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演讲稿)走进传统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
端午节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精选15篇)

端午节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精选15篇)端午节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必不可少活动,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
今年的6月9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将迎来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就有了后来赛龙舟的风俗。
百姓们把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的饭团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习俗。
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为端午节。
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办诗会,来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曾经最热闹的活动,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我们似乎不再眷顾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些西方节日。
当我们还沉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xx年,韩国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了这些,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而如今,这个我们过了二千多年的传统佳节眼瞅着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是怎样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文化内涵丰厚,它们留存着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
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须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
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大家共同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彻彻底底的辉煌起来!谢谢大家。
传统节日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14篇)

传统节日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14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讲话稿,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指在讲话前拟定的书面稿子。
写起讲话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节日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喜迎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18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
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
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
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
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
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
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
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珍惜我们学习的机会。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
”,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
最后祝同学们期末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5篇

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5篇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 (1)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
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传统节日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大全(17篇)

传统节日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大全(17篇)传统节日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大全(17篇)传统节日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大全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来进行国旗下的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很多年历史。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屈原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等,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些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效仿。
后来因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业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在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也是我们的魂。
屈原并没有因为别国的强大而抛弃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别国。
他的忠是一种广义的爱,一种大爱,一种永恒,不计报酬与代价。
同学们祖国需要我们的爱,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的爱,同学们需要我们的爱……端午节,我们要缅怀屈原,更要学习屈原的爱国,学习他的大爱,这些必须付诸行动。
传统节日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大全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首先,我来唱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今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所以,我在国旗下的题目是: 端午随想。
2024年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范例(5篇)

2024年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范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用最崭新的心情,为大家讲述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或重午节,是我国国家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据历史记载,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楚国,那个时候,楚国境内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兼政治家——屈原。
他不仅是楚国国君的忠臣,还是文学界的泰斗。
然而,由于当时国家内乱,外敌入侵,屈原对国家的忧虑和愤怒深入骨髓。
每逢这一天,他都会沉浸在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中,满腔热血只为拯救社稷,可惜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就是龙舟赛。
据说,屈原逝世的那一天,人们纷纷驾龙舟扔米入江,以阻止恶龙侵扰屈原的尸体。
而后,龙舟竞渡成了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活动。
龙舟为长船,头为龙形,尾部设有彩旗,船上竖有旗杆,插四周解决丝线,驱齐之魂和外邪,属于异己而且驱赶恶灵之仪式。
此外,龙舟比赛在中国各地都有举办,不仅成为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端午节还有一项特色的食品——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再用竹叶包裹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
粽子的形状有方形、球形和三角形等,馅料口味也有咸香、甜蜜等多种选择。
不同地方的风味也有所差异,比如北方的肉粽,南方的豆沙粽等。
吃粽子,既有纪念屈原的意义,又有消灾、辟邪的寓意。
接下来,我想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端午节的体验和感受。
在我记忆中,每逢端午节,家人们总会早早地起床,一起准备包粽子,每个人动作齐刷刷地配合着,有说有笑,像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包好的粽子里面,有我最喜欢的鲜肉和咸蛋黄,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而在学校,我们也会组织龙舟比赛,同学们激情四溢,充满竞争意识,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
这些美好的回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团聚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号召大家,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不仅要享受快乐,更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国旗下讲话稿庆祝端午节(通用17篇)

国旗下讲话稿庆祝端午节(通用17篇)庆祝端午节篇1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对,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本周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楚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旗下讲话稿庆祝端午节篇2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精选15篇)

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精选15篇)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端午节,现在作为我国的法定节日,这充分证明了我们重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已经增强了许多。
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赛龙舟这些活动喜气洋洋。
这些,曾经在端午节是最受欢迎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节奏加快,外来文化的入侵,中国人民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了,而是把重点放在“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中,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感到悲伤,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正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方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称,“亚洲一个国家正在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其文化遗产,现在端午节已被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个消息,中国人民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一些庆祝活动。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文化内涵丰富,保留了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那么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眼看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会有多么尴尬?不用说,这些年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是离不开吃。
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菜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用说了——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
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独特的习俗——吃。
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吃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
比如,当代青年有多少人熟悉并会使用繁体字?你不懂文字怎么能理解古代文化呢?另一个造纸的例子,中国的造纸工业是传统手工业流失的结果,许多高质量的纸到日本或韩国购买,他们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的造纸技术,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以端午节为例,它已经融入到各个周边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8篇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8篇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1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庄严的国旗下举行这次讲话活动,是为了纪念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传说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忧国忧民,最终投江而亡。
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把食物丢进江中,以避免鱼虾蚂蚁啃食屈原的身体。
同时,为了保护他的身体不受恶神魔鬼的侵扰,还竖立了五色丝线和艾草。
这就是包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的由来。
端午节不仅仅是纪念屈原,更是人们向往幸福和吉祥的象征。
我们在这一天,会吃到美味的粽子,参加龙舟竞赛,还会互相挂艾
叶,祝福彼此健康和平安。
这些传统的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同学们,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它代表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也传递着和谐、团结、喜庆的信息。
我们要珍惜这个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继承民族精神,努力研究,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个难忘的端午节,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传统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
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下面是由PQ推荐的走进传统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欢迎大家阅读。
走进传统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1)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
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
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
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
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离世已有23____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
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
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
“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
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
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走进传统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2)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19多年历史。
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
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
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
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是卫生节。
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
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
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
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
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今年的6月6日就是端午节,你打算好了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