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建筑用砂检验实施细则

建筑用砂检验实施细则

建筑用砂检验实施细则一、依据标准:GB/T14684-2001 《建筑用砂》二、检验目的:满足技术标准和施工质量要求。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用各类砂子的检验。

四、分类与规格:1、分类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混合砂。

2、规格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中规格,其细度模数分为:粗:3.7~3.1中:3.0~2.3细:2.2~1.63、类别按要求分为I 类、II类、III类。

项目指标I类II类III类含泥量(按质量计%)<1.0 <3.0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 <1.0 <2.0五、仪器设备:1、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量程在0-250℃精确到1℃2、振筛机3、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4、方孔筛孔径为150um、300um、600 um、1.18mm、2.36mm、4.75mm、及9.5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5、比重平、搪瓷盘、毛刷等。

六、取样规定: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出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

3、从火车、汽车。

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的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七、试样选取:1、试样的准备: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做几项试验时,如能保证试样经过一项试验厚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序号试验项目 4.41 颗粒级配 4.42 含泥量 6.03 石粉含量20.04 泥块含量0.65 云母含量 3.26 轻物质含量 2.07 有机物质含量0.68 硫化物与硫酸盐含量 4.49 氯化物含量8.010 坚固性天然砂20.0 人工砂11 表观密度 2.612 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5.013 碱集料反映20.02、试样处理1)用分料器法:将样品在潮湿的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建筑用砂检测实施细则

建筑用砂检测实施细则

建筑用砂检测实施细则1. 适用范围、检验参数及技术标准1.1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混凝土用砂。

1.2检验参数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表观密度(标准法)、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水率(标准法)、含泥量(标准法)、泥块含量。

1.3技术标准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T 14684-2001 建筑用砂2. 检测环境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 检测设备4. 试样数量、代表批量4.1按JGJ 52-2006标准检测时:每一检测参数所需砂的最少取样数量及检验批5. 检测方法5.1 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5.1.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

5.1.2 试样核对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1.3检测与计算5.1.3.1检测检测方法依据JGJ52-2006、GB/T 14684-2001。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a.用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10.0mm。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0mm方孔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

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b.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为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00mm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灌砂法标准砂密度

灌砂法标准砂密度

灌砂法标准砂密度
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孔隙度和渗透性的方法,而砂密度则是指在一定
容积内所含砂的质量。

砂密度的准确测量对于工程建设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灌砂法测定砂密度的标准操作步骤,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首先,进行灌砂法测定砂密度之前,需要准备好一些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砂漏、砂筒、砂样、天平、水桶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确保这些设备和材料的清洁和完好,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将砂样放入砂筒中,并用砂漏逐渐向砂筒中加入
砂子,直至砂筒中的砂子达到一定高度。

然后,用天平称量砂筒和砂子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来。

接着,用水桶将砂筒中的砂子浸泡,直至完全饱和。

再次用天平称量砂筒和砂子的总质量,记录下来。

最后,根据称量结果计算出砂密度的数值。

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在加入砂子的过程中,
要确保砂子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空隙和堆积现象。

其次,在浸泡砂子的过程中,要确保砂子完全饱和,排除空气的存在。

最后,在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时,要仔细核对每一步的操作和记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灌砂法测定砂密度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对于土壤的工程性质具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标准的操作步骤和严格的实验操作,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为工程建设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与我们交流讨论。

祝实验顺利!。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3.14.1表观密度3.14.1.1 试样制备将试样按四分法缩分至约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5) ℃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1.2 试验程序称取试样300g ,精确至1g 。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 h 。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3.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 。

3.14.1.3结果计算与评定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ρρ⨯-+=)(12000G G G G 水 (0ρ——表观密度,kg/m 3;ρ水——水的密度,1000kg/m 3;G o ——烘干试样的质量,g ;G 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 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

3.14.2堆积密度与空隙率3.14.2.1 试样制备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 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2.2 试验程序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

(完整版)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完整版)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一.目的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

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

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

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7.量具:500 mL容量瓶;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9.密度计;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七.环境条件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1.颗粒级配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1、方法概要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且粒径为 2~5mm 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5%的土。

2)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是进行砂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试验,砂的最小干密度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

3)本试验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两次测定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03kg/cm3,取得两次测值的平均值。

2、砂的最小干密度
(1)仪器设备:
1)量筒:容积 500mL和 1000mL,后者内径应大于 60mm。

2)长颈漏斗:颈管的内径为 1.2cm,颈口应磨平。

3)锥形塞:直径为 1.5cm的圆锥体,焊接在铁杆上
4)砂面拂平器:十字形金属平面焊接在铜杆下端。

5)天平:称量 1000g,最小分度值为 1g。

6)电热干燥箱。

(2)试验步骤:
1)将锥形塞杆自长颈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底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1000mL的量筒内,使其下端与量筒底接触。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4、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 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 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5 5、结果整理用下式计算:
ms ρ sh = V2 V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式中:ms —— 砂的质量,g V2 —— 量筒中水和砂总的容积,ml V1 —— 量筒中水的容积,ml
试验目的
测定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仪器设备
1、电子秤 2、容量筒 3、烧杯 4、吸管 5、浅盘等
试验步骤
1、用带有刻度值的玻璃量筒装入一定容 量的清水,记录下数据。 2 2、称取一定量的烘干集料(石料20g~ 20g 50g)从量筒中心慢慢倒入水中,尽可能地使 清水不溅起。 3、轻轻地摇动玻璃量筒,清除水中气泡 后,静放1-2分钟使水澄清后,读取总容量, 并记录下数据。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目的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

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 条。

GB/T14684-2011 《建设用砂》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 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

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

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

六.仪器设备1.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i5)C;2. 案称:称量10kg ,感量5g;3.电子天平1000 g :精度1g。

4.摇筛机5 .方孔筛:孔径为75呵-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6.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7. 量具:500 mL 容量瓶;8.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 ,净高109mm ,壁厚2mm ,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9. 密度计;10. 放大境:3 倍—5 倍放大率;钢针;11. 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七.环境条件操作室:20 i5 C。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1 .颗粒级配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 ±5)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3.14.1表观密度
3.14.1.1 试样制备
将试样按四分法缩分至约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
5) ℃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1.2 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300g ,精确至1g 。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 h 。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3.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 。

3.14.1.3结果计算与评定
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
ρρ⨯-+=)(1
2000G G G G 水 (0ρ——表观密度,kg/m 3;ρ水——水的密度,1000kg/m 3;G o ——烘干试样的质量,g ;G 1——试
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 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
,须重新试验。

3.1
4.2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3.14.2.1 试样制备
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 L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2.2 试验程序
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3.14.2.3结果计算与评定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11-=ρ (ρ1 —— 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 G 1 ——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 G 2 —— 容量筒
质量,s ;V —— 容量筒的容积,L )。

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1001210⨯⎪⎪⎭
⎫ ⎝⎛
-=ρρV (V 0 —— 空隙率,%;ρ1 —— 试样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ρ2 —— 按式(12)计算的试样表观密度,kg/m 3)。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 3。

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3.14.3试验完毕后,切断电源。

仪器应清洗干净,工具应还原归位,同时记录仪器使用前后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