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
房地产经济学-2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1、城市土地具有哪些特性?现代社会由于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较小的地理空间范围内,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经济活动的集约化、规模化,带来了显著的集聚经济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集聚不经济的消极后果。
这种消极后果突出地表现在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交通拥挤以及滋生各类社会问题。
城市土地与一般土地利用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性,是指城市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土地利用集约化。
集聚性的突出影响在于一大批人口和企业集中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带来了相当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劳动分工得以深化。
另一种影响在于大量人口和企业竞争以争夺有限的空间资源,从而带来了各种集聚成本,主要表现在土地费用提高、交通运输费用增加、交易费用提高等。
(2)城市土地利用的高成本性,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土地利用平面化发展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成本,城市人口就业的交通运输成本增加,企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增加。
在城市处于成熟时期时,城市土地利用的高成本性特性表现的更为突出。
城市土地的有限性与城市扩张对土地需求量的无限增长,又促使地价不断上升,因而提高商务成本,甚至推动房价上涨。
(3)城市土地利用的高冲突性,各土地利用相邻关系各方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在狭窄的城市空间更容易产生冲突。
(4)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性,表现在各种用地类型如居住、商业、办公、交通、基础设施、行政等需要综合协调,也要与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发展变迁相统一,也要求城市土地利用要有超前性的规划,同时要协调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2、土地的双重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什么?土地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1)土地总量的有限性;(2)土地区位的差异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使用的耐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1)土地的稀缺性;(2)土地的区位可变性;(3)土地的报酬递减性;(4)土地经营的垄断性。
大学计算机-第1,2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C2. A3. B4. C5. B二、填空题1. 表示形式(或载体),所表达的含义,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2.对信息的加工3.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4.小型机5.电子商务第2章复习思考题答案一、选择题1.D2.B3.C4.B5.C6.C7.B二、填空题1.10001001 11110110 111101112.111111001013.8倍4.-29.1255. 2 1024*5126. 676337553008三、简答题4、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1100111 103 147 67 110101.0011 53.1875 65.14 35.3 0.10011 0.59375 0.46 0.98 1000011 67 103 43 5、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50 110010 32128 10000000 800.625 0.101 0.A 50.625 110010.101 32.A 236 11101100 EC 20.08 10100.000101 14.14 6、十进制补码35 001000110 00000000-2 11111110-9 11110111-76 10110100-128 100000008.4.若计算机的字长为2个字节,某存储单元中的机器码0110110001011100表示一个浮点数,该浮点数的阶码为4位(含阶符1位,补码表示),尾数位12位(含数符1位,补码表示),则与该浮点数等值的十进制数是-29.125 。
0110 110001011100 (补码)0110 101110100011+ 10110 101110100100 (原码)(-0.011101001)×2(110)2= (-11101.001)2= -29.125。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景区产品的概念如何理解?答案要点:旅游景区产品(Product of Tourism Attraction )从狭义讲,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从广义来讲,景区产品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旅游产品所包含的4As——旅游资源(Attraction),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Access),住宿、餐饮、娱乐、零售等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应服务(Amenities)辅助设施。
2.试阐述景区产品的特点?答案要点:主要从7个方面理解:(1)不可检验性。
(2)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3)不可储存性。
(4)不可移动性。
(5)季节性。
(6)脆弱性。
(7)共享性。
3.为什么说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结合景区经营权和管理权等问题加以阐述。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主要从景区产品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方面分析(课本第29页)。
排他性问题要从景区日常经营的门票制度来分析,最好能引导学生分析景区门票“涨声一片”与准公共产品经营权和管理权之间的矛盾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4.整体产品有哪3个层次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如何?答案要点:整体产品是指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扩展产品3个层次;景区产品的构成包括:(1)旅游景区吸引物-核心产品(2)旅游景区活动项目-有形产品(3)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扩展产品。
5.试以博物馆为例说明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案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某一类型博物馆游客流量变化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课本图2-7博物馆生命周期曲线存在的可能性及原因。
6.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哪几种?结合案例说明。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主题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详细内容参见课本40页。
引导学生列举不同创新方法的景区产品。
植物生理学(王忠)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复习思考题与答案(一)解释名词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 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其核质外面无核膜,细胞质中缺少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prokaryote)。
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属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 具有真正细胞核的细胞,其核质被两层核膜包裹,细胞内有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多种细胞器之间有内膜系统联络。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eukayote)。
高等动物与植物属真核生物。
原生质体(protoplast) 除细胞壁以外的细胞部分。
包括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以及其外围的细胞质膜。
原生质体失去了细胞的固有形态,通常呈球状。
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外围的一层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界定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典型的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以及次生壁组成。
生物膜(biomembrane) 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
它由脂类和蛋白质等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按其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质膜和内膜。
共质体(symplast) 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包含质膜,不含液泡)连成一体的体系。
质外体(apoplast) 由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包含导管与管胞)组成的体系。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是那些处在细胞质中,在结构上连续、功能上相关,由膜组成的细胞器的总称。
主要指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高尔基体小泡和液泡等。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它们都由蛋白质组成,没有膜的结构,互相联结成立体的网络,也称为细胞内的微梁系统(microtrabecular system)。
细胞器(cell organelle) 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
依被膜的多少可把细胞器分为:①双层膜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质体等;②单层膜细胞器,如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蛋白体等;③无膜细胞器,如核糖体、微管、微丝等。
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项目与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项目具有什么特征?项目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目的性2.临时性3.独特性4.逐步完善,即过程的渐进性二、什么是项目管理?如何从管理职能入手,把握项目管理的本质?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或能够当作项目来运营的一些“作业”。
2.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需要体现系统管理思想。
3.项目管理组织是一个柔性的团队组织。
4.项目管理强调的是专业化的目标管理。
5.项目管理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
6.项目管理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工具和手段。
要提高项目管理效果,必须借助于现代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三、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内容是什么?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项目的目标、进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项目有关人员所开展的有效规划、积极开发、合理配置、准确评估、适当激励等工作。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所有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
同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突出团队建设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临时工作,所以团队建设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项目团队不是在长期周而复始的运作中所形成的稳定结构,而是和项目一样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
在短时间内建设一支队伍并尽快投入有效的项目工作中去,是至关重要的。
在团队建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团队成员来自组织内部还是外部;(2)团队成员是就地办公还是远距离办公,是集中办公还是分散办公;(3)项目所需的各种不同技术水平人员的费用如何;(4)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比例各占多少。
2. 强调简洁高效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的管理手段,只有做到简洁高效,才能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竞争力。
3. 重视成员遣散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和临时性特点,在项目收尾阶段,团队必然逐步解散,这时对离队人员的安排和关怀如果得当,将会对下一次的项目起到正面的影响。
第二章 政府会计复习思考题(学生 参考答案)

第二章政府会计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政府会计,是指反映、核算和监督政府单位与其构成实体在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过程中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管理体系,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其预算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活动、财务管理业绩等问题。
2. 预算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
3.政府财务会计,是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的会计。
4.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
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5.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6. 预算收入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7. 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
8. 预算结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以与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
预算结余包括结余资金和结转资金。
9.结余资金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
10.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11. 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完整word版)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第五版 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运算放大器2.1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2。
1。
1答;通常由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单元组成,输入级由差分式放大电路组成,可以提高整个电路的性能.中间级由一级或多级放大电路组成,主要是可以提高电压增益。
输出级电压增益为1,可以为负载提供一定的功率。
2.1.2答: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曲线由线性区和非线性区组成,线性区的直线的斜率即Vvo很大,直线几乎成垂直直线.非线性区由两条水平线组成,此时的Vo达到极值,等于V+或者V-。
理想情况下输出电压+Vom=V+,-Vom=V-。
2.1.3答: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约为10^6欧姆,输出电阻r约为100欧姆,开环电压增益Avo约为10^6欧姆。
2.2 理想运算放大器2.2。
1答:将集成运放的参数理想化的条件是:1.输入电阻很高,接近无穷大。
2。
输出电阻很小,接近零.3.运放的开环电压增益很大。
2.2。
2答:近似电路的运放和理想运放的电路模型参考书P27。
2。
3 基本线性运放电路2.3。
1答:1.同相放大电路中,输出通过负反馈的作用,是使Vn自动的跟从Vp,使Vp≈Vn,或Vid=Vp-Vn≈0的现象称为虚短。
2。
由于同相和反相两输入端之间出现虚短现象,而运放的输入电阻的阻值又很高,因而流经两输入端之间Ip=In≈0,这种现象称为虚断。
3.输入电压Vi通过R1作用于运放的反相端,R2跨接在运放的输出端和反相端之间,同相端接地。
由虚短的概念可知,Vn≈Vp=0,因而反相输入端的电位接近于地电位,称为虚地。
虚短和虚地概念的不同:虚短是由于负反馈的作用而使Vp≈Vn,但是这两个值不一定趋向于零,而虚地Vp,Vn接近是零.2.3.2答:由于净输入电压Vid=Vi—Vf=Vp—Vm,由于是正相端输入,所以Vo为正值,Vo等于R1和R2的电压之和,所以有了负反馈电阻后,Vn增大了,Vp不变,所以Vid变小了,Vo变小了,电压增益Av=Vo/Vi变小了。
由上述电路的负反馈作用,可知Vp≈Vn,也即虚短。
RS 第2章 思考题及答案 9page 08年用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复习题:1 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分布情况、各电磁波谱段的稳定性以及大气传输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导致大气窗口的存在)等几方面的原因,目前遥感技术使用的电磁波集中在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光谱段,这几个谱段主要特性如何?紫外线的主要特性紫外线:波长范围0.01-0.38(或0.4)µm。
太阳辐射含有紫外线,通过大气层时,波长小于0.3µm的紫外线几乎都被吸收,只有0.3-0.4µm波长的紫外线部分能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且能量很少,并能使溴化银底片感光;但因散射严重,故大多数地物在该波段反差小。
紫外线在遥感中的主要用途:(1) 探测碳酸盐分布(因碳酸盐在0.4µm以下短波区域对紫外线的反射比其它类型的岩石强)(2) 水面油污染监测(因水面漂浮的油膜比周围水面反射的紫外线要强烈)(3) 石油普查与勘探(除石油外,荧石与周围其它地物的反差也较大)紫外遥感的使用条件: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与散射作用,紫外遥感通常在2000米高度以下范围进行,高空遥感不宜采用。
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为0.38~0.76 µm ,可见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成分大致属于如下的波长区间:红:0.62~0.76µm橙:0.59~0.62µm黄:0.56~0.59µm绿:0.50~0.56µm青:0.47~0.50µm蓝:0.43~0.47µm紫:0.38~0.43µm(或0.40~0.43µm )可见光的主要特性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4)~ 0.76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可见光是遥感中最常用波段之一,原因:(1)人眼不但可直接感受可见光的全色光,且对不同波段的单色光也具有这种能力;(2)此波段大部分地物具有良好的亮度反差特性;尽管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但此波段大部分地物具有良好的亮度反差特性,不同图像易于区分,故此,可见光是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复习思考题答案1.Q235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哪4个阶段,可得到哪些强度指标?(1)弹性阶段。
钢材在此阶段,当荷载降为零时(完全卸载),变形也降为零(回到原点)。
Q235钢的比例极限f p≈200N/mm2,对应的应变εp≈0.1%。
(2)弹塑性和屈服阶段。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应变增大加快,材料进入弹塑性阶段。
随后,应力呈锯齿状波动,甚至出现应力不增加而应变仍在继续发展的现象,卸载后试件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长度,这个阶段称之为屈服阶段。
Q235钢的屈服点f y≈235N/mm2,对应的应变εp≈0.15%,流幅ε≈0.15%~2.5%。
(3)强化阶段。
屈服阶段之后,曲线再度上升,但应变的增加快于应力的增加,塑性特征明显,这个阶段称为强化阶段。
对应于最高点的应力为抗拉强度或极限强度fu。
(4)颈缩阶段。
到达极限强度后,试件出现局部截面横向收缩,塑性变形迅速增大,即颈缩现象。
此时,只要荷载不断降低,变形能继续发展,直至试件断裂。
2.什么叫屈强比,它对结构设计有何意义?钢材的屈服强度(屈服点)f y与抗拉强度fu的比值,称为屈强比。
屈强比是衡量钢材强度储备的一个系数。
屈强比越低,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屈强比愈低钢材的安全储备愈大,但屈强比过小时,钢材强度的利用率太低,不够经济;屈强比过大时,安全储备太小,且构件变形能力小。
3.什么叫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各有什么特征?钢材在静力单向均匀拉伸下,试件破坏前有很大的塑性应变,这种破坏称为塑性破坏。
钢结构中的钢材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会发生另一种破坏,即脆性破坏,两者的破坏特征有明显的区别。
塑性破坏是指构件产生明显的变形、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后而发生的破坏,破坏断口呈纤维状,色泽发暗,破坏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且变形持续时间长,容易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脆性破坏是在塑性变形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破坏时构件的计算应力可能小于钢材的屈服点fy,破坏的断口平齐并呈有光泽的晶粒状。
由于脆性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征兆,不能及时觉察和补救,破坏后果严重。
4.钢结构对钢材有哪些要求?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钢结构所用的钢材应满足以下要求:(1)强度钢材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屈服点)fy和抗拉强度fu,可通过钢材的静力单向拉伸试验获得。
屈服强度fy和抗拉强度fu是承重结构所用钢材应具有的基本保证项目,对一般非承重结构构件所用钢材只要保证抗拉强度即可。
(2)塑性塑性是指钢材在应力超过屈服点后,能产生显著的残余变形(塑性变形)而不立即断裂的性质。
衡量钢材塑性好坏的主要指标是伸长率δ和截面收缩率ψ,它由钢材的静力单向拉伸试验得到。
承重结构用的钢材,不论在静力荷载或动力荷载作用下,以及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除了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外,尚应要求具有足够的伸长率,对抗震结构伸长率应大于20%,对非承重结构构件所用钢材也要保证其伸长率。
(3)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是指钢材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是衡量钢材抵抗动力荷载能力的指标,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是判断钢材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是否出现脆性破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冲击韧性的好坏用冲击韧性值Cv表示,它是对带有夏比V形缺口(Charpy)试件进行冲击试验测得的试件断裂时的冲击功。
对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所用钢材应具有在不同试验温度下的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对其他重要的受拉或受弯的焊接构件中,厚度大于16ram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4)冷弯性能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常温下加工发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纹的抵抗能力结构构件在制作、安装过程中要进行冷加工,尤其是焊接结构焊后变形的调直等工序都需要钢材有合格的冷弯性能。
而非焊接的重要结构(如吊车梁、大跨度重型桁架等)以及需要弯曲成型的构件等,亦都要求具有冷弯性能合格的保证。
(5)可焊性钢材的可焊性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钢材经过焊接后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的性能。
可分为施工上的可焊性和使用上的可焊性。
施工上的可焊性好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下,焊缝金属及其附近金属均不产生裂纹;使用上的可焊性好是指焊接构件在施焊后的力学性能不低于母材的力学性能。
5.试述引起钢材发生脆性破坏的因素。
(1)化学成分的影响。
硫、氧在高温时使钢材变脆即热脆,磷、氮在低温时使钢材变脆即冷脆。
(2)冶炼和轧制过程的影响。
沸腾钢含有较多的氧、氮等元素,其塑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差,容易发生时效和变脆。
冶金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使钢材发生热脆。
(3)钢材硬化的影响。
冷作硬化降低了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增加了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性。
(4)温度的影响。
在250℃左右时,钢材出现抗拉强度反而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的蓝脆现象。
当温度低于正常温度时,总的趋势是温度降低,钢材强度略有提高,塑性、韧性降低而变脆。
特别是当温度下降到某一值时,钢材的冲击韧性突然急剧下降,试件发生脆性破坏,这种现象称为低温冷脆现象。
(5)应力集中的影响。
应力集中现象中,靠近高峰应力的区域总是存在着同号平面或立体应力场,因而促使钢材变脆。
6.解释以下名词:(1)韧性;(2)可焊性;(3)蓝脆;(4)时效硬化。
(1)韧性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是衡量钢材抵抗动力荷载能力的指标。
韧性越好,则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
(2)可焊性钢材的可焊性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钢材经过焊接后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的性能。
(3)蓝脆指由形变时效引起钢材的机械性能变化中,在250℃左右时,钢材出现抗拉强度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
(4)时效硬化时效硬化是指钢材随时间的增长,钢材强度(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塑性降低、特别是冲击韧性明显降低的现象。
其过程一般很长。
7.试述碳、硫、磷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碳是碳素结构钢中仅次于铁的主要因素,是形成钢材强度的主要来源,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强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同时可焊性、抗腐蚀性、冷弯性能明显降低。
(2)硫是一种有害元素,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抗锈蚀性等,在高温时使钢材变脆,即热脆。
(3)磷是一种有害元素,磷的存在可使钢材的强度和抗锈蚀性提高,但严重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冷弯性能等,特别是在低温时使钢材变脆,即冷脆。
8.温度对钢材性能有什么影响?温度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在正常温度范围内,钢材的力学性能基本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高于正常温度时,总的趋势是温度升高,钢材强度、弹性模量降低,塑性增大。
但在250℃左右时,钢材出现抗拉强度反而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的蓝脆现象;温度超过300℃后,屈服点和极限强度显著下降;600℃时强度很低,几乎不能承担外力,钢结构耐火性差。
当温度低于正常温度时,总的趋势是温度降低,钢材强度略有提高,塑性、韧性降低而变脆。
特别是当温度下降到某一值时,钢材的冲击韧性突然急剧下降,试件发生脆性破坏。
9.试述应力集中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在钢结构构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孔洞、槽口、凹角、形状变化和内部缺陷等,此时,轴心受力构件在截面变化处应力不再保持均匀分布,而是在一些区域产生局部高峰应力,在另外一些区域则应力降低,形成应力集中现象。
在靠近高峰应力的区域总是存在着同号平面或立体应力场,因而促使钢材变脆。
在低温下或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将十分突出,往往是引起脆性破坏的根源,设计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
10.什么是疲劳破坏?简述其特点。
钢材的疲劳破坏:钢材在连续反复荷载作用下,虽然应力还低于极限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仍然会发生突然地脆性断裂,称为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的特点:(1)钢材的疲劳破坏过程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缓慢扩展和最后迅速断裂。
对于钢结构和钢构件,由于制作或构造的原因,总会存在缺陷,成为裂缝的起源,实际上只有裂纹扩展和最后断裂两个阶段。
(2)结构钢材在连续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疲劳破坏前,塑性变形极小,没有明显的破坏预兆。
(3)疲劳破坏的断口一般可分为光滑区和粗糙区两部分。
光滑区的形成是因为裂纹多次开合的缘故,最后突然断裂的截面,类似于拉伸试件的断口,比较粗糙。
11.影响疲劳断裂的因素有哪些?疲劳破坏是由于裂纹的不断扩展引起的,因此应力循环中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一般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1)应力循环特征和应力幅。
应力循环特征常用应力比ρ表示,它是绝对值最小应力与绝对值最大应力之比,拉应力取正值,压应力取负值。
当ρ=-1时称为完全对称循环,疲劳强度最小;ρ=0时称为脉冲循环;ρ=1时为静荷载;当0<ρ<1时称为同号应力循环,疲劳强度较大;当-1<ρ<0时称为异号应力循环,疲劳强度较小。
应力幅是决定焊接结构疲劳的关键。
(2)循环次数与疲劳寿命。
应力循环次数愈少,产生疲劳破坏的应力幅愈大,疲劳强度愈高。
当应力循环次数少到一定程度,就不会产生疲劳破坏。
反之,应力循环次数愈多,产生疲劳破坏的应力幅要愈小,疲劳强度愈低。
但当应力幅小到一定程度,不管循环多少次都不会产生疲劳破坏,这个应力幅称为疲劳强度极限。
(3)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是影响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应力集中越严重,钢材越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对于相同的连接形式,构造细节的处理不同,也会对疲劳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12.试说明对焊接结构采用应力幅作为疲劳计算准则的原因。
对焊接结构,不管循环荷载下的名义应力比为何值,只要应力的幅度相同,应力比就相同,对构件的实际作用效果就相同。
应力幅是决定焊接结构疲劳的关键,因此焊接结构的疲劳计算宜以应力幅为准。
13.指出下列各符号的意义:(1)Q235-BF;(2)Q235-D;(3)Q345-C(1)Q235-BF表示屈服强度为235N/mm2的B级沸腾钢;(2)Q235-D表示屈服强度为235N/mm2的D级特殊镇静钢;(3)Q345-C表示屈服强度为345N/mm2的C级特殊镇静钢。
14、下列钢材出厂时,哪些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有合格保证?(1)Q390-B;(2)Q235-AF;(3)Q420-E(1)Q390-B:钢材的屈服强度为390N/mm2的B级镇静钢,要求保证20ºC时夏比V形缺口冲击功Cν不小于27J(纵向),要求提供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以及碳、锰、硅、和磷等含量的质保;并且要提供屈服点、极限强度、和伸长率等的力学性能的质保。
(2)Q235-AF:钢材的屈服强度为235N/mm2的A级沸腾钢,无冲击功规定,对冷弯试验只有在需方有要求时才进行;要提供屈服点、极限强度和伸长率等的力学性能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