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和历时 19 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旧金ft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二、讲授新课(一)遣唐使“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出示幻灯片)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300年间,由于留学生、留学僧学 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 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本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你能举出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的一 些事例吗?
建筑
货币
平城京
安城
服饰
文字 茶道
节日
遣唐使的作用: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日本的进步!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开 始改革,史称“大化改 新”。 在改革中日本以唐朝 律令制度为蓝本,从经济 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体制,使日本从奴隶社 日本孝德天皇 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据不完全统计,与唐朝对外交往的国家和 地区有200多个,说明唐朝的对外交往非常 的( 频繁 )
想一想: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什 么如此频繁?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 , 常须达。 —《日本书纪》
1.国力强盛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 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旧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据史书记载,遣唐使曾19次来唐,实际上到达中国的仅有15次, 几乎往返途中总有船只遇难,尤其是走南岛路和南路时,由于当时 还没掌握季风规律,海上惊涛骇浪,常常会把船裂为两截。
遣唐使在中国的活动
遣唐使来大唐的目的在 于向大唐学习,吸取唐朝文 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 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 判官﹑工匠等。 留学生则被安排到国子监 中的国学、太学等学府就学。 留学僧的主要活动是探访著 名寺院,寻师求法,并参加 佛寺的各种佛事活动。他们 回国后会把他们在唐朝所见 所闻均介绍给日本。 遣唐使于舟山登陆图
创繁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大唐
双向交流
天竺
玄奘西行 《大唐西域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课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下册知识与能力:本单元旨在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XXX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了解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隋唐时期中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XXX六次东渡、XXX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XXX东渡、XXX西行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敢问路在何方》的歌曲,引出唐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新课讲授一:漫漫征途求真经——XXX西行教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引出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学生了解XXX西行的基本史实,包括西行的时间、起止地点、历时和经历。
学生在课本上勾画相关内容,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新课讲授二:唐风洋溢奈良城——遣唐使教师出示日本唐人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有唐人街,唐朝与日本的交流情况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遣唐使,让学生了解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研究中国的先进文化的情况,称为“遣唐使”。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XXX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了解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以及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同时,通过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没有格式错误,但是有明显问题的段落已经被删除。
一、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一、单选题1.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其中,借鉴汉字草书,创造了日文“平假名”的高僧是()A.空海B.鉴真C.玄奘D.阿倍仲麻吕2.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主要表明()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4.日本宗教学家山折哲雄曾说:“玄奘有四张面孔,第一张面孔是世界上著名的佛学家,第二张面孔是伟大的旅行家,第三张面孔是伟大的翻译家,第四张面孔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辟人文学科的专家。
”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A.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交流B.去天竺取经,口述《大唐西域记》C.远赴日本宣扬佛学,传播文明D.远航亚非三十多国,宣扬国威5.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下列与诗中人物一样,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6.“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把自己淹没于三千佛经的精义……独的灵魂,却在万众的仰慕中升腾。
你,才是真正的行者!”材料中的“你”是()A.崔致远B.弘法大师C.玄奘D.阎立本7.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8.“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该对联称颂的一代高僧是()A.玄奘B.孙思邈C.鉴真D.李春9.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影响四: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
中
日
国
本
唐
和
装
服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 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 服饰光彩夺目,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 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 隋唐式样的服装。到了14世纪带有隋唐服装特色 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 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 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 经济文化。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 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第三,学 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 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 时间:贞观初年 2. 经过: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
前往天竺求学,后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贞观后期,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潜心翻译,并以亲身经历口述,由弟子 记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3. 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627年,出长安,
独自西行,过玉门关,
唐朝三省六部制
状元成才路
日本政治制度
状元成才路
影响一:日本以唐朝的制度 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唐朝长安
日本平城京
影响二: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 城建筑样式相同。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 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文字 有些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 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制而成, 由平假名和片假名组成。
影响三: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1. 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任务】【教学流程】教学问题设计唐朝时期,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遣唐使【问题1】观察图片《弘法大师行状绘词》,结合课文回答:图片《弘法大师行状绘词》,描绘了什么情形?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阅读“相关史事”,结合课文回答:“遣唐使”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二、鉴真东渡【问题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问题2】1.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对图片中历史人物进行简介(姓名、身份、事迹、贡献等方面)2.你知道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吗?鉴真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弘扬和借鉴?【问题3】分析:唐朝文化对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比文字、都城、服饰、货币等方面)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识图,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明确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生:观察图片,阅读材料,认识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知识回答问题。
生:阅读郭沫若诗句,提取关键信息。
概述鉴真的贡献。
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整理材料,对鉴真进行人物介绍,明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生:讲述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感受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师:指导学生讨论,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生:小组讨论,概括唐文化对日本影响政治:日本效仿唐朝进行政治改革。
文化:日本参照汉字创立了日本文字。
生活:日本的和服,日本的茶道等。
风格:东京都采用了洛阳宫殿风格,西京都采用了长安风格。
三、玄奘西行【问题1】1.畅所欲言:《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其创作原型就是唐代的玄奘西行。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教学课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课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课例备好了课,才会上好课。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过程、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学法、备问题、写教案、写教后反思等。
教学课例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指挥课堂,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收获最大的效益。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概况;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故事及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2.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了解课本的整体构架。
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鉴真、玄奘的资料。
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看书查找。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日本奈良县(奈良古称平城京,唐朝时为日本国都),胡锦涛主席曾在这里赠送鉴真塑像。
你知道何为遣唐使吗?鉴真在日本备受尊崇,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恩人”又是为何?2、学习新课第一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主要介绍唐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和鉴真异域传道的情况,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处理的:(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解决如下问题:①什么是遣唐使?②遣唐使到唐朝交流什么?③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这三个问题答案明确,学生在阅读后能够自己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课堂小结
唐 朝 的 对 外 交 往
玄奘西行 民间 交往 鉴真东渡 唐朝兼容并蓄泽 被东西,全面开 放,文化更加辉 煌。
政府交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导入新课
澳 大 日 利 本 亚 唐 唐 人 人 街 街
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 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 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3.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印度。
3.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1)玄奘携带大 量佛经回到长安,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 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 述,成书的《大唐 西域记》,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 贵文献。
《大唐西域记》 书影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 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
唐 招 提 寺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 五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
鉴真(688—763),俗 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 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 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 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 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 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 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 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鉴真东渡对日本 的有怎样的影响?
鉴真准备东渡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 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作出了卓越的贡。
二、玄奘西游
《西游记》里徐少华扮演的唐僧 玄奘
结合你看到的影视作品《西游 记》,比较一下书中的玄奘与影视作 品中的唐僧有何异同。
1.读史料: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 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 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 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 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 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 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的精神。
合作探究
《职贡图》(局部)
请你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 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课探究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 弘 法 大 师 行 状 绘 词 》
1.日本派遣唐使的 目的是什么?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结合教材,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 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2.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 中国人通婚,其目的是 A.为了改变中华血统 B.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统治 C.避免外国人对中国的仇恨 D.显示大国天朝的风范
B
3.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 交往纽带是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1、国家安定统一 、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基础
3、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条件
以史为鉴: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 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 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为己所用。
B
4.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B
5.下列唐朝政府对外商来中国采取的政策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鼓励贸易 B.不允许长期在中国居住 C.可以在中国做官 D.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