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课件1
小儿垂钓课件ppt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侧坐:斜着身子坐着。 • 莓苔:这里泛指野草。
• 草映身:绿草掩映着他的身体。
• 侧身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
袁枚《所见》 高鼎《村居》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小儿垂钓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 学钓鱼。侧身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 着他小小的身体。过路的行人要向他 打听道路,小孩远远地就招手,意思 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 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péng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

诗词内容
诗句解析
第一句“蓬头稚子学垂纶”,描述了小孩的头发蓬乱,正在学习垂钓;第二句“侧坐莓 苔草映身”,描述了小孩坐在草丛中,草丛掩映着他的身体;第三句“路人借问遥招手 ”,描述了路人问路,小孩远远地摆手示意;第四句“怕得鱼惊不应人”,描述了小孩
担心惊吓到鱼儿,不回应路人的问话。
词语解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子:小孩子;垂纶:钓鱼;莓苔:草丛;路人:过路的人;鱼 惊:鱼儿受惊。
03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总结词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 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 感。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同 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培养 他们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讲解法
总结词
通过讲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
标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03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以及是否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学改进建议
1 2 3
优化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反馈,调整和完善教 学目标,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改进教学方法
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 情境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通过背诵《小儿垂钓》,学生可以巩固对该诗的记忆,提高对诗句的 熟悉程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含义。
写一篇关于《小儿垂钓》的读后感
总结词
锻炼写作能力
详细描述
写读后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小儿垂钓》的主题和情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版)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垂钓的基本知识,掌握垂钓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垂钓的起源与发展2.垂钓的器材与使用方法3.垂钓的技巧与方法4.垂钓的安全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垂钓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垂钓的安全知识。
2.教学难点:垂钓的技巧与方法,特别是如何选择钓位,如何搭配钓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垂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垂钓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垂钓的起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垂钓的器材与使用方法介绍垂钓所需的器材,如钓竿、钓线、钓钩、浮漂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3)垂钓的技巧与方法介绍如何选择钓位,如何搭配钓饵,如何掌握提竿时机等垂钓技巧。
(4)垂钓的安全知识强调垂钓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防止溺水,防止触电等。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垂钓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
4.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是否掌握了垂钓的基本技巧,是否注意了安全等。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垂钓成果,如钓到的鱼的数量和质量。
3.情感评价:观察学生对垂钓的态度,是否热爱大自然,是否乐于与他人分享等。
六、教学延伸1.开展亲子垂钓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2.组织学生参加垂钓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3.开展垂钓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垂钓的知识。
七、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垂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钓竿、钓线、钓钩、浮漂等垂钓器材: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3.垂钓安全手册:供学生了解垂钓的安全知识。
4.垂钓比赛规则:供学生了解垂钓比赛的规则。
八、教学建议1.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垂钓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小儿垂钓》课件1

《小儿垂钓》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儿垂钓》这一课。
该内容出自教材第三章“观察与发现”部分,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对小儿垂钓场景的观察、描绘与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细节的方法,提高写作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3. 通过对小儿垂钓场景的描绘,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细节,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垂钓工具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儿垂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例文《小儿垂钓》为例,讲解观察生活细节的方法,分析例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4. 学生展示与点评(10分钟)5. 知识点巩固(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方法、修辞手法进行回顾,确保学生掌握。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观察方法:看、听、触、嗅、尝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3. 写作要点:生动、丰富、具体、形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周末”为主题,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和修辞手法,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根据自身经历进行创作,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写作水平。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如《生活中的修辞》、《观察与发现》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观察方法的实践运用2. 修辞手法的掌握与运用3. 写作练习的组织与点评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观察方法的实践运用1. 看:让学生观察小儿垂钓的场景,描述细节,如人物表情、动作、环境等。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我会填
1《小儿垂钓》是唐 代诗人 胡令能 写的。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2 , 。写出了 钓鱼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出了 3 路人借问遥招手 , 小孩钓鱼的专心认真。 4《小儿垂钓》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小孩 境贫穷 ,曾为一手工匠, 以修补过锅(guō)碗(wǎn) 瓢(piáo)盆(pén)为生, 人称“胡钉铰(jiǎo)”。他 写的诗传世仅四首。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垂 垂钓
侧坐
蓬
苔
侧 应
借
莓苔
蓬头
稚
借问
应该
应用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稚子:儿童,小孩儿。 纶:钓鱼用的丝线。
垂纶:钓鱼。
侧坐:侧身坐着。 莓苔:野草。 映:掩映。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过路的人。 借问:向人打听。 遥:遥远,远远地。 应:回答,答应。
小儿垂钓
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 诗中描写的情景 (1)画画 (2)编故事 (3)演一演诗的情节 (4)背一背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1)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一、 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诗人对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 接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 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路人 借问,垂钓小儿遥招手,再次突出孩 童的天真稚气,表现了童心的可爱及 乡村生活的情趣。
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 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 成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 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冰心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细雨绵绵, 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 像是丢了魂似的。 请问哪里有酒店? 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 梅子很酸,吃过之后,口中留有酸味;刚 长出来的芭蕉叶映到纱窗上。初夏,午睡 起来没有想法,就看小孩捉空中的柳絮。
垂
垂钓 垂柳
钓
侧
苔
映
借
应
垂头丧气
名垂千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钓鱼 侧门 苔藓 倒映 借用 答应
钓竿 沽名钓誉 侧坐 侧面 侧身而立 侧目而视 青苔 苔原 放映 映照 上映 互相映衬 借书 借口 借景生情 响应 呼应
zhì
cè
lún
méi
稚
侧
纶
莓
稚
侧
纶
莓
区别字组词 钓( 钩( ) ) 侧( 测( ) ) 苔( 台( ) 映( ) 应( ) )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
一个头发乱蓬蓬 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 侧身坐在莓苔上, 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2024年度-小儿垂钓教学ppt课件
紧急情况下应对措施
措施一
如遇溺水,立即呼救并寻找救生 设备,同时拨打紧急电话。
措施二
遇到恶劣天气如雷雨、大风等, 应立即停止垂钓并寻找安全避雨
处。
措施三
如有儿童走失或受伤,第一时间 联系工作人员或家长,并说明情
况。
14
04 实践操作与指导
15
现场示范教学
垂钓动作分解
详细展示垂钓的每个步骤,包括准备 钓具、选择钓位、投放鱼饵、掌握垂 钓技巧等。
安全注意事项
环保理念传达
提倡环保垂钓,不乱扔垃圾,保护水 域环境。
强调垂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避免 在危险水域垂钓、注意防晒防虫等。
16
学生实践操作
钓具准备与使用
指导学生准备钓具,包括鱼竿、鱼线、鱼钩、鱼 饵等,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
钓位选择与打窝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钓位,并学习如何打窝聚鱼 。
垂钓技巧掌握
25
下一步学习建议
A
深入学习不同水域的垂钓技巧
针对不同水域环境,学习并实践相应的垂钓技 巧和方法
了解更多鱼类知识
拓展学生对鱼类的认识,包括海水鱼、热 带鱼等更多种类
B
C
培养环保意识
强调垂钓过程中的环保行为,如不乱扔垃圾 、保护水域生态等
提升安全意识
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学生在垂钓 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观察浮漂的动静判断是否 有鱼咬钩,及时提竿刺鱼。
选择钓位
选择水深适宜、水流平缓、有 水草或障碍物的地方作为钓位 。
挂饵技巧
将钓饵挂在鱼钩上,确保饵料 能够自然脱落并露出钩尖。
提竿时机与力度
掌握合适的提竿时机和力度, 避免跑鱼或断线。
小儿垂钓古诗ppt课件
《小儿垂钓》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的一首代表作 ,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河边垂钓的场景 。
通过描绘儿童的天真烂漫和生活的美 好,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创作灵感来源于诗人的生活观察和对 儿童的喜爱。
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 期之一,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
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反映了唐代社 会对儿童的重视和关爱,以及儿童在 唐代文化中的地位。
思考如何在当代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教育
01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
文化。
创新传播方式
0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创新传统文化的传
播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鼓励实践应用
0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应用传统文化,如学习书法、绘
画、传统手工艺等,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生活。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体现了唐代诗 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示了唐代社 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同时,《小儿垂钓》也传递了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体现了唐代文化 的生态意识。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朗读及录音
全文朗读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 儿垂钓》,注意发音和语调。
录音示范
提供标准的普通话录音,供学生 模仿和学习。
呼吁关注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共创美好家园。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
了解其他描写儿童生活古诗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 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 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
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
《小儿垂钓》课件ppt-2024鲜版
古代诗词中大量描绘垂钓的场景,表 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 也体现了垂钓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2024/3/27
12
古代儿童教育与垂钓活动关系
1 2
垂钓活动的教育功能
在古代,垂钓被视为一种有助于培养儿童品德、 磨练意志的活动,被纳入儿童教育中。
垂钓与儿童成长
垂钓活动能够培养儿童的耐心、专注力和观察力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们通过垂钓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平时期则更注重垂钓的娱乐性。
2024/3/27
03
社会文化交融与垂钓文化创新
随着不同文化的交融,垂钓文化也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如现代科技在
垂钓中的应用、不同地域垂钓文化的交流等,都为垂钓文化注入了新的
活力。
14
04
儿童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
2024/3/27
15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特征
描述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 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展现了 一幅纯真无邪、童趣盎然的画
面。
2024/3/27
“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孩随意地侧坐在莓苔上,野 草掩映了他的身影,描绘出了 一种自然、和谐的环境氛围。
“路人借问遥招手”
当有路人问路时,小孩远远地 就招手了,表现出他的热情和 乐于助人。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课件 ppt
2024/3/27
1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垂钓文化与社会背景探讨 • 儿童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 • 亲子互动与家庭教育指导 •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思维拓展
2024/3/27
目录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7
3
《小儿垂钓》背景及作者简介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
钓鱼
蓬头稚子学垂纶,
斜着 青苔 遮掩
侧坐莓苔草映身。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问路
路人借问遥招手,
惊吓 答应
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所见 村 居 (清)袁枚 (清) 高鼎 牧童骑黄牛, 草长莺飞二月天, 歌声振林樾。 拂堤杨柳醉春烟。 意欲捕鸣蝉,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忽然闭口立。 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会填
1《小儿垂钓》是唐 代诗人 胡令能 写的。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2 , 。写出了 钓鱼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出了
小孩钓鱼的专心认真。 3《小儿垂钓》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小孩的 喜爱 之情。
作业: 选择你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喜欢的方式再现 诗中描写的情景 (1)画画 (2)编故事 (3)演一演诗的情节 (4)背一背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诗人。年轻时 家境贫穷 ,曾为一手工匠, 以修补锅(guō)碗(wǎn)瓢 (piáo)盆(pén)为生,人 称“胡钉铰(jiǎo)”。他写 的诗生活气息浓郁,自然真 切,但传世仅四首。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 胡令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掌握这首诗歌中的重点字词,会读 会写会用。
想象课文中孩子垂钓时的童真模样。 尝试背诵诗歌。
重点词语
蓬头稚子
路人
莓苔
垂纶 招手
诗歌学习
蓬头稚子学垂纶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 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侧坐莓苔草映身
译文: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 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路人借问遥招手
译文:路人想问路,小儿远 远地向路人摇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生怕惊动了鱼儿,不 敢回应过路人。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 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 后所作。
这首诗歌是根据诗人亲身经历 写成,因而质朴平实、亲切自然。
诗歌主旨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 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 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 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寥 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 颇具生活情趣。
拓展学习
喜韩少府见访
【唐】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 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 走入芦花深处藏。
谢 谢
阅读思考
学习完这首诗歌,你 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回应路
人的询问了吗? 你觉得这个孩子怎么样?
诗人简介
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诗人,
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 时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 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 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 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 存七绝诗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