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手册
公路工程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勘察手册

公路工程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勘察手册1 地形地貌1.1 山岳分类表(据中科院地理所)如表1-1。
表1-1注:切割深度>1000米,称深度切割区;500~1000米,称中切割区;<500米,称浅切割区。
1.2 地形坡度按坡角分类目前,关于地形坡度按坡角分类尚无统一标准,各部门内部及部门间划分标准和称谓均不能协调,建议结合贵州山区特点,在公路工程中对地形坡度作如表1-2划分。
表1-21.3 贵州省地貌类型划分(据《贵州省水文地质志》)如表1-3:表1-32 水文及水文地质2.1 调查的洪水频率要合乎要求(此要求中的桥、隧部分以列入本文中),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的特大桥,要求调查三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
鉴于贵州实际,常年流水河流,报告中应有最高、最低水位,测时水位和相应的流量;季节性河流及桥跨沟谷,要调访最高洪水位。
2.2 地下水类型根据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分为:孔隙含水层类型;裂隙含水层类型;岩溶含水层类型(分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以暗河/管道为主的岩溶充水三个亚类)。
2.3 含水层富水性判别依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①按天然泉水流量Q(l/s)弱富水<1.0中等富水1~10强富水10~50极强富水>50②按钻孔单位涌水量* q(l/s.m)弱富水<1.0中等富水0.1~1强富水1~5极强富水>5*a.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毫米,抽水位降深10米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合时,应进行换算再比较富水性。
b.《岩心钻探规程》:出水量大于0.2L/s的钻孔,不得采用提筒简易抽水。
③《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按渗透系数k(m/d)如表2-1。
表2-12.4 地下水涌水量计算中实测的两个基本数据是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作为预估,表2-2~表2-5数值供参考。
表2-2 岩土渗透系数参考值k(m/d)(据《水文地质手册》)表2-3 松散岩层影响半径R经验值《据岩土工程手册》(单位为米)表2-4 各种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2-5 某些岩体的渗透系数数值(兴伦电子《工程力学课件》)抽水试验方法与技术要求建议按《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附录B 进行。
水文地质手册阅读笔记

老版水文地质手册1.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推求(P76)(1)平均值法(2)泰森多边形法(3)等雨量线法2.地下水的主要类型(1)包气带水(2)潜水(3)承压水3.裂隙水的水文地质类型(P92)(1)风化裂隙水(2)层间裂隙水(3)脉状裂隙水4.泉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P97)(1)下降泉(上层滞水、潜水)(悬挂泉、侵蚀泉、接触泉、堤泉、溢泉)(2)上升泉(承压水)(自流斜地上升泉、自流盆地上升泉、断层泉)5.一升水中某离子的毫克当量数=一升水中该离子毫克数/该离子的当量(P104)6.库尔洛夫式7.水样采集与分析(P202):水质分析项目:简分析、全分析。
水样采取数量:一般简分析500—1000毫升,全分析2000—3000毫升。
(采取水样时,瓶口留10—20mm空间)。
清洁水容许存放72h,稍受污染水容许存放48h,受污染的水12h,细菌分析样品容许存放4h。
8.岩样一般要求体积不小于5×5×10cm3,岩芯样的直径不小于108mm,长度为直径的3倍。
(P207)9.水文地质钻孔类型(P227)地质勘探孔、水文地质孔(抽水)、探采结合孔。
(常规口径:91、110、130、150、172mm。
矿区勘察:孔深小于300米时,不小于110mm,孔深大于300米时,不小于91mm。
)10.钻孔简易水文观测(P283):是及时发现含水层,初步确定含水岩层的富水性及岩溶在不同垂向深度的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等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
包括以下项目:水位观测:提钻后、下钻前各一次,进尺少提钻频繁可2-3回次或每班测一次。
因故长时间停钻,1-4小时测一次直到稳定(2小时内水位波动小于3cm),开钻前再测一次。
遇水位突变或有意义的含水层,应停钻测其静水位或水头高度。
水温观测:孔内水位和漏水量有很大变化时测,每个含水层至少测一次,涌水钻孔可在孔口测定,精度±0.5℃。
冲洗液消耗量观测:每班至少一次,突变时增加测量次数。
水文地质手册

(1)地壳是一个旋转的椭球球体,平均半径约为“($)—”外层结构分布在地表以上!地表以下分布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如图“大气被地球包围!它的厚度超过数万公里。
”水圈就是地球表面的水体!他们大多数都聚集在海里!其中一小部分分布在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球表面的岩土空间中!很少有生物和大气存在。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活动的空间”在大气、水圈和地球表面有大量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存在于地球的岩石和土壤层中。
直接观察的范围非常有限。
目前,最深的钻探费用只有$(%)。
对于深部,主要依据火山喷发资料和地震波传播方向和速度来推断“地球”,其内部结构从地表到地核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核叫做地核。
地幔在地核和地壳之间!它也叫中间层!地球上部和地壳之间的界面就是莫霍面!地幔下部和地核之间的界面是古腾堡表面。
”地壳的厚度变化很大。
大陆地壳较厚,平均为“%-!最厚的部分可以达到#(超过%)例如,青藏高原的地壳相对较薄!平均厚度只有!% -! 位于印度洋最薄部分的马里亚纳海沟的厚度仅为“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只占地球半径“!所以地壳在地球表面非常薄)!% - $!%地球内部各层的密度、温度、压力和组成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化。
地壳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
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在地壳中发现了许多元素!(*(水文地质和地质手册地图$'$'$地球内部结构图)但世界上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趋向于聚集成各种化合物或看起来像简单的物质!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形成岩石。
因此,矿物和岩石是地壳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在地壳中发育,各种地质作用的结果如下:地球内部分层概况、位置、深度、密度、温度、压力、成分、赋存状态、物质存在状态、上层、硅铝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铝,下地壳的固体外壳是硅镁层!氧硅铝比氧硅铝铁镁相应增加$(((()-“)。
可能是实心的!但上部主要是铁镁硅地幔。
地幔顶部是“地下5号(#酸性盐!下部主要是金属)!推测地幔硫化物和氧化物!铬材料处于高温熔融状态,铁镍成分不断增加!这是岩浆的起源5)!”((($“)+土。
矿区水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作业指导手册

矿区水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作业指导手册目录第一章矿区水文、工程地质勘查设计编制 (146)第二章区域和矿区水文地质测绘 (147)第三章矿区工程地质测绘 (149)第四章矿区环境地质调查 (150)第五章矿区水文、工程地质钻探 (152)第七章矿区坑道和竖井工程地质编录和水文地质工作 (157)第九章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 (159)第十章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 (160)第一章矿区水文、工程地质勘查设计编制第一节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
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第二节勘探工作基本任务1.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估,提出供水水源的方向。
2.查明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结构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结钩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第三节设计前准备工作1.收集与勘探区相关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和遥感资料,了解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基本情况。
2.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空间特征,将充水矿床初步定为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和岩溶充水矿床等三种类型中的一类。
如果是岩溶充水矿床,又可分为以溶蚀裂隙为主,以溶洞为主和以暗河为主等三个亚类。
3.根据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等,将各类充水矿床勘探的复杂程度初步划分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和复杂三型。
第四节设计内容根据矿区勘探程度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参照GB12719—1991规范中4.2勘探程度要求、4.3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量、4.4勘探技术要求等确定矿区勘探的设计内容。
水文地质手册文前

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编内容提要《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是在1978年我社出版的第一版的基础上,将近几十年水文地质的新理论、新方法技术及新的方向中的新成果加入其中,推陈出新。
全手册为五篇21章。
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
第二篇水文地质调查,介绍水文地质调查、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地热和矿泉水资源调查。
第三篇方法篇,介绍水文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环境同位素技术、地下水动态监测、样品采集与测试、地下水模拟技术。
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介绍水文地质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资源评价和开发管理。
第五篇是信息系统建设与成果编制。
本手册是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师生必备的工具书。
SHUIWEN DIZHI SHOUCE出版发行:地质出版社订购咨询电话:(010)88691582 (邮购部)刘洁开本:787mm×1092mm 132字数:1320千字版次:2012年9月北京第1版印次:2012年9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130.00元书号:ISBN 978-7-116-07785-0(如对本书有建议或意见,敬请致电本社;如本书有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水文地质手册》编纂委员会编委会主任:汪民副主任:殷跃平文冬光《水文地质手册》编写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清华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南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水文地质手册》编写人员开篇编写人员:郝爱兵、张二勇、佟元清、朱汝烈、王永池、王秀明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组长:朱汝烈第一章地质基础编写人员:朱汝烈、万力、梁四海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编写人员:李俊亭、马志靖、李广贺、梁杏第二篇水文地质调查组长:李文鹏、孙晓明第三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李文鹏、孙晓明、张福存、郑万模、蒋忠诚、田大勇第四章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佟元清、王永池、孙继朝、蔡五田、陈鸿汉、李广贺、刘长礼、张福存、汤洁、马腾、万力、梁四海、杨旭东、钱开铸第五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武强、张志龙、佟元清第六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王晓光、雒国忠、佟元清第七章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编写人员:王贵玲、杨旭东、田廷山第三篇技术方法与测试组长:张金昌、朱桦第八章水文地质遥感编写人员:王宇、唐文周、熊盛青、李巨芬、杨进生、王建超第九章水文地质物探编写人员:武毅、潘和平、刘江平、柳建新、朱庆俊第十章水文地质钻探编写人员:叶成明、张金昌第十一章水文地质试验编写人员:李伟、朱桦、肖长来、刘振英、曹剑峰第十二章环境同位素技术编写人员:陈宗宇、安永会第十三章样品采集与测试编写人员:齐继祥、王苏明第十四章地下水动态监测编写人员:史云、李文鹏、雒国忠、朱汝烈第十五章地下水模型技术和管理模型编写人员:邵景力、潘世兵、崔亚莉、邢卫国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组长:石建省、王焰新第十六章水文地质计算编写人员:李俊亭、李国敏、黎明、张福存第十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编写人员:王文科、刘振英、马志靖第十八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编写人员:李俊亭、邵景力、崔亚莉、石建省、王贵玲、张福存第十九章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编写人员:佟元清、王永池、孙继朝、王焰新、马腾、王红旗、叶成明、李颖智第五篇信息系统建设与成果编制组长:冯小铭第二十章水文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编写人员:张永波、阮俊第二十一章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编写人员:郝爱兵、佟元清、王宇、朱汝烈、王永池、王明德、冯小铭附录编写人员:朱汝烈、佟元清、张永波、阮俊、张二勇、万力、梁四海、王秀明、李颖智、刁玉杰统编:佟元清统编人员:朱汝烈、李俊亭、李景豪、马志靖、秦毅苏、蔡鹤生、刘成琦、王永池编辑整理人员:王秀明、王立新、李颖智、李戎、刁玉杰、范基姣、郭彦威、李胜涛、李戎、金晓琳前言《水文地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1978年出版后,深受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欢迎。
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专业:工程地质勘查学制:三年班级:地质0931组别:第六组姓名:钟雅丽实习动员一、实习名称:水文地质实习二、实训性质:水文地质概论是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
水文地质实习是水文地质理论课程之后,安排的野外实践课。
水文地质实践课是水文地质理论课的补充,它以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为出发点,进行水文地质的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教学环节“理论与方法并重”的思维模式,这是一个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较好的作用。
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全面的考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科研兴趣的有效尝试。
三、实习目的和任务1.目的:掌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水文地质概论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使学生自己能够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掌握专业知识。
2.任务:(1)、了解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地质地貌描述,井泉描述与编录,河水(渠水、泉水)测流,地下水位量测,水源井抽水试验等;河水(渠水、泉水)流量计算,水源井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计算等。
(2)熟悉水文地质图件编绘方法——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等水位线图、抽水试验曲线图的编制等。
(3)理解河水与地下水的密切联系——河水入渗与地下水泄出现象,河水与地下水相互补排关系和条件。
(4)了解水文、气象的观测方法及集中供水系统和渠道系统的布局方案。
(5)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是在研究区域自然地理、地质特点的基础上,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构造、埋藏条件、分布规律及其含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远景。
四、实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基本内容:(1)调查:a、三家店水源地机器周边地区地质地貌——纵横剖面观察;b、永定河河水与地下水关系——水入渗与地下水泄出现象的认识,实测河、泉水流量;c、水源井与地下水流量——水源井调查与地下水位量测,水源井抽水试验;(2)资料整理:a、编制统计表——河水入渗量、地下水泄出量、水源井抽水试验数据等统计表;b、编绘图件——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等水位线图、抽水试验曲线图等;2.方法:野外实际勘查,实际观察和锻炼。
水文地质手册

《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共计6篇21章及附录,约130万字,涵盖了地质—水文地质基础、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与测试、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设与成果编制等内容,展现了我国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在理论上的提升。
据悉,《水文地质手册》(第一版)由原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前身)主持编写,并于1978年出版发行,初发行便广受欢迎,先后重印4次,成为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必备工具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
《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水环地调中心主持编纂,历时3年,先后共有全国26家单位、八十余位水文地质工作者投入到编写工作中。
该书从水文地质学科体系发展过程、未来趋势以及方法论的角度,在继承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内外水文地质科学发展,系统总结了我国水文地质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技术方法实践应用、历史民间传统经验和成果,将成为新时期水文地质工作人员和有关专业或行业科技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第一章:地质基础
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
第三章:水文地质调查
第四章:水文地质钻探
第五章:水文地质物探
第六章:野外水文地质试验
第七章:第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八章:水文地质计算
第九章:地下水资源与矿坑涌水量评价第十章:地下水开发与保护。
水文地质测绘资料ppt课件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P
C
J
P C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2)断层调查 断层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的重要内容。断层破碎带具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3)地层调查 在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开始之前,应重新进行地层划分,
将岩性作为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建立起水文地质剖面, 以此作为水文地质填图的单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 ③ 层厚 层厚直接影响变形破坏的性质和程度。 一般来说,薄层岩石受力易弯曲,厚层岩石受力后
易断裂,产生大的裂隙,因此厚层岩石含水性一般比薄 层含水性好。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2)松散岩层调查
松散岩层对地下水赋存和运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岩石 孔隙性,因此应着重进行松散岩石粒径大小、磨圆度、 分选性以及排列和级配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
水文指的是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
水文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文”作自然界的现象讲,如“天文”。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地质学分支学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
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家从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出发,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地质工作中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要求大家掌握地下水形成、分布和运移规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及水化学相关问题;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为今后从事与地下水有关的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下水(Groundwater)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地质环境中地下水的发生、运动及其水化学特性上的研究。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水在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水文地质手册:
《水文地质手册》是现代马克西莫夫等编著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
全书59万字。
共五篇。
上册主要内容是介绍普通水文地质学原理和地下水在农业中的利用。
下册介绍了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水文地质计算、水文地质实际工作所需理论与计算方法,叙述了地下水运动规律、速度和流量的确定等。
出版信息:
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