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的发展和趋势
2024年供排水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供排水市场发展现状引言供排水市场是指涉及城市和建筑物的供水与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供排水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供排水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供水市场市场概况供水市场是供排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供水设备和供水工程两大类。
供水设备市场涉及供水泵、管材、水处理设备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供水工程市场则涉及供水站、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等。
目前,全球供水市场持续增长,主要受到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的推动。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供水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供水系统的智能化监测与管理,提高供水效率和服务质量。
2.环保化: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水处理技术研究,提供安全、可持续的供水服务。
3.高效化:改进供水设备和供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减少能耗和资源浪费。
排水市场市场概况排水市场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和雨水排放两大部分。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提速,排水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污水处理设备和雨水排放工程成为排水市场的两大主要领域。
发展趋势排水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环保:推动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要求。
加大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力度,减少雨水的排放。
2.建设规模化:随着城市人口增长,需要建设更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和雨水排放设施,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3.综合管网:实施排水管网一体化,实现污水和雨水排放的整合管理,减少管网建设和维护成本。
市场挑战与前景供排水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1.技术壁垒:供水和排水领域的技术要求较高,对供水供排水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
2.环境压力: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供排水系统来解决,对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市场竞争:供水排水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2023年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城市供水行业是指城市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用水进行供应和配送的一种行业。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供水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将针对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分析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状况、市场趋势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
首先,市场规模方面,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于供水的需求也在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用水量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二三线城市的供水设施还需要不断提升和改善,这也为供水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其次,市场竞争状况方面,城市供水行业竞争激烈。
目前,我国的城市供水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形式共同组成。
国有企业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具备强大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
而民营企业在市场份额方面相对较小,但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经营,逐渐获取到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国际供水企业也通过并购和合资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再次,市场趋势方面,城市供水行业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
首先,水资源的紧缺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加,要求供水企业进行节水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也给城市供水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比如通过智能水表、远程监测等技术手段,提高供水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供水企业需要拓展多元化的经营业务,比如提供水质监测、水务咨询等增值服务,从而增加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行业发展前景方面,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政府对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也为供水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供水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显示,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趋势多元化且向智能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城市供水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城市供水行业运行情况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供水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供水行业的运行情况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供水行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供水行业的供水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对供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城市供水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国城市供水总量达到了32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5%左右。
这说明城市供水行业正持续发展壮大。
其次,城市供水行业的设施水平逐步提升。
城市供水行业的设施包括供水管网、水处理设施等。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水质的要求,城市供水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进行设备更新和设施扩建。
例如,一些大城市引进了水污染防治技术,提高了供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有效提升了供水水质和供水能力。
然而,城市供水行业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供水管网老化严重。
很多城市供水管网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经过多年使用,出现了老化和泄漏等问题。
据统计,全国有超过30%的供水管网存在老化和漏水问题,给城市供水安全带来威胁。
其次,一些地区的供水量不足。
一方面,城市供水行业需要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工业和农业用水需求。
由于一些地区的供水能力有限,供水量无法满足需求,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压力。
为了改善城市供水行业的运行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供水设施的投入。
城市供水企业应该加大对供水管网的改造和更新,提升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可靠性。
其次,推动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却水资源稀缺。
应该通过水资源的调度和转移,使得资源短缺的地区能够获得足够的水源供应。
此外,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提高供水的可持续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控制非正常用水行为,减少供水压力。
综上所述,城市供水行业的运行情况在整体上是良好的,供水量持续增加,设施水平也逐步提升。
城市供水行业概况分析

城市供水行业概况分析城市供水行业是指为城市居民以及企事业单位提供饮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一种基础设施服务行业。
城市供水行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机遇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供水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城市供水行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市场规模巨大。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其次,城市供水行业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是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提高了供水行业的处理能力和水质标准。
其次是智能化和信息化。
通过引入智能化系统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提高供水行业的管理效益和服务水平。
再次是绿色环保。
城市供水行业应积极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三,城市供水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复杂。
目前,城市供水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组成,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国有企业在供水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但也存在管理体制僵化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外资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优势,但面临市场准入限制。
民营企业在一些地方市场上逐渐崛起,但也面临着资金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
最后,城市供水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机遇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城市供水行业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政府在供水行业方面加大投资,提高供水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质标准,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城市供水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治理等问题。
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供水企业需要采取创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供水行业是一个庞大而关键的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给排水系统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现状城市给排水系统是指城市中涉及到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城市给排水系统承担着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以及雨水管理等多项功能。
一方面,城市给排水系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持续稳定的清洁饮用水,并保障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供应;另一方面,城市排水系统能够高效地将污水和雨水排出城市,降低城市内涝风险,保护城市环境。
目前,城市给排水系统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相对完善,如德国、美国等,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供水设施的覆盖率、污水处理能力等方面都比较高。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给排水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供水设施不完善、供水水质不稳定、排水设施老化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1. 绿色化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这意味着在新建城市和更新改造城市时,应该采用更加环保、节能的给排水技术和设备。
例如,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建筑冷却等方面;可以采用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净化程度。
2. 智能化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给排水系统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建立智能化监控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管网漏损情况,快速定位并修复漏点;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给排水系统运行模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3. 排水能源化利用城市排水中所含的能源资源,如污水中的有机物、热能等,可以被利用起来。
通过采用生物能源、焚烧能源等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能源,并用于城市供热、发电等方面。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还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供水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3

供水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3
供水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在2023年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长势头持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增长,供水需求也不断增加。
供水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为城市和农村提供充足的用水服务。
2.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的主要挑战之一。
供水行业将更加关注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务系统的推进:供水行业将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供水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
通过远程监控、自动化调控等手段,提高供水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4. 水质安全的重视:水质安全问题是供水行业关注的重点。
在2023年,供水行业将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提高供水的卫生
安全性,确保居民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5. 水价改革的推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平衡供需的需要,将促使供水行业在2023年进行水价改革。
通过逐步建立合理的
水价机制,推动供水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供水行业在2023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注重水
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加强水质安全监管,推进水价改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供水需求。
2024年二次供水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二次供水市场分析现状引言二次供水市场是指对一些城市居民居住区域内的供水进行再处理、再供应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二次供水企业通过建设和运营二次供水设施,为用户提供经过净化和过滤的安全水源。
本文将对二次供水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次供水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质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增加,二次供水市场逐渐发展壮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二次供水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在国内市场方面,行业报告显示,二次供水行业在过去五年内以年均增长率10%以上的速度迅猛发展。
二次供水市场发展趋势1. 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质量和水安全的关注愈发增强。
二次供水市场能够提供经过处理的安全饮用水,从而满足人们对水质的高要求,这也是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2.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居住区域密度增加。
这给二次供水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在一些水资源短缺地区,二次供水可以有效解决供水问题。
3. 环保意识的普及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提高使得人们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次供水通过循环使用水资源,降低水的浪费,减少了对原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二次供水市场竞争对手1. 国内企业国内二次供水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浙江华水、江西格力环卫、广州劳力士等。
这些企业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抢占市场份额。
2. 国际企业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供水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美国的Potable Water、英国的Aquabox等。
这些企业凭借技术和品质优势,积极与国内企业竞争,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二次供水市场面临的挑战1. 法规政策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于二次供水行业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监管和准入标准,这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供水行业的发展趋势

供水行业的发展趋势
供水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供水行业将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监测设备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监测供水系统,提高供水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智能化管理系统也能够更好地进行供水计划和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
2. 绿色环保:在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下,供水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水排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技术将成为供水行业的发展趋势。
3. 城乡一体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包括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改良,提高农村供水普及率,缩小城乡供水差距等。
4. 管网改造:供水管网老化、漏水等问题是当前供水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未来供水行业将加大对管网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管网维护和改造,减少损失和漏水。
5. 跨区域供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供水行业将逐渐向跨区域供水发展。
通过建设跨区域供水管网,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解决一些地区的供水短缺问题。
总的来说,供水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绿色环保、城乡一体化、管网改造和跨区域供水。
这些趋势将推动供水行业实现更加高效、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城市供水现状
供水量:全市供水总量为273476.68 万立方米,平均日供水量749.25万立方米 /日
售 水 量 : 218194.74 万 立 方 米 , 其 中 : 居民用量79477.83万立方米,占36.42%; 工业用量61024.62万立方米,占27.97%; 非工业用量77692.29万立方米,占35.61 %
建设引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紧张
为满足城市迅速发展对水的需求, 各地兴建了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 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供水体系,大 大提高了这些水资源短缺城市的供水能 力,有效缓解了城市各行各业及人民生 活对水的需求。在沿海地区为充分利用 淡水资源,采用在河流入海口处修建水 库,以利用潮汐的间隙,伺机取蓄淡水 供城市使用。
上海城市供水现状
水表数:全市公共供水水表数为 5247437只 , 其 中 : 中 心 城 区 水 表 数为 3718562 只 , 郊 区 ( 县 ) 水 表 数 为 1528875只
产销差:20.21% 从业人员:全市公共供水从业人员共 1.6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从业人员1.01 万人,郊区(县)从业人员0.64万人
水厂及能力 供水量 售水量 最高日供水量 用水普及率
水质合格率 管网长度 水表数 产销差 从业人员
上海城市供水现状
水厂及能力:全市水厂194家,供水能 力为1058万立方米/日,其中:
中心城区水厂12家,供水能力为716万 立方米/日
郊区水厂182家,供水能力为342万立 方米/日。(区级36家,能力157万立方米/日, 乡镇146家,能力185万立方米/日)
国家计委《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 意见》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公共产 品的合理价格、税收机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 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供水能力,工程投资多元化
据资料统计,全国引进外资建设的 给水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的共129 项,规模2811万立方米/日,总投资 287.7亿元人民币,引用外资额为16.57 亿美元。1990年-1996年,仅19家自来水 厂引进的设备费就达1.84亿美元。
城市供水现状
综合生产能力 供水量 售水量 用水普及率 人均日用水量 管道长度 产销差 从业人员
城市供水现状
综合生产能力:水厂总数1450座,供水规模 12265.05万立方米/日
供 水 量 : 253.54 亿 立 方 米 , 平 均 日 供 水 量 6946.30万立方米/日
售水量:204.85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 用水97.24亿立方米,占47.47%;工业用水53.74 亿立方米,占26.23%;非居民用水42.01亿立方 米,占20.44%;特种行业用水2.19亿立方米,占 1.07%;其他8.38亿立方米,占4.79%
上海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
2010年,上海要举 办一届成功、精彩、难 忘的世博会,要形成国 际经济、金融、贸易和 航运中心之一的框架,要成为国际国内最 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之一,2002年11月市 政府批准的《上海市供水专业规划》勾画 了上海城市供水的发展蓝图。
上海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
以“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 的总体思想为指导,重点加强中心城区 供水服务保障和供应安全,重点加强郊 区供水集约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一 网分片、适应各类用户要求的城市供水 系统,支持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阶段 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努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供水企业加强 管理、严格成本控制和强化投资约束,同时 加快资产重组、增强竞争能力,是供水企业 改革的方向。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水价的制定必须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反映水 资源价格和供求关系,并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 应。利用价格杠杆,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 的通知》精神,水价改革要初步形成合理的水 价形成机制和科学的水价计价方式,努力发挥 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有50多个城市、10个大 中城市、10多个县(区、市)实施了阶梯式水 价,300多个城市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城市供水 初步实现由福利型向商品型的转变。
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工作开展
为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促进水资 源高效利用,国家建设部于1999年起开 展节水型城市的建设;自2001年起,国 家水利部在甘肃张掖、四川绵阳、辽宁 大连、陕西西安相继开展了节水型社会 建设试点。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共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省级试点94个。
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
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取水许可制度 实施办效地促 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同 时,为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全国已有1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制定了用水 定额。
增加供水能力,工程投资多元化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增加供水 能力。供水工程投资多元化成为必然,民间资本 和海外资本将进入供水行业。
上海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
城市供水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分析 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
上海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
目前,上海自来水行业初步形成了 中心城区在黄浦江上游和长江口两大水 源地取水、覆盖全市的194家水厂和 21727公里供水管网、中心城区供水水质 达到、郊区(县)基本达到1985年国家 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城市 供水体系。
上海城市供水现状
水质合格率:中心城区供水水质四 项指标合格率为99.94%,综合合格率为 99.88%。郊区(县)公司和乡镇水厂的 供水水质四项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9.05% 和98.80%
管 网 长 度 : 21726.81 公 里 , 其 中 : 中心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总长度9609.24公 里,郊区(县)公共供水管网长度为 12117.57公里
城市供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短缺 供水设施老化,水资源浪费严重 供水水质标准偏低 水价改革不到位 公众节水意识低 供水企业改革进展滞后
水资源短缺
目前全国660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 中缺水严重的有110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 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城市、工业年 缺水60亿立方米。
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工作开展
此外,全国各城市加快了城镇供水 管网改造,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开 展了各类节水示范区建设。工业用水重 复利用率由1998年的55%提高到2002年 的62%,城市年节水量约38亿立方米。
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工作开展
继续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 介及无线传呼、张贴海报、悬挂横幅、 社会调查、设摊咨询、专题讲座、专家 座谈会、拍摄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日常 宣传与“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等重点宣传相结合,广泛 深入地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节水 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的水忧患意 识。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 源量不高,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加快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及水污染的加 剧,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
供水设施老化,水资源浪费严重
一些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 项目,社会经济发展超出了水资源的承 载能力;一些城市在开发新水源上,投 入大量资金,却不重视节水,城市节水 工作滞后;城市供水系统老化,跑、冒、 滴、漏问题严重。
城市供水现状
用水普及率:城市用水人口28785.17万人, 用水普及率96.34%
人均日用水量:人均日综合用水量191.80 升/人/日,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32.43升/人/日
管道长度:138137.18公里(管径大于等于 75毫米)
产销差:16.71% 从业人员:27.98万人
上海城市供水现状
水价改革不到位
当前的水价政策难以起到经济调节作 用,不足以促进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 中水回用设施建设缓慢;水价对企业供水 成本的有效约束机制尚未建立,成本和水 价相互攀升,导致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
公众节水意识低
宣传教育工作薄弱,浪费水资源的 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 的良好风气。
城市供水的发展和趋势
上海市给水管理处 殷荣强 高级工程师
前言 城市供水现状 城市供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 上海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决策下,我国城市 给水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为社 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缺水城市从北方和沿海的部分城市,已逐渐扩 大到内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辽东半岛、 黄河中游地区、黄淮海平原、山东半岛、四川盆地 以及浙江东部与闽南沿海。
水资源短缺
2001 年 、 2002 年 、 2003 年 和 2004 年 , 我国城市年缺水分别为36.1亿立方米、 28 亿 立 方 米 、 24.7 亿 立 方 米 和 15.6 亿 立 方米。
不断提高供水水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越来 越关注,同时合成有 害污染物种类不断增 加,对健康造成重要 威胁。
不断提高供水水质
国家建设部2005年6月起执行的《城 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对 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检测项目大 幅增加,由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GB5749-85)规定的35项增加到93 项,加上分量检测项目,总项目达101项; 二是对项目的限值有更严格的要求:三是 明确水质评价点为“龙头水”。
供水企业改革进展滞后
供水企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没有根本解决,政企、政事不分,依赖政
府思想严重,核算管理 粗放,缺乏节水降耗的 内在动力。
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
建设引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紧张 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 增加供水能力,工程投资多元化 不断提高供水水质 加速水务市场化进程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 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