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学考复习地理第5讲_大气分层及热力状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复习课件第三部分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 (zhǔyào)因素是
• A.地形 • B.季风 • C.纬度位置 • D.海陆位置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5.图示信息(xìnxī)表明,甲地云量少,乙地 云量多,故选B
6.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确定(quèdìng)乙地为我国的 西南地区,受地形影响,水汽自南向北深入, 故选A
第五页,共35页。
二、大气(dàqì)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2.大气的垂直分布
3.逆温现象(xiànxiàng) 概 (gà念iniàn在):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6℃/1000米的现象。
影响: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污染物的扩散,加剧了大 程度。
气污染
第六页,共35页。
Image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大气吸收 射
(d
à
大气上界
qì)
大气逆辐射 吸
地地面面 收
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
起到保温作用
第十九页,共35页。
➢月球(yuèqiú)表面无大气作用,温差达300度
以上
月球表面由于没有
大气,白天温度高,
夜晚温度低,昼夜
温差大。
地球表面由于有大 气,白天温度低, 夜晚温度高,昼夜 温差小。
地球白天(bái tiān) 极端最高气温达 58.80C
6、在晚秋至早春,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fúshè)弱,地面热量散失多。
7、在寒冬,为什么人造(rénzào)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dìmiàn)的保温作
8、用晴. 朗与阴天比较,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大
与下垫面状
(等压线疏则小, 大,随纬度升高
小
况有关
密则大)
而增大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 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气压场 的类型、风向和风力以及锋面气旋等是高考等压线图判读题 最主要的考查内容。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如下 图,单位:百帕):
A.N 地缺少含煤岩层⑤,说明该地古气候不适合森林的 生长
B.从构造上看,该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老到新 D.N 地缺失③、⑤岩层,可能该沉积时代 N 地处于上升 过程
答案:D
解析:沉积地层一般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 此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新到老。油气往往储存于背斜 构造,而此地为断层,不可能有油气资源。煤层⑤及地层③ 在 N 地缺失,可能是相应地质历史时期 N 地处于上升阶段, 无法接受沉积造成的。
气压 特征
系统 高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高周低 低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低周高 高压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脊 狭长区域
低压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槽 狭长区域
注意点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 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 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 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 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012·山东烟台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 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 (1)~(2)题。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所示)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复习课件第四部分大气的热力状况

夜 应 面白阳温间 , 温天辐度由 月 度,射升于 球 骤由的得没 表 降于削很有 面 ,没弱高大 辐 气有作,气 射 温大用气的 强 很气,温保 烈 低对月很温 ,太面高效 月
大气 上界
第十六页,共22页。
地球
1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 (yǐjí)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2)为什么雨后天晴,天空呈蓝色?
第十二页,共22页。
大气(dàqì)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削弱
大 气
面
辐
吸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 d
收
地面
“(温d太ìm阳iàn暖)增大地”
à 射向地面 q
地面 ì) “大气还大地吸”
收
第十三页,共22页。
“大地暖大气”
第十四页,共22页。
大气保温效应(xiàoyìng) 的成因
1、大气(dàq选ì)的择吸收 特性:
(1)对 太阳吸辐收射能力很差,从而使大部分太阳
辐射能够
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2)对 地面吸辐收射能力很强,从而使地面(dìmiàn)
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 截留在。大气中
2、 大气逆辐把射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 的热补量偿。了地面辐射损失
第十五页,共22页。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第四页,共22页。
大气(dàqì)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作用
1.从臭氧、二氧化碳
和水汽的吸收作用,
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
么特性?
高
(选择性)
层 大 气
2.为什么大气直接吸 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
大气组成、分层、热力作用

大气(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 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依 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温
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 主要直接的能量来源 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实 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画一画
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的 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 气”、“大气还大地”三个过程,你 能用最简单的图形来说明其过程吗?
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2)各层特征比较
垂直分 高度(KM) 层
A____ 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 动状况
与人类关系
平均厚度 随高度增加而 ________ ________ 随高度增加而 ________
最为密切,合飞机飞行 为主 有_______, 能反射短波无 线电波
思考: 在“大气的 垂直分层” 图中,对流 层的气温为 什么会随海 拔的升高而 降低。
太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阳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辐 哪个部分? 射 集中在可见光区 光 谱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示 意 图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思考
1、大气主要吸收太阳 辐射中的哪些波段的 能量? 2、大气增温是不是依 靠大气直接吸收太阳 辐射增温的? 3、低层大气主要直接 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4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 途径实现的?
臭氧:1.14×10
-6
1、大气圈(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组成 作用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干 洁 空 气
氮 氧
CO2
O3
水汽
绿色植物进行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3课时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湘教版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解题能力培养]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变式演练 如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
答案: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 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四图中只有C图能够正确表示逆温。
[方法技巧] 对流层高度分析法 地面温度高,空气对流作用强,对流层高;反之,地面温度低,空 气对流运动弱,对流层低。 (1)纬度差异 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高;高纬度地区, 地面受热较少,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低;中纬度地区则适中。 (2)季节变化 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季节变化小, 中纬度地区季节变化大。 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高,冬季对流层低。
答案:A
解析:第2题,根据对流层内的气温垂直变化,由地表25 ℃降至对流层顶的- 70 ℃左右,由此可推测出,此时该地的气温垂直递减率高于对流层的平均垂直递 减率6 ℃/km,故推测其可能对应为强对流天气特征,雷雨大风冰雹属于强对流天 气,A对。
3.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对流层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精讲点拨 1.逆温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示意图
成因
辐射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 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类型 平流逆温 锋面逆温 地形逆温
分的影响。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提升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大气和大气运动(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Ⅰ第6课时大气和大气运动【复习目标】1.能够识别.描述大气的垂直分层,并说明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层的主要特点。
2.能够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基本原理等,说明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
3.能够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
4.能够对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进行解释.推断。
5.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发展变化规律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图像等进行表述。
6.知道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的地理原理,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7.知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分析南亚季风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语言、图像等进行表述。
8.应用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东亚季风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新的情境中进行合理解释、推广。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复习过程】【主要的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画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2.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各层特点和形成原因二、大气的热力作用1.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
①吸收: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
②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
③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
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蓝紫光易被散射)。
3.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受热,产生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常见实例: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高考复习:大气的垂直分层、热状况、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资料

向力 赤道无
高而增加
影响
在高空,二 力作用,风 向与等压线 平行
摩 与速度方向 擦 相反
力
与地面 状况相 关
在低空,三力 作用:风向与 等压线之间成 一夹角
探究点: A、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
应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①同一幅图:等压线的疏密; ②不同幅图:比例尺大小;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
面产生气
冷却 受热 冷却 大气水平运动 ←压差异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气压差异
注意:①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②热力作用引起的气压变化,近地面和高空是相反的;
③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上的 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大
常见形式
城请B 市思郊风考A区污染上严空重气的流企上业升市、,区绿近化地带面和风卫由星郊城区郊应吹A向如区城何市布。局B
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
1.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
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B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不低于
(C )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
大气受热过程
1.请在图中填写: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吸收、反射、散射、 地面反射、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热量 散失、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A
B
N
(07年海南)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 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 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 可能方向。
高优1高考地理·湘教 一轮复习课件 3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状况

第二章
第3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状况
-2-
考纲展示 大气受热过程
名师解读 1.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2.掌握风向、风力的判断
第二章
第3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状况
-3-
一二 三四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 (2)水汽和杂质。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1)表现:二氧化碳、氟氯烃含量增加,臭氧含量减少。 (2)后果:全球增温,臭氧空洞,生态破坏等。
一
二
第二章
第3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状况
-1188-
形成过程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 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 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 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热岛的存在, 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 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 市风
第二章
第3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状况
-4-
一二 三四
3.大气的垂直分层
第二章
第3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状况
-5-
一二 三四
对流 层
平流 层 高层 大气
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厚度随纬度 改变而改变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④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 这一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③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1.风的形成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 压梯度力→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 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大气分层及热力状况【教学与考核要求】: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2.能简单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理论知识。
3.能综合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4.历届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知识梳理】:
大气分层高度(KM)气温垂直变化
(高度增加)
空气运动特
点
与人类的关系
高层大气平流层-2000—
3000
密度小,气压低该层中的层影响无线电波通信
平流层对流层-50—55 以运
动为主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
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对流层平均:12km
低纬:17-18km
中纬:
10-12km
高纬:8-9km
运动
强烈
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
本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层
B: 层
C: 层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 吸收作用:具有性,平流层的吸收线,对流层的吸收线;
2. 反射作用:不具选择性,水汽、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可以阻挡反射部分可见光,云层越厚,反射越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
3. 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可以散射波长比其直径小的一部分太阳光。
只有波长较长的红、黄光相对不易被散射。
(红光作为警示光源是因为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穿透力强)
备注: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路程越长,被削弱的越多;
白天分析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4.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A.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B.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选择性散射)
C.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无选择性散射)
三.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
地球大气对太阳_______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对流层大气,特别是大气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能够吸收大部分长波辐射,把地面辐射的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_____________辐射又将热量归还给地面,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这样,
D A B 大气上界
C
对流层大气就可以延缓地面温度下降的趋势,使得地面因昼夜交替而导致的温度波动趋于和缓。
这就是大气对地面所起到到的________作用。
三个环节: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1. 太阳照大地: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2. 大地暖大气: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3. 大气还大地:大气向外辐射(长波辐射)的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4. 备注: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就是影响大气保温作用的强弱;
夜间分析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考虑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5. 常见案例: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是因为 更强,大气返还给地面的热量更多,从而补充了因地面长波辐射损失的热量。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秋冬季节,晴朗的夜间水汽和云量稀少, 较弱,地表热量损失较多,常出现 。
四.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从低纬到高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增长,导致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同样的下垫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地面辐射也就强
2.下垫面因素:同样的太阳辐射强度下,不同的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也不同,其地面辐射也不同。
3.其它因素: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如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就强。
【巩固练习】
【2010湖南学考】(文理兼做)
1.下列辐射中,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江苏学考模拟】(文理兼做)
2. 下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3.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A. C 强B 强 B. B 强D 弱 C. B 强A 弱 强D 弱
【2013年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
(文科做)
大气中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9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5题。
(文科做)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 . 3月12日 晴朗
B . 6月5日 晴朗
C . 3月22日 多云
D . 6月20日 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