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纸料的絮聚与助留助滤化学
造纸湿部化学基本理论及助留助滤研究的基本方法

B;43 7EF 9:5&(’2&: 2#34356789 6:3;89 ;< =36 35> ?:34@?7A 75> @6B 83B378?:@5C ?;56356B 783 >3B?8@D3> >367@A3>, E7876GB GB3> <;8 836356@;5 75> >87@57C3 ;< =36 35> 75> 6:3@8 3HE38@43567A 436:;>B I7AG3> @5 A7D 76 :;43 75> 7D8;7> 783 @568;>G?3>-
! 电位
测定, 后者主要用于微细 纤 维 、 填料以及排水中固
幅中细小组分的留着。压力脉冲越大和浓度越低, 最终的细小组分留着率越低。 机械截留或过滤仅对纸料的纤维部分有效, 为 了增加纸幅中细小组分的留着和分布均匀, 必须将
图 3
$ 种动电现象的相互关系
造纸化学品
!""#( !)
@ #? @
细小粒子直接粘附在纤维表面, 以使细小组分跟着 纤维一起留住或形成足够大的细小絮聚体, 被形成 的纸页有效地过滤 出 来 。 这 可 通 过 胶 体 絮 聚 来 实 现。
聚丙烯酰胺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聚丙烯酰胺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聚丙烯酰胺简介: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它是丙烯酰胺均聚或与其它单体共聚而成的含量线型水溶性分子化学品的总称,也是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
由于结构单元中含有酰胺基,易形成氢键,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主要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和两性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量十分广泛可以说贯穿了造纸工艺的始终:1、由于聚丙烯酰胺带有负电荷,可以用作纸浆分散剂,2、PAM相对分子质量较低,能有效地改善纸张的均匀度;3、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万~100万)的PAM可用作增强剂;4、中等相对分子质量(200万~400万)的PAM通常用作纸机湿部的助留助滤剂;5、而相对分子质量高(>700万)的PAM则多用作造纸废水处理中的絮凝剂及长纤维浆料纸张的悬浮剂。
6、在使用废纸造纸时,为了保持良好的成纸抗张强度、等性能,满足现代轮转印刷的需要,可使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简称CPAM)纸张增强剂,其分子长度提供了良好吸附性能及与氯键结合的位置,使纤维间的结合增强,具有增强、助留、助滤等多种功能,尤其是使撕裂指数提高,可有效地提高纸的强调;用作分散剂,可改善纸页的匀度。
具体来说,聚丙烯酰胺在造纸生产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1、助留助滤作用:聚丙烯酰胺通过架桥絮凝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抄纸过程中纤细物和填料的留着率,加快纸料在纸机网部的滤水性。
在微粒絮凝系统中,加入CPAM形成大的絮团,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分散成小的絮团,然后加入阳离子微料胶体硅,能与小絮团反应合成密集的更易脱水的细小絮凝系统,以达到较高的留着率,良好的均匀及滤水性能,改善纸页的成形和产品质量。
2、增强作用:纸张增强的方法有两种:内用纸张增强剂和施胶压榨的表面纸张增强剂。
内用纸张增强剂又有纸张干增强剂和纸张湿增强剂两大类。
经过霍夫曼分子重排制成了含氨基甲酰基的水溶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不但有良好的助留助滤作用,还能提高纸张撕裂指数,用作干增强剂,可以有效地提高纸张的强度。
造纸湿部化学(复习资料)

绪论及造纸湿部化学制浆造纸助剂:指在制浆造纸过程中为了提高纸浆或纸张的某些特性、降低物料消耗和改善操作条件等,向物料中加入的少量化学物质的总称。
造纸湿部化学:论述了造纸浆料中的各种组分如纤维、水、填料、化学助剂等在造纸机网部滤水、留着、成形以及白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与作用的规律,研究上述因素对纸机运行和纸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
湿部化学助剂的应用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获得纸张的各种特殊性能,二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纸机的运行性能。
湿部化学对纸张性能和纸机运行性的影响: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构性能(定量、厚度、匀度、两面性等);机械性能(抗张强度、撕裂度、耐破度等);表面性能(色泽、亮度、光泽度、平滑度等);防护和阻力性能(施胶度、适印性);耐久性能(耐久性)湿部化学对纸机运行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纸料的滤水性;(2)沉淀和结垢。
(3)泡沫的形成。
造纸湿部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造纸湿部化学的基本理论、造纸湿部化学品、湿部化学测量与控制及其应用三大部分。
造纸助剂的分类:(包括按造纸助剂的用途分类及按湿部助剂来分类)。
造纸湿部-造纸生产中从纸浆流送到形成湿纸幅的部分,主要包括上浆系统、纸机网部和压榨部。
胶体及胶体体系的特征:处于分散状态的特殊物质,或指该物质的分散状态。
粒径1~100nm(也有1~1000nm)范围属胶体颗粒(至少有一维尺寸)。
胶体粒子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电荷,其分散状态是处于粗大分散状态(悬浮液)和分子分散状态(真溶液)之间的一种分散状态。
类胶体:超过1um当粒子分散度时,也具有胶体性质。
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是一种特殊物质。
表面电位与Zeta电位:表面电位是系统静电电荷和粒子表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理论上定性描述湿部化学现象的参数之一,没有实际意义。
Zeta电位双电层理论中滑动面上的电位,其大小利用界面动电现象测定,是湿部化学系统控制的重要控制参数。
助留助滤剂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概述及发展趋势

最 后加 入 的化 学 品 。常用 的微 粒 子 为膨 润 土 、 胶体 硅
和有机 微 聚物 。
1 2助 留剂 的 作 用 机 理 [ . ]
助 留机理 可分 为凝 结和凝 聚两 种作 用 , 者 都是 两 使 细小 纤 维和 填料 留着 , 但还 是 有些 差 异 。凝 结是 指 助 留剂 中 的 A1 。 +或低 相对 分 子质 量 的具 有 正 电荷 的 化 合物 使 细小纤 维 和填料 粒 子形 成小 聚 集体 ; 产生 助
一
为了在高 速 纸机 上取 得理 想 助 留助 滤效 果 , 须 必
采 用抗剪 切 高 效 的 超 高 分 子 质 量 的 高 聚 物 。常 用 的 有 聚丙烯 酰胺 、 各种 阳 离 子 淀 粉 和两 性 淀粉 、 同 离 不 子 型 的聚丙烯 酰胺 及 聚丙 烯 酰胺 接枝 淀 粉 等 , 般 阳 一
2助 留剂 体 系
2 1单 元 助 留 剂 .
最 佳[ 。另外 在 高 剪 切 力 时 , 加 P 后 加 P O 效 先 R E 果 才 明显 。其作用 机理 大 概 为 : P - P O 组 成 三 ① R E
维 网 络 结 构 , 且 包 络 了 纤 维 素 ; 吸 附 的 P 和 并 ② R P O形 成 氢键 , 纤 维 成 为 网络 的组 成 ; P 中和 E 使 ③ R 抽 提物 使 P O在 纤维 间更 有效 地起 桥联 作用 L 。 E 8 j 2 2 3海 德罗科 尔 ( d oo) .. Hy rc 1系统 海 德 罗科尔 系 统 是 由英 国联 合 胶 体 公 司开 发 的
则是指高分子目睹剂和纤维 、 填料离子间形成化学或
物理交 联 作用 ( 桥 ) 架 。可 与纤 维 或 填 料 通 过 中和 相 反 电荷 、 部分链 段 呈 镶 嵌 状 地 吸 附在 粒 子 表 面 、 联 交 或架桥 、 聚合 物链形 成缠 绕 网络 等作 用将 粒 子 捕 获等
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8.4.ppt

造纸湿部助剂
浆内施胶剂-松香胶、AKD、ASA 助留助滤剂-明矾、PAM、阳离子淀粉、膨润土、硅藻土 干强剂-改性淀粉、PAM、瓜尔胶、干酪素 湿强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双醛淀粉、PAE 浆内消泡剂-聚醚类、脂肪酸酯类、有机硅类 柔软剂-表面活性剂、高碳醇、有机硅高分子 分散剂-PEO、PAM等 色料-有机和无机颜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 表面施胶剂-氧化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PVA
内容
• 1、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 2、造纸主要组分的湿部化学特性 • 3、纸料的助留助滤 • 4、非纤维添加物质的应用 • 5、白水处理系统
1、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 造纸湿部:从纸料制备到纸页成形的这段工序,包括纸料的制备、纸页 的成形和压榨。
什么是湿部 化学???
湿部化学是研究造纸湿 部添加的化学品与各组 分对纸机网部滤水、留 着、成形以及在白水循 环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 规律,以及对纸机运行 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
造纸湿部化学的首要任务
研究纸料各组分之间的主要反应,如吸附、絮聚与分散等,及纸料组分的各种表面现象。
在1mm的尺度内观察到的纸 组分:
整根纤维和细小纤维,如射线 细胞、纤维碎片和细小纤维
在0.1mm的尺度内观察到的 纸料组分:
填料粒子,尤其是填料粒子 的聚集体
PAM
在0.01mm的尺度内观察到的纸 料组分:
长纤维 长=3,500 µm
短纤维 宽=22 µm 长纤维 宽=36 µm
助留剂 凝结剂
钛白粉
0.25 µm
短纤维 长=1,200 µm
树脂/胶 粘物
1 µm
高岭土
0.3 - 2.0 µm
PCC
0.2 - 1.0 µm
松香胶
助留剂和助滤PPT课件

补丁-桥联机理特点
形成大而松散的絮聚体,抗剪切,絮聚作 用非常强
引起细小纤维间和纤维间的絮聚,细小纤 维的留着主要靠纤维交织层对细小纤维絮 聚体的截留作用
常引起纸张匀度的恶化 阳离子聚合物加在压力筛前,阴离子聚合
物尽量靠近流浆箱
第22页/共81页
(2)阴离子微粒絮聚机理
CPAM/蒙脱石(Hydrocol)助留机理
第54页/共81页
(a)未加助剂
(b) 加入CPAM
第55页/共81页
(c) 加入CPAM后经历 剪切作 用
(d) 最后加入蒙脱石
第56页/共81页
山东轻工业学院
CPAM/膨润土助留体系特点
CPAM先加在压力筛前且加入量较高 膨润土尽量靠近流浆箱加入,且需要良好的分
散 膨润土一般为钠基膨润土,锂基膨润土的效果
会更好,但成本高 提高纸料的留着率和滤水性能,匀度不恶化
第57页/共81页
蒙脱石/(A)PAM (Organopol)
钠基蒙脱石 非离子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第58页/共81页
锂基蒙脱石类微粒助留体系
阳离子组分 锂基蒙脱石:锂蒙脱石的八面体层中的二价镁离
第35页/共81页
(3)阴阳离子复合物助留体 系
阴阳离子聚合物发生离子配对中和反应,形成复合物。可在更宽的 加入量范围内引起纸料组分的絮聚,且复合物的电荷比例越接近其等电 点比例,引起有效絮聚的加入量范围越宽,颇似絮聚随聚合物分子量提 高时的情况。
第36页/共81页
预先将特定的阴离子聚合物和 阳离子聚合物混和,形成庞大的 阴阳离子复合物,再加到纸料中, 阴阳离子复合物在纸料颗粒间产 生强烈的架桥作用,引起纸料的 絮聚而提高纸料留着率。
最新造纸湿部化学概论 8

龙须草
龙舌兰
甘蔗叶
香蕉叶
(三) 其它非木材纤维原料
主要指棉杆,结构介于木材和禾本科原料之间。
棉杆
(四) 回收纤维(废纸)
废新闻纸 (ONP)
纸箱与纸板废纸 OCC
2.3 细小纤维
2.3.1 细小纤维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纸料组分中能通过200目(或相当于直径76m的小孔) 筛的可被光学显微镜看到的所有粒子 (fines)。
原生细小纤维(Primary fines):与原浆有关的细小纤维,主 要是非纤维细胞,高得率浆还包括在制浆中磨解下来的纤维碎片。
2.3.1 细小纤维的定义与分类
二次细小纤维(Secondary fines):由纸料制备或打浆和 精浆产生,主要是纤维碎片 三次细小纤维(Tertiary fines):白水冲稀后的纸料在流 送、上网和成形等过程中由于浆泵、浆池搅拌器的作用产生, 及由于成形网的选分作用使细小纤维通过白水再次进入纸浆系 统而形成
高岭土填料粒子,TiO2填料粒子 和膨润土粒子
淀粉
在0.001mm的尺度内观 察到的纸料组分:
TiO2填料粒子 ,勉强看到 SiO2微粒
在0.0001mm的尺度内观察到 的纸料组分:
膨润土粒子,胶体SiO2微粒
纸料悬浮体系极为复杂 纤维——尺寸较大;细小纤维、填料——尺寸较小; 胶料、表面活性剂、助剂——尺寸更小
正反两方面:
增加滤水性、减少空气进入和消除泡沫,保持纸机清洁,保持白水 中低的固体含量。
失控,纸机运转不正常,纸页产生斑点和气泡,滤水性下降,使纸 机不清洁,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纸料的滤水性:纸机运行中的重要性能。受纤维与纤维、纤
维与细小纤维、细小纤维与细小纤维间的絮凝状态影响。若形成 的絮聚物大而多孔,具有保水性,纸料粘滞,阻碍水通过,滤水 性降低。 2、沉淀和结垢:湿部化学失控会产生沉淀和结垢,如化学添加
常用造纸化学助剂的分类及作用

②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造纸过程中如制浆、抄纸及纸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很多化学助剂,它们涉及的方面广泛,种类多,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造纸化学助剂的分类及作用!根据习惯命名和造纸工业中使用的普遍性,常用的造纸化学助剂为以下几大类:一、絮凝剂絮凝剂应用于造纸废水处理,它可以使水或水溶液中悬浮的细小颗粒形成絮状沉积的化学品。常用的有聚丙烯酰胺、明矾、聚氯化铝、三氯化铁等无机盐类。用于水处理时,用量大、排放泥渣量多。近年发展的聚丙烯酰胺PAM,用量很少、效果也明显。在造纸工业中絮凝剂广泛用于废水净化。在碱回收中使碳酸钠、硫酸钠溶液澄清加快,碳酸钠用石灰乳苛化时,加速碳酸钙沉淀,加入污泥脱水机中可提高污泥干度,以便处理。二、增强剂用以提高纸和纸板物理强度的化学品。分为增干强剂和增湿强剂两类:早期的增干强剂为淀粉、植物胶等天然产品,后发展为淀粉衍生物和羧甲基纤维素等半合成产品,但都存在用量大、效果不理想等缺点。20世纪50年代后期,将合成高聚物加入纸浆中,才有了较大进步。目前,主要的增干强剂是低至中等分子量的离子型丙烯酰胺共聚物,此外尚有聚氨酯、聚酰胺等树脂。运用少量增干强剂就可明显提高纸的耐破、耐折、抗张等物理强度;在保持纸张原有强度的条件下可用部分废纸、机木浆等廉价原料代替优质的针叶木浆;或增加填料用量,节约纤维原料等。三、增湿强剂能使纸在被水完全浸湿后,仍能保持部分强度(称为湿强度),中国广泛应用的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脲甲醛树脂。四、助留剂仅用以提高造纸过程中细小纤维和填料保留率的化学品,称为助留剂,若兼具加快纸料滤水性,则称为助留-助滤剂。早期使用聚氯化铝、铝酸钠等无机产品,后来发展为使用阳离子淀粉、纤维素衍生物等半合成产品,效果均不很明显。虽有一定助留效果,但用量较大。近年来,使用的大多为阳电荷的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聚胺、聚氨酯等。它们的长分子链可在纤维、细小纤维、填料等空隙间架桥,并与纤维表面阴电荷逐步中和以形成絮凝,从而提高保留率并增大滤水性。阴电荷的聚丙烯酰胺在铝离子存在下,发生复合凝聚作用,也可提高保留率。使用助留剂还可减少造纸机的结垢,提高运行性,降低排放废水中细小纤维、填料的含量,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中和作用、电荷补丁模型和桥联机理是胶体的 基本聚集机理
3、纸料留着率
纸料留着率是指留在纸幅中的物料量与生产中加入的物料 量的百分比。 纸料总留着率为进入卷纸机处的纸页所含物料量与送到纸 机湿部的物料量的比例,也称总留着率。对于白水封闭循 环程度较高和损纸得到充分利用的纸机,总留着率应达95 %以上,一般纸机也应在90%~95% 纸料单程留着率为离开伏辊的湿纸页中所含物料量与离开 流浆箱的物料量的比率,也称首程留着率。纸料单程留着 率随助留剂的使用情况差异很大,一般为20%~90%。
4、实验室中纸料留着率的测定
直接测定法:实验室抄片法
动态留着率测定仪
间接测定法:絮聚分析仪
实验室抄片法 利用手抄片的绝干质量来计算纸料留着
率R,通过测定纸浆、手抄片灰分和填料的灼烧减量还可 计算出灰分的留着率。 计算公式:
WH-恒重后手抄片质量(g);WHA-手抄片灰分质量(g);WFH-所用纸 料的绝干质量(g);WFHA-所用纸料的灰分质量(g);WS-手抄片用绝 干浆质量(g);AS-纸浆灰分含量(%);WFR-所用填料绝干质量(g); L-填料的灼烧减量(%)
机械截留作用仅对纸料中长纤维的留着有效,为了增加细 小组分的留着率及其在纸页中的分布均匀性,应使细小组 分吸附在纤维表面,随长纤维组分一起通过机械截留作用 留在纸页中,或使细小组分之间聚集成大的聚集体,直接 截留在纸幅中。细小组分对纤维的吸附和细小组分间的聚 集均与胶体聚集作用有关。
2、胶体聚集作用
1、机械截留作用
机械截留作用是指抄纸网对纤维的截留作用和在纸机网部 形成的纤维交织层对细小组分的截留作用。机械截留作用 开始时不能对细小纤维和填料产生机械截留作用,仅有粗 大的纤维被网部截留,当长纤维形成一定厚度的浆垫后, 细小组分才会被截留,从而导致纸幅的网面结构比较粗糙, 而毯面的结构光滑、致密。 纸幅的两面差,即网面结构比较粗糙而毯面结构光滑、致 密,与纸料留着的机械截留机理有关。随着纸机车速的提 高,单纯的机械截留作用只能使很少部分的细小纤维和填 料留在纸幅中,大部分随纸机白水流失。
第一节 纸料组分的留着方式
纸页的成形是纸料各组分在抄纸网上脱水形成以纤维交织 层为骨架结构的湿纸幅的过程。上网纸料中一部分留在网 上构成湿纸幅,另一部分则通过抄纸网随白水流失。构成 纸幅的纸料组分通过机械和化学的两种机理留着在抄纸网 上,即机械截留和胶体聚集作用。 随着纸机车速的提高和助留剂的使用,胶体聚集作用在纸 料留着机理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而逐渐成为纸料尤其 是细小纤维组分的主要留着机理。以机械截留和胶体聚集 作用留在纸幅中的纸料组分相对于总纸料量的比率,常以 留着率来表示。
细小组分的表面电荷 细小组分表面电荷对絮凝的有利影响与聚合物 电荷的影响相似,高表面电荷将增加吸附速率和颗粒表面对聚合物链 产生强的吸引。不利的一面是高的颗粒表面电荷也增加聚合物重构的 速率和引起聚合物分子在颗粒表面形成一个平坦的、不伸展的构型, 如图 离子浓度 盐的浓度对絮凝有影响:首先,增加高价阳离子浓度会降 低双电层的厚度,从而使得两个细小颗粒容易接近,减少了聚合物必 须跨越的架桥距离,容易发生絮聚;第二,无论何时,高价阳离子都 会与纤维、细小组分表面的羧基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导致细小颗粒与 阳离子聚合物间的吸引力降低,这会影响聚合物吸附以及聚合物对纤 维和细小组分表面的黏附;第三,增加离子浓度,降低了聚合物链上 的电荷基团间的排斥力,使得分子链蜷的很紧,形成不能伸展的构型, 降低了聚合物的架桥能力
第三节 双聚合物助留机理
三种常见的双聚合物助留体系:
低分子量、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合物和高分子量、低电荷密度的阴 离子聚合物组成,两聚合物分别加到纸料中,以补丁-桥联机理引起 纸料的絮聚; 高分子量、低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合物和带有分支结构的阴离子聚合 物组成的双聚合物助留体系则与阴离子微粒助留体系相似,以桥联- 电中和机理引起纸料的微絮聚; 近年出现的另一种双聚合物助留体系是将阴阳两种聚合物预先混合形 成阴阳离子复合物后再加到纸料中,以桥联机理絮聚纸料。
3、桥联机理
高分子量(>100万)、低电荷密度(阳离子化度<10%)的阳离子 聚合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较为卷曲的、多链圈链尾的形式存在。当与 带负电荷的纸料混合时,这些聚合物就以链圈、链尾的形式吸附到带 负电荷的纸料颗粒表面。被吸附的聚合物链圈、链尾可直接吸附在另 一带负电荷的纸料颗粒表面而引起絮聚,这种絮聚方式称为桥联絮聚。 要取得桥联絮聚,聚合物的分子量必须足够大到能在颗粒间架桥;而 其电荷密度既不能太高到引起分子链间的过分排斥,不利于链圈链尾 的形成,又不能太低,影响聚合物在颗粒表面的吸附。 高分子量的桥联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造纸助留剂。
补丁-桥联机理示意图
补丁-桥联机理对细小 纤维的助留作用示意图
2、桥联-微絮聚机理
由高分子量的阳离子聚合物和带有分支的阴离子聚合物组成的双聚合 物助留体系与微粒助留体系相似,线性或略带分支的高分子量、低电 荷密度的阳离子絮聚剂首先加入纸料中,引起纸料的大规模絮聚,絮 聚的纸料经历机械剪切作用后,破碎成小絮块,最后在纸料上网之前 加入可溶性的带有分支的阴离子聚合物,重新将小絮块联接起来,形 成小而致密的絮聚体,从而在改善纸料留着率的同时,也改善了纸料 的滤水性能和成纸匀度。 该助留体系兼顾纸张的匀度,关键是由桥联聚合物形成大絮聚体经高 剪切作用破碎成微小絮块,最后微小絮块以电中和机理为主的微粒完 成。
胶体聚集由各种助留剂引发,由于所用助留剂不同,引发 的纸料聚集机理也不同。 最早的助留剂是硫酸铝,带负电荷的纸料各组分靠铝离子 的电中和作用,引起纸料组分的失稳凝聚。 后来,又以单一阳离子聚合物如PEI通过电荷补丁机理引 起纸料组分的凝聚。 单一聚合物和双聚合物的助留体系中,高分子聚合物则通 过桥联机理引起纸料的絮聚。一般认为,桥联机理是纸料 留着的主要聚集机理。 微粒助留体系则以多种聚集方式引起纸料的聚集,并称之 为微粒絮聚机理。
1、补丁-桥联机理
先加到纸料中的中低分子量、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合物首先吸附在 纸料组分表面,中和其表面局部负电荷,形成阳电荷补丁;随后加入 的高分子量的阴离子聚合物在不同颗粒的阳电荷补丁之间桥联,引起 纸料组分的絮聚。 阳离子聚合物一般为聚胺、聚乙烯亚胺、PDADMAC、或阳离子淀粉; 阴离子聚合物一般为阴离子PAM。 阳离子聚合物先加到纸料中,引起细小纤维的聚集,经过剪切作用, 絮聚体重新分散,再加入阴离子聚合物以桥联机理在阳离子絮聚体碎 块中重新絮聚,获得高效絮聚作用。 形成的絮聚体大而松散,具有一定的抗剪切能力,对纸料絮聚作用非 常强,是高效的助留体系。但纤维间的过度絮聚会引起纸页匀度的恶 化,应仔细控制使用量。
第七章 纸料的絮聚与 助留助滤化学
纸料絮聚是指由各种絮聚剂或助留助滤体系所引起的纸料 间的聚集。纸料的絮聚程度和方式直接决定纸料的留着率 和滤水性能及成纸匀度等。因此,纸料的助留助滤机理与 纸料的絮聚机理密不可分,研究中常将纸料的絮聚机理等 同于其助留机理。 造纸湿部助留/助滤是在纸幅成形之前,通过向纸料中加 入絮凝剂引起的纸料的适当絮聚,以达到提高纸料留着率 和改善纸料滤水性能的目的。 良好的助留助滤体系不但可提高纸料的留着与滤水性能, 适应纸机高速化的发展趋势,还应尽量减少对纸张匀度和 其他物理性能的不利影响。
此过程常用的阳离子聚合物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典型加入 量为0.03%~0.1%;分支阴离子聚合物的加入量一般在 0.01%~0.1%。带有分支的阴离子聚合物是该助留体系的关键,为 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 高分子量的阳离子聚合物与改性木素(主要是木素磺酸钠)也可组成 以桥联-微絮聚为作用机理的助留体系,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机械浆、 半漂硫酸盐浆、未漂硫酸盐浆和未漂亚硫酸盐浆的抄纸体系。其常用 的阳离子聚合物为分子量大于200万的阳离子PAM类共聚物。
单程留着率常针对某一组分进行计算,如细小纤维单程留 着率、纤维单程留着率、灰分或填料单程留着率。 纸料的单程留浓度 Cw——网下白水的浓度
结果是一个相对值,因为湿纸页带走一部分水,但计算的 单程留着率足以评价助留剂的助留效果。
在造纸过程中,胶体聚集是细小组分留着的主要机理,包 括细小组分间的聚集和细小组分与纤维间的聚集。 前者形成的聚集体仅含有细小组分,必须靠机械截留作用 留在纸幅中,待其留在纸幅中时,抄纸网上已经形成了部 分纤维交织层,这部分先形成的纸幅必定含有很少的细小 组分,从而造成纸幅的两面差。细小组分间的聚集还会因 填料粒度的增大和在纸幅中分布不均匀而降低填料的光学 性能,此外细小组分的比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更多的助剂, 细小组分的不均匀分布也会导致各种助剂的不均匀分布。 后者细小纤维吸附在纤维上,与纤维一起在成形部被截留 在纤维形成的浆垫中。在造纸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纤维与纤 维和细小组分与细小组分之间的聚集,尽量促进细小组分 与纤维之间的絮聚。
2、补丁效应(补丁模型)
低至中等分子量(10~100万)、高电荷密度(>4meq/g,或阳离子 化度>40%)的阳离子电解质与带负电荷的纸料混合,纸料颗粒表面 对聚电解质强烈吸附,聚合物分子完全进去紧密层,吸附在颗粒表面, 使该处表面电荷完全中和并形成阳离子型,称为阳离子补丁,而颗粒 其与部分仍带有负电荷。阳离子补丁与纸料粒子的带负电荷处相互吸 引,产生聚集。 阳离子补丁的形成及带补丁颗粒间的聚集均以静电中和为主要作用机 理,形成的聚集体结构致密。聚集体受力时易破坏,但剪切力消失, 重新聚集,即具有相当可逆性,也属于软絮聚体,有利于脱水和形成 均匀的纸页。 常用的补丁模型助留剂包括中等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AM和聚胺类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