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基本文学常识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1、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分别是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其中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2、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后来将末角并入生角,形成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
3、京剧脸谱
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多为正面角色(关公);
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曹操);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宇文成都);
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桀骜不驯的人物性格(窦尔敦)。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1. 京剧的“四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唱B. 念C. 做D. 画答案:D。
京剧的“四功”指唱、念、做、打。
2. 京剧的“五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手B. 眼C. 身D. 心答案:D。
京剧的“五法”指手、眼、身、法、步。
3.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的()。
A. 榜首B. 第二C. 第三D. 第四答案:A。
4. 京剧的主要腔调是()。
A. 西皮、二黄B. 昆腔、高腔C. 梆子腔、皮黄腔D. 南腔、北调答案:A。
5.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陆续进入北京的四大徽班不包括()。
A. 三庆班B. 四喜班C. 启秀班D. 春台班答案:C。
四大徽班是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6. “生”行不包括以下哪种分类?()A. 老生B. 武生C. 彩生D. 小生答案:C。
“生”行包括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等。
7. 以下不属于老生分类的是()。
A. 安工老生B. 衰派老生C. 武老生D. 文老生答案:D。
老生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
8. 以武功见长的“生”行角色是()。
A. 老生B. 小生C. 武生D. 红生答案:C。
9. “旦”行中扮演性格活泼的女子通常是()。
A. 青衣B. 花旦C. 刀马旦D. 老旦答案:B。
10. 以下属于刀马旦的代表角色是()。
A. 红娘B. 秦香莲C. 穆桂英D. 青蛇答案:C。
穆桂英是刀马旦的典型角色,红娘是花旦,秦香莲是青衣,青蛇是武旦。
11. “净”行通常被称为()。
A. 花脸B. 白面C. 红脸D. 黑脸答案:A。
12. “净”行中以唱功为主的是()。
A. 正净B. 副净C. 武净D. 油花答案:A。
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
13. 架子花脸主要侧重于()。
A. 唱功B. 念白C. 做功D. 打功答案:C。
架子花脸重工架表演。
14. “丑”行一般扮演的是()的角色。
A. 正面B. 反面C. 滑稽D. 严肃答案:C。
中国京剧知识介绍

中国京剧知识介绍中国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涵盖了演员的表演技巧、唱腔艺术、音乐和舞蹈等方面。
京剧曾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国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下面将对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进行一些介绍。
一、京剧起源与发展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的四川、湖南、湖北一带的地方戏,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整合,逐渐形成了现代京剧的艺术形式。
京剧在北京流传甚广,因此被称为京剧。
京剧最初是由宫廷戏改编而来的,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大众文艺形式。
除了受到宫廷的关注和青睐,京剧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成为了社交场合和文化娱乐的必备节目。
自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和现代化的发展,京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但是,经过京剧家们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京剧得以在20世纪中后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社会文化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是一种集歌、舞、刀枪戏、杂耍和说唱于一身的表演艺术。
在各表演元素之中,唱腔是最为特色的。
京剧的唱腔以高亢、尖利、响亮为主,讲究抑扬顿挫,抑扬顿挫是指微抑、扬升和短暂停顿的一种表现手法,能将情感表现得更加深刻鲜明。
京剧的动作和姿态也是一大特色。
京剧的表演动作和姿态通常是非常刚劲、明快、夸张的。
演员会用舞蹈和身体语言来塑造角色形象,如果是英雄人物,会用大步走动来表现;如果是魔鬼,可能会用小步跳跃来表现。
角色动作的刚劲、明快和多变,标志着京剧的表演特点,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京剧的化妆和服装也是其特色之一。
京剧演员化妆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妆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品质和性格。
服装的选择和造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所用的服装也是不同的,服装的款式和颜色还常常能体现出不同社会阶层和身份。
总之,京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艺术的国宝”。
京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是一项十分精致和复杂的艺术创作,在它们不断的创新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也逐渐得到了现代科技的应用和支持,以继续推动这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京剧传统戏高中知识点

京剧传统戏的高中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京剧的历史和起源: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包括它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以及它在清
朝时期的繁荣和在京城各个阶层的传播。
2. 京剧的艺术特点:理解京剧的综合性和表演特点,包括唱、念、做、打等元素,以
及京剧中的行当划分和主要角色的类型。
3. 京剧的音乐和声腔:了解京剧的音乐构成,包括唱腔、曲牌、打击乐等,以及京剧
的声腔特点,如二黄、西皮等。
4. 京剧的服饰和道具:理解京剧的服饰和道具的特点和作用,包括盔头、蟒袍、褶子
等服饰和马鞭、扇子等道具。
5. 京剧的故事和剧目:掌握一些经典的京剧剧目和它们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包括《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四郎探母》等。
6. 京剧的表演技巧:理解京剧的表演技巧和特色,包括唱腔的技巧、身段的表演、表
情的处理等。
7. 京剧的文化价值:了解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包括它所表达的道德
观念、文化精神和艺术追求。
以上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传统戏,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京剧的基本知识

京剧的基本知识
京剧曾称平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京剧的基本知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京剧的发展史
清代初期,昆腔、京腔盛行北京。
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四大
徽班相继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光绪年间,京剧艺术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了京剧现代戏。
二、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唱腔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声腔。
“二黄”是一种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的声腔,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西皮”是一种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变化较大,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的声腔,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三、京剧的场面和剧种
京剧的乐队称做“场面”或“文武场”管弦乐部分叫做“文场”打击乐
部分叫做“武场”
著名剧种360 多种: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秦腔、川剧、昆剧、粤剧、花鼓戏
四、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是依据人物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来划分的,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生、旦、淨、丑”是什么? 其实不過是角色分类。
“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淨”是性格鮮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
京剧入门常识

中国的戏曲,门类太多了,其中昆曲为正声雅乐,迄今流传了六百多年,历史最为悠久,艺术成就最高。
相对昆曲而言,京剧算比拟通俗,仅从西皮、二黄两种根本唱腔里演化出各种板式。
京剧唱词一般两句、两句接下去,有七言句连缀起来的唱段,比方【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也有十言句连起来的,如【空城计】里“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这些词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唱起来方便,是因为有对仗、平仄和押韵,填词的人大概要有相当好的古文底子。
演出现场一般都打出字幕,所以看的人反而没什么压力。
在表演上京剧有“四功五法〞之说,即“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欣赏。
一个普通的字在唱腔里被分为了字头、字腹、字尾和余音,比方“桥〞字,唱的时候实际是“七〞、“桥〞、“嗷〞三个字,用这种方法把字咬准,一口气可以拖很长,观众能听得清清楚楚。
从对字的处理中可以看出演员的功底。
戏里的人物说话叫做“念白〞或“道白〞,需要经过训练,文丑行当〔脸上画块白的搞笑角色〕甚至要专攻这项技能。
所谓武丑练腿、文丑练嘴。
把念白练到家其实很难,因而也有“千金念白四两唱〞的说法。
文丑的嘴皮子功夫欣赏起来蛮有趣的,最简单的段子是【报灯名】:“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是四季平安灯……〞少京赛的时候,一个三岁熊孩子表演这段,简直萌死个人!“做〞和“打〞指的是做功与武打,即“手、眼、身、法、步〞的综合。
总之,戏曲在表演时演员的一举一动都有法可依。
高人可以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没有声音的局部,用动作、身段和眼神让观众理解情节。
所有的动作都有程式,比方脚下路不可以乱走,要从圆场练起。
表演一定是以美为目标的,如果看上去不美就是没有演好。
我认为武丑是所有行当里武功最强悍的,虽然他们经常演些偷儿什么的,但并不猥琐,因为武艺精湛,在台上辗转腾挪显得轻巧帅气,丑中见美。
空翻、旋子、三起三落那些高难度技巧,最能博得满堂叫好。
京剧文学常识大全

京剧文学常识大全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京剧文学的一些常识和要点:
1.起源和历史:京剧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在北京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形
式,吸收了徽剧、皮影戏、秦腔等多种戏曲艺术元素,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
2.表演形式:京剧主要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其中,“唱”指唱腔,用来
表达人物的情感;“念”指念白,表述对话和情节;“做”指动作、姿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打”指武打动作,展示戏剧冲突和搏斗。
3.剧目和剧情:京剧剧目丰富多样,内容涵盖历史传说、文学名著、民间故事等。
常
见剧目有《红楼梦》、《三岔口》、《牡丹亭》等。
剧情多以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为背景,塑造了众多受欢迎的戏剧人物形象。
4.行当和表演特点:京剧分生、旦、净、末、丑等行当。
不同行当有不同的表演特点
和艺术风格,例如生角重视武打表演,旦角重视唱腔和舞蹈。
5.音乐和舞台:京剧音乐以曲调和唱腔为主,伴有传统乐器如京胡、二胡、琵琶、锣
鼓等。
舞台布景和服饰丰富多彩,以色彩鲜艳、图案华丽著称。
6.承载文化和影响: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中国戏曲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京剧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历史积淀。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关于京剧文学的基本常识,如果需要更详细或具体的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展开研究和了解。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被誉为“国粹”,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一些京剧知识科普:1.起源与历史:京剧起源于中国,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吸收了各种戏曲艺术的精华,
如昆曲、汉剧、秦腔等。
京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期、成熟期和繁盛期。
如今,京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戏剧的代表。
2.角色与表演:京剧的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京剧中,演员的表演包括唱、念、做、
打四个方面,它们是京剧表演的基本功。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每类角色又有不同的细分。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剧情的发展。
3.音乐与舞蹈:京剧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京剧的音乐以板腔体为主,包括各种板
式如慢板、快板、原板等。
京剧的舞蹈动作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4.服饰与道具:京剧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其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服饰以华丽、精致、富
有装饰性为特点,能够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道具在京剧中也被广泛使用,如刀枪剑戟等武器,以及桌椅板凳等家具,它们都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辅助。
5.传统与创新:京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特色,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
在现代京剧
中,许多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主题和价值观,同时也吸收了现代戏剧和音乐元素,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京剧一、京剧的发展史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京剧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中国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昆曲、汉剧、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汉剧)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北京剧坛的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弋阳腔、乱弹等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
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
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
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
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了京剧现代戏。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声腔。
“二黄”是一种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的声腔,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西皮”是一种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变化较大,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的声腔,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三、京剧的场面京剧的乐队称做“场面”或“文武场”,管弦乐部分叫做“文场”,打击乐部分叫做“武场”四、京剧的行当(角色)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
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
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净”是性格鮮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
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京剧中的 "生",指是男性角色的统称。
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表演特征、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文武老生”、“末”、“外”、“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红生”、“娃娃生”、“小生”、“武小生”、“纱帽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
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年约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色。
京剧《秦香莲》中王延龄年约六十,所戴胡须为白色。
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
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图一)与老生相对应的是 "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
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和明亮。
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
(图二)"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
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
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图三)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
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
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图四)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红娘》中的红娘。
(图五)"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也扎靠服,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
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热闹的锣鼓点,烘托场上的气氛。
(图六)"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
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
(图七)图一 图二图三 图四图五 图六 图七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
"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图八)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图九)净之名源于宋金北杂剧中的“副净”。
原本扮演以插科打诨、滑稽调笑为主的喜剧角色,后世渐专工扮演性格粗犷、性情豪放、形象高大的男性角色。
在舞台上,以宽宏厚实的声腔,大幅度的身段动作,刻画粗犷、豪放的人物形象。
讲究工架大,勾大花脸的脸谱。
净行中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的不同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净”等行。
大花脸:亦名“黑头”、“铜锤花脸”。
戏曲行当名。
属“净”行。
在舞台上常扮演地位较高、举止稳重、性格憨直、具有正义感的人物。
如《铡美案》中的包公。
二花脸:亦名“架子花脸”。
为了区别于以唱为主的“大花脸”,故称以做功为主的净角为“二花脸”。
戏曲行当名。
属“净”行。
在舞台上,大多扮演性格勇猛、豪爽、粗鲁的人物。
如《长板坡》中的张飞。
丑 京剧行当名。
从宋元杂剧到现代,各戏曲剧种都有这一行当。
因为在鼻梁上先抹一小白粉方块,然后勾画脸谱,所以俗称“小花脸”以区别于“大花脸”。
又同净行中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俗称“三花脸”。
在舞台上,专门扮演行动滑稽、语言幽默,相貌丑而不怪,很风趣的男性角色。
有时也扮演性格奸诈、内心险恶、悭吝卑鄙的人物。
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丑行又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类。
文丑:戏曲行当名。
属“丑”行分支。
同“武丑”相对,专门扮演为不具备武艺,或在舞台上不作翻腾、跳转一类技巧表演的角色武丑:戏曲行当名。
属“丑“行分支。
“同”文丑相对,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武艺高强、性格机警、动作灵敏的滑稽人物。
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
方巾丑:亦名“褶子丑”。
戏曲行当名。
属“文丑”行。
在舞台上大多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如衙门书吏、谋士、儒生,俗称“丑公子”。
如《群英会》中的蒋干 。
"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
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
(图十)"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
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
"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
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
(图十一)京剧的行当是经过长期的提炼和规范,突出人物的内在特征,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而形成的,是京剧与其他戏剧形式不同的重要特征图八图九 图十 图十一五、京剧的脸谱什么叫脸谱?京剧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颜色化妆。
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红色脸谱:一般表示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如关羽、妾维、常遇春,其他表示讽刺意义,假好人;黑色脸谱:一般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脸谱:一般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一般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阴险奸诈;刚愎自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紫色一般表示: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金色一般表示:神仙高人,猛将。
银色表示神仙,妖怪。
绿色一般表示:勇猛,莽撞,绿林好汉。
五、京剧四大流派(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