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五篇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①,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寄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XXX,XXX,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正人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XXX外形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XXX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正人是矣第1页,共5页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予)D.后更无盗(强盗)..3.XXX为何不惩罚梁上正人?(用原词句子回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完整版)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谒(ye)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 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 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 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 因夺而食之 B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 .面山而居 2、 “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 “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友 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 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 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 厂何,其友亡。
A. (1) wa ng 逃亡 B. (1) wti 不 C. (1) wti 不 D.(1) wa ng 死亡2、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他) 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父未尝语.我也。
(2) y 1 语言 (2) y u 告诉 (2) y u 词语 (2) y u 语句)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却).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版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五篇含答案

类名同步练习者:日期:(1)吕蒙进吴时,王劝他念书。
它是一个藏书,以《周易》为基础。
他常常坐着在孙策的座位上喝醉了,突然睡着了,朗读起来《易经》就是此中之一。
我吓了一跳。
大家都问。
孟云:“相孟见伏羲、文王、周公在讨论这件事和我在一同的世界万物兴衰,日月光明之道,不穷,不精;不玄的话,政治空虚背诵它的耳朵每一个人都知道怎样说话同时背诵这篇文章。
[注]1。
是指民族运动。
②玄:深刻。
③郑:只有,只有。
(来自太平广济)1依据古代汉语供给的一些含义在字典中,选择适合的解说以下粗体字。
(2分)(1)湘梦见伏羲、文王和周公(2)日月之道二在以下句子中,意思和用法同样的is()(2分)易经,固然不行察看,但一定以感情C.D.和我讨论的事实是,世祖的兴衰玉洁仙境三。
以下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坐着的人都知道吕蒙在背诵《诗经》他的梦想发生了变化。
B。
坐着的人都知道鲁蒙在信口开河读《易经》。
大家都知道吕蒙在背诵《易经》在他的梦里。
大家都知道鲁蒙在读《周易》。
4鲁蒙修业的热忱在文章中表此刻哪里?用你自己的话回答。
(2分)类名同步练习者:日期:(2)司马文公小时候,不喜爱一个人问问题。
他群居教书。
他全部的兄弟都高呼口号而后溜走了。
他单独一人走下窗帘,和气了背诵就够了。
假如你多努力,你会获得更多。
你呢永久不会忘掉你背诵的东西。
温公尝了尝这句话:“阿这本书一定背诵,不然在立刻,或许在夜晚,当你不睡觉的时候,你能够获得好多从吟诵他的散文和思虑他的正义(一)三国名臣言行纪实朝代)注:①司马文公:司马光。
②他像董仲舒和孔子同样,一个人努力学习。
解说以下句子中的单词。
①假如您不是患者,请咨询:②假如你能背诵两遍,你就能够停下来。
翻译句子:努力越多,收获越多成就,但背诵者永久不会忘掉。
三。
本文的句子以下:类名同步练习者:日期:(3)吴起,一个卫士,就是一个好士兵。
努力向曾老师学习齐。
吴起是有名的西河守卫者。
魏志祥,祥天第2条。
吴起很不快乐,田文说:“请大家商议子的长处,能够吗?”田文说:“是的。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___欲伐越,问计___。
___曰:“臣闻兵不厌诈,诈可制敌。
臣有一计,可以使越王自灭。
”___:“___也?”___曰:“陛下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陛下乘机发兵,___必不戒备,可一举而定也。
”___其计,遂命人选美女,以珍宝献之越王。
___见之,大喜,召入后宫。
___发兵,越___,慌不可终,遂败于___之手。
选自《史记》)【注释】___:___,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
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1.文中“兵不厌诈,诈可制敌”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为什么要问___如何伐越?___给出的计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述计策的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来制敌,而欺骗是不会用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
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
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班级姓名同步练习命题人:日期:
(二)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
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
②迨能倍诵乃止迨:
2.翻译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三)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
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③不敢东乡:乡,同“向”。
不敢向东侵犯。
④宾从:服从、归顺。
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将三军,使士卒乐死()②百姓不信()③方是之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4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班级姓名同步练习命题人:日期:
(四)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④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
【注释】①顷岁:近年。
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
③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
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
公,是敬称。
④乘间:趁对方空闲时。
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尝乘间以文字问之(拿)B.无他求,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做,写)
C.世人患作文字少(担心)D.每出一篇,即求过人(超过)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3.阅读本文,请探究欧阳修对写文章的态度。
(五)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
王子猷(yóu):王徽之,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大儿子。
左思:西晋文学家。
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
剡(shàn)县:即今浙江嵊县。
14.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因起彷徨因: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尝: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
“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答案:
一、
1.(1)A(2)B
2.D(2分)
3.C(2分)
4.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二、
1、①担心②等到
2、(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3、书不可不成诵。
三、
1、①率领②信任③正当,在
2、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
”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3、要点:①性情率真②心胸开阔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四、
1.C
2.文章的缺点不必等待别人来批评指正,自己多写多改就能看出来。
3.勤读书,多写文章,认真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五、
1、①于是②曾经
2.答案示例: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3.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