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11: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遗传变异进化

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
一定吗?
变异变
_改_变_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
不_改_变_基因的量。
基因重组
不改变 基因的质,一般_不_改_变_基因的量, 但改变基因间的组合方式及改变基因型。 (注:转基因会改变基因的量)
染色体变异 不_改_变_基因的质,__改_变__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 的排列顺序。
D.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探究乙图所 示的复制方式是否为半保留复制
图乙的复制起点在哪里? 有几个复制叉?
真、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
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表达过程: 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核糖 体上进行,两者不同时进行。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转录和翻译两者同时进行。
辨析:真核细胞中,以上两种过程可以同时发生。(✔ )
5.(2022·河南百校联盟)如图是DNA复制过程的相关示意图,其中甲图是复制时
形成的复制叉,丙图是复制时形成的复制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由丙图可知,DNA复制起点的两 侧都能形成复制叉
B.由丙图可以推知复制环越大,复 制启动的时间越早
C.丙图有一个解旋酶参与催化DNA 分子中氢键的断裂
豌豆的圆粒性状是由R基因控制的,当R基因中插入一段 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控制皱粒性状的r基因。豌豆 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b过程中,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C. R基因中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D. 该事实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
A、均不含有35S,部分含有15N B、均不含有32P,全部含有15N C、部分含有32P,全部含有15N D、部分含有35S,全部含有15N
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总结遗传变异是指基因组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进化是指物种在环境选择的压力下,逐渐改变其遗传构成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对遗传变异与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变异的来源1. 突变:指DNA序列发生突然变化的事件。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2. 重组: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在互换发生后,形成新的组合方式。
重组是遗传变异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3. 同源重组:指相同物种间的DNA重组,可以产生不同个体之间的变异。
4. 杂交:指不同物种之间的DNA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组合方式。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1. 基因型变异: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构成,包括基因的数量和DNA序列的差异。
基因型变异是个体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
2. 表型变异:表型是指个体外表形态、生理特征等,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多样性。
表型变异是基因型变异所引起的个体表现差异。
三、自然选择与进化1.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性的选择过程,某些特征有利于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这些特征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逐渐成为物种的特征。
自然选择是进化发生的驱动力之一。
2. 适应度: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的相对成功程度。
适应度高的个体更容易在繁殖中传递其有利基因,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遗传构成。
3. 进化:物种在不同环境下,逐渐改变其遗传构成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而实现。
四、驱动进化的其他因素1. 基因漂变:指基因频率的随机性变化,通常发生在小规模的种群中。
基因漂变可以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减少。
2. 基因流动:指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交换,使得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性增强。
3. 瓶颈效应:指种群数量减少到极低水平后,恢复过程中会丧失大量的遗传多样性。
4. 创新:指新基因和新基因型在物种中出现的现象。
创新有助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
五、人类活动对进化的影响1. 人工选择:人类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繁殖有利特征的个体,控制物种的遗传构成。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题源专题解密—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题源专题解密—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对接教材:溯本追源,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新情境新考法试题1.(新情境)(2023•达州)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早在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被称为“活化石”,其存在对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银杏所属的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使用的结果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D.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答案】D【解析】A、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但银杏的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A错误。
B、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
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地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所以,长颈鹿的颈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不是蛋白质)的阶段,C错误。
D、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D正确。
故选:D。
2.(新设问)(2023•烟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
蛎鹬是一种在烟台长岛海域常见的水鸟,喙长而锋利,常插入双壳类(如蚌)贝壳内觅食。
初中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梳理

初中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梳理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对我们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起着关键作用。
掌握初中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物世界的演变过程。
在本文中,我将梳理初中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知识点,让你能够全面了解这一重要领域。
首先,我们来谈谈遗传的基本原理。
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将其父母的特征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单位,它们位于染色体上。
在遗传过程中,存在显性和隐性两种基因表现方式,显性基因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需要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才能表现。
此外,还有一种基因叫做基因突变,它可以突然改变一个个体的基因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演化的重要驱动力。
遗传的重要定律是孟德尔定律,它描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的实验进行于19世纪,他利用豌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原理。
他提出了分离定律和独立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每个个体所具有的基因是由父母个体随机组合而来的,分离并且可以独立地传给下一代。
独立定律则指出,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
遗传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以DNA的形式存在。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它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组成,这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个体特征的不同。
D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自身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进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反映了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和演化过程。
进化理论最早由达尔文提出,他认为生物的演化是由于物种间的竞争和适应环境的压力。
进化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和变异来实现。
自然选择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和繁殖。
适应环境差异的个体会逐渐积累有利的基因,并传递给下一代。
变异是指个体间存在遗传信息的不同,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等。
进化理论还涉及到进化的证据和过程。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1变异和进化

专题突破练11变异和进化专题突破练第31页一、单项选择题1.(2019江西奉新月考)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居住在安第斯山脉的人们拥有一个遗传变异,能快速代谢砒霜这种剧毒的化合物,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叙述,正确的是()A.安第斯山脉特殊的环境产生了能快速分解砒霜这个变异B.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突变和基因重组C.生物只要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就能遗传给后代D.生物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结构的改变引起的答案B解析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有选择作用,适应环境的变异会保留并遗传给后代,A项错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项正确;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如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可遗传变异,则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C项错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中基因结构没有改变,只有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项错误。
2.(2019安徽合肥一模)野生红眼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一只基因突变导致的白眼雄果蝇,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
(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乙链为模板合成mRNAB.RNA聚合酶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且有解旋作用C.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4个氨基酸D.若“↑”所指碱基对发生替换,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以乙链转录时,会出现起始密码子为AUG,以甲转录时则不出现,故以乙链为转录模板,A项正确;RNA聚合酶识别调控序列的结合位点,并与其结合,或者说是识别DNA信息模板链上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起解旋作用,B项正确;若“↑”所指碱基对缺失,则乙链为CGCCGCTACCCTTTGAGTTACACTGTGAC,则出现终止密码子UAG,控制合成的肽链含5个氨基酸,C项错误;若“↑”所指碱基对发生替换,基因突变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项正确。
生物学中的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

生物学中的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生命演化的基础。
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生物会不断地适应环境,进化成各种不同的形态。
这个过程中,遗传变异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在繁殖过程中发生的改变。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种: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选择适应度更高的个体生存和繁殖,而基因突变则是指基因自身的突然改变。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变异,这些变异有些对生物有益,有些对生物无益。
那些对生物有益的变异会被保存下来,进一步适应环境,并在后代中广泛传播。
那些对生物无益的变异会被淘汰,不会在后代中继续传播。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会不断地进化成更适应环境的形态。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自身的突然改变。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突变和重组。
突变是指基因中出现了错误的碱基或者丢失了一部分基因,而重组则是指基因中的两个或者多个部分发生了交换。
基因突变不是每一个变化都是对生物有益的。
有些基因突变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变化,从而导致生命的优劣。
比如,一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而另一些基因突变则可以导致生物的抗病能力增强。
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这些机制不仅仅在自然界中起作用,在人类行为的进化和变异中也有相似之处。
比如,社会选择和基因突变是人类行为发展的两个主要机制。
在社会选择中,那些行为优良的人会更容易得到社会承认和重视,而那些行为不当的人则会被社会排斥。
而在基因突变中,那些在思维和创造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会更容易地传递自己的基因。
总的来说,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是生命演化的基础,它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但是它能够让生物不断地适应环境,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平衡和健康。
在不断地研究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过程,从而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命做出更多的努力。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变异和进化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变异和进化查字典生物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变异和进化,希望对大众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存眷查字典生物网。
小编保举:高考绩绩不理想,专科成绩也能上本科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变异和进化:1.减数破裂和有丝破裂比较比较项目有丝破裂减数破裂不同点破裂细胞类型体细胞原始的生殖细胞同源染色体行为无联会有联会,出现四分体,相互分散,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部分片断细胞破裂次数1次2次子细胞数目2个雄为4个,雌为(1+3)个子细胞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是亲代细胞的一半子细胞类型体细胞精子细胞或卵细胞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都出现纺锤体意义使生物个别发育中,亲子代细胞间维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固性减数破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在系统发育中,亲子代之间维持了遗传的恒定性2.生殖细胞成熟历程中的几种数量干系⑴1精原细胞→1初级精母细胞→2次级精母细胞→4精子细胞→4精子1卵原细胞→1初级卵母细胞→1次级卵母细胞+1极体→1卵细胞+3极体⑵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2种(不思虑交叉互换,下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一种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种(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一种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种(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3.减数破裂、受精作用与生物的变异减数破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变异的细胞学基础⑴间期复制→基因突变⑵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重组。
⑶减数破裂历程中,在染色体的复制、交叉互换、分散等历程中,都有可能产生异常,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布局、数目等的改变→染色体变异⑷受精作用使怙恃双方的遗传物质融合到了一起,使子代具有了双亲的遗传性,使后代具有了更大的变异性。
⑸生殖方法与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生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高中生物教案:认识生物的进化和遗传变异

高中生物教案:认识生物的进化和遗传变异认识生物的进化和遗传变异一、引言在生物学中,进化和遗传变异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及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对进化和遗传变异的深入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进化的基本概念1. 进化的定义进化指的是基因型、表型或物种在代际之间通过继承和突变等机制而发生的不断改变。
2. 进化的证据通过古生物学研究、现存物种之间的相似性以及胚胎发育等方面,我们可以得出很多支持进化理论的证据。
3. 进化驱动因素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动以及非随机交配等因素推动了物种在时间尺度上产生适应性改变。
三、自然选择与物种适应1. 自然选择原理自然选择是达尔文提出来支撑进化理论最为重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项机制。
该原理包括了物种过度繁殖、个体间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的竞争与选择。
2. 适应性进化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环境下物种在形态、结构和行为上的改变来理解适应性进化。
四、遗传变异的产生与影响1. 遗传变异的来源遗传变异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动等方式产生。
2. 基因突变与进化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在进化中起到推动物种多样性产生和维持的重要作用。
3. 有性繁殖与遗传多样性有性繁殖是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机制,它增加了个体间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的机会,使得后代具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五、人类的进化历程及其意义1. 人类进化历史通过古人类化石及DNA研究,人类自由树立足于非洲并向全球扩散,并经历了多次演化事件。
2. 进化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化理论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差异、疾病的起源以及农作物与家畜的驯化过程。
六、实际案例分析:昆虫抗药性的进化与遗传变异1. 昆虫抗药性概述昆虫抗药性是指某些昆虫在受到杀虫剂或其他毒素威胁时,在群体中出现一定比例能够存活和繁殖的个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联学校2016春季初三生物会考冲刺班学案11专题复习11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回顾】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2. 相对性状:遗传学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 分析资料《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p30)得出结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 生物的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1、 染色体:正在分裂的细胞,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数量: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内的少一半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
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其中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结构:双螺旋结构4、DNA 上有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
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5、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 分子,每个DNA 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6.基因经精子或者卵细胞的传递给子代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22条+x 或者y ),形成受精卵以后恢复。
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1、基因是成对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2、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
3、禁止近亲结婚原因:近亲结婚,产生的后代增加患遗传病的机会。
4、人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的,有46条(23对)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有2条(男性是XY ,女性是XX )人类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单存在的,有23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有1条(男性是X 或Y ,女性是X )亲代的基因组成: DD × dd生殖细胞的基因:子一代的基因组成: Dd × DdD d生殖细胞的基因: D 、d D 、d子二代的基因组成: DD Dd Dd dd1 :2 : 1基因型比例: DD:Dd:dd=1:2:1表现型比例: 3 :1几种常见的遗传图谱①纯种的显性和纯种的隐性杂交的后代性状只表现显性性状。
②亲代为纯种和杂种的杂交后代性状有两种表现形式,且比例为1:1。
③亲本基因类型均为杂种,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3种,比例为1:2:1;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3:1。
四、人的性别遗传1.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男性为22+xy 女性为:22+xx2. 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的原因:两种类型的精子分别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生男生女取决于精子的类型五.生物的变异1、变异的定义: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根据遗传性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类型 不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没有改变遗传物质。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为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3、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生物新品种,利用的原理是:遗传与变异的原理高产奶牛、高产抗倒伏的水稻、太空椒第一章 生物的进化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生命的起源: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2、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简单有机物。
(由无机物生成有机物或简单的有机物或氨基酸)原始大气:没有氧3、条件 能量:高温、紫外线、雷电女:XXX X男:XY X Y XX :女XY :男 XX :女 XY :男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种子植物.2 脊椎动物:原始的鱼类原始的两栖类3.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三.生物进化的原因1、证据: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
2、生物进化的原因:人工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地选择而形成的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任何生物要生存,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而实现的)1)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2)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3、长颈鹿颈长形成的原因:一开始,存在颈长的和颈短的变异,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颈长的是有利变异,颈短的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颈长的生存下来,颈短的淘汰掉4.抗药性形成的原因:经过药物的长期选择,而形成了抗药性第八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生物分类法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藻类植物:水绵无种子(孢子植物)苔藓植物:葫芦藓植物的分类蕨类植物:肾蕨裸子植物:油松有种子(种子植物)被子植物:玉米(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双子叶植物)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蜜蜂、蜘蛛、蜈蚣、虾、螃蟹无脊柱(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软体动物:河蚌、田螺动物的分类鱼类:鲫鱼两栖类:青蛙、蟾蜍有脊柱(脊椎动物)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鳖、鳄鱼鸟类:家鸽哺乳类:家兔、猫、虎二、从种到界生物分类的目的和依据生物的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马: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桃: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植物界(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二、理解生物多样性成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类型: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等三、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每种具有独特基因库的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是相联系的。
生物数量的减少,将导致基因资源损失,并且必然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
将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全世界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速度惊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我国特有的部分珍惜动植物濒临灭绝的边缘生物的栖息地的破还(最重要的原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类的偷猎和捕杀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概念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天然实验室实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颁布和完善法律和法规【中考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___: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2.___: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____、____(如血型)和____统称为性状。
4.____: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5.___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超级鼠)。
6.生物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___而不是性状本身。
7.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关系:体细胞=受精卵=精子×2=卵细胞×2男孩的x 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Y 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8. 孟德尔对杂交豌豆实验现象的解释:① 相对性状有___和____之分。
杂交一代中表现出的性状是___。
② 隐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___;显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__或___③基因组成是Dd 的,d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 (隐性基因)和D (显性基因)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遗传。
DD × ddDd × DdD 、d D、dDD Dd Dd dd1 :2 : 1基因型比例:DD:Dd:dd=1:2:1 表现型比例: __ :___9.我国婚姻法规定:__血亲和___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10.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__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__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__染色体,男性为__,女性为__。
(男:44+XY 女:44+XX )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1. 观点一: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观点二: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形态结构由___到___;D d生理功能由___到___;生活环境由___到___。
4.长颈鹿颈长形成的原因:一开始,存在颈长的和颈短的变异,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颈长的是有利变异,颈短的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颈长的生存下来,颈短的淘汰掉.抗药性形成的原因:经过药物的长期选择,而形成了抗药性5.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过度繁殖(条件)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6. 植物分类:__植物、__植物、__植物、__植物、__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7.动物分类:⑴___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河蚌田螺)、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蜜蜂、蜘蛛、蜈蚣、虾、螃蟹)⑵___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8.生物的分类:______________基本单位: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包含的种类越少9.生物的多样性包括____的多样性,___的多样性,____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__的多样性,只有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才能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颁布和完善法律和法规。
【链接中考】一、选择题1、【2015年中考山东省潍坊市卷20题】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在较浅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一定比在较深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高等C、同源器官是生物进化在解剖学上的重要证据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2、【2015年中考山东省潍坊市卷23题】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基因无关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或卵细胞中C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两个女孩,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明显大于50%D受精作用完成后,孩子的性别就已经确定了3.【2015年中考山东省东营市卷23题】大量可靠的证据证明,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