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动物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动物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有两大类,第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CBL是以病例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方法,其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
CBL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具体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1]。
PBL 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2]。
本研究将传统教学法、CBL教学法、PBL教学法、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法应用在《动物药理学》中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选取刚进入第二学期专业课学习的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个教学班,每个班级30人,分别采用CBL教学法(一班)、PBL教学法(二班)、CBL+PBL 教学法(三班)。
3个班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各学年考试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研究方法3个班所用教材均为贾林军、许建国主编的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类专业教材―《动物药理学》,并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授课内容为项目二抗微生物药物中任务一消毒防腐药。
2.1一班采用CBL教学法课前向学生系统介绍CBL教学法,提前1周发放教学临床病例,要求学生围绕病例学习本任务的相关内容,并学会归纳总结。
2.2二班采用PBL教学法课前向学生系统介绍PBL教学法,教师事先列出本任务的问题(如消毒药和防腐药的区别有哪些,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理有哪些,兽医临床上如何进行合理地选择消毒防腐药),课前1周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查找相关资料并分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2.3三班采用CBL和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PBL教学的同时进行CBL教学。
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收集典型的病例,并设计了由易到难的相关问题,提前1周发给学生进行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分小组讨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发言,师生互动总结,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基于微信的外科学总论动物实验课PBL教学法的应用

解决 以上问题 , 更好地发挥 P B L教学法 在外科 中的优势 以提高教学 3 讨 论 效果 , 是外科 临床教师 面临的紧迫任 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 基于微信 的 P B L教学 方法首次应 用到临床 医学专业学生 的外 发展 , 给外科学总论动物实验课 的 P B L教学带来 了新 的切人点 。微 科学总论实验 动物课带教 中, 使学生通过 “ 提 出问题 一自主检索 资 信是腾讯 公司推出的为智能手机免费提供 的即时通讯应用软件 , 已 料学习 一微信 网络平 台论证 一归纳 总结 ” 的教学形式 , 培养 了学生 经成为大学生 日常生活学习沟通 交际的流行工具 。 它 以互联 网为载 的临床思维 能力 , 提 升了外科手术操作 的专业技 能 , 拓展 了外科科 体, 具有 实时 、 高效 的信 息发布和沟通功 能( 视频 、 图片 、 语音 短信 、 研思维能力 , 促 进了外科学总论实验动物课教学质量 的提高 。 文字 、 多人群聊等 ) , 资源共享性好 、 更 新和 回复快 , 突破 了传 统教学 参 考 文 献 1 1 陈韬, 王达等. 基 于网络 的普外科 实 习带教 P B L教 学l J 】 . 南方 医学 的时空 限制 。 将 微信这个新 的网络交流平 台引入到外科学总论动物 f 实验课 的 P B L教学 中, 有利 于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 、 创造性 , 建立起生 教 育 , 2 0 1 3 , 4 : 2 8 — 3 0 . 2 1 来卫 东, 杨亮, 王亮, 胡娜, 顾 润 国. 外科 实习教学 中学 生・ 临床 思维能 生、 师生 之间 的互动 和分享外科学 习成果 的桥梁 , 从 而提升教学 效 『 果。 力培 养的探讨『 J 1 . 中国 医药导报, 2 0 1 3 , 0 8 : 1 5 6 — 1 5 8 . f 3 1 纪家涛, 韩 庆奇, 刘安安 , 赵瑞, 毕宏达, 蔡斌, 赵志青, 沈洪兴. 论微信 1 一 般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一 般 资 料 在 动物外科教 学中的作用[ J ] . 西北医学教育, 2 0 1 3 , 0 2 : 3 6 7 — 3 7 0 . 本研究 随机选择在 2 0 1 5年 9月 一 2 0 1 6年 4月期 间参加外科 学 总论动物实验课 的 6 0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 院五年制本科 临床医学 专业学生 , 分 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3 0人,两组学生在年 龄 、 性 别、 入科 专业理论 成绩 等方 面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BL

PBL教学法在《家畜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家畜传染病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性研究。
结果显示,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表明在家畜传染病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
并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PBL教学法家畜传染病学应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理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并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笔者将PBL教学法引入《家畜传染病学》理论教学中,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学生84人,分成2组,试验组(教改实施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1人。
1.2研究方法1.2.1授课内容。
实习内容为猪附红细胞体的试验室诊断。
每组试验组和对照班均由同一位教师任教,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1.2.2授课形式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法,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
教学过程包括课前提出学习问题,学生查阅材料、准备;课堂分组操作、诊断和对结果的讨论;指定学生讲解,教师补充总结。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1.3效果评价课程学习结束后,分别对2组学生实验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问卷凋查;2组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自我评定。
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卷调 查 表调 查 两组 学生 对教 学方 法 的满 意度 。对 两 组学 生进行 闭 卷 考试 ,采 用统 一 的考 试试 卷 ,进 行理 论知 识 的考 核 。结果 观 察组 学 生
圄睚|囡—固同
2 0 1 3年 3 月第 1 1 卷 第 7期
4 实验 室检测
・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3 7 5
各类 鼠共2 0 3 只 ,平均 鼠密度0 . 7 5 只, h 。
2 _ 3逐 日 捕 鼠法 监测
4 . 1病原学检验
在监测 工作 中除进 行样方法监 测以外 ,与其邻近 的周 边可监 测范 围内采用 逐 日捕 鼠法监测 ,共捕 获各种 鼠类5 1 7 只 ,其 中达 乌尔黄 鼠
共观察雌性 黄鼠2 0 4 只 ,其 中受孕 鼠数2 4 只,胎鼠总数为 1 8 7 只,
受孕 率 1 1 . 7 6 %,平 均胎仔 数7 . 7 9 。有 妊娠斑 鼠数7 4 只 ,妊娠斑 数9 5 0
个 ,有斑率7 6 . 9 6 %,平均斑 数6 . 0 5 。 3 媒介 监测
3 . 2蚤分类调查
由于 呼伦贝尔地 区从2 0 0 4 年至2 0 1 2 年连 续检验 出鼠疫 阳性血 清材
料 ,因此 加大 了逐 日捕 鼠法 的工作 量 ,把 监测 范 围延伸 至满 洲 里与
东、西旗 的交界 处 ,从 而证 明该 疫源地仍 然存在 鼠疫菌 保存机 制” , 今后应加大调 查范 围进一 步 了解该疫 源地 鼠疫 细菌 的保 存机理 ,防治 人间鼠疫发生 J 。 参考 文 献 [ 1 ] 浦清 江 , 张春 华 , 吕景 生 , 等. 1 9 5 0 - 2 0 0 9 年 中 国 鼠疫 疫 情 分 析 [ J ] _ 中国地方 病 防治杂 志 , 2 0 1 0 , 2 5 ( 6 ) : 4 3 l 一 4 3 4 . [ 2 】 张贵 , 段天一, 刘 振才 , 等. 吉 林 省 鼠疫 自然疫 源 地 小 型啮 齿 动物 的分 布 [ J ] . 中 国地 方 病 防治杂 志, 2 0 1 0 , 2 5 ( 4 ) : 2 7 0 — 2 7 1 . [ 3 ] 范蒙 光 , 张 忠 兵, 刘俊, 等. 近 年 来 内蒙 古 长爪 沙 鼠鼠疫 流 行 特 点 [ J ] . 中国地 方病 防治 杂志 , 2 0 1 0 , 2 5 ( 4 ) : 2 7 4 ・ 2 7 5 .
PBL教学模式在兽医病理解剖教学中的应用_马德星

收稿日期:2009-06-04;修回日期:2009-11-18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资助项目(DJZW0818)作者简介:马德星(1976-),男,讲师,博士.通讯作者:李广兴(1968-),男,教授,博士.PBL教学模式在兽医病理解剖教学中的应用马德星,李金龙,李广兴,张瑞莉(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034(2010)02-0148-02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兽医病理解剖学摘 要:PBL(problembasedlearning)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文章就PBL教学模式在兽医病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提高兽医病理解剖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学创立的,PBL教学模式自创立后就受到教育界广泛好评[1]。
由于PBL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它作为近年来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并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
目前,已应用于各类高等院校多种学科的教学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兽医病理解剖学课程特点与PBL教学模式兽医病理解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动物体内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等一系列变化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基本规律,为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2]。
在兽医学专业全程教学中,兽医病理解剖学是联系兽医基础理论和兽医临床实践的一门重要的桥梁性课程,兽医病理解剖与兽医临床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兽医专业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
PBL教学法在《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早在几十年前,PBL教学法已经在西方的医学院开始实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医学高校共同认定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从上世纪开始,我國便开始引进西方的PBL教学法,大多数的医学高校也逐渐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PBL教学法在我国的临床医学教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医学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中的应用偏少。
相对于大班理论课教学,医学实验动物学通常人数较少,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更加适合应用PBL教学方法。
为了探索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该研究将从PBL教学在医学实验动物学中的应用这个角度来进行深入探讨。
1 PBL教学的含义PBL教学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简称,即问题式学习。
以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在教师的引导和整体把控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当前国际上广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2]。
在医学上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的学科,这门学科是综合性、边缘性的,在医学、动物学等多种学科中,起着重要的理论作用。
医学实验动物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实验动物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科研、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发展和推进,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解放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推动各学科的共同进步;探索医学实验动物学的教学方式;发挥动物学的教学优势;促进学科生命的发展与进步。
将PBL教学应用于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传统的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都是由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不明显。
而PBL教学的应用,能够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查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学会资料的筛选、收集和整理,这种方法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联盟的答案,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全面,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3]。
PBL教学法在医学实验动物学中应用的探讨5页word文档

PBL教学法在医学实验动物学中应用的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1~2]。
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目前PBL教学法已经成为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3]。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领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宗旨是培养医学学生灵活运用实验动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科研中的实际问题[4]。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与相关学科合作,保持学科的与时俱进,探索适合医学院校的实验动物学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动物学学科优势,支撑、促进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是摆在教学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初步探讨了医学实验动物学PBL教学法。
1 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的优势1.1 树立主动学习观念,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传统的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基本上都是由老师讲解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面的知识,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采用PBL方法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大加强,学会了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资料等途径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这种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会更透彻。
1.2 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PBL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灵活,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小组的讨论学习,还有课后的思考作业,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书本上找不到的,这就要求学生应用网络、学习软件、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等途径获取答案,然后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人际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PBL教学有助于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实施PBL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传统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自学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模式是一种强调实践动作以确保学习者获得真实经验的学习方式。
应用PBL教学模式,生物课程可以更容易地与学习者启发,引导他们探索,研究,发现,且以实践为基础。
运动解剖学教学正是依赖PBL模式的优越特性来促进有效的学习,快速的学习。
应用PBL教学模式来教授运动解剖学,提高了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
当学习者接触运动会解剖学过程时,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并考虑各种因素,以便能够建立更好的理解体系。
学习者不仅在运动解剖学的知识上学习,而且学习到了如何在活动中应用相关的知识点,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PBL模式能启发学习者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利用此模式让学生针对不同的解剖学事例进行讨论延伸,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认识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和关系。
另外,该模式还可以激发学习者有目的性地进行运动解剖学相关研究,深入了解各个解剖部位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及解剖结构会造成的影响。
最后,PBL模式的优良特性能丰富学习者的参与度。
学习者可以随时采取积极的立场参与学习,对实践进行多种监测,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和反复记忆,从而更好地融入知识。
总之,运动解剖学应用PBL模式来让学习者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
进运动实践的参与,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运动解剖学知识,从而提高整
体学习成绩。
PBL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习者在获得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形成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思考习惯,从而提高了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L教学法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1PBL教学法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的设计理念
动物解剖学是一门源于实践并从实践抽象出来的学科。
由于动物解剖学课程现实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课堂缺乏很多相关生物标本、视频或者图片,甚至有些动物器官的图片都是手绘的。
动物解剖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内容抽象枯燥无味难懂,远离当前学生的实践和生活,不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重要的是老师不能孤立的讲述当前动物,而要结合生物的进化史,这样才能用比较方法描述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考虑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尝试使用PBL教学模式。
PBL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的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向的教育方式。
2PBL教学法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的设计模式
2.1课前问题设计
问题是PBL教学的源点,也是课堂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PBL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问题的复杂度,问题涉及知识面,都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的。
一般情况下,设计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问题要难易适中。
同样一个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活跃程度和认知水平从不同角度设计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太难、太复杂或太简单的问题,都会抑制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适合的问题应该符合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跳一跳才可以摘得到桃子”。
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方式使得教师的工作重点从讲台走到幕后,共同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中。
第二,一个良好的问题的不仅要包括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还要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设计的问题是无法
从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必须通过积极探索和相互讨论才能解决。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不断给学生提供反馈,使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吸收。
第三,问题还必须具有连贯性,解决这个问题之后,能引导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同时应该具有创新性,归纳性和研究性。
在骨骼系统章节中,教师提出问题“脊椎动物脊柱的演变趋势”。
学生要回答该问题,必须要结合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生活的生态环境,分析脊柱演变的意义,才能真正的掌握脊椎动物脊柱演变的趋势。
比如鱼类的脊柱只有躯椎和尾椎的分化,而两栖类动物的脊柱则分为颈椎、躯椎、荐椎和尾椎4部分,其首次出现了一块颈椎和荐椎,颈椎使其头部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并且两栖类从水生过渡到陆生,荐椎的出现使其后肢获得稳固的支持从而适应陆地生活,而鱼类处于水环境中靠浮力就能支撑其身体。
由于该问题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而且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层的理解,需要同学们从脊椎动物脊柱进化意义上去深入思考归纳总结,而后再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这实际上是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
2.2引导学习过程
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就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研讨环节。
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转变了身份,从“教育者”到“学习者”。
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问题思考,然后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来讲授,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全过程参与讨论并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控制节奏,适时引导学习进程保证不偏离教学轨道。
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还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脊椎动物生殖系统的讲解中,提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怀孕的哺乳动物为什么会大小便频繁”。
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很多同
学在说明了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构造后就不知该如何继续回答这个问题,这时老师应该适时做出引导,让学生指出直肠和膀胱的位置再让他们思考直肠和膀胱与子宫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了解雌性哺乳动物在怀孕时由于子宫膨大,上顶直肠,引发便意,促进排便;下压膀胱,引发尿意,促进排尿,因此造成大小便频繁。
在脊椎动物肾脏类型的讲解中,让学生从脊椎动物肾脏的发生开始讲起,阐述前肾到中肾的演化,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无羊膜类动物肾脏的发生要经过前肾和后位肾两个阶段,羊膜类动物则需要经历前肾、中肾和后肾3个阶段,从而了解脊椎动物肾脏的5种类型。
在学生讲授期间还可以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纠正并点评,或者让其他的学生帮助其纠正或给予提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按照这个模式,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理解的比较透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3建立多角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PBL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评估结果再反作用于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PBL教学评估方法由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组成。
一个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评估体系能有效的反馈出问题设计是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得力。
评估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课堂提问法,课后访谈法,实践技能考核法,个人进步考评记录等。
2.4划分学习小组
划分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也是PBL教学重要特点之一。
每个学生对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内容的认知程度不同,讨论问题总会发生矛盾碰撞,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参与辩论。
并且在小组中讨论问题可以使学生思维过程外显
化,学生会经常感受到不同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价。
另外,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他们可以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协作,促进关系融洽。
3PBL教学展望
PBL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此后,在多所医科学校中得到推广应用。
如今在一些高校中,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都开始采用这种方法,也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动物解剖学内容涉及面广,枯燥难懂。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显得呆板和生硬。
PBL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育常规,通过连续的问题将复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课堂的神经网络催化剂,取得了比单一传统教学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尽管PBL教学方法具有许多优越性,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PBL毕竟起源于国外的教育领域,如何将其有效的整合到国内普通教育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此外,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对PBL 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和革新者,必须紧跟形势发展,更好地去发现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总结,不断调整创新,建立起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