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特性表
大庆原油分析

中国石化原油分析报告1.1 大庆原油一般性质大庆原油一般性质为:密度为0.8629g/ml,凝固点29℃,硫含量为0.11%,氮含量1586ppm,酸值0.08,金属含量中镍、钒含量分别为4.36ppm和0.13ppm,属低硫中质石蜡基原油。
大庆<350℃轻收为30.22%。
>540℃总拔出率为63.1%。
1.2 大庆原油直馏馏分性质大庆原油0~140℃的石脑油馏分收率为5.94,氮0ppm,硫含量为0.01874%,硫醇硫31ppm。
大庆原油0~180℃的石脑油馏分收率为8.99,氮0ppm,硫含量为0.020697%,硫醇硫36ppm。
大庆原油140~240℃的收率为8.83,冰点为-48℃,硫含量为0.022124%,硫醇硫39ppm,酸度7.62831mgKOH/100ml,烟点为32mm,芳烃含量为8.02%。
大庆原油180~350℃的收率为20.92,十六烷指数59.48,硫含量为0.036978%,酸度9.44417mgKOH/100ml。
大庆原油240~350℃的收率为15.13,十六烷指数59.98,硫含量为0.043133%,酸度9.80416mgKOH/100ml。
1.3 大庆原油裂化原料及渣油性质350~540℃蜡油馏分及>540℃、>350℃渣油性质如下:大庆原油350~540℃的收率为32.89,密度为0.8634g/ml,硫含量为0.103749%,氮含量678ppm。
大庆原油>540℃的收率为36.9,密度为0.9278g/ml,硫含量为0.188964%,氮含量3680ppm。
残炭9.77%,金属分析数据中镍、钒含量分别为11.81ppm和0.36ppm;组成分析数据中,沥青质为0.06%。
大庆原油>350℃的收率为69.78,密度为0.8963g/ml,硫含量为0.148807%,氮含量2265ppm。
残炭 5.59%,金属分析数据中镍、钒含量分别为 6.24ppm和0.19ppm;组成分析数据中,沥青质为0.03%。
全球原油物性参数及地域分布

全球原油种类分析及产量
在国际石油工业中,根据已建立的化学特征,交货地点和财务条款,对于在各种石油交易所上交易原油产品,通过化学分布图或原油测定法对特定油种指定了重要的属性,例如石油的API 重力。
交货地点通常是靠近从中获取原油的油田的海港(以及正在被不断勘探的油田),定价通常基于离岸价(船上免费),而不考虑最终交货成本。
图表 1、全球原油地理分布
报价最高的三种石油产品是北美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 ),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和阿联酋迪拜原油,它们的价格被用作整个石油行业的晴雨表。
全球共计有46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布伦特原油价格通常比WTI 现货价格高出约2美元,后者通常比EIA 的进口炼油厂收购成本(IRAC )和OPEC 一揽子价格高出5至6美元。
WTI 和布伦特报价是离岸价特定位置,而不是油田离岸价。
尽管原油分析评估了原油的各种化学性质,但确定原油价值的两个最重要的性质是其密度(以API 比重测量)和硫含量(以质量计算)。
通常,API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 API= (141.5/Specific Gravity)-131.5
API 值大于45是凝析油,35-45之间为轻油,25-35之间为中油,15-25之间为重油,而小于15的为超重油。
图表2、原油物性参数及油种分布图
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目前已知的油种有330+个,具体的名称及物性参数见下表:。
原油的主要性质是什么意思

原油的主要性质是什么意思原油的主要性质是什么(1)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2)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其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l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3)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Y~35Y。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4)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炷组成,熔点为37℃~76℃。
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
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5) 含硫量: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
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6)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
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
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炷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
胶质易溶于石油醍、润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7) 沥青质含量:原油中沥青质的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
沥青质是一种高分子量(1000以上)具有多环结构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溶于酒精和石油髓,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
各类原油概念、划分标准、组分特征

各类原油概念、划分标准、组分特征一、基本概念1)轻质油:指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86的原油。
2)凝析油:在一定温度、压力及气液比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为气相,反溶解于气态烃中,后来因温度、压力条件改变又逆凝析为液相。
其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0的原油。
3)重质油:地面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
4)气层:地下与地面条件下均为气相,聚集在地下储集层中。
二、主要特性与组分特征1.轻质油、凝析油、重质油的主要特性1)轻质油一般为褐色,也有棕黄色,地面相对密度为小于0、886。
粘度、含蜡量及凝固点均较低。
粘度一般为0、83~3、0mPas,含蜡量为0~4、97%,初馏点68~70℃。
气油比较高为(210~977)m3/m3。
馏份也较高为60%~78%。
2)凝析油色浅,一般为无色、浅棕黄色,也有桔色及褐色。
透明度高,油质轻,具有六低二高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低,一般小于0、72~0、80;粘度低,为0、61~0、83mPa、s;含蜡量低,一般不含蜡,有的微含蜡;初馏点低为50~68℃;凝固点低,含胶质、沥青质低;而馏分高,大于78%;气油比高,大于1000m3/m3。
凝析油的成分以汽油成分为主,煤油成分次之。
3)重质油色深,为黑色或黑褐色,油质重,具有六高二低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高,大于0、934;粘度高大于30~50mPa、s;含蜡量高,大于20%;初馏点高,大于70℃;凝固点高,大于30℃;含胶质、沥青质高;而馏分低,小于60%;气油比低,小于3、1m3/m3。
2.天然气的组分特征(表5一5)1)凝析气:凝析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小,为0、59~0、81。
甲烷含量高,一般为77、99%~91%,部分为46、73%~76、60%,局部甲烷含量达94、84%~98、40%;乙烷以上重烃含量较低。
2)伴生气:油田伴生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较高,为0、743~1、141。
甲烷含量较低,为36、23%~87、31%;乙烷以上重烃含量高。
科威特原油评价

科威特原油评价前言2005年7月评价的科威特原油采于码头油轮,该原油室温下为黑褐色流动液体,原油在EuroDist实沸点蒸馏仪上切割。
1 评价结果1.1科威特原油性质及实沸点收率本次评价的科威特原油性质和实沸点收率见表1。
科威特原油密度873.2kg/m3,酸值0.25mgKOH/g,凝固点<-20℃,硫含量 2.68%,氮含量1472mg/kg,金属含量中镍、钒含量分别为4.45mg/kg和10.13mg/kg,特性因数为11.90,属高硫中质中间基原油。
科威特原油15~160℃馏分收率15.21%,180~350℃轻油馏分收率27.01%,<530℃总拔出率69.78%。
与2004年评价的科威特原油相比原油总氮含量略有增加,总硫含量降低,金属镍、钒含量略有降低,酸值略有增加;从原油的密度、硫含量、酸值及原油属性看,科威特原油与沙中原油属性较为接近。
1.2科威特原油直馏馏分性质15~160℃馏分收率15.21%,组成数据中环烷烃+芳烃含量27.27%,芳潜含量25.57%,酸度、氮含量较低,氯含量0.6mg/kg,硫含量230mg/kg,硫醇性硫133.9mg/kg,腐蚀不合格。
从表2中数据可知,科威特原油<160℃的汽油馏分收率尚可,芳潜含量略低,可作为重整原料也可生产石脑油。
140~240℃航煤馏分收率15.73%,冰点<-55℃,硫含量0.144%,硫醇硫58.4mg/kg,腐蚀不合格,酸度1.40mgKOH/100ml,实际胶质2mg/100ml,烟点25.5mm,芳烃18.1%(V)。
因此,科威特原油140~240℃馏分精制后可生产3#喷气燃料。
科威特原油180~350℃馏分收率27.01%,硫醇性硫含量28.6mg/kg,十六烷值指数为51.7,腐蚀不合格,凝固点<-15℃,硫含量 1.07%,酸度5.04mgKOH/100ml。
因此,科威特原油180~350℃馏分生产-10#轻柴油需精制。
(完整版)原油理化特性表

原油、原油伴生气的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闪点低,且闪点和燃点接近,只要有很小的点燃能量,便会闪火燃烧。在管线、输油设备和容器上的静电放电对含油气浓度较大的场所,易产生爆炸、着火,其危险性和危害性是很大的。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原油气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眼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原油理化性能及注意事项
物质名称
原油、石油
物化特性
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有色并有绿色萤光的稠厚状液体,主要成份为芳香族烃的混合物,
大部分原油的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自燃点:350℃)。
沸点(℃)
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
密度
密度为0.8 ~ 1.0克/立方厘米
凝点
30 ~ -60°C
溶解性
不溶于水
危险特性
原油是一级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原油蒸气、伴生气一般属于微毒、低毒类物质,在高浓度下可能会造成急性中毒,长期在低浓度下可以造成慢性中毒。
泄漏紧急处理
油品一旦泄漏,由于它的沸点很低,在常温下具有较大的蒸气压,在环境温度下将迅速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急剧膨胀。蒸发逸散的油品蒸气在短时间与空气混合,向周围扩散。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及原油伴生气的比重比空气重,扩散后容易滞留在地表、水沟、下水道、电缆沟及凹坑低洼处,并沿着地面,沿下风向扩散到远处,延绵不断,往往在预想不到的地方遇火被引燃,并迅速回燃,从而引起大面积、灾难性的爆炸或火灾事故。
原油的物理性质

原油的物理性质2010-06-18 16:52:54颜色:原油的色泽按产地和成分不同,一般有褐色、黄褐色、深棕色和黑色。
通常颜色越深则比重越大,同时含沸点成分就越少,反之亦然。
然而原油中纯粹烃类为无色物质,原油的颜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质所形成的。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溶解性:原油很难溶于水中,但却能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
虽然原油几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会“包溶”于原油中,一定条件下可自然析出。
含蜡量: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
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
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
原油性质

石油原油定义1.原油的定义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呈淡黄色到黑色、流动或半流动的可燃粘稠液体。
它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原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2.原油的化学组成组成原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硫、氮、氧。
通常碳的含量占83~87%,氢含量占11~14%,两者合计达96~99%,其余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总共不过1~4%。
但是,有的原油例如墨西哥原油仅硫含量就高达3.6~5.3%。
大多数原油含氮量甚少,约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也有个别原油如阿尔及利牙原油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原油含氮量可达1.4~2.2%左右。
除上述五种主要元素以外,在原油中还发现微量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
在金属元素中最重要的是钒(V)、镍(Ni)、铁(Fe)、铜(Cu)、铅(Pb),此外还发现有钙(Ca)、钛(Ti)、镁(Mg)、钠(Na)、钴(Co)、锌(Zn)等。
在非金属元素中主要有氯(Cl)、硅(Si)、磷(P)、砷(As)等,它们的含量都很少。
从元素组成可以看出,组成原油的化合物主要是烃类。
现已确定,原油中的烃类主要是烷、环烷、芳香这三族烃类。
至于不饱和烃,在天然原油中一般是不存在的。
硫、氮、氧这些元素则以各种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以及兼含有硫、氮、氧的胶状和沥青状物质的形态存在于原油中,它们统称为非烃类。
3.原油的物理性质世界各地所产原油在性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从颜色上看,绝大多数原油都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的不同;更有一些原油是呈赤褐、浅黄,乃至无色的。
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含量的体现,含的越高颜色越深。
以比重论,绝大多数原油的比重介于0.8~0.98之间,但也有个别例外,如伊朗某原油比重高达1.016,美国加利福尼亚原油比重有低到0.707的。
原油在一定试验条件下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温度称为凝点。
各种原油的凝点差异很大。
我国有的原油凝点高达36℃,而新疆克拉玛依原油凝点则低到-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理化
性质
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熔点-18℃,沸点282~338℃,相对密度(水=1)0.87~0.9,不溶于水,可有机溶剂。闪点55℃,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
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静电火花或与氧化剂接触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的危险。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
健健康危害与急救措施:高浓度时,有单纯性窒息作用。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中碳烷烃和高碳烷烃对皮肤和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局限性角质增生等。环烷烃对人体具有麻醉作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脱水、脱脂及皮炎;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刺激黏膜,引起肺炎、肺水肿。原油大量泄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泄漏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咳嗽、头痛、头晕等,重者出现脑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发生闪电型死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急救
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误服患者立即用3%~5%小苏打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就医。
泄漏
应急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沙土吸收残留物并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耐油手套。
硫化氢·物料特性表
分子式
H2S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易燃气体
理化性质
法规
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44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原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乙烷的物化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
操作
处理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毒性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对人体
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急救
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标识
中文名:乙烷
分子式:C2H6
相对分子量:30.07
英文名:ethane
UN编号:1035
CAS号:74-84-0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编号:21009
理化
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临界温度(℃):32.2
临界压力(MPa):4.87
饱和蒸汽压(KPa):53.32 (-99.7℃)
CAS号:74-82-8危险货物编号:21007;UN编号:1971
理化性质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危险性综述:本品易燃,具窒息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熔点(℃):-182.5
沸点(℃):-161.5
相对密度(水=1):0.42(-164℃)
临界温度(℃):-82.6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
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稳定性:稳定
引燃温度(℃):538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防护,特殊情况下,佩戴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保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甲烷的物化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
成份/组成信息
中文名:甲烷英文名:methane;Marsh gas分子式:CH4相对分子质量:16.04
无色有恶臭的气味。溶于水、乙醇。相对分子质量34.08,熔点-85.5℃,沸点-60.4℃,相对密度1.19(空气=1),引燃温度260℃,爆炸上下限46.0%~4.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 MPa,临界压力9.01 MPa,临界温度100.4℃。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强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很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剂、沙土。
侵入
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
危害
皮肤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头痛。
急救
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清洗污染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防护措施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燃烧性:易燃闪点(℃):<-50
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74.2
引燃温度(℃):610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位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防护措施
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
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泄漏
应急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强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