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讲课讲稿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讲课讲稿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讲课讲稿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

解答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

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氧弹中的样品、燃烧丝、棉线和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或(降低热损耗的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 在氧弹里加10mL 蒸馏水起什么作用? 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 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的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的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 ·dm -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的蒸馏水,每毫升0.1 mol ·dm -3 NaOH 溶液相当于5.983 J(放热)。2.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的低?低多少合适?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1.5-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的平均温度和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0.5-1℃较合适。

实验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f f f f B T T T K m ?=-=和310B B f

f A

W M K T W -=??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 ?T f 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4. 估算实验测定结果的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的程度和搅拌速度、寒剂的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程度,只有固液两相的接触面相当大时,固液才能达到平衡。实验过程中就是采取突然搅拌的方式和改变搅拌速度来达到控制过冷程度的目的;寒剂的温度,寒剂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实验的完成。

5. 当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测定的结果有何意义?

答: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溶质的解离、缔合、溶剂化或者形成的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因此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出的结果反应了物质在溶剂中的实际存在形式。

6. 在冷却过程中,凝固点测定管内液体有哪些热交换存在?它们对凝固点的测定有何影响?

答:凝固点测定管内液体与空气套管、测定管的管壁、搅拌棒以及温差测量仪的传感器等存在热交换。因此,如果搅拌棒与温度传感器摩擦会导致测定的凝固点偏高。测定管的外壁上粘有水会导致凝固点的测定偏低。

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 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 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 H 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5.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答:有关。

6.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四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1.本实验在测向环己烷加异丙醇体系时,为什么沸点仪不需要洗净、烘干?

提示:实验只要测不同组成下的沸点、平衡时气相及液相的组成即可。体系具体总的组成没必要精确。

2.体系平衡时,两相温度应不应该一样?实际呢?怎样插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溶液中,才能准确测得沸点呢?

提示:两相温度应该一样,但实际是不一样的,一般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溶液下1/3较好。

3.收集气相冷凝液的小槽体积大小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提示:有影响,气相冷凝液的小槽大小会影响气相和液相的组成。4.阿贝折射仪的使用应注意什么?提示:不能测定强酸、强碱等对仪器有强腐蚀性的物质。

5.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提示:影响温度测定的:温度计的插入深度、沸腾的程度等;影响组成测定的:移动沸点仪时气相冷凝液倒流回液相中、测定的速度慢等

6. 该实验中,测定工作曲线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与测定样品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是否需要保持一致?为什么?答:在该实验中,测定工作曲线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与测定样品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应保持一致,因为温度不同,物质的折射率不同;而且测定样品的折射率后,要在工作曲线上查折射率对应的气液相组成。

7. 过热现象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答:过热现象使得溶液沸点高于正常沸点。在本实验中,所用的电热丝较粗糙,吸附的空气作为形成气泡的核心,在正常沸点下即可沸腾,可避免过热

现象。8. 在连续测定法实验中,样品的加入量应十分精确吗?为什么?答:样品的加入量不用十分精确,因为测定样品的折射率后,要在工作曲线上查折射率对应的气液相组成。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六、注意事项:

1、用电炉加热样品时,温度要适当,温度过高样品易氧化变质;温度过低或加热时间不够则样品没有完全熔化,步冷曲线转折点测不出。

2、热电偶热端应插到样品中心部位,在套管内注入少量的石腊油,将热电偶浸入油中,以改善其导热情况。搅拌时要注意勿使热端离开样品,金属熔化后常使热电偶玻璃套管浮起,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测温点变动,必须注意。

3、在测定一样品时,可将另一待测样品放入加热炉内预热,以便节约时间,体系有两个转折点,必须待第二个转折点测完后方可停止实验,否则须重新测定。

4、电炉加热到设定温度后,注意将电炉电压调到零。

5、操做要小心烫伤。

七、思考题:

1、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会出现转折点火水平段?对于不同组成金属混合物的冷却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转折点是由于达到液相线时一种金属先凝固析出,放出热量,导致冷却速率减小,水平段是由于最后一种金属析出,放出较多热,是温度维持在一个值附近。金属成分相同而组成不同的水平段长短不一样,因为后析出的金属含量不一样,所以水平段维持时间不同。成分不同的水平段则高低不同,因为不同金属组成的系统最低共熔温度不同。

2、用加热曲线是否也可作相图?做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可以。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试用相律分析最低共熔点、熔点曲线及各区域的相数及自由度?

答:最低共熔点三相,自由度为0。熔点曲线两相,自由度为1。液相区为一相,自由度2。固相区何共熔区为一相,自由度2。

4、含20%Sn与80%Sn两个样品的步冷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温度哪一个明显?为什么?

答:20%,因为低共熔点组成为91.2%Sn+8.8%Zn,20%转折点温度较高,离低共熔组成较远,沿液相线冷却较长时间,转折较明显。

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

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点和水平段。30%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明显,熔化热大的Sn先析出,所以当发生相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补偿,使曲线斜率改变较大。

4. 有时在出现固相的冷却记录曲线转折处出现凹陷的小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应如何读相图转折温度?

答:这是由于出现过冷现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延长线的方式确定相图的转折温度。

5. 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等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为何不同?

答: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各出现一个水平段,合金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水平

物化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思考题 1.克-克方程在哪三个条件下才适用? 答:气-液平衡或气-固平衡;气体当作理想气体且液固体的体积可以忽略;温度 变化范围不大,Δ vap H m 当作常数。 2.怎样确定气—液达到平衡?温度计读数为什么要进行校正?如何校正? 答:在一定压强下,每隔2~3分钟读数一次,两次读数基本没有变化时,表示水银球外部已建立了气—液平衡。使用温度计测温时,除了要对零点和刻度误差进行校正外,还应作露茎校正。这主要是由于水银温度计是全浸式的,即水银柱须是完全臵于被测体系中,但在实际测量温度时,总有一段观察读数的水银柱要露出在较低的室温环境中,使得水银柱的膨胀量较全浸状态时低,即测定值比全浸状态时略小。 本实验中以测定常压下水的沸点(看是否为100℃)进行粗略的刻度校正。 温度计读数露茎校正的方法是,在测温的温度计旁再固定一支温度计7(见图8-8),用以读取露茎的环境温度,温度计7的水银球应臵于测量温度计露出刻度至读数刻度那一段水银柱的中部;在读观测温度时同时读取温度计7上的读数,得到温度t(观)和t (环);根据玻璃与水银膨胀系数的差异,露茎校正值为:?t(露)/℃=1.6?10-4〃n〃(t 观 -t环)。 式中1.6?10-4是水银对玻璃的相对膨胀系数,n为露出部分水银柱的长。 则实际温度t(真)= t(观)+ ?t(露)。 3.压差仪中的示数就是饱和蒸汽压吗? 答:不是,饱和蒸汽压p = p0-Δp,Δp为压差仪中的示数. 4.温度计水银球包滤纸有何作用?为何电热套温度更高的多却不会影响气-液平衡温度? 答:包裹滤纸条的作用是:一者,滤纸条增大了液体蒸发的面积和速率,当液体受热时,能在滤纸上快速的蒸发,迅速建立气—液平衡;二者,水银球处在滤纸所包围的气氛中,可以避免由于过热而使沸点读数偏高。 5.在体系中安臵缓冲瓶有何目的?如何检查漏气? 安臵缓冲瓶可以避免系统内的压强在抽真空或吸入空气时由于系统内体积太小而变化幅度大,难以控制——“缓冲”之意义。 答:在液体尚未开始加热前,启动真空泵,系统减压400~500 mmHg后关闭真空泵,系统能保持5分钟压力不发生变化,则属正常。这时可以加热液体样品进行实验了。 注意加热后再检漏就不适宜了,因为液体的蒸发和冷凝本身都会使系统压强波动。6.汽化热与温度的关系如何? 答:参看教材,汽化热与温度有关,dΔ vap H m = (C p,m, 气 - C p,m,液 )dT,只有当C p,m, 气 与 C p,m, 液 近似相等或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汽化热才可以近似当作常数。 7.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是多少?估计最后气化热的有效数字。 答:精密温度计精确度到小数点后两位,共四位有效数字。压差仪的精度为1Pa,有五位有效数字。最后气化热的有效数字应有四位有效数字。 实验二二元液系相图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各位专家好,我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的张旭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负责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将工作岗位应用与课程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是这门课程一直探索、追寻的。今天,我所要汇报的题目是融工作、学习为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思路与实施,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设计;三、实施条件;四、教学效果;五、课程特色;六、建设思路。 一、课程定位 我将从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来阐述课程的定位。

(一)、课程地位课程性质 是公共必修课,学时是128学 时,课程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 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 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是我院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首 门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它可以没 有前导课,但是如有中学信息技 术课程的基础,学习效果会更 佳。后续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 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或职业 6 10 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课程。如平 面设计、会计应用、机械CAD 制作、课件制作等课程。计算机 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高校有着 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目前高校 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 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 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起 始教育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 丰富、覆盖面广、适应性强及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对课程内容又进行了深化和提炼,这门课程的选择依据是: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处理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三大模块、七个项目、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三大模块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应的七个项目是:1、计算机基础知识;2、操作系统及应用;3、文字处理与编辑;4、数据处理与分析; 5、演示文稿与展示; 6、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7、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为了体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了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认识计算机;2、购买计算机;3、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预习思考题答案 1、开机的顺序是什么? 答案:打开电源---热量计数据处理仪—计算机。(关机则相反) 2、搅拌太慢或太快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案:搅拌的太慢,会使体系的温度不均匀,体系测出的温度不准,实验结果不准,搅拌的太快,会使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增多,也使实验结果不准。 3、萘的燃烧热测定是如何操作的?燃烧样品萘时,内筒水是否要更换和重新调温? 答案:用台秤粗称萘0.7克,压模后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其重量。 在实验界面上,分别输入实验编号、实验内容(发热值)、测试公式(国标)、试样重量、 点火丝热值(80J),按开始实验键。其他同热容量的测定。内筒水当然要更换和重新调温。 4、燃烧皿和氧弹每次使用后,应如何操作? 答案:应清洗干净并檫干。 5、氧弹准备部分,引火丝和电极需注意什么? 答案:引火丝与药片这间的距离要小于5mm或接触,但引火丝和电极不能碰到燃烧皿,以免引起短路,致使点火失败。 6、测定量热计热容量与测定萘的条件可以不一致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必须一致,否则测的量热计的热容量就不适用了,例两次取水的量都必须是2.6升,包括氧弹也必须用同一个,不能换。 7、量热计热容量的测定中,“氧弹充氧” 这步如何操作? 答案:①卸下氧弹盖上的进出气螺栓及垫片,旋上导气管接头,并用板手拧紧; ②关闭(逆时针)氧气钢瓶的减压阀; ③打开(逆时针)氧气钢瓶总阀门,至指针指向10 Mpa左右; ④打开(顺时针)氧气钢瓶的减压阀;使指针指向2.5Mpa→充氧1min; ⑤关闭(逆时针)氧气钢瓶的减压阀; ⑥用板手旋松导气管接头,取出。垫上垫片,拧紧螺栓。 8、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 答案:有热损耗,搅拌适中,让反应前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水低,且低的温度与反应后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高的温度差不多相等。 9、药片是否需要干燥?药片压药片的太松和太紧行不行?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实验1 1.不能,因为溶液随着温度的上升溶剂会减少,溶液浓度下降,蒸气压随之改变。 2.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蒸气压变化大,导致误差愈大。 实验3 实验5 T----X图 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若蒸馏时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平衡气体收集小槽之前,沸点较高的组分会发生部分冷凝,则T—x图将怎么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所用的蒸馏器尚有那些缺点如何改进 答:蒸馏器收集气相、液相的球大小没有设计好,应根据实验所用溶液量来设计球的规格;温度计与电热丝靠的太近,可以把装液相的球设计小一点,使温度计稍微短一点也能浸到液体中,增大与电热丝的距离;橡胶管与环境交换热量太快,可以在橡胶管外面包一圈泡沫,减少热量的散发。 4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

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5.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 实验12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温度、催化剂浓度。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 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 答:α0=〔α蔗糖〕D t ℃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 t ℃L[葡萄糖]∞/100+〔α果糖〕D t ℃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 t ℃,[α葡萄糖]D t ℃,[α果糖]D t ℃ 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 ℃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 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 =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2×10/100=° α∞=×2×10/100×()=-° 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 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 点校正为什么 答:(1)因水是溶剂且为非旋光性物质。 (2)不需,因作lg(αt-α∞)~t 图,不作零点校正,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无影响。 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 答:因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而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需测得dC/dt 即可。 实验17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 ℃果糖℃葡萄糖〕α〕〔α蔗糖t D t D 0[100]L[21+=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

最大气泡法 1、实验时,为什么毛细管口应处于刚好接触溶液表面的位置?如插入一定深度将对实验带来什么影响?答案:减少测量 P 误差,因为 P 是气泡内外的压力差,在气泡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 P r m ax = KP ,如果插入一定深度,P m ax 2 max 的作用,凹液面产生一个指向液面附加压力△P,γ = 外还要考虑插入这段深度的静压力,使得 ?P max 的绝对值变大,表面张力也变大。 2、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 答案: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要读最大压力差。因为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由大变 小又变大,答案: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气泡呈半球形,气泡曲率半径最小, 3、对测量所用毛细管有什么要求?、对测量所用毛细管有什么要求? 答案:答案:毛细管一定要清洗干净,管口平齐。 4、在毛细管口所形成的气泡什么时候其半径最小?、在毛细管口所形成的气泡什么时候其半径最小? 答案:测量时 ?P m ax 最大 5、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案: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即气泡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 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6、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气泡逸出速度、是否 ?P m ax 、溶液浓度、温度、系统的气密性等。 7、如何检验仪器系统漏气? 答案:旋开分液漏斗,使压差计显示一定的数值,旋紧分液漏斗,此值保持一段时间不变。 8、从毛细管中逸出的气泡有什么要求?如何控制出泡速度? 答案:要求气泡从毛细管缓慢逸出,一个一个的出,逸出气泡每分钟 10 个左右。通过控制滴液漏斗的放液速度调节。 偶极矩的测定 注意事项 1.测量时必须使屏蔽线插头,插座,电容池和电容池座之间连接可靠。 2.每台仪器配有二根屏蔽线。 3.电容池及池座应水平放置。 4.操作时注意防止溶质,溶剂的挥发和吸收水蒸汽。 5.每测一种介质的电容后必须将介质弃去,并用电风吹吹干,并待电容池恢复原状后,再测下一种的电容。 6.将介质放入电容池测量该介质的电容时,每种介质应取相同的体积。 7.读室温,并在实验结束后将容量瓶洗净,并将电容池吹干,处理弃液清洁桌面等. 四.思考题 1. 准确测定溶质摩尔极化率和摩尔折射率时,为什么要外推至无限稀释? 答:溶质得摩尔极化率和摩尔折射率公式都是假定分子间无相互作用而推导出来得,它只适合于强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然而,测定气相介电常数和密度在实验中困难较大,于是提出了溶液法,即把欲测偶极矩的分子于非极性溶剂中进行。但在溶液中测定总要受溶质分子间、溶剂与溶质分子间以及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若以测定不同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极化率和摩尔折射率并外推至无限稀释,这时溶质所处的状态就和气相时相近,可消除分子间相互作用。 2. 试分析实验中引起误差的原因,如何改进? 答:1、测定偶极矩采用溶液法进行,但溶质中测量总是受到溶质、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故可测定不同浓度中溶质的摩尔极化率和折射率并外推至无限稀释可消除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备课教案撰写要求 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每次课应在首页应写清楚):1、题目(包括章、节名称、序号);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 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主要部分,讲课具体内容); 6、作业处理; 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

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做几题,是哪些题)。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转载】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 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 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和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 f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6030182b 二、实验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 1、实验教学目的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化学课,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传授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2、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项目一:燃烧焓的测定 (1)安装氧弹式量热计; (2)称药品、燃烧丝的质量,装氧弹; (3)用氧弹式量热计测苯甲酸的燃烧热; (4)用氧弹式量热计测萘的燃烧热。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量热计的原理,学会雷诺图解法,掌握恒容燃烧热与恒 压燃烧热的关系。 实验项目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安装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装置; (2 )向烧瓶中加适量的水; (3)抽真空,检查气密性; (4)加热至液体微沸,测定蒸汽压。 理解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气液平衡的概念,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即Clausius-Clapeyron方程;了解用动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和原理;掌握饱和蒸气压法测定液体汽化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真空泵及压力计的使用。 实验项目三: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摩尔质量 (1)用分析天平称取0.2500g尿素置于干燥管中; (2)制做冰盐浴; (3)安装凝固点测定装置; (4)测定溶液的凝固点。 掌握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掌握溶液凝固点的

测量技术。 实验项目四: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1)安装蒸馏仪; 2)向蒸馏仪中加适量药品; 3)测定沸点; 4)测定折射率。 掌握阿贝(Abbe )折光仪的使用,掌握用蒸馏仪测定t—x 图的方法,理解完全互溶二 组分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项目五: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1)检查二组分合金相图炉; (2 )称样品于样品管中; (3)加热使样品成为液态; (4)控制冷却速度,测定冷却时间和冷却温度的关系。了解步冷曲线的形成原因;掌握微电脑控制金属相图实验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与有关测量温度的方法。 实验项目六: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1)制做盐桥; (2)配制溶液; (3)调节电位差计; (4)测量电池的电动热。 了解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原理,掌握电动势测定难溶物溶度积(K SP)的方法;掌 握电位差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方法,测定Cu-Zn 原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项目七:溶液表面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1 )配制溶液; (2)安装表面张力测定仪; (3)测定水的压强差; (4)测定溶液的压强差。 理解表面张力、溶液表面的吸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的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鼓泡法(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测定不同浓度c的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Y,并由Y —C曲线求算吸附量。实验项目八:过氧化氢 的催化分解 (1)配制过氧化氢溶液; (2)测定过氧化氢浓度; (3)安装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装置; (4)测定过氧化氢t 时刻所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 熟悉一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掌握静态法测定H2O2 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掌 握量气技术和体积校正技术。 实验项目九: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1)配制乙酸乙酯溶液; (2)安装恒温水槽; (3)测量氢氧钠溶液的电导率;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于化学专业) 课程编码:B10071308X 总学时:64 学分:2 开课学期:第四、五学期 课程类型:学科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 一、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基本理论和技术。 2、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化学课程中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化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方式和基本要求 1.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 2. 本课程主要设置验证性,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 实验2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于独立分析,力争自己解决;老师亦可提供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 4.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才可重做实验。 5. 实验结束,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产生的原因,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改建意见或建议。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综合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入院护理 2、出院护理 3、同意出院 4、转院 二、填空题 1、生命体征测量是身体检查的第一步,作为病情诊断与医疗、护理措施的依据,那么它的具体内容是体温_____、__脉搏___、_呼吸____、____血压_。 2、病人刚入院时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卫生处置,对于__危_、_急__、_ _重_的患者可酌情免浴。 3、护送病人入病区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__步行___、_轮椅____、担架___ __或_平车___护送。 4、一般病人入院后准备床单位时将_____改为_____,而对于急诊手术患者需铺好__麻醉床___。 5、用__红色__钢笔将入院时间竖写在当日体温单相应时间的__40-42___之间, 记录首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及体重值。 6、对于的_意识不清_____的患者或__婴幼儿____,暂留陪送人员,以便询问病史 等有关情况。 7、铺床法可分为__备用___、_咱空床____、___麻醉床__。 8、备用床的目的有___准备接受新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铺床时移开床旁桌离床约__20___,移开床旁椅至床尾正中,距床约__ __15_。 10、暂空床的目的包括__供新入院患者___________、病人暂时离去___________ __。 11、麻醉床的目的有__接受麻醉手术后患者___________、_防止呕吐物,深夜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侧卧换单法适用于___卧床不起__________、__病人能够翻身者_________ __。 13、出院的方式有___同意出院__________、_自动出院___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网络》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几种分类方法;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本节内容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并学会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好的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网络知识有很大的好奇心,但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随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加深学习,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学习兴趣,这也对本节内容的教授起到了很好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掌握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能力目标 能够在提供设备、工具的前提下自主建立简单局域网。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思想、精神的融合; (2)增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难点 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来引出重点知识的学习。此知识点以教师讲授,学生交流为主。 4.难点的突破 有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特点,历史,分类的学习,引出如何组建简单局域网,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知识需要了解,那就是日常生活中网络的几种拓扑结构,了解此知识后,采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组建工具,设备内容讲完后,教师通过实际演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水晶头、局域网的组建操作,继而让学生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师讲授----教师演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 六、学法指导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物化实验的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6.什么是燃烧热?它在化学计算中有何应用? 答:燃烧热是指在一定压力、温度下,某物质完全氧化成相同温度的指定产物时的焓变。在化学计算中,它可以用来求算化学反应的焓变以及生成焓。 7.什么是卡计和水的热当量?如何测得?

答: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所需吸收的热量。利用标准物质(如苯甲酸)进行标定。 8.通过燃烧热测定实验,能否自己设计实验,利用数据来判断煤、柴油、天然气哪个热值最大? 答:液体样品燃烧热的测定方法:取一只预先称好重量的玻璃小球直径约, 用注射器将样品装进小球, 再在煤气灯上把小球的玻璃管口封死。玻璃小球在装样前后重量之差就是液体样品的重量。再取一片预先压好的带有点火丝的标准样品如苯甲酸, 称重后系在氧弹的点火电极上, 将装好样品的玻璃小球放在此样品片下面如图所示, 充氧气后,点火, 标准样品先燃烧, 放出的热使玻璃小球裂开, 此才液体样品被点燃, 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其余操作方法与固体样品燃烧热的测定基本类似。此时, 氧弹中样品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固体标准样品、液体样品以及点火丝燃烧放热之总和。基于固标准样品及点火丝的燃烧热是已知的, 所以很容易计算出液体样品的燃烧热。另外, 在计算样品的燃烧热时, 应考虑到玻璃球本身的热容量。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 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和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 f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XXX学院的任课教师XXX,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数据处理》,它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Excel 2003电子表格》中的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Excel 2003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其内容难易适中,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 2、Excel 2003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合并、分类汇总以及建立数据透视表,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 2003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相当多的大一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计算机学习,已经掌握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悉了word和Excel 2003的一些基本概念,这给我们逐步深入的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心

理上,学生对上机操作尤其感兴趣。我认为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并配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身心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2)数据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3)建立数据透视表。 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建立数据透视表、理解数据透视表的作用。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实验—观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

师大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恒温槽的安装与调试 一. 1,恒温槽的工作原理:恒温槽之所以能维持恒温,主要是依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当恒温槽介质因对外散热而使发生变化时,恒温控制器就使恒温槽的加热器工作,使介质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它又停止加热,这样就保持介质有恒定的温度。 2,恒温槽的组成以及应用: 槽体:用于盛装恒温介质 介质: 搅拌器:搅动恒温介质,以保证恒温槽的温度均匀 温度计:测量恒温槽的温度 加热器:用于加热介质 电子继电器:用于控制加热器的通与断 感温元件:当恒温槽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停止加热; 低于设定温度时,则又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继续加热。 3,几种典型的控温曲线 ⑴.表示加热器的功率适中,并且介质热惰性小。因此温度波动较小,控温精度高 ⑵.表示加热器功率适中,但介质的热惰性较大,因此温度波动较大,控温精度低 ⑶.加热器的功率过大 ⑷.加热器的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 4,为提高恒温槽精度,在设计和安装恒温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大,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小 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 ⑶.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要高 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应该放在加热 器附近 ⑸.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 二.思考题 1,对于指定的恒温槽,加热器的功率适中是指:加热器通与断的时间大致相同 降低恒温槽的热惰性: A.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些, B.介质传热要好 C.搅拌速率要适中 D.要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 E.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 2,为达到3中(1)的曲线。应采取什么措施: 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一些,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小一些 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 ⑶.提高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 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 应该放在加热器附近 ⑸.要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 3,3中(3),(4)不能用控温精度公式来计算。因为(3)中加热器功率过大,所测温度偏高,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一样,正误差大于负误差;(4)中加热器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不会一样。所测温度偏低,负误差大于正误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以Excel管理和分析数据为例一、本课程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解决、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了解计算机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操纵计算机;掌握常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环境配置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选用的是董正雄老师编写的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配有应用基础学习指导辅助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囊括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数据库基础内容。该教材以及学习指导相互补充,虽然在某些章节的讲解不够细致(如:分节符、图表中的系列、信息编码中字符的显示、数据透视表),但总的来说作为一本计算机的基础教材,还是比较优秀的教材。 针对教材中不够细致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进行补充。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为背景,构建相应的模拟场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他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为出发点,分析他们思考问题的缺陷,有针对性的引导、指正。 本科、专科学生的理解能力、专心程度、知识细节准确度的把握程度都不相同;不同的专业、层次的学生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不同,种种的因素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培养计划,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对所讲授的专业内容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描述,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恰当的事件、词语、例子来类比,多进行相似比较,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进行等价转化变为学生“易消化”的知识。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六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 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 答:对消法就是用一个与原电池反向的外加电压,于电池电压相抗,使的回路中的电流趋近于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测出来的电压为电动势。电动势指的就是当回路中电流为零时电池两端的电压,因而必须想办法使回路中电流为零。伏特表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时候,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测出的电池两端的电压比实际的电动势要小,因此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 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盐桥有什么作用? 应选择什么样的电解质作盐桥? 答:参比电极一般用电势值已知且较恒定的电极,它在测量中可作标准电极使用,在实验中我们测出未知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后就可以直接知道未知电极的电势。 盐桥起到降低液接电势和使两种溶液相连构成闭合电路的作用。作盐桥的电解质,应该不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反应且阴阳离子的迁移数相等,而且浓度要高。 3. 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属于平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在可逆条件下进行。为此,应注意些什么? 答:应注意电池回路接通之前,应该让电池稳定一段时间,让离子交换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还应该在接通回路之前先估算电池电动势,然后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未电池电动势的估算值,避免测量时回路中有较大电流。 4. 对照理论值和实验测得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原电池电动势测定结果的误差来源有很多:标准电池工作时间过长,长时间有电流通过,标准电动势偏离;盐桥受污染;饱和甘汞电极电势不稳定;未能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在待测电池电动势应有的大体位置,使待测电池中有电流通过等等。 5. 在精确的实验中,需要在原电池中通入氮气,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以避免氧气参与电极反应,腐蚀电极等。 实验八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 1. 为什么实验用NaOH 和乙酸乙酯应新鲜配制? 答: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乙酸乙酯容易挥发和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浓度改变。 2. 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CH 3COOC 2H 5和NaOH 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混合时能否将乙酸乙酯溶液倒入NaOH 溶液中一半时开始计时? 答:(1)因为温度对电导有影响。(2)不能,应刚混合完开始计时。 3. 被测溶液的电导率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进程中溶液的电导率为何发生减少? 答:参与导电的离子有+Na 、-OH 和-COO CH 3。+Na 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 OH 的迁移率比-COO CH 3的迁移率大得多。随着时间的增加,-OH 不断减少,-COO CH 3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值不断下降。 4. 为什么要使两种反应物的浓度相等? 答:为了使二级反应的数学公式简化。 实验十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1.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

物化实验教案上

化学与化工学院实验课程教案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一数据处理及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技术 一、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掌握数据记录与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学会误差分析和处理。 2.了解不同类型的温度计,理解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学会如何校正温度计;。 3.熟悉常用的控温方法和装置。 二、实验重点与难点: 1. 实验重点: 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及特殊要求; 讲清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尤其是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技巧; 如何进行温度计的校正。 2. 实验难点: 强调作图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 实验教学方法 本次实验以讲授为主,再通过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 教学手段 本次内容较多,加上偶的专业分析化学课时偏少,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及数据误差分析的知识缺乏,强调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利用多媒体演示,强调关键操作和注意事项。 四、仪器与试剂 仪器:不同类型的温度计 五、实验讲授内容 1. 物理化学实验目的与要求 2. 误差分析及处理 1)误差种类 2)为什么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 完成某项测量必须要有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人员。这三方面都可能使测量产生差。所以,任何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 3)产生误差的原因

(1) 仪器误差; (2) 安装调整误差,如水银柱高、滴定管垂直否等; (3) 人为误差,如视差,读数过早或过迟等; (4) 方法误差(又称理论误差)。间接测量时,由于间接测量函 数本身就是一个近似公式,存在一定的近似误差,这种误差称为间接测量误差; (5) 环境误差,由于周围环境等因素使仪器内部工作状态改变而 引起的误差,习惯上称为环境误差。 3. 数据记录与处理的一般方法 1)数据记录基本原则 2)数据处理方法 列表法 作图法 特点:直观,极大点,极小点,拐点,转折点,线性关系,曲线关系,周期性,这些特征都容易发现。求微商、积分,内插、外推也方便。外推要小心!!! 作图技术:图纸(直角坐标纸,半对数或对数纸,三角坐标纸等) 坐标不一定从零开始。对于x, y 轴,选择比例极为重要,坐标轴的最小分度应与实验数据的精度相适应。为此,通常每小方格应能表示测量值的最末一位可靠数字或可疑数字,以使图上各点坐标能表示全部有效数字并将测量误差较小的量取较大的比例 尺。代表图纸每小格数值应以便于从图上读取数值为原则。如分度应为1、2、5的倍数,避免3、6、7、9的倍数或小数。在满足上述条件后,考虑充分利用图纸的全部面积,使图形匀称合理。 数学方程式法 将实验中各变量间的关系用函数关系式来表达。如 p = f (T ), 纯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 关系;G =f (T , p ),物质的Gibbs 自由能G 与温度T 和压力p 的关系,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便于微分、积分和内插值。得到的函数关系式常称为经验方程式。 经验方程式是客观规律的一种近似描述,是理论探讨的线索和根据。经验方程式中的系数往往与某一物理量相对应。如,温度为T 时的液体饱和蒸气压p 与T 之间有下列 函数关系: /l o g (p Pa) = .1 303.2const T R H m vap +?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终审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章第七节 “处理表格数据”说课稿 一高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word中处理表格数据》,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处理表格数据》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所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章节的一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表格处理工具进行排序、计算,表达意图。 本节内容较少,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都是按照半个课时来进行的,今天我按照要求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带领学生学习,也围绕一课时进行说课。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的编辑和调整,这一节讲述的是对表格中的信息也就是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为以后EXCEL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这样的教学实际情况,我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及数据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使用Word表格功能来加工表格中信息,表达意图,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教学难点:数据排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二、说教法 假设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班的班主任,设置一个期中考试的成绩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对此表格的加工处理算出每个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成绩,并且按照总分和平均分排出次序,这其中就包含了数据的计算和排序。这样使得上课的内容与处理表格数据各种操作有机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说学法 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根据我平时上课的经验,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进行过接触了,但是实际操作情况具体如何,还需要通过本堂课来进行实地检验,因此,有必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也可以说是从头学习表格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内容为数据的求和计算、排序等。另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课堂共同探究、分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教师在WORD中一给出了一段充满数据的表格,是一份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表,现在假设每一位学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要求计算出表格上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最后现按照总分和平均成绩排好序,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 引出课题:处理表格数据。 2、新课教学 展示情境中中的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