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全解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搅拌太慢或太快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搅拌的太慢,会使体系的温度不均匀,体系测出的温度不准,实验结果不准,搅拌的太快,会使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增多,也使实验结果不准。
2.蔗糖的燃烧热测定是如何操作的?燃烧样品蔗糖时,内筒水是否要更换和重新调温?答案:用台秤粗称蔗糖0.5克,压模后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其重量。
操作略。
内筒水当然要更换和重新调温。
3.燃烧皿和氧弹每次使用后,应如何操作?答案:应清洗干净并檫干。
4.氧弹准备部分,引火丝和电极需注意什么?答案:引火丝与药片这间的距离要小于5mm或接触,但引火丝和电极不能碰到燃烧皿,以免引起短路,致使点火失败。
5.测定量热计热容量与测定蔗糖的条件可以不一致吗?为什么?答案:不能,必须一致,否则测的量热计的热容量就不适用了,例两次取水的量都必须是3.0升,包括氧弹也必须用同一个,不能换。
6.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答案:有热损耗,搅拌适中,让反应前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水低,且低的温度与反应后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高的温度差不多相等。
7.药片是否需要干燥?药片压药片的太松和太紧行不行?答案:需要干燥,否则称量有误差,且燃烧不完全。
不行。
8.如何确保样品燃烧完全?答案:充氧量足够,药品干燥,药片压的力度适中其他操作正常。
9.充氧的压力和时间为多少?充氧后,将如何操作?答案:2.5MPa,充氧时间不少于30S。
用万用电表检查两电极是否通路(要求约3至10Ω);检漏。
10.搅拌时有摩擦声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说明摩擦力较大,由此而产生的热量也较多,使结果偏大(数值)。
11.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答案:氧弹、内筒、水为体系;夹套及其中的水为环境。
12.压片时,压力必须适中,片粒压的太紧或太松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片粒压的太紧,使燃烧不完全,结果偏小(数值)。
片粒压的太松,当高压充氧时会使松散药粉飞起,使得真正燃烧的药品少了,结果偏小(数值)。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

1、本实验用的是电热法标定反应体系C,能否改用其他方法?请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来。
测定量热计热容C´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化学标定法和电热标定法。
前者是将已知热效应的标准样品放在量热计中反应;后者是往溶液中输入一定的电能使之转化为热能,然后根据已知热量和温升,算出量热计热容C´。
方案:将已知热效应的标准溶液HCl和过量的NaOH溶液放在量热计中反应,使之放出一定热量,根据在体系中实际测得的温度升高值(ΔT),由下式计算出量热计热容C´。
n(HCl)·△rHmθ+(Vρc+C´) ΔT=0 (2)式中n(HCl)为参加反应溶液的物质的量;V为反应体系中溶液的总体积,单位为L;ρ为溶液的密度;c 为溶液的比热容,即每千克溶液温度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kJ·L -1·kg-1。
一般当溶液的密度不是太大或太小的情况下,溶液的密度与比热容的乘积可视为常数。
因此实验中如果控制反应物体积相同,则 (Vρc+C´)亦为一常数,它就是反应体系(包括反应液和量热器)的总热容,以C表示。
代入(2)式可得。
由C变可方便地在相同条件下,测得任一中和反应的中和热。
2、试分析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CH3COOH与NAOH在298K时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2.9*103J/mol,同学们可将测量结果与此对比,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本实验装置同样适用于熔解热和稀释热的测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硫酸铜水和反应:C U SO4+H2O==C U SO4.5H2O的焓变。
1、在本实验装置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体系和环境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交换?如何校正?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体系,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
体系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燃烧焓测定实验中哪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以下因素容易造成误差:(1)样品压片过程中混入污染物、称重后脱落、造成称重误差;(2)如果样品燃烧后残留了不易观测到的试样残留物、而又把它当作没有残留完全充分燃烧处理数据,势必造成较大误差;(3) 搅拌器功率较大,搅拌器不断引进的能量形成误差;(4)热量计的绝热性能应该良好,如果存在有热漏,漏入的热量造成误差;(5)数据处理中用直接测量的温差当成真实温差进行计算;提高本实验的准确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待测样品需干燥,受潮样品不易燃烧且称量有误差;(2)严格控制样品的称量范围;(3)压片机要专用,清洁干净;(4)将压片制成的样品放在干净的称量纸上,小心除掉易脱落部分,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5)用用雷诺法校法得到真实温差。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思考题,这些问题旨在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1. 为什么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指示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使用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溶液中显示颜色变化的物质。
这是因为指示剂分子的结构会随着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颜色的改变。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滴定终点,即酸碱溶液的摩尔比例达到了化学计量比。
2. 在电化学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盐桥?在电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使用盐桥来连接两个电解池。
盐桥是由浸泡在盐水中的玻璃棒或纸条组成的。
它的作用是维持两个电解池中离子的平衡。
当电解池中的离子发生反应时,会产生正负电荷的不平衡。
盐桥通过离子的迁移来平衡这种电荷差异,使得电解池中的反应能够持续进行。
3. 在溶解度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加热?在溶解度实验中,加热可以增加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促进溶质的溶解。
根据热力学原理,加热可以增加系统的熵,使得溶解过程更加有利。
此外,加热还可以减小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溶质的溶解度。
4. 在气体收集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水槽?在气体收集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水槽来收集气体。
这是因为水槽中的水可以起到密封容器的作用,防止气体泄漏。
另外,水槽中的水还可以使得气体在收集过程中与空气隔离,避免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气体发生反应。
5. 在红外光谱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KBr片?在红外光谱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KBr片来制备样品。
这是因为KBr是一种透明的无机盐,它可以将样品均匀地分散在红外光谱仪的光束中。
此外,KBr本身在红外光谱范围内没有吸收峰,不会干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
总结起来,物理化学实验中的思考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现象。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1.恒温槽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答:恒温水浴主要组成部件有:浴槽、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和温度控制器。
浴槽用来盛装恒温介质;在要求恒定的温度高于室温时,加热器可不断向水浴供给热量以补偿其向环境散失的热量;搅拌器一般安装在加热器附近,使热量迅速传递,槽内各部位温度均匀;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恒温水浴的温度;感温元件的作用是感知恒温水浴温度,并把温度信号变为电信号发给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调节装置、继电器和控制电路,当恒温水浴的温度被加热或冷却到指定值时,感温元件发出信号,经控制电路放大后,推动继电器去开关加热器。
2.为什么开动恒温槽之前,要将接触温度计的标铁上端面所指的温度调节到低于所需温度处,如果高了会产生什么后果?答:由于这种温度控制装置属于“通”“断”类型,当加热器接通后传热质温度上升并传递给接触温度计,使它的水银柱上升。
因为传质、传热都有一个速度,因此,出现温度传递的滞后。
即当接触温度计的水银触及钨丝时,实际上电热器附近的水温已超过了指定温度。
因此,恒温槽温度必高于指定温度。
同理,降温时也会出现滞后状太。
3.对于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可以哪些方面改进?答:①恒温槽的热容要大些,传热质的热容越大越好。
②尽可能加快电热器与接触温度计间传热的速度,为此要使感温元件的热容尽量小,感温元件与电热器间距离要近一些,搅拌器效率要高。
③做调节温度的加热器功率要小。
4.如果所需恒定的温度低于室温如何装备恒温槽?答:通过辅助装臵引入低温,如使用冰水混合物冰水浴,或者溶解吸热的盐类盐水浴冷却(硝铵,镁盐等)3.在本实验装置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体系和环境通过那些途径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结果影响怎样?答:体系:内筒水,氧弹,温度计,内筒搅拌器。
环境;外筒水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存在热消耗,如: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

最大气泡法1、实验时,为什么毛细管口应处于刚好接触溶液表面的位置?如插入一定深度将对实验带来什么影响?答案:减少测量 P 误差,因为 P 是气泡内外的压力差,在气泡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 P r m ax = KP ,如果插入一定深度,P m ax 2 max 的作用,凹液面产生一个指向液面附加压力△P,γ = 外还要考虑插入这段深度的静压力,使得 ?P max 的绝对值变大,表面张力也变大。
2、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答案: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要读最大压力差。
因为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由大变小又变大,答案: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气泡呈半球形,气泡曲率半径最小,3、对测量所用毛细管有什么要求?、对测量所用毛细管有什么要求?答案:答案:毛细管一定要清洗干净,管口平齐。
4、在毛细管口所形成的气泡什么时候其半径最小?、在毛细管口所形成的气泡什么时候其半径最小?答案:测量时 ?P m ax 最大5、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即气泡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6、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气泡逸出速度、是否 ?P m ax 、溶液浓度、温度、系统的气密性等。
7、如何检验仪器系统漏气?答案:旋开分液漏斗,使压差计显示一定的数值,旋紧分液漏斗,此值保持一段时间不变。
8、从毛细管中逸出的气泡有什么要求?如何控制出泡速度?答案:要求气泡从毛细管缓慢逸出,一个一个的出,逸出气泡每分钟 10 个左右。
通过控制滴液漏斗的放液速度调节。
偶极矩的测定注意事项1.测量时必须使屏蔽线插头,插座,电容池和电容池座之间连接可靠。
2.每台仪器配有二根屏蔽线。
3.电容池及池座应水平放置。
4.操作时注意防止溶质,溶剂的挥发和吸收水蒸汽。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
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 H 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
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6.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四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1.本实验在测向环己烷加异丙醇体系时,为什么沸点仪不需要洗净、烘干?提示:实验只要测不同组成下的沸点、平衡时气相及液相的组成即可。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恒温槽的性能测试1.影响恒温槽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和提⾼恒温槽的灵敏度答: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1)继电器的灵敏度;2)加热套功率;3)使⽤介质的⽐热;4)控制温度与室温温差;5)搅拌是否均匀等。
要提⾼灵敏度:1)继电器动作灵敏;2)加热套功率在保证⾜够提供因温差导致的热损失的前提下,功率适当较⼩;3)使⽤⽐热较⼤的介质,如⽔;4)控制温度与室温要有⼀定温差;5)搅拌均匀等。
2.从能量守恒的⾓度讨论,应该如何选择加热器的功率⼤⼩答:从能量守恒⾓度考虑,控制加热器功率使得加热器提供的能量恰好和恒温槽因为与室温之间的温差导致的热损失相当时,恒温槽的温度即恒定不变。
但因偶然因素,如室内风速、风向变动等,导致恒温槽热损失并不能恒定。
因此应该控制加热器功率接近并略⼤于恒温槽热损失速率。
3.你认为可以⽤那些测温元件测量恒温槽温度波动答:1)通过读取温度值,确定温度波动,如采⽤⾼精度⽔银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等;2)采⽤温差测量仪表测量温度波动值,如贝克曼温度计等;3)热敏元件,如铂、半导体等,配以适当的电⼦仪表,将温度波动转变为电信号测量温度波动,如精密电⼦温差测量仪等。
4.如果所需恒定的温度低于室温,如何装备恒温槽答:恒温槽中加装制冷装置,即可控制恒温槽的温度低于室温。
5.恒温槽能够控制的温度范围答:普通恒温槽(只有加热功能)的控制温度应⾼于室温、低于介质的沸点,并留有⼀定的差值;具有制冷功能的恒温槽控制温度可以低于室温,但不能低于使⽤介质的凝固点。
其它相关问题:1.在恒温槽中使⽤过⼤的加热电压会使得波动曲线:(B)A.波动周期短,温度波动⼤;B.波动周期长,温度波动⼤;C.波动周期短,温度波动⼩;D.波动周期长,温度波动⼩。
2.恒温槽中的⽔银接点温度计(导电表)的作⽤是:(B)A.既作测温使⽤,⼜作控温使⽤;B.只能⽤作控温;C.只能⽤于测温;D.控制加热器的功率。
师大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恒温槽的安装与调试一.1,恒温槽的工作原理:恒温槽之所以能维持恒温,主要是依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
当恒温槽介质因对外散热而使发生变化时,恒温控制器就使恒温槽的加热器工作,使介质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它又停止加热,这样就保持介质有恒定的温度。
2,恒温槽的组成以及应用:槽体:用于盛装恒温介质介质:搅拌器:搅动恒温介质,以保证恒温槽的温度均匀温度计:测量恒温槽的温度加热器:用于加热介质电子继电器:用于控制加热器的通与断感温元件:当恒温槽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停止加热;低于设定温度时,则又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继续加热。
3,几种典型的控温曲线⑴.表示加热器的功率适中,并且介质热惰性小。
因此温度波动较小,控温精度高⑵.表示加热器功率适中,但介质的热惰性较大,因此温度波动较大,控温精度低⑶.加热器的功率过大⑷.加热器的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4,为提高恒温槽精度,在设计和安装恒温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大,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小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⑶.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要高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应该放在加热器附近⑸.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二.思考题1,对于指定的恒温槽,加热器的功率适中是指:加热器通与断的时间大致相同降低恒温槽的热惰性:A.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些,B.介质传热要好C.搅拌速率要适中D.要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E.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2,为达到3中(1)的曲线。
应采取什么措施: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一些,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小一些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⑶.提高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应该放在加热器附近⑸.要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3,3中(3),(4)不能用控温精度公式来计算。
因为(3)中加热器功率过大,所测温度偏高,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一样,正误差大于负误差;(4)中加热器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不会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恒温槽的安装与调试
一.
1,恒温槽的工作原理:恒温槽之所以能维持恒温,主要是依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
当恒温槽介质因对外散热而使发生变化时,恒温控制器就使恒温槽的加热器工作,使介质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它又停止加热,这样就保持介质有恒定的温度。
2,恒温槽的组成以及应用:
槽体:用于盛装恒温介质
介质:
搅拌器:搅动恒温介质,以保证恒温槽的温度均匀
温度计:测量恒温槽的温度
加热器:用于加热介质
电子继电器:用于控制加热器的通与断
感温元件:当恒温槽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停止加热;
低于设定温度时,则又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继续加热。
3,几种典型的控温曲线
⑴.表示加热器的功率适中,并且介质热惰性小。
因此温度波动较小,控温精度高
⑵.表示加热器功率适中,但介质的热惰性较大,因此温度波动较大,控温精度低
⑶.加热器的功率过大
⑷.加热器的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
4,为提高恒温槽精度,在设计和安装恒温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大,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小
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
⑶.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要高
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应该放在加热
器附近
⑸.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
二.思考题
1,对于指定的恒温槽,加热器的功率适中是指:加热器通与断的时间大致相同
降低恒温槽的热惰性:
A.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些,
B.介质传热要好
C.搅拌速率要适中
D.要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
E.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
2,为达到3中(1)的曲线。
应采取什么措施:
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一些,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小一些
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
⑶.提高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
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
应该放在加热器附近
⑸.要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
3,3中(3),(4)不能用控温精度公式来计算。
因为(3)中加热器功率过大,所测温度偏高,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一样,正误差大于负误差;(4)中加热器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不会一样。
所测温度偏低,负误差大于正误差
实验二燃烧热的测定
一、
1,实验原理
1mol物质完全氧化时产生的焓称为燃烧焓。
一般燃烧焓是指恒压燃烧焓,Qp=Qv+△nRT 二、思考题
1,加入的水温为什么要比空气温度低0.5-1.0度
因为随着实验的进行,水会吸收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
若原水温太低,则燃烧放出的热量无法使水温升高到与空气温度相同,则体系就会向环境吸热;若原水温太高,再加上吸收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则会使水温高于空气温度,则体系就会向环境放热。
为了使吸收了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体系与环境之间温差减小,使之热交换减小,所以……
2,实验测得的数据为什么要经过雷若校正
因为体系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绝热恒容状态,体系与环境之间还存在热交换,如,刚开始时水温比室温稍低,则体系就会从环境吸热,后来体系温度上升,因系统绝热不好而散热,则使实际测得的体系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与理想的绝热恒容状态下测得的温差有所偏差。
故需要经过雷若校正。
实验3 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一.基本原理
在某一温度下,密闭容器中的液体与其上方的蒸汽平衡时,这时的气相压力就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这时液体会发生沸腾,此时的温度即沸腾温度或沸点。
当外压等于饱和蒸汽压且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此时的温度称为正常沸点。
二.思考题
1,说明等压计测量蒸汽压的原理
管a为样品管,管b和管c为平衡管。
当管b和管c中也被样品液填充时,管a就成为密闭容器,当管a和管c的空间内的其他气体被抽走时,该空间即被样品的蒸汽所占有,当液体和蒸汽达到平衡时,此时的蒸汽压即样品的饱和蒸汽压。
管b与环境接通。
当环境的压力与蒸汽压相等时,管b和管c的液面就会保持相平,通过测定外压的大小可确定样品蒸汽压的大小。
2,为什么测定饱和蒸汽压之前要把等压计中的空气驱尽?
若果不赶尽等压计中的空气,所测得的蒸汽压是样品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压力而不是样品的饱和蒸汽压。
实验四凝固点下降法测定尿素的分子量
一、基本原理
凝固点是液体和其结晶固相成平衡时的温度。
含非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的凝固点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依数性的一种表现,确定了溶剂的种类和数量之后,溶剂凝固点降低值仅取决于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
二,该实验的关键
控制搅拌速度:
⑴.在步冷过程中,要保证温度均匀下降和散热均匀,所以要缓慢搅拌
⑵.当温度比粗测凝固点低0.2-0.3时,及时快速搅拌
⑶.当温度开始回升时,要及时缓慢加热,使散热均匀
防止过冷:寒剂温度比粗测凝固点低2-3度
三,思考题
1,定性分析,当溶质在溶剂中解离、缔合、溶剂化合生成络合物时,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溶质解离,溶质分子数增大,则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增大,凝固点降低值增大,则溶质的摩尔质量就会减小
溶质缔合,溶质分子数减小,则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减小,凝固点降低值减小,则溶质的摩尔质量就会增大
溶质溶剂化合生成络合物,溶质分子数减小,则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减小,凝固点降低值减小,则溶质的摩尔质量增大
2,加入溶剂中的溶质的量应如何确定?加入太多或太少将会有什么影响?
所加入的量应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0.5度左右。
加入的量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来确定,实验的主要误差是来源于纯溶剂凝固点的测定以及溶液凝固点的测定,为了减小误差,一般采取大量的溶剂来溶解少量的溶质,使达到平衡之后,即使部分溶质析出,对浓度的影响叶很小。
加入太多,会使溶液浓度过大,当溶质析出时,对浓度的影响就比较大,会带来较大误差,并且凝固点下降法仅适用于在稀溶液中且溶质不解离、不络合的情况。
加入太少,会使浓度过低,称量的相对精度会下降,且当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过小时,凝固点降低值过小,则溶质的摩尔质量的测量误差就比较大。
3,槽中寒剂的温度应调节在什么范围内?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比溶液凝固点低2-3度,
过高,体系降温速度过慢,甚至可能无法降到其凝固点
过低,可能导致体系过冷过甚,溶质析出多,对浓度影响大,所测溶质摩尔质量的误差就比较大,使凝固点偏低。
实验5 二元金属相图的绘制
一,基本原理
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曲线的原理是将二元组分的体系全部熔化,然后再一定环境下自然冷却,观察其在冷却过程中体系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这种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就称为步冷曲线。
二,思考题
1.对于不同组成的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平台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的平台组成的最长,为
什么?
平台长短不同。
可以组成共熔物的平台最长。
因为该组成冷却到低共熔点时,是锡和铋同时析出,此时熔液中锡和铋的总质量大于其他组成达到低共熔时的量,所以析出时间最长,平台较长。
实验六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用电导法测定X值的依据:因为反应体系在稀释的水溶液中进行,可以认为醋酸钠是全部电离的,则溶液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醋酸根离子。
而钠离子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氢氧根离子的电导率远大于醋酸根离子的电导率,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少,醋酸根离子的浓度不断增加,体系的电导率不断下降。
则体系中电导率值的减少量和醋酸根离子的浓度X增大成正比。
三,思考题
1,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在混合之前还要进行预温?
因为温度对反应常数K的影响很大,故需要再恒温下进行
预温后混合,可以保证反应前后温度基本一致,保证了恒温条件,排除了温度变化对该实验
测定的影响。
2,如何从实验结构中来验证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使二级反应?
用t对()作图,因为体系的电导率的降低值与醋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大成正比,即以t对x/(a-x)作图,若得到一条直线,则可说明为二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