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

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缩肾盂积水→肾萎缩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3.病理变化: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②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

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名词解释:1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2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称增生。

3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而致器官或组织缩小称萎缩。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是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含量显著增多。

6气球样变:当细胞发生重度水肿时,细胞膨大如气球,称为气球样变。

7脂肪变性:由于细胞损伤导致脂肪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脂肪变性。

8坏死: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9坏疽: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合并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并出现特殊的形态学改变称坏疽。

10机化: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机化。

11再生:组织缺损后,由邻近细胞分裂增殖以恢复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称再生。

12肉芽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

肉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

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肉芽组织。

简答1病理性萎缩的类型?①营养不良性萎缩②废用性萎缩③去神经性萎缩④压迫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2脂肪变性的原因?①脂蛋白合成障碍②脂肪酸氧化障碍③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3玻璃样变性的分类?①血管壁玻璃样变性②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③细胞内玻璃样变性4细胞核改变的表现?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5坏死的类型?①凝固性坏死②液化性坏死③坏疽④纤维蛋白样坏死6坏死的结局?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③机化④包裹钙化7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功能?①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②抗感染保护创面③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及其他异物8骨折愈合的过程?①血肿形成②纤维性骨痂形成③骨性骨痂形成④骨痂建立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名词解释1淤血:因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称为淤血。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病程,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发展过程以及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科学。

它通过分析异常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来揭示疾病的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1.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可以分为常规病理学、特殊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常规病理学主要针对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

特殊病理学则是对特定器官和系统的病理学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心脏病理学、肿瘤病理学等。

实验病理学是将病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模型中,以研究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2.1 细胞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基础,研究细胞发生异常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对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的观察,可以发现细胞内的病变和病理生理过程。

2.2 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器官和组织发生异常的病理学分支。

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可以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和组织结构的异常,从而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3 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病理学的新兴领域,主要研究疾病与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

通过对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

三、病理学的常见病变3.1 炎症炎症是病理学中常见的病变,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炎症的病理特征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3.2 肿瘤肿瘤是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组织或器官中由于细胞失控增殖而形成的一个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前者具有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后者则局限于原发部位。

3.3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病理学中常见的病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这些疾病常常与机体代谢功能障碍有关,导致一系列的组织和器官损伤。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涉及疾病的病理变化、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就病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学科的核心内容。

一、病理学的定义和分支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通过研究病理变化来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病理学可分为基础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两个分支。

基础病理学是病理学的基础和核心,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为临床病理学提供依据。

临床病理学是病理学的应用学科,主要通过对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等。

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是病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对组织切片的染色和观察,可以揭示组织细胞的异常变化和病理损伤。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是深入了解疾病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等,可以揭示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三、常见病理学术语了解常见病理学术语对于病理学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学术语及其定义:1. 肿瘤:指由体内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组织,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局限、不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肿瘤则具有快速生长、浸润和转移的特点。

2. 炎症:是机体对组织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其特点是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 坏死:组织细胞在受到严重损伤或死亡的过程,通常伴有组织液化、干燥、凝固或酶解等特点。

常见的坏死类型包括坏死、凝固坏死、干酪样坏死等。

4. 纤维化:是指受损组织的功能和结构逐渐丧失,由纤维组织取代正常组织的过程。

四、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疾病。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结果。

病理特征包括心肌细胞的凝固坏死、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变化。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病理学知识对于医学相关专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细胞增生与损伤细胞的增生和损伤是疾病的基本过程之一。

细胞增生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正常的细胞增生与损伤平衡维持着机体的健康状态,而当细胞增生过度或受到损伤时,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2.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维持机体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一些疾病,如癌症,往往与细胞凋亡的异常紧密相关。

3.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它表现为充血、组织纤维素渗出、局部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

炎症反应在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是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4. 组织坏死组织坏死是指细胞或组织在重度损伤或缺血缺氧状态下失去功能、结构和形态的一种病理变化。

组织坏死常见的类型包括坏死、溶解、坏死液化、坏死凝固和干酪样坏死等。

5. 积聚与沉积积聚与沉积是指机体内某种物质在特定组织或器官中的沉积和堆积。

常见的物质包括脂质、糖类、蛋白质、铁、钙等。

某些疾病,如肝脏脂肪变性和动脉粥样硬化,就是由于某种物质的过度积聚和沉积所致。

6. 肿瘤学肿瘤学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恶性肿瘤通常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对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7. 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组织标本的观察和分析,进而确定疾病的种类和性质的过程。

病理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结:病理学知识点涉及了细胞增生与损伤、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组织坏死、积聚与沉积、肿瘤学以及病理诊断等多个方面。

对于医学专业人员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名词解释:1.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2.【坏疽】:大块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称坏疽二、简答和填空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2.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含量显著增多。

3.萎缩的类型?①营养不良性萎缩②废用性萎缩③去神经性萎缩④压迫性萎缩(脑萎缩、肾压迫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甲状腺等器官)4.化生的类型?①鳞状上皮化生:吸烟对气管支气管粘膜的刺激②肠上皮化生:胃炎的胃粘膜③间叶组织化生:骨化性肌炎5.变性的类型?①细胞水肿:是细胞损伤中最常见的早期变化。

水肿细胞体积增大出现许多红染细颗粒(内质网、线粒体)。

至极期细胞膨胀如气球,称气球样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②脂肪变性:常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③玻璃样变:细微动脉壁玻璃样变常发生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细胞内玻璃样变形成酒精小体※6.细胞核改变的表现: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7.坏死的基本类型:①凝固性坏死②液化性坏死③纤维素样坏死其中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等实质器官。

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病。

液化性坏死常见于脑软化、脓肿、坏死性胰腺炎。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的常见坏死形式。

坏疽发生在四肢或于外界相通的内脏8.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的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发生部位四肢末端,多见于足肺、肠、阑尾、子宫、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肺、子宫9.坏死的结局: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③机化和包裹④钙化10.各种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①持续分裂细胞又称不稳定细胞:造血细胞、间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等②静止细胞又称稳定细胞:肝细胞、骨细胞、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③非分裂细胞又称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11.毛细血管的再生主要是以生芽方式完成。

※12.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比较 (论述)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伤口状态缺损小,无感染缺损大,或伴有感染创缘情况可缝合,创缘整齐、对合紧密不能缝合,创缘无法整齐对合,开始再生炎症反应轻,再生与炎症反应同步重,待感染控制、坏死清除后,开始覆盖再生顺序先上皮覆盖,再肉芽组织生长先肉芽组织填平伤口,再上皮覆盖愈合特点约会时间短,瘢痕小愈合时间长,瘢痕大13.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形态: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以及少量炎细胞组成,外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的肉芽。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一.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的缩小,实质是细胞数减少,细胞体积缩小2.机化: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的过程。

3.肉芽组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的结缔组织。

4.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5.变性:指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形态改变,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某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

6.癌: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癌。

7.原位癌:指异型性增生的细胞已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性生长着。

8.肿瘤异型性:肿瘤组织细胞与其起源组织细胞的相异性,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9.肺炎:肺组织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10.肺的肉质变:由于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溶解酶不足,使渗出的纤维素不能完全被溶解吸收而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使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也称机化性肺炎。

11.肾盂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肾盂和肾间质为主的炎性疾病。

12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炎症。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13.假膜性炎: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炎,渗出的纤维素由细胞和坏死的粘膜上皮混合在一起,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

14.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二.问答题。

1.哪些疾病或病变为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炎:是指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多由细菌毒素或内、外源性毒物导致血管壁严重损伤、通透性增高所致。

常发生在粘膜、浆膜和肺等部位。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细菌性痢疾,白喉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心外膜的“绒毛心”肺的纤维素性炎:大叶性肺炎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以及它们所供应的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如何?好发部位: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最多见,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左降支: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三分之二。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物学基础,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以下是病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可以分为常规病理学和特殊病理学。

常规病理学是指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的方法,对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进行研究,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殊病理学则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学、遗传学等进一步的实验室技术,用于对疾病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特征进行研究。

2. 病理学的疾病分类:病理学可以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包括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每种疾病有其特定的形态学和生理学改变,通过对这些改变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进展。

3. 病理标本的取材和处理:病理学的研究离不开病理标本的取材和处理。

取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足够的信息来进行病理诊断,常见的取材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标本、活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等。

取材后,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完整性,方便观察和分析。

4. 病理学的诊断:病理学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家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并提供诊断意见。

病理诊断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也可以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和疾病预防的建议。

5.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学、细胞学、光学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学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也可以通过染色、抗体染色、基因检测等技术来分析疾病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特征。

6. 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策略的制定、预后评估等。

临床医生通过病理学的帮助,可以准确诊断疾病,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总之,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及类型:1.生理性充血:采食后胃肠充血;剧烈运动肌肉充血
2.病理充血:神经性充血;代偿性充血;减压后充血
充血病理变化:体积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增高
对机体影响:是机体对外来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临床常用热敷,红外线照射引起充
血治疗慢性病。

原因:静脉受压;静脉阻塞;静脉管壁舒缩机能障碍
淤血淤血病理变化:体积增大,颜色暗红,机能减退,温度降低。

皮肤淤血称为发绀。

对机体影响:短时间轻度淤血可消除。

1.动脉破裂性出血:喷射状,鲜红色,不能自行止血
破裂性出血 2.静脉破裂出血:线流状,暗红色,大静脉不能自行止血
类型 3.毛细血管破裂性出血:弥漫性渗出,颜色介于动静脉之间,可自行止血渗出性出血:猪瘟,炭疽,鸡新城疫,中毒,VC缺乏
出血对机体影响:短时间一次大出血三分之一可发生休克死亡。

血管壁完整性破坏引起出血原因
栓塞:血栓性栓塞(最常见梗死类型),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寄生虫幼虫,细菌性栓塞,肿瘤细胞栓塞。

原因:动脉堵塞(最常见梗死原因),动脉受压,动脉痉挛。

梗死:类型:1.贫血性梗死:心脑肝脾肾,苍白色;
2.出血性梗死:肺肠,暗红色
全身性萎缩:萎缩顺序:脂肪;肌肉;肝脾肾淋巴结;心脑肾上腺垂体萎缩局部萎缩:压迫性萎缩,废用性萎缩,神经性萎缩,激素性萎缩,内分泌
性萎缩,缺血性萎缩
1.细胞水肿:常见于心肝肾,最常见最轻度的细胞变性,可复性变性
损伤变性: 2.脂肪变性:常见于心肝肾。

槟榔肝:肝脂肪变性伴有淤血;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
原因:长期缺氧,高温,低温,强酸,强碱,细菌毒素
凝固性坏死:白肌病蜡样坏死;结核病干酪样坏死
坏死液化性坏死:马霉玉米中毒以及雏鸡VE缺乏时脑组织发生液化性坏死。

类型干性坏疽:多发生于耳壳,尾根,四肢。

猪丹毒皮肤坏死和皮肤冻伤
坏疽:湿性坏疽:发生于与外界相通器官(肺,肠,子宫),腐败性子宫炎
气性坏疽:发生于深部外伤,气肿疽
代偿:机能性代偿(一侧肺肾机能减退);结构性代偿(心肌肥大,甲状腺肿大);代谢性代偿(无氧呼吸,饥饿时消耗储备脂肪)
修复:上皮,结缔组织,血管等可完全再生;神经细胞,心肌,细胞不可完全再生。

创伤愈合三个阶段:净化阶段;修复阶段;肉芽组织及疤痕形成:肉芽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以及嗜中性粒细胞构成。

基本血管反应:先充血后淤血
病理渗出血浆渗出:血浆蛋白渗出时,先渗出白蛋白后是球蛋白;血管壁损伤严重,纤维蛋白原渗变化白细胞游出:最多是嗜中性粒细胞,其次是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急性炎症转为慢性炎症时,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炎症晚期: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明显。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发热
症状白细胞增多:急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炎症和寄生全身症状虫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和病毒性炎症:淋巴细胞增多
实质器官变性:心肝肾变性坏死
变质性炎:以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多见于心肝肾
浆液性炎:常见于皮肤,黏膜,其他疏松组织。

水泡水痘
黏液性炎:见于黏膜,感冒初期鼻液
脓肿:局部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脓性卡他:发生于黏膜,化脓性尿道炎
蓄(积)脓:脓液蓄积于黏膜腔或浆膜腔
类型渗出性炎化脓性蜂窝织炎:发生于肌肉肌膜下,皮下等疏松结缔组织。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炎症浮膜性炎:常发生于心肺,黏膜和浆膜。

心包炎,纤维素性胸
膜炎
纤维素性炎:
固膜性炎:只发生于黏膜。

鸡痘固膜性喉炎,慢性猪瘟结肠
粘膜扣状坏死
出血性炎:渗出物含有大量红细胞
1.间质性炎:组织和器官的间质成分和结缔组织增生
增生性炎 2.肉芽肿性炎:又称特异性增生性炎。

结核杆,菌鼻疽杆菌,牛放线菌,血吸虫卵,
肺丝虫幼虫引起
结局: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慢性迁延不愈,蔓延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