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主题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主题王郅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5)摘要:随着各种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应运而生。
在发展过程中,公共危机管理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具备了自为的知识共同体。
同时,我国理论工作者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紧密关注和揭示公共危机事件千变万化现象之下的机理规律,探寻危机预防和应对策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总结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公共危机管理的转型路向和未来重点研究的主题,以求对现实发展进行理论关照和回应。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I)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681(2009l03—0073—03作者简介:王郅强(1974一),男,四川仁寿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共危机管理、政府治理研究。
一、公共危机管理学科从无到有.呈现探索气象、卫生、安全、航天等部门的灾害风险控制发展的上升趋势和安全管理。
发展到现阶段。
危机管理研究对象一般来说,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三个方已经具有了综合性、交叉性、多样性特点,涉及面:一是是否具有了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到)s Ty-面面、各个领域。
围;二是是否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规范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上看,论体系;i是是否形成了自为的知识共同体,即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涉及危机事件综备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人才培养机制等。
合管理研究。
比如:1994年魏加宁发表的《危机从研究x,-Y象和范围上看,公共危机管理学是与危机管理》一文,对于危机内涵进行了理论解一门专门以公共危机现象为对象,探询危机发生、读,并提出了克服、消解危机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发展规律并系统防范和应对危机的科学。
中国管理学界的困境和出路:本土化领导研究思考的启示

Ma .2 0 r 01
[ 作者简介] 席酉 民(9 7一 ) 男 , 西长 安人 , 15 , 陕 西安 交通 大学管 理学 院教 授 , 士生 导师 , 交利 物浦大 学执行 校长 ; 博 西 韩
3 2
巍( 99一 )男 , 16 , 陕西西安人 , 深圳大学管理学 院副教授。
出路 : 土 本
“ C 、S IE 、 S IS C 、IA类 、 B类 ” 等论 文 评 价 制 度 , 填 表 申 “
[ 关键词】 管理 学界 ; 本土化研究 ; 领导 ; 管理哲学
[ 中图分类号] C 3— 2 C 3— 3 9 0 ;9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 -4 X(0 0 0 -020 0 825 2 1 )20 3 -9
一
、
中国管理学术界需要一场变革吗?
出质疑 和批评 ¨ 。同时 , 中国学术 圈 以外 , 际管 J 在 国 理学术共 同体 的 内部分 歧 , 范 式 对 立 ” “ 元 范式 “ 和 多 共存 ” 日益 明显 I ; 国际 上 的一 些 重要 学者 对 已 9 而
关于管理教育?( 您对 中国高等管理教育的评价 是?您认 为管理 教育还存 在哪些 突 出的问题 呢?如果 请 您为 中国管理 教育 出谋 划 策 , 您觉 得最 应 该 做 的三
V 1 0 Sm N .O ) o 3 (u o1O .
中国管理学界 的困境和 出路 : 土化领导研究思考的启示 本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提升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而成本管理方面的不足则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探索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1. 成本管理水平不高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着成本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
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并不重视,甚至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控制机制,导致成本管理的混乱和低效。
而一些大型企业虽然有成本管理体系,但由于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投入不足,也导致成本管理水平不高。
2. 成本核算不精准成本核算对于成本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国的企业中,由于成本核算方法不当或者信息不准确,导致成本核算并不精准。
一些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存在漏洞和错误,导致成本的真实情况无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影响后续的成本管理决策。
3. 成本控制困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成本控制难题也在不断增加。
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外部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面临挑战;企业内部因素,如生产流程不畅、资源浪费等问题也使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1.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费用支出情况,为成本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于成本核算的精准度,企业应该重视起来。
通过引入现代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过程中做到准确、全面,采用合理的成本分配原则,确保成本核算的精准性和真实性。
针对外部成本上涨和内部成本控制难题,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措施。
可以通过谈判、合作等方式,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流程优化,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在控制成本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4. 加大对成本管理的重视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加大对成本管理的投入和重视程度。
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本文概述1、1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逐渐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近年来,关于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深入化的趋势。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框架、优化策略以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研究内容涵盖了营运资金的概念界定、管理流程分析、绩效评估方法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
在实践层面,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践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许多企业开始注重资金流的优化,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式,实现营运资金的优化配置。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营运资金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如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当前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理论研究成果未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往往难以有效应对。
因此,未来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研究,同时关注新技术、新模式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2、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成为了财务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国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特点、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框架和管理模式。
同时,他们还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行业,开展了差异化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具体和实用的管理策略。
在实证研究方面,我国学者运用统计学和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
国内 知识管理 发展

国内知识管理发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内知识管理发展知识管理是指组织运用信息技术和知识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发展现状2.国内知识管理的应用情况目前,国内各大企业和组织都在积极推动知识管理的应用。
很多企业建立了知识管理团队,负责知识的收集、整理、分享和应用。
知识管理系统也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必备工具,帮助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3.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在学术领域,国内知识管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许多高校设立了知识管理相关的专业,培养了一批知识管理专业人才。
知识管理领域的学术期刊和会议也在增加,推动了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讨。
二、存在的问题1.人才短缺虽然知识管理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和组织还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知识管理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而目前市场上缺乏真正的知识管理专业人才。
2.技术不足知识管理的实践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然而国内一些企业对于技术的投入不足,导致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有限。
在知识管理系统的选择和定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3.知识共享不畅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的收集、整理、分享和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知识的共享不畅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员工不愿分享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
三、未来发展趋势1.重视知识管理人才培养为了推动知识管理在国内的发展,首先需要重视知识管理人才的培养。
高校可以加大对知识管理专业的培养力度,企业也可以通过培训和引进的方式提升知识管理人才的水平。
2.加大技术投入3.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国内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鼓励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和交流,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动和创新。
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品牌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研究现状目前,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价值研究:品牌价值是一个品牌能够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品牌的市场表现、消费者调查和企业财务数据等,对品牌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
2.品牌定位研究:品牌定位是企业在市场中塑造自己独特形象的过程。
研究者通过分析企业的定位策略、目标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等,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定位,从而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品牌传播研究:品牌传播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
研究者通过分析企业的广告、公关、促销等市场传播活动,研究品牌传播对于品牌形象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品牌管理模型研究:品牌管理模型是指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品牌策略的框架和指导原则。
研究者通过梳理企业成功品牌案例,总结出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适用的品牌管理模型。
以上研究成果为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研究数据的稀缺性、研究方法的不完善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趋势1.品牌创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需要更加注重创新。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品牌创新的策略和实践。
2.品牌体验:消费者购买决策不再仅仅依赖于产品本身,而更加注重品牌给予的体验。
品牌管理将更加关注构建优质的消费者体验,提高品牌忠诚度。
3.品牌数字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品牌传播将更加数字化和个性化。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品牌数字化传播的策略和效果评估。
4.跨国品牌管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跨国品牌管理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汪寿阳】管理科学的一些发展趋势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的现状

• Outline
1 国际上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些趋势 2 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状况 3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 4 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5 中国科学院GS管理学院 6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7 汪小组 8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回答问题与讨论
• 管理科学的大概念
3 中国管理科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2 研究本身的问题
(1) 研究不够规范,没有“程式”; (2)有效与先进的研究手段与方法缺少; (3)点的结论成为面的结论; (4)数据和资料的不足; (5)数据不做该做的处理; (6)文献的了解不全面; (7)太强调数学的高深或只有初步的定性分析; (8)研究讨论反复不够; (9)分析人员与用户交互不够
1 国际上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些趋势
B 与行为科学的交叉所引出的新的研究领域或方向: 与行为科学的交叉所引出的新的研究领域或方向: 例如, 行为金融学; 在线群决策; 企业并购行为研究;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期权理论是否失败?); 网上招投标行为研究; Expectation Management
3 中国管理科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6 学术评论与争鸣方面的问题!!!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有2所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本科生 + 研究生(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没有本科生的大学) 1 2 3 4 5 6 7 325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2600名博士生导师; 250名国际学术组织的理事或领导; 400名国际重要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22000在校研究生(40%博士生;60%硕士生); 9个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教授;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2年全国16人获奖,8人 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
分析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

分析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
一、国内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中国工商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的历程,现已成为国际上具有
一定影响力的学科。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商管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教育水平不够高: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
在一定差距。
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制约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2. 理论研究不足:中国工商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理论成果。
在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方面也有待提高。
3. 企业管理水平有限: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理念和方法相对保守,
创新能力不足,面临着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相对于中国,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领域发展更加成熟,具有以下特点:
3. 企业管理先进: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管理理念和方法先进,注重创新
和效率,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
三、发展建议
针对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的差异,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 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对工商管理教育的投入,提升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促进高
水平人才的培养。
3.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和竞争力。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经验,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工商管理领域的发展。
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存在差异,但也互相学习和借鉴的空间与机会。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推动理论研究、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推动工商管理领
域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
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
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
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
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
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
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
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
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
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
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
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
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
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
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
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
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
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
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
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