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

合集下载

历史七下第四课笔记

历史七下第四课笔记

历史七下第四课笔记Today, we discussed the fourth lesson of the seventh grade history class. 今天我们讨论了七年级历史课的第四课。

This lesson focused on the Ming Dynasty, which ruled China from 1368 to 1644. 这节课主要讲述了明朝,明朝统治了中国从1368年到1644年。

We learned about the founding emperor, Zhu Yuanzhang, and his rise to power through rebellion against the Mongol-led Yuan Dynasty. 我们学到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他通过反对蒙古统治的元朝而夺取权力的经历。

It was a period of great cultural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with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in art, literature, and technology. 这是一个文化和经济繁荣的时期,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文学和技术成就。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spects of the Ming Dynasty is its maritime expeditions led by the legendary Zheng He. 最令人着迷的明朝方面之一就是由传奇人物郑和领导的海上远征。

Zheng He's voyages were unprecedented in scale and brought back new ideas, trade goods, and even exotic animals to China. 郑和的航行规模前所未有,并且将新思想、贸易商品,甚至异国的动物带回中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3)唐材诗料。三李白中、“杜尤甫其、是白唐居朝易文等学。 ”指的是什么?请列举两位其中成就突出 的代表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
日。
--《旧唐书•崔融
传》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
胡乐。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 有しています
货币
服饰
唐朝的开元 通宝 (始铸于621 年)
日本的和同 开珎 (始铸于 708年)
唐装
和服
茶道 生活中的历史
节日
斗茶
茶道
端午节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 (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 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 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教 育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建 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文 化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 活 风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

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
1、日本派遣使节、留学生、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这些人被称为: 遣唐
使。
2、 阿倍仲麻吕
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剑道
生活用具
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
B 1.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节被称为
()
A 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
2.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
( hào )京、史称西周。
牧野决战
四 西周的分封


西周的分封制
西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
的 分
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

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前言 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 商汤灭夏 三 武王伐纣 四 西周的分封制
前言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

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课件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育教学|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教学工具
主讲人:XXX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 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 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 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周三
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
一 夏朝的建立
与“家天下”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鉴真、玄奘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三】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概括唐与新罗的往来,填写表格。

文化
贸易
制度
科技
音乐
【学习任务五】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学习任务六】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文化
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唐朝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测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盛唐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往非常频繁。

唐朝的制度、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诗歌、建筑等,都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日本还保留着诸多“唐风”的印记。

当年由唐代高僧在日本修建的寺庙,被今天的日本政府定为日本“一级国宝”的是()A.唐大昭寺B.唐招提寺C.唐大明寺D.唐法门寺2.唐朝时,一个中国人去了日本。

回国后他向人们描述了在日本的所见所闻。

其中错误的是()A.土地是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的B.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C.在日本市场上可以买到唐三彩D.贵族子弟游手好闲,但靠世袭都有官做3.日本学者本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当时日本的前进得益于()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郑和下西洋D.遣唐使来华4.“兼容并包,繁荣开放”是唐朝特有的文化符号。

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遺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来华5.《中国诗词大会》持续热播,再次让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下列诗句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是()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D.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6.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这说明()A.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B.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楚文化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7.有关鉴真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他是唐玄宗时的一位高僧B.他主持设计了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招提寺C.他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D.他第五次东渡日本成功8.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事,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理的精神;感受开发交流、包容并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知道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玄奘西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回答问题: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的繁荣强盛有威望,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人”一词由来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

从唐太宗开始,拓土开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

唐朝当时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往来,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日本、天竺、朝鲜)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新课学习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阅读课文,欣赏《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及日本的和同开珎(同“宝”)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日本是一个岛国,在唐朝时期,中日的交往需要克服困难,历史上就有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

欣赏鉴真像及日本唐招提寺图片。

4.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5.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有怎样的影响?(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新罗是朝鲜半岛国家之一,新罗强盛以后与唐朝交往密切,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总结七下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总结七下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总结七下历史第四课知识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烽火古战和大唐开元盛世。

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烽火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主要发生在公元前208年至公元前202年之间。

这次战争由中国秦朝的始皇帝发起,目的是统一中国,结束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

这次战争采用了大规模的兵役制度和军事技术,最终导致了楚国的灭亡,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烽火古战的胜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在烽火古战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朝代更迭和政权更替,最终在唐朝的开元盛世达到了极致。

大唐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唐朝的开元盛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唐开元盛世期间,中国的政治达到了相对统一的状态,国家力量得到了强大的提升,使中国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同时,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此外,在开元盛世期间,中国的文化精英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在开元盛世期间,中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航海技术、农业技术和医学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烽火古战和大唐开元盛世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烽火古战标志着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大唐开元盛世则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的
遣唐使
影响


时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鉴真东渡 经过
外 文
影响

交 流
时间
玄奘西行 经过
影响 ① 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制度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孝 德 天 皇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 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 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 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什么叫遣唐使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200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 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随行有留学生、留学僧和各种技术人员等,他们 在唐朝居留、游历、学习。
遣唐使影响
建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随着律令制度的完善,与唐朝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大和朝廷深切感受到唐朝巨大的都城 可以有效地显示国威,于是着手建造自己最初的大都城。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隋唐长安 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遣唐使影响
文字
你知道假名和汉字有什么关系么?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 和片假名,各有73个。
平假名
平假名假借汉字的 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 写和印刷;片假名假借 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 成,用于标记外来词、 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沈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 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 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 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 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 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 多向他人学习。
《礼宾图》左边3人为唐代鸿胪寺官员, 右方3人分别为东罗马帝国、高丽和东 北一少数民族的使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货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 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茶道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服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奈良时代,中国唐 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 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 为唐风贵族服。到平安 时代,对唐风贵族服加 以若干改造,如袖子、 胴体变长,衣服的幅度 变宽。为给人以美感, 穿时紧紧贴在身上,有 意识的显示出人的线条 美。从此这种服装便固 定为日本的和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鉴真东渡经过
讲一讲鉴真六次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前后经历了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在第五次东渡时因积劳成 疾,眼睛发炎,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 “遣唐使”回 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当他踏上日本的国土时已经看不到日本的美丽景色了, 他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旋”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这是位于武后陵墓旁的六十一尊王宾像 ,唐高宗驾崩后,世界上有61个国 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 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据说七夕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人在七夕这一天把自 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纸签系在竹枝上,这样自己则会如愿以偿了。可 见日本人对他国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去吸收,并且将他国的文化融入自己 民族生活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片假名
2010年4月,日本文化 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 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 共收录了2136个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服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从413年倭王派出的使 臣到东晋來看,是一副土人 的打扮。一国之使光著脚, 耳垂重环,手足都挂满金属 环。身披布帛,下身也同样 用布帛包裹著。没有鞋,没 有服装基本形制,呈现的是 一种未开化的状态。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传入日本列岛。据《日吉神道 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 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节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鉴真简介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 僧人,俗姓淳于,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 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 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 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鉴 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