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的堆积密度
标准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标准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专业:组号:试验日期:组长:组员:实验名称:砂的堆积密度测定实验目的:测定砂在松散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实验仪器:1、台秤称量5Kg,感量5g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其内径为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3、漏斗4、烘箱温度控制在100~110度5、小木条刮平用实验原理:ρO=(M2-M1)/VM2:砂与容量瓶的总质量M1:容量瓶的质量V:容量瓶的体积实验步骤:1、称容量筒重M1,将容量筒放置与于漏斗下用勺将砂装入漏斗中。
2、打开漏斗活门,砂样徐徐流入容量筒中,至筒上面形成锥形为止。
3、用小木条在容量口上面的中心线向两个方向刮平。
称容量筒与砂的质量M2。
原始数据与处理结果:篇二: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关闭窗口】(1) 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3) 实验步骤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组号:试验日期:
组长:组员:
实验名称:砂的堆积密度测定
实验目的:测定砂在松散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
实验仪器:1、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其内径为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
3、漏斗
4、烘箱温度控制在 100~110度
5、小木条刮平用
实验原理:ρO=(M2-M1)/V
M2:砂与容量瓶的总质量
M1:容量瓶的质量
V:容量瓶的体积
实验步骤:1、称容量筒重M1,将容量筒放置与于漏斗下用勺将砂装入漏斗中。
2、打开漏斗活门,砂样徐徐流入容量筒中,至筒上面形成锥形为止。
3、用小木条在容量口上面的中心线向两个方向刮平。
称容量筒与砂的质量M2。
原始数据与处理结果: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目数与粒径对照表石英砂堆积密度

石墨筛网目数与粒径的计算和对照:目数,就是孔数,就是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数目。
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寸上的孔眼是50个,500目就是500个,目数越高,孔眼越多。
除了表示筛网的孔眼外,它同时用于表示能够通过筛网的粒子的粒径,目数越高,粒径越小。
一般来说,目数×孔径(微米数),15000。
比如,800目的筛网的孔径为19微米左右;200目的筛网的孔径是75微米左右。
由于存在开孔率的问题,也就是因为编织网时用的丝的粗细的不同,不同的国家的标准也不一样,目前存在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和日本标准三种,其中英国和美国的相近,日本的差别较大。
我国使用的是美国标准,也就是可用上面给出的公式计算。
粉体颗粒大小称颗粒粒度。
由于颗粒形状很复杂,通常有筛分粒度、沉降粒度、等效体积粒度、等效表面积粒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筛孔尺寸,以1英寸(25.4mm)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
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粉体粒度技术标准,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粒度指标定义和表示方法。
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筛网规格有不同的标准,因此“目”的含义也难以统一。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等效体积颗粒的计算直径来表示粒径。
以μm或mm表示。
用目数来恒量粉体的颗粒大小是不恰当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粒径(D50,D97)来表示颗粒大小,用目数折算最大粒径。
如果大家看过日本关于磨料的标准JIS标准,就会觉得非常科学。
他们的每个号的磨料均给出了D3,D50,D97的要求,而且用不同原理的粒度测定仪时的数据是不同的。
其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表示粒度特性的几个关键指标:D5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
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
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 D97: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7%时所对应的粒径。
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7%。
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方法

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方法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定砂粒在一定条件下堆积的密度。
下面是关于砂的堆积密度试验的50条方法及详细描述: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定量的砂、密度试验器、倒砂干燥器等设备。
2. 样品采集:从砂堆中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 干燥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放入倒砂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处理,直至砂的含水量达到试验要求。
4. 密度试验器的校准:对密度试验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5. 样品放置:将干燥后的砂样品均匀放入密度试验器中。
6. 试验条件的确定:确定试验条件,包括压实度、试验温度等。
7. 密度试验:启动密度试验器,按照试验要求进行密度测试。
8. 重复试验:进行多次试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9. 数据记录:记录每次试验的结果,包括密度数值、试验条件等。
10. 结果分析: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砂的堆积密度的特征参数,如平均密度、密度分布等。
11. 计算密度: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砂的堆积密度。
12. 结果比较:将计算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评估砂的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13. 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判断砂的堆积密度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14. 实验环境:保持试验环境的稳定,防止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15. 样品处理:在试验前对样品进行质量筛选,排除掉异常砂粒,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6. 规范操作: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密度试验,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7. 控制变量:在进行试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影响砂堆积密度的变量,如压实度、温度等。
18. 质量管理:对试验设备和样品进行质量管理,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19. 人员培训:对进行试验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试验的操作技能和质量认识。
20. 设备检查:定期对密度试验器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1. 数据记录格式: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格式,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存档。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

机制砂检测报告的标准包括以下部分:
1. 外观检验:机制砂应干净、无泥巴和杂物,粗细均匀,没有石粉,含泥量应小于2%。
2. 颗粒级配检验: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标准要求,通过率应达到90%以上。
3. 密度检验:机制砂的密度应符合标准要求,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400kg/m³。
4. 含水率检验:机制砂的含水率应小于7%。
5. 石粉含量检验: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小于10%。
6. 泥块含量检验:机制砂的泥块含量应小于0.5%。
7. 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机制砂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5%。
8. 坚固性检验:机制砂的坚固性应小于5%。
9. 压碎指标检验: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小于30%。
10. 碱集料反应检验:机制砂的碱集料反应应符合标准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所有项目都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应对该批次的机制砂进行处理或退货。
砂料堆积表观密度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1) 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 kg 10 kg,感量,感量1 g 1 g;;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 108 mm,净高,净高109 mm 109 mm,壁厚,壁厚2 mm 2 mm,筒底厚约,筒底厚约5 mm 5 mm,容积,容积为1L 1L;;方孔筛:孔径为4.75 mm 的筛一只;的筛一只;垫棒:直径10 mm 10 mm,长,长500 mm 的圆钢;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3) 实验步骤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 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1g。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关闭窗口】(1) 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3) 实验步骤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G0——烘干试样的质量,g;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G2——容量筒质量,g;V——容量筒的容积,L。
原材料密度、级配碎石、水稳层、混凝土及沥青砼配合比大全

原材料密度、级配碎石、水稳碎石、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大全一、原材料堆积密度1、砂:1300~1600Kg/m3 (中粗砂1550Kg/m3,细砂1400Kg/m3)2、碎石:1500~1800Kg/m3(一般取值1500Kg/m3)3、砂石:1550Kg/m34、砼:2400Kg/m35、沥青砼:2500Kg/m3二、级配碎石配合比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19:27:22:32 最大干密度:2.28g/cm3 最佳含水量:5.0% 压实度: 96%三、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一)、集料比例: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25:25:10:40 1、4%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4:100最大干密度:2.376g/cm3 最佳含水量:5.1%2、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100最大干密度:2.380g/cm3 最佳含水量:4.9%3、6%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6:100最大干密度:2.385g/cm3 最佳含水量:4.8%(二)、集料比例: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20:22:28:30 1、4.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4.5:100最大干密度:2.326g/cm3 最佳含水量:5.5%2、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100最大干密度:2.338g/cm3 最佳含水量:5.4%3、5.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5:100最大干密度:2.361g/cm3 最佳含水量:5.8%(三)、集料比例:9.5~31.5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30:38:321、 4.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4.5:100):水泥:9.5~31.5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水=1:6.67:8.45:7.11:1.14最大干密度:2.36g/cm3 最佳含水量:4.9%2、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100):水泥:9.5~31.5mm 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水=1:6.00:7.61:6.40:1.07最大干密度:2.37g/cm3 最佳含水量:5.1%3、 5.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5:100):水泥:9.5~31.5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水=1:5.45:6.91:5.82:1.00最大干密度:2.37g/cm3 最佳含水量:5.2%四、砼配合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
试验项目:砂的堆积密度实验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二班
实验分组:第一组
试验地点:试验三区106建筑材料试验室
试验时间:
指导教师:
(说明:试验成绩=报告成绩×个人权重,个人权重平局值为1,试验成绩最大为90~100)
砂的堆积密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堆积密度,作为混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
二.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容积约为5L,
三.测定步骤
①称体积为5升的空桶的质量,记为m0
②用小桶装满砂子,装满沙子要自然装满不要压,用铁条轻轻刮平,称取质量记为m1
四.数据记录
砂的堆积密度ρl,S 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0kg/m2),即:ρl,S=00
1v m m -
式中:
—砂子的堆积体积
———质量
—装满砂子后小桶的总———小桶的质量
010v m m -----
砂的堆积密度以两次试验测定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最后求得沙子堆积密度。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