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和狼教案

合集下载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3篇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3篇

牧童教案《牧童》教案3篇】《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

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3篇《牧童》教案,希望在牧童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牧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建书香校园,树文化新人课外阅读”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

板书,注意“寓”写法。

齐读。

2、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出示幻灯片1)你读过哪些寓言?3、有没有同学读过《伊索寓言》呢?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4、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较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

每则寓言的较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5、师补充: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伊索寓言牧童和狼PPT课件

伊索寓言牧童和狼PPT课件

12、伊索寓言
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 “狼来了!狼来了! 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 帮忙。
•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 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
•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 事?
• 2、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12、伊索寓言
感 谢 聆 听
12、伊索寓言
牧 童 和 狼
自学反馈:
huāng guàn huǎng
慌贯谎

惊慌 说谎
一贯 习惯
12、伊索寓言
狼没来 :
牧童:几次大叫
哈哈大笑
村民 闻声赶来 惊慌失措
12、伊索寓言
狼来了:
牧童: 吓坏大叫
村民: 没人帮忙
12、伊索寓言
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 狼来了!”
12、伊索寓言
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 么狼!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重点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小故事《牧童和狼》。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整篇小故事的大意;2.学生能够理解小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故事情节;3.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4.学生能够运用书写技巧,自主完成小作文。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读懂整篇小故事的大意;2.学生能够理解小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故事情节;3.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出示一张牧童和羊群的图片,让学生先自由发挥,说出他们对牧童的印象以及头脑中所浮现的场景;2. 学习《牧童和狼》(25分钟)1.朗读整篇故事,让学生先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2.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情节,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3.指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4.让学生自己品味故事,思考故事的思想内涵。

3. 反思(5分钟)通过一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反思故事,并与实际生活联系,思考道德寓意的运用。

4. 作文(2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完小故事后,要求学生自己撰写一篇小学作文,文章要求能够体现故事的内容,思想内涵以及道德寓意。

五、教学方法1.形象化,直观化;2.提问式教学法;3.认识到问题,认识到自己;4.探究型教学法;5.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2.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3.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能够运用道德寓意到实际生活中。

牧童和狼教案

牧童和狼教案

牧童和狼教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牧童和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伊索寓言》板书,注意“寓”写法。

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出示幻灯片1)齐读上课之前,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指明学生介绍:生1: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生2: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

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师: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b、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正音。

(出示幻灯片2)huāng慌 huǎng 谎guàn 贯 guàn 惯3.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贯”的笔顺4、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立足语文本体性知识的教学——《牧童和狼》教学设计

立足语文本体性知识的教学——《牧童和狼》教学设计

( 2) 好几次他 大 叫 : “ 狼真 的已经 来 了。 狼真的
已 经 来 了。 ”
第二组 :
【 教学过程 】

( 1] 牧童 吓坏 了, 他 慌忙大 叫 : “ 狼来 了!狼来

比较牧童的前后喊话, 感情朗读故事、 讲述
了 央来帮忙啊 , 狼在吃羊 了! ”
( 2) 牧 童 吓坏 了 , 他 慌忙 大叫 : “ 狼真 的已 经来
故事 I . 朗读。 师: 接下来 , 我们学 习第二则故 事《 牧 童和狼 》 , 谁 来读 好故 事? 2 . 比较。 师: 故 事 的主 角是牧 童 , 伊 索写 了他
了。 狼真 的已经未 了。 大家快 来帮忙啊 , 狼真的在吃
羊了。 ”
( 第二句~是没有用 “ !” , 二是都是长句子 , 不
丽 X U E B A N 一 一 2 3 教 学 月 刊 小  ̄ i . 2 0 1 5 / 3 语 文0 一 、 、 , 】
— —
J I AO XUE YUE K AN XI AO

口 沈凤 佳
《 义 务 教 育语 文 课 程标 准 》 对 作 文 教学 提 出
了全新 的理念 , 明确 了各个学段 的作文教 学要 求, 但 由于” 课 标 无 细 目 ”“ 教 学 无课 本 ” “ 教 材 无 序 词语。 根 据表达的需要 , 学 习使 用逗 号 、 句号、 问号 、 感叹号。 ” 从 目标 中 可 以 明 确 , 这 一 阶 段 的指 向是 尽
进行科学指导 , 这 样 才 能 达 到 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

学段中定性 为 “ 写话” , 在第二、 第三学段 定为 “ 习
作” 。 二年级学生 初学 写话 , 许 多教 师 目标不 明 , 人 为拔 高 , 致使低 年级 写话 出现 了不少 误 区。 2 0 1 1 版 课标 对第一学 段写话 目标 的定位 是这样 的 : “ 对 写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牧童和狼》。

2、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赏析阅读,领悟寓言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从寓意中获取教益。

4、运用《牧童和狼》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狐狸和葡萄》。

5、通过对寓言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1、在上课之初送一条能开启智慧的名言给大家——“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齐读)2、回忆一下,你们以前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请一同学讲一讲)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3、这堂课,我们还将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过,题目叫《牧童和狼》。

因为熟悉,相信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更深入的思考。

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故事。

检查生词:闻声赶来惊慌失措说谎一贯5、在这个故事中,一贯说谎的是牧童,那文中哪里能体现牧童一贯说谎呢?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⑴那一天牧童正在村边放羊,看着慵懒的太阳,再看看时不时抬头看他的羊群,很觉无聊,随口喊了起来: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此时牧童看到了什么?村民们有的,有的。

⑵又有一天,放着羊的牧童又觉得无聊了,此时他又会怎么喊呢?(练习朗读)看着慌忙赶来的村民,牧童哈哈大笑,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⑶终于有一天,狼真的.来了。

此时,牧童怎么大叫呢?跟以前的几次一样吗?然而,村民们一个都没来,他们听到了叫声,为什么不来呢?这时的牧童只能 ?6、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7、学了这则寓言,再回到现实中,生活中有类似的事吗?(联系生活)如果你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加上寓意,你也能成为一个作家。

(读全文)8、《牧童和狼》又一次深入你心,回忆一下今天的学习方法。

(读懂故事、明白道理、联系生活)我们就用这一方法再来学习一下《狐狸和葡萄》。

交流:⑴指名读文章。

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⑶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事吗?9、我们今天所学的都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赏析这篇寓言故事并熟记故事内容。

2.能够体会到诚信守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引导学生体会到诚信守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中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

2.备好学生阅读故事的复印件。

3.准备学生综合写作题目及范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诚信守信相关的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平时与同学之间的点滴小事,进而生动地引出今天要学习到的寓言故事《牧童和狼》。

第二步:阅读原文全班齐读故事原文,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大体讲出来。

第三步:故事分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人物、情节及寓意。

2.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守信”在故事中的角色扮演及作用。

第四步:线上互动1.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2.学生通过线上平台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思路。

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并在讨论中发现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第五步:阅读理解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填写相应的问题,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第六步:写作练习1.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故事情节相畅关联的写作题目。

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确定要写的主题和大纲。

3.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策划后,开始进行写作。

4.老师对每篇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阐述主题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线上教育教学实验,发现线上教育平台不仅让学生端坐在教室学习,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安全又放心地学习。

通过线上课程,学生又能更轻松地参与,交流,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有助于营造积极主动、开放自由舒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牧童和狼课件

牧童和狼课件

牧童和狼课件牧童和狼课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课件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然而,课件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分依赖课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依赖性增强,缺乏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寓言故事,那就是《牧童和狼》。

牧童和狼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牧童骗人的故事。

牧童在山上放羊,为了寻求刺激和引起他人的注意,他多次大喊“狼来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狼。

村民们听到后急忙赶来,却发现一切都是虚构的。

然而,当真正的狼出现时,牧童再次大喊“狼来了”,但这一次,村民们不再相信他,结果导致狼伤害了羊群。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育启示。

在教学中,课件就像牧童一样,它可以帮助我们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而,如果我们过分依赖课件,只是简单地按照课件上的内容进行教学,那么我们就可能会像牧童一样,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兴趣。

首先,过分依赖课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依赖性增强。

课件往往将知识点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只需要看着课件上的文字和图片,就能够获取知识。

然而,这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当学生没有课件作为依靠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

这种依赖性的增强,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潜力,使他们无法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做出应对。

其次,过分依赖课件会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课件往往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编排的,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跟着课件学习,很难有机会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发现。

而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探究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过分依赖课件,会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课件,避免过分依赖呢?首先,教师应该将课件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主导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但不应该将课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和狼》教案一、教材分析《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伊索寓言》原名《埃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
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是公元前6索波斯故事集成》无穷的叫伊索的奴隶所作。

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牧童和狼》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课文选用了《狐狸和葡萄》三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通过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揭示一个道《蝉和狐狸》?
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感悟。

二、学情分析本课中讲述的三个寓言故事易懂,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文字的叙述也能总结出寓意,但是要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谈,学生就会有些困难,可能出现偏差,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延伸到生活中的实际,教师可以抛砖引玉设置一些情景,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1.2.知道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教学难点: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六、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课文
2.老师:制作课件,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寓意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生字词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寓意2.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请大家自由轻松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课文的生字词,根据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义
1.教学生生字词
慌、贯、谎、粪、戒
(1)指名读生字
(2)齐读生字词
)强调容易读错的字3(.
2.字义教学
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义,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义,
3.字形教学
哪些字容易写错
惊慌说谎
一贯习惯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求: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句子多读两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四)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1. 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牧童总爱说谎骗人,后来他说了真话,却没有人相信他了
2.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读一读并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 3.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五)布置作业
1.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搜集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