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思考题-第二章,第三章

合集下载

工程勘察复习思考题(1)

工程勘察复习思考题(1)

工程勘察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岩土工程?2、岩土工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意义是什么?3、什么是岩土工程勘察?什么是工程地质勘察?4、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是什么?5、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为什么说工程地质条件是工程勘察的对象?6、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岩土工程问题)?工程勘察为什么以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核心?7、什么是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有哪些影响?第一章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的目的是什么?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划分考虑哪些因素?3、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划分考虑的因素是什么?4、岩石坚硬程度是如何划分的?5、岩体完整程度是如何划分的?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方法7、岩石风化程度有几种类型?风化程度参数包括哪些?8、在野外岩石和岩体的描述内容有哪些?9、土按地质成因是如何划分?10、简述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的分类方法11、在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变化时何谓“互层”“夹层”“夹薄层”?12、各类土的野外描述内容是什么?13、为什么工程勘察要进行阶段划分?岩土工程勘察分几个阶段进行?14、什么是岩土工程勘察纲要?一般包括哪些内容?15、简述工程勘察的步骤第二章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1、什么是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勘察在什么条件下采用工程地质测绘方法?2、如何确定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3、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要求指的是什么?4、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5、简述工程地质测绘的程序?6、“3S”技术指的是什么?它在工程地质测绘中有哪些作用?第三章勘探与取样1、勘探常用的手段有哪些?2、简述工程勘探的任务3、岩土工程钻探有哪些特殊要求?4、钻孔编录内容包括哪些?5、什么是岩心采取率?岩心获得率?RQD?6、常见坑探工程的类型有哪些?坑探工程的特点是什么?7、什么是坑探工程展示图?8、什么是钻孔柱状图?9、什么是地球物理勘探?它在工程勘察中有哪些应用?10、简述勘探工作布置的原则11、土样质量等级的划分方法和工程意义是什么?第四章土体原位测试1、什么是土体原位测试?2、如何利用载荷试验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如何应用静力载荷试验成果计算地基土的变形模量和基准基床系数?4、什么是静力触探?有几种类型的探头?可以测得哪些指标?5、简述静力触探成果的应用6、什么是动力力触探?分为几种类型?试验指标是什么?7、什么是标准贯入试验?如何应用标贯击数确定砂土密实度?8、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整理时,当出现土层很硬,不宜强行打入时,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标贯击数?9、简述旁压试验的原理和成果应用10、如何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确定土的灵敏度?11、单孔法现场波速试验的实验成果是什么?第五章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勘察报告1、岩土参数分析的目的是什么?2、如何从成因角度认识岩土参数的随机性和变异性?3、如何确定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和设计值?4、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中的数学力学计算法有几种方法?6、如何认识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7、简述勘察报告的编制过程8、简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9、勘察报告应附的常用图表有哪些?第六章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工程勘察1、简述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2、如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简述详细勘察阶段任务和要求4、详勘中如何布置勘探工作(即勘探网、勘探点间距、勘探深度的确定)5、简述详勘中取样和测试的布置原则和方法。

工程地质课后思考题汇总与答案样本

工程地质课后思考题汇总与答案样本

第一章绪论1.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研究内容: ( 1) 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2)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3) 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 4) 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研究任务: 1、查明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 提出防范措施3、提出及建议改进、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 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1.2 说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人类的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环境, 影响工程地质的变化。

1.3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它包括工程建设物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要素: 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的因素。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 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常见几类: 地基稳定性问题——变形、强度; 斜坡稳定性问题——地质灾害; 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地质体受力和变形; 区域稳定性问题——地震、震陷、液化、活断层。

1.4 说明工程地质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工作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很重要的, 是设计之先驱。

没有足够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设计, 是盲目的设计, 都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轻则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投资、延误工期; 重则是建筑物完全不能使用, 甚至突然破坏, 酿成灾害。

1.5 分析图1-7和图1-8在不同工程地质下的建筑物安全稳定问题。

解释: 基坑无地下室时称基槽, 视地基持力层和承载力确定开挖深度, 如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一般开挖深度为 1.2m~2.0m; 基坑有地下室时, 开挖深度决定于地下室的层数。

图1-7:h—基坑深度, s—建筑物沉降量要点:1、建筑物持力层为黏土层, 压缩层范围内地基为均匀地基。

工程地质 1、2、3章复习思考题

工程地质 1、2、3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2.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3.什么是变质作用?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叫做震级,什么叫做烈度,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5.基本烈度、场地烈度、设计烈度的概念1、工程地质学基本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合理开发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使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协调相处是工程地质学的最基本任务。

主要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 综合应用。

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2、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天然动力使地壳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构造产生变化的作用。

天然动力主要包括内动力和外动力。

内力地质作用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能量来源: 地球自转动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3、变质作用:地球内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的加入。

4、震级: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烈度:某一地区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

工程地质勘察(专门工程地质学)课后习题总结(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专门工程地质学)课后习题总结(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1、简述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基本任务、具体任务?答:目的是为工程建筑对象选择适宜的地质环境,从而为该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供保证。

并不致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应有的破坏,以致影响工程本身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基本任务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并研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方法和手段、分析研究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及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提供地质资料。

具体任务有6个方面:⑴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有利和不利条件⑵分析研究与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⑶选出工程地质条件优越的建筑场地⑷配合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提出关于建筑物类型、结构、规模和施工方法的建议⑸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提供地质依据⑹预测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

2、什么叫工程地质条件?包含哪几个因素?答: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

包括六大要素: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

3、什么是岩土工程问题?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简述工程地质学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答: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可由工程地质条件具体表征)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区域稳定性问题、岩土体稳定问题、与地下渗流相关的问题、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4、工程地质勘察使用哪些具体的勘察方法?答:⑴工程地质测绘⑵勘探与取样⑶原位测试与室内实验⑷现场检验与监测⑸勘察资料的室内整理5、为什么进行勘察阶段的划分?水电部门将勘察划分哪几个阶段?答:为保证工程建筑物自规划设计到施工和使用全过程达到安全、经济、合用的标准,使建筑物场地、结构、规模、类型与地质环境、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相互适应。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复习思考题(全)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复习思考题(全)

第一篇地质学基础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构造如何划分?答:以地表为界,地球可分为外圈层和内圈层,两者各有不停的圈层构造。

外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厚度在几万km以上,但占大气总质量3/4的大气是集中在地表以上10km的高度范围以内。

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大部分汇聚在海洋里,部分分布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一级地球表层的样式和土层的空隙中。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地球的内圈层又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核位于深约2800km的古登堡面一下直到地心,主要由比较常见的铁、硅、镍溶解体组成。

地核和地壳之间称为地幔,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壳。

(外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层:地壳、地幔、地核)2.什么是矿物?什么是岩石?答:矿物是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3.何谓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答:(1)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及表面形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地质作用和外地质作用。

内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及火山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

4.地质年代和地层年代如何划分?答:地质年代的单位是宙、代、纪、世、期;相对应的地层年代是宇、界、系、统、阶。

5.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答: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四种。

第一,古生物法。

即利用分布时代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而地理分布广泛的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

第二,岩性对比法。

即将未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特征与已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对比,用于确定地层时代。

第三,标志层法。

即在地层剖面中某些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和容易识别的岩层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

课后思考及答案(1-2章)

课后思考及答案(1-2章)

第一章区域工程地质研究1.区域稳定性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从工程地质学角度来有,区域地质的重点在于区域稳定性。

区域稳定性是指工程建设地区,在内、外动力的综合作用下,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

研究区域稳定性的目的在于探讨现今地壳的活动性及其对地质环境和工程建筑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使工程地基、场址或线路在相对稳定地区,避开现今活建筑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使工程地基、场址或线路在相对稳定地区,避开现今活动构造带,在活动构造地区(非稳定区)选择相对稳定的地块或地带,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止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稳定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应力场、地震活动和活断层的断裂活动,分析工作的重点是1.研究区域大地构造特征,从地质建造、岩相古地理、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及深断裂的分析出发,研究区域地壳形成历史和形变的过程,划分大地构造基本单元或构造体系;2.研究区域所受构造应力场历史,特别要分析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区域主应力方向及其性质;3.研究新生代以来继承性活动的区域性深断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活动程度,以及新生代特别是中新世以来形成的断陷盆地或断陷槽谷的特点,地壳的升降速率及深部地球物理特征;4.根据区域地震及地震地质资料,研究表征地壳活动程度的地震指标,如历史最大震级、地震频率、烈度及地震活跃期释放的总能量等,划分地震危险区和相对稳定区;5.了解工程场地和建筑物地基的地质、地形条件和岩土的基本动力性质,探讨其地震效应和地震动力学问题,评价场地地震危险性,为了程建筑的设计和采取工程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2.筒述地应力的种类、起源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答:概念:地应力是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逐渐形成的,在未经人为扰动(工程荷载、工程开挖)的天然状态下,地壳岩体中所具有的内应力,或称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应力按照起源分类如下3.地应力对工程活动有哪些影响?答:地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变化规律除了影响到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外,还对工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有直接影响。

工程地质学原理和勘察期末考试思考题

工程地质学原理和勘察期末考试思考题

工程地质学原理和勘察期末考试思考题1.岩体和土体,岩块和岩体有何区别?岩体的特点是什么?答:(1)区别是: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其特征可以用岩块来表征。

(2)岩体的特点:则是由一种岩石或多种岩石组成,甚至可以是不同成因岩石的组合体。

2.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定义答:结构面:一般把岩体中存在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征的地质界面,包括物质分界面(层理、沉积间断面等)和各种破裂面(例如节理、断层及片理面等)以及软弱夹层。

结构体:结构面在空间按不同的组合可将岩体切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岩块,这些被结构面围限的岩块称为结构体。

3.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卸荷裂隙与风化裂隙的分布有何规律?答:结构面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三类。

其特征有:A.结构面的方位:即结构面的产状;B.结构面的密集程度:包括间距和线密度。

C.结构面的连续性:它是表征结构面延伸长度和展布范围的指标;D.结构面的粗糙程度:结构面的平整光滑程度不同,抗剪强度也不同;E.结构面侧壁强度:它可以反映结构面经受风化的程度,可用施密特回弹仪或点荷载仪测定节理壁的强度;F.结构面的张开度:结构面两壁的垂直距离,通常不大,一般小于1mm;G.结构面的填充物:结构面内常见的填充物有砂、黏土、角砾,岩屑及硅质、钙质、石膏质沉淀物;H.结构面内的渗流:结构面内有无渗流及流量的大小,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效应力的大小及施工的难易程度均有重要影响;I.节理组数:节理组数的多少,决定课岩石块体的大小及岩体的结构类型;J.块体大小:自然界中结构体的性状非常复杂,他们的基本形状有块状、柱状、板状、菱形、锲型及锥形等六种。

4.结构面的自然特征应从哪些方面描述?如何评价结构面?答:从以下方面进行描述: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密集程度、结构面的连续性、结构面的粗糙度、结构面的侧壁强度、结构面的张开度、结构面的填充物、结构面内的渗流、节理组数、块体大小。

评价应从结构面的规模等程度去评价,规模不同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渗漏的影响都不一样。

岩土工程勘察复习答案

岩土工程勘察复习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基本概念1、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2、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可由工程地质条件具体表征)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和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二、填空题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其中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是最基本的要素。

2、工程地质勘察阶段按工民建可分为:(1)选址和可行性研究,(2)初步勘查阶段(3)详细勘察(4)施工勘察三、选择题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它包括六个要素。

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以下哪个方面(B )A、地形地貌条件B、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C、地质结构D、水文地质条件E、物理地质现象F、天然建筑材料2、以下各勘察方法中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基本的勘察方法的是(A )A、工程地质测绘B、工程地质物探及勘探C、工程地质试验(室内、室外)D、工程地质长期观测3、砾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A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B、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4、卵石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B )A、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B、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5、中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C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B、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D、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四、问答题1、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任务具体有哪些?答: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运用地质和力学知识回答工程上的地质问题,以便使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适应,从地质方面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安全、经济合理、运行正常、使用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1.根据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可把地下水分为哪三类?根据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可把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大类。

①孔隙:松散岩土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土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常用孔隙度来表示,指一定体积的岩土其孔隙体积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②裂隙:坚硬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颗粒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孔隙,仅存在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称之为裂隙(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岩石的裂隙一般呈裂缝状,其长度、宽度、数量、分布及连通性等空间上差异很大,与孔隙相比,裂隙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

③溶隙:可溶的沉积岩(盐岩、硬石膏、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在地下水流长期溶蚀作用下而形成的空隙,这种地质现象称岩溶(喀斯特)。

2.根据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状态,水与岩土颗粒的相互作用特征,地下水有哪几种存在形式?哪些形式的地下水对地基的工程特性影响较大?根据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状态,水与岩石颗粒的相互作用等特征,可将地下水存在的形式分为五种①气态水②结合水③重力水④毛细水⑤固态水毛细水和重力水对地基的工程特性影响最大3.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的渗透系数范围值分别是多少(单位为:m/年)?粘土:粉质粘土:粉土:4.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概念?根据岩石赋留地下水的相对状况分出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在重力作用下能够给出并且通过相当数量水的饱水岩层或土层称含水层。

含水层必须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形条件,使地下水聚集和储存起来,此外,含水层必须有一定的补给水量。

隔水层:在常压条件下,由于重力作用不能给出并通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或土层。

通常由黏土、粉质黏土和页岩、泥灰岩等透水性能差的岩石组成的岩层构成隔水层。

隔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着阻碍作用。

5.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概念?上层滞水:地面以下通常分布有多层含水层,当包气带中局部分布有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时,隔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

潜水:潜水是饱水带中第一个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6.有哪几种裂隙水?裂隙水是指储存和运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

岩石的裂隙按成因可分为风化裂隙、成岩裂隙和构造裂隙三种类型,相应地也将裂隙水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7.潜水位上升和下降会引发哪些工程地质问题?1) 潜水位上升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1)潜水位上升后,由于毛细水作用可能导致土壤次生沼泽化、盐渍化,改变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增强岩土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

在寒冷地区,可助长岩土体的冻胀破坏;(2)潜水位上升后,原来干燥的岩土被水饱和、软化,降低岩土抗剪强度,可能诱发斜坡、岸边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地质现象;(3)崩解性岩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岩土等遇水后,可能产生崩解、湿陷、软化,其岩土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

而膨胀性岩土遇水后则产生膨胀破坏;(4)潜水位上升,可能使洞室淹没,还可能使建筑物基础上浮,危及安全。

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1)地表塌陷岩溶发育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时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在断裂带、褶皱轴部、溶蚀洼地、河床两侧以及一些土层较薄而土颗粒较粗的地段,产生塌陷。

(2)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诱发地面沉降的现象可以用有效应力原理加以解释。

地下水位的下降减小了土中的孔隙水压力,从而增加了土颗粒间的有效应力,有效应力的增加要引起土的压缩。

许多大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致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发地面沉降,就是这个原因。

(3)海(咸)水入侵近海地区的潜水或承压含水层往往与海水相连,在天然状态下,陆地的地下淡水向海洋排泄,含水层保持较高的水头,淡水与海水保持某种动态平衡,因而陆地淡水含水层能阻止海水入侵。

如果大量开发陆地地下淡水,引起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海水向地下水含水层入侵,使淡水水质变坏。

(4)地裂缝的产生与复活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发现地裂缝,西安是地裂缝发育最严重的城市。

据分析这是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度下降而诱发的。

(5)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盲目开采地下水,当开采量大于补给量时,地下水资源会逐渐减少,以致枯竭,造成泉水断流、井水枯干、地下水中有害离子量增多、矿化度增高。

8.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有哪些腐蚀作用?硅酸盐水泥遇水硬化,并且形成Ca(OH)2、水化硅酸钙CaOSiO2·12H2O、水化铝酸钙CaOAl2O3•6H2O等,这些物质往往会受到地下水的腐蚀。

①结晶类腐蚀如果地下水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超过规定值,那么:SO-4+Ca(OH)2→ CaSO4·2H2O 二水石膏结晶体CaSO4·2H2O+ CaOAl2O3·6H2O→水化硫铝酸钙这是一种铝和钙的复合硫酸盐,习惯上称为水泥杆菌。

由于水泥杆菌结合了许多的结晶水,因而其体积比化合前增大很多,约为原体积的221.86%,于是在混凝土中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使混凝土的结构遭受破坏。

②分解类腐蚀地下水中含有CO2,CO2与混凝土中的Ca(OH)2作用,生成碳酸钙沉淀。

由于CaCO3 不溶于水,它可填充混凝土的孔隙,在混凝土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能防止Ca(OH)2 的分解。

但是,当地下水中CO2的含量超过一定数值,则超量的CO2再与CaCO3反应,生成重碳酸钙Ca(HCO3)2并溶于水。

所以,当地下水中CO2的含量超过平衡时所需的数量时,混凝土中的CaCO3就被溶解而受腐蚀,这就是分解类腐蚀。

地下水的酸度过大,即pH值小于某一数值,那么混凝土中的Ca(OH)2也要分解,特别是当反应生成物为易溶于水的氯化物时,对混凝土的分解腐蚀更强烈。

③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当地下水中NH4—,NO3—,Cl—和Mg2+离子的含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与混凝土中的Ca(OH)2发生反应,Ca(OH)2与镁盐作用的生成物中,除Mg(OH)2不易溶解外,CaCl2则易溶于水,并随之流失;硬石膏CaSO4一方面与混凝土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泥杆菌;另一方面,硬石膏遇水生成二水石膏。

二水石膏在结晶时,体积膨胀,破坏混凝土的结构。

地下水对混凝土建筑物的腐蚀是一项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在一定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对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很大。

9.专门水文地质勘察时,需要掌握哪些水文地质条件?对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地基评价、基础抗浮和工程降水有重大影响时,宜进行专门的水水文地质勘察(1)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并查明互相之间的补给关系;(2)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必要时应设置观测孔,或在不同深度处设孔隙水压力计,量测压力水头随深度的变化;(3)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10. 求如图所示的潜水完整井周围的地层平均渗透系数(单位cm/s)。

11. 如图,地层的渗透系数为10-4cm/s,影响半径R=100m,基坑平面尺寸为50m×100m,求基坑涌水量。

12. 某滞洪区滞洪后沉积泥沙层厚3.0m,地下水位由原地面下1.0m升至现地面下1.Om,原地面下有一厚5.0m可压缩层,平均压缩模量为0.5MPa,洪积之前沉降己经完成,为简化计算,所有土层的天然重度部以18kN/m3计,试计算由洪积引起的原地面下沉值。

13. 在水平均质具有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进行单孔抽水试验如图所示,已知水井半径r=0.15m,影响半径R=60m,含水层厚度H=10m,水位降深S=3.Om,渗透系数k=25m/d,试求流量Q。

14. 某地地层构成如下:第一层为粉土5m,第二层为粘土4m,两层土的天然重度均为18kN/m3,其下为强透水砂层,地下水为承压水,赋存于砂层中,承压水头与地面持平,试求在该场地开挖基坑不发生突涌的临界开挖探度。

15. 某工程场地有一厚11.55m 砂土含水层,其下为基岩,为测砂土的渗透系数打一钻孔到基岩顶面,并以1.5×103cm 3 /s 的流量从孔中抽水,距抽水孔4.5m 和10.0m 处各打一观测孔,当抽水孔水位阵深为3.0m 时,测得观测孔的降深分别为0.75m 和0.45m. 用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砂土层渗透系数k 值。

16. 某完整井进行抽水试验,其中一口抽水井,两口观测,观测井与抽水井距r 1=4.3m ,r 2=9.95m ,含水层厚度为12.34m ,当抽水量q=57.89m/d 时,第一口观测井降深0.43m ,第二口观测井降深0.31m 。

试计算土层的渗透系数。

17. 某潜水非完整井进行抽水试验,水位1.5m ,井直径D=0.8m ,假设影响半径R=100m ,当抽水量为为760m/d,降深为3.0m ,试计算土层渗透系数。

第三章1.住宅及一般性公用建筑的工程重要性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以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为例,30 层以上的可定为一级,7-30 层的可定为二级,6 层及6 层以下的可定为三级。

2.根据哪些条件判定场地复杂程度。

场地复杂程度是由建筑抗震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五个条件衡量的3.试说明什么样的地基其复杂程度应定为一级。

一级地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为一级地基:(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2) 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它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4.如何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注: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

5.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一般会有哪些勘察阶段,各勘察阶段的勘察目的和手段有什么不同。

勘察主要是为设计服务的,我国的工程设计程序,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工程设计一般分为:选址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所以对应于各设计阶段的要求,需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工程条件、地质条件简单的工程可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6.当基础拟采用摩擦桩桩基时,如何确定勘探孔的深度?(l)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进入预计桩端持力层或预计最大桩端入土深度以下不小于3m ;(2)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群桩桩基(假想的实体基础)沉降计算深度以下1-2m ,群桩桩基沉降计算深度宜取桩端平面以下附加应力为上覆土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或按桩端平面以下1. 0b-1.5b ( b 为假想实体基础宽度)的深度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