言本指导原则旨为拟进行药物(指新药,包括生物制品)相互作用研究的申办方提供建议。

本指导原则反映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SFDA)审评机构的当前认识:即新药的代谢应该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进行确定,该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应作为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本指导原则建议的研究方法是基于以下的共识,即:是否应进行某项特定的试验取决于药物的特征及拟定的适应证。

药物相互作用除了发生在代谢过程中外,也可能发生在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报告显示药物相互作用与转运体相关,因此,它们也是新药开发过程中应该考察的因素之一。

药物相互作用还可能改变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的相互关系。

二、背景(一)代谢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所引起预期的和非预期的效应通常与用药剂量或血药浓度有关,而血药浓度受到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的影响。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消除通常通过两种途径:即代谢(常在肝脏或肠粘膜)和排泄(常在肾和肝脏)。

此外,治疗用蛋白制剂可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然后经由细胞内吞和细胞内的溶酶体降解进行消除。

肝脏消除主要由位于肝细胞内质网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但也可经由非P450酶系系统,如通过N-乙酰基和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完成。

许多因素可影响药物在肝脏和肠内的代谢,如疾病、合并用药(包括中草药)、甚至食物(如西柚汁)等。

虽然这些因素中的大多数通常可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合并用药往往会突然改变药物的代谢,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如果药物(包括前体药物)代谢成一种或多种活性代谢物,合并用药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就变得更为复杂。

这种情况下,药物/药物前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原形药物的暴露量,还同时取决于其活性代谢物的暴露量,而活性代谢物的暴露量与其生成、分布和消除相关。

因此,对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应该包括药物的代谢情况以及该代谢对整个消除过程的贡献大小。

新药研发中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新药研发中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新药研发中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药物研发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而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则是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临床前药理学评价是指在临床试验之前,对新药在体内的药理学特性进行全面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新药研发中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重要性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可以评估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

药动学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以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药效学研究则是评估药物对目标疾病或症状的治疗效果。

此外,临床前药理学评价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剂型。

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对于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最后,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可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

药物的安全性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药理毒理学反应和不良反应风险评估。

通过对药物的毒性进行评价,可以为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安全性参考。

二、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方法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方法的介绍。

1. 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

常用的方法包括给药途径研究、药物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等。

2. 药效学研究药效学研究主要评估药物对目标疾病或症状的治疗效果。

一般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和人体组织样本实验等方法进行药效学评价。

3. 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药理毒理学反应和不良反应风险评估。

常用方法包括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实验等。

4.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评估新药与其他药物或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用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药物代谢酶酶活性测定、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等。

三、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应用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在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新药研发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新药研发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新药研发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第一章引言新药的研发是医药行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医疗难题,还在于推动医学的进步。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新药,科学家们在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本文就着重介绍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新药研发的思路2.1 研究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研究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理。

只有了解了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以及药物对疾病产生作用的机理,才有可能为新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2 挖掘药物活性靶点药物活性靶点是药物与生物体内分子作用的关键蛋白,是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能够挖掘到药物活性靶点,研究人员需要使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快速筛选和鉴定出合适的药物靶点。

2.3 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避免药物毒副作用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防止药物对其他正常组织和器官产生伤害,研究人员需要通过药物的合理设计和严密的安全性评价,尽可能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产生。

第三章新药研发的方法3.1 分子设计分子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药物研发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计算机上模拟药物与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从而快速筛选出一系列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

3.2 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筛选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新药研发方法。

该方法使用自动化设备实现对大量潜在化合物的筛选,从而加速新药开发的进程。

高通量筛选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筛选效率和可靠性,还能够快速筛选出大量适合临床治疗的潜在化合物。

3.3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最后的关键环节,旨在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试验、中期试验和大规模III期试验。

这些临床试验不仅需要严格的安全保障,还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案和精密的实验操作,以确保新药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结论新药研发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需要有严谨的数据支持和严密的实验管理。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新药的研发将会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并且对于药物靶点、毒副作用等问题描述的更加复杂。

药理学在新药开发过程中的作用(一)

药理学在新药开发过程中的作用(一)

药理学在新药开发过程中的作用(一)药理学在新药开发过程中的作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理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筛选药物筛选是新药研发的第一步。

药理学通过对疾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寻找具有治疗效果的化合物。

同时,药理学还可以对候选药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具有进一步研发的潜力。

靶点鉴定药理学通过研究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

这有助于指导药物研发的后续工作,并为后期的临床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的学科。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可以为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基础,指导药物的剂量安全性评估,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理学还可以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理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为临床使用提供警示。

综上所述,药理学在新药开发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可以指导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为后期的临床试验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影响药物疗效。

药理学可以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开发进程监测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理学可以监测药物开发的进程,并根据实验结果提供精准的建议。

药理学可以通过临床前试验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预测,提高临床试验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设计药理学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可以为临床试验确定最佳剂量和药物给药途径,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提高临床试验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药物上市提供理论基础。

总结药理学在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药物筛选、靶点鉴定、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开发进程监测和临床试验设计等。

代谢性药物_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代谢性药物_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12-12 修回日期:2008-03-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25047);浙江省科技重点项目(2005C13026).作者简介:刘彦卿(1986-),女,药物分析学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曾 苏(1959-),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药物在生物体内转运与代谢研究;E -mail :zengsu @zju .edu .cn .http :∥www .journals .zju .edu .cn /med DOI :10.3785/j .issn .1008-9292.2009.02.017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刘彦卿,洪燕君,曾 苏 综述(浙江大学药物分析与药物代谢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58)[摘 要] 许多药物的代谢途径可被联用药物抑制或诱导,有时会引起药物药理或毒理效应的显著变化。

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高,临床效应显著。

制药工业和管理部门已经将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临床试验阶段转移至新药开发的早期阶段。

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分为体内外试验,合理的研究设计不仅对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节约研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文中从研究背景、机理等方面介绍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相关试验设计,期望对国内制药工业及科学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药用制剂/代谢;药物代谢;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抑制剂;诱导剂[中图分类号] R 9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292(2009)02-0215-10Recent advances in metabolism -based drug -drug interactionsLIU Yan-qing,HONG Yan-jun,ZENG Su (De p artment of P ha rmaceutical Ana lysis and Drug Metabolism ,College of Pharma ceutic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 a ngzhou 310058,China )[Abstract ] T he pharmacological or toxicological efficacy of dr ugs can b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ir metabolic pathway is induced or inhibited by co -administrated drugs .Metabolism -based drug -drug inter actions (DDIs )have a high incidence and are important in clinical therapeutics.Studies on metabolism-based DDIs are now moved to the early stages of drug development,so that adequate assessment of its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can be facilitated.T hese studies comprise in vitr o and in vivo investigations and an appr opriate design of studies is important.In many cases,negative findings from early in vitr o and early clinical studies can eliminate the need for later clinical investigation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ackgr ound and mechanism of metabolism -based DDIs and focuses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se studies .[Key wor ds ] Dr ug interactions;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metab;Drug metabolism;Drug-dr ug interactions;Inhibitors;Inducers[J Zhejiang U niv (Medical Sci),2009,38(2):215-224.]第38卷 第2期2009年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 Y (M EDICAL SCIENCES)Vol 38 No 22009 人类在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新药品种日益增多,用途错综复杂。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产生影响,改变其药效或副作用的现象。

在临床药学中,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更好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适的用药方式。

本文将介绍临床药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研究方法以及应用。

1.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患者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可能会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效果增强或减弱,或者出现新的不良反应。

因此,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预防和减少患者用药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他们获得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方法2.1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体外实验,可以模拟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过程,评估药物间的相互影响。

常用的体外实验方法包括细胞实验、酶促反应实验和体外药物代谢实验。

2.2 体内研究体内研究是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关键方法。

通过动物模型或人体试验,可以观察和分析不同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的情况。

常用的体内研究方法包括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物间的药效学研究。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应用3.1 用药指导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提供用药指导,帮助医生和药师评估患者同时使用不同药物的安全性。

通过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

3.2 药物开发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在新药开发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药物研发阶段,评估药物与其他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药企减少潜在风险,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3 临床决策支持研究药物相互作用还可以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调整患者的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对于合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总结:临床药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对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研究药物相互作用需要综合应用体外和体内研究方法,通过评估药物间的相互影响来指导用药、支持药物开发和优化临床决策。

药物代谢动力学 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物代谢动力学 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物代谢动力学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转化的速率和机制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药物在体内转化的各个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合理使用药物、开发新药以及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药效和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被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来完成的,主要发生在肝脏中的细胞内。

药物代谢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相应代谢和非相应代谢。

相应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以一定比例被转化为代谢产物,而非相应代谢则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转化不受药物剂量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和代谢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提高药物的疗效。

此外,药物代谢动力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导致药物的药效或毒性发生变化。

通过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我们可以预测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药物疗效的安全性。

总之,药物代谢动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治疗以及药物研发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为临床使用和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引言:介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和背景,说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性并阐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正文部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2.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详细解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含义,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区分。

2.2 药物代谢过程:介绍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2.3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性:讨论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药效学的优化和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等。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药理学研究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药理学研究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药理学研究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学科。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理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物发现、优选、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方面探讨药理学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作用。

一、药物发现中的药理学研究药物发现是新药研发的第一步,而药理学在这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筛选潜在的药物靶点和候选化合物。

药物靶点是药物作用的关键分子,而候选化合物则是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的化合物。

药理学研究可以通过分子模拟、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等方法,对候选化合物的药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和筛选,提高药物开发的效率。

此外,在药物发现过程中,药理学还可以通过对已知药物的机制研究,为新药发现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药物优选中的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优选是指在众多候选化合物中选择适合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化合物。

药理学在药物优选中的作用是对候选化合物进行更加详细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

药效评价主要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确定候选化合物对靶点的选择性和亲和力,以及对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

安全性评价则包括毒性实验、代谢稳定性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等多方面的检测。

药理学研究旨在为候选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降低药物研发失败和安全性问题的风险。

三、药物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前试验中的药理学研究药物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前试验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药理学的主要作用是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安全性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研究,可以为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提供参考。

药效学研究则是衡量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研究之一。

安全性研究包括毒性、致癌性、不良反应等多方面的检测。

药学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预测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合并使用时的副作用。

四、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中的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药理学在临床试验中的主要作用是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实验涉及具有显著基因多态性的P450酶 (CYP2D6、2C9、2C19)时,要考虑药物在 不同代谢类型人群中可能存在的差异。
3.3 底物和作用药物的选择
①受试药物作为CYP酶的底物

在研究受试药物的代谢可能受到抑制或诱导(即
作为底物)时,相互作用药物应首先选用所研究途径的
强抑制剂或诱导剂作为相互作用药物。
2.确认受试药物是否是代谢酶的抑制剂或诱导剂
• 酶抑制能力的评价
2.1
➢ 在确定药物是否会抑制某一特定 CYP 酶的体外试验中, 可将药物与该酶的探针底物共孵育
对于可逆性抑制剂,当抑制剂在酶活性位点的浓度接近或 超过Ki值时,就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I]/Ki值预测体内相互作用是否存在
若[I]/Ki比值越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越大。若[I]/Ki值大于 0.1, 则有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有必要作进一步的体内研究。
3.3 底物和作用药物的选择
②受试药物作为CYP酶的抑制剂或诱导剂
一般应选用敏感底物,以观察到受试药物最大的影响作用。 如①CYP3A:咪达唑仑;②CYP1A2:茶碱;③CYP2B6:安 非他酮;④CYP2C8:瑞格列奈;⑤CYP2C9:华法林;⑥ CYP2C19:奥美拉唑;⑦CYP2D6:地昔帕明。 a.如果最初阶段的研究表明受试药物可以抑制或诱导敏感 底物的代谢,可根据合并使用的可能性选取其他底物做进 一步研究; b.如果试验结果为阴性,则可推断受试药物对次敏感底物 的代谢没有影响。
LOGO
(优选)新药开发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终
➢ 目的:①判定试验性新药与其他药物之间是否 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 ②若存在,是否表明要采取剂量调整、
额外的治疗监测、联用禁忌或者其他降低危险的 措施。
➢ 内容:①鉴别其主要消除路径; ②药物分布中酶和转运体的作用程度; ③描述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 例如,若受试药物被CYP3A代谢,则可选择酮康唑 和利福平分别作为抑制剂和诱导剂。如果试验结果是阴 性,则可认为对于这一代谢途径不存在具有临床重要性 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若结果为阳性,则需选用其他较 弱的抑制剂或诱导剂进一步研究。
▪ 若受试药物经具有多态性的酶代谢,则受试药物在 慢代谢型人群和快代谢型人群中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对比 可以替代这一代谢途径的研究。

3.底物和作用药物的选择
受试药物为CYP酶的抑制剂,可依据其对敏感底物 代谢的抑制程度进行分类。以CYP3A酶抑制剂为例: 如果受试药物使口服咪达唑仑或其他底物的AUC升 高大于等于5倍,则属强抑制剂;如果AUC升高在 2~5倍间,则为中等强度抑制剂;如果AUC升高在 1.25~2倍间,则为弱抑制剂。
③如果对联合用药方案中的两种药物彼此相互作用效应进 行评估,可以在两个独立试验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个试验中 进行,试验可设计为随机三阶段交叉、平行分组和同种序贯 交叉。
④当涉及共同抑制或诱导时,给药时间至关重要。例 如,如果受试药物为代谢酶和OATP(有机阴离子转运多 肽)共有底物,以利福平作(OATP抑制剂)为酶的诱导 剂时,受试药物和利福平同时给药可能会造成对诱导作 用的低估,因此推荐底物受试药物推迟给药,但推迟的 最佳时间需要试验确定。另外,在撤掉相互作用药物之 后,考察其对底物的影响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⑤为避免试验中不确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必须严 格控制饮食。
⑥在涉及到代谢酶的遗传药理学(基因多态性)的 不同基因亚型上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应在适 当时机进行针对性研究。
3.2 实验群体
▪ 选择健康受试者,研究结果可以推论到患 者群体。
▪ 基于安全性考虑,有时不能采用健康受试 者进行试验。
▪ 当需要使用药效学终点时,需要采用受试 药物拟用患者进行试验。
2.确认受试药物是否是代谢酶的抑制剂或诱导剂
• 酶诱导能力的评价
2.2
体外诱导试验的模型--原代肝细胞。
在评价药物是否能诱导某一 P450酶时,需要阴性对 照和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使用有效的诱导剂(即浓度< 500μmol/L时, 能使催化活性增加2倍以上的诱导剂),可判断来源于不 同个体的肝细胞酶活性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方法
%
▪ 试验药引起酶活性的改变与阳性对照相比≥40%时,可视 为酶诱导剂。
▪ EC50值:产生50%最大诱导作用时的有效药物浓度。
▪ 其他一些体外鉴定酶诱导作用的实验方法,如:用Western 免疫印迹法或免疫沉淀法来测定酶蛋白含量的变化,用 RT-PCR在mRNA水平测定酶含量的变化,或者进行受体基 因试验。但是这些试验只能提供支持性的资料,并不一定 能体现酶活性。
一般策略
体外研究
▪ 1.药物代谢酶的鉴别 ▪
重组P450酶
肝微粒体
肝Hale Waihona Puke 胞体外实验系统▪ 代谢酶介导的主要消除途径可依据决策树进行 确证和进一步研究。
▪ 但特定条件下代谢酶介导的次要消除途径也需 要进一步研究,在一些特殊群体中,这些酶会 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①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服用主要通过肾脏消 除的药物;②某酶的慢代谢型人服用由该酶代谢的药 物;③患者在同时服用介导次要消除途径的代谢酶的 强烈抑制剂。
设计方案时注意:
①如果实验需要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而底物或作用药物 和(或)其代谢物的半衰期较长,此时可以给予负荷剂量以 迅速达到稳态,也可以考虑特殊的实验设计,比如选择同种 序贯交叉法或者平行设计法,而不是随机交叉法;
②对于一个快速可逆的抑制剂,其服用时间应该在测定当 天服用底物前或同时服用,这样才能增加其敏感性。
IC50:酶催化反应被抑制达到50%最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的 浓度
对于机制性抑制剂,由于其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 赖性,要在加入底物前,对抑制剂预孵育30min。
若产物生成率既有时间依赖性又有浓度依赖性, 则说明该抑制剂为机制性抑制剂。
若体外研究发现某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 赖性,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体内研究。
3.体内研究
▪ 实验设计 ▪ 研究群体 ▪ 底物和作用药物的选择 ▪ 给药途径 ▪ 给药剂量 ▪ 研究终点 ▪ 统计方面的考虑
3.1 实验设计
根据试验目的,可采用以下几种设计方法:
▪ ①随机交叉法(如先服用S后服用S+I组和先服 用S+I后服用S组); ▪ ②同种序贯交叉法 (总是先服用S后服用S+I, 或者相反); ▪ ③平行设计(一组服用S,另一组服用S+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