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中特复习题目
第一章
辨析: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他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做出了其他人都无法替代的杰出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2)毛泽东思想井不等同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重要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包括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创、翟秋白、蔡和森、张闻天等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内涵。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以人为本是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一根红线,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因为:第一,全面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协调发展,是指人自身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人与社会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人是协调发展的核心和主体;
第三,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然是围绕着人进行的;
第四,科学发展的实质是“五个统筹”,就是要解决好反腐败和社会公平问题,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所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论述: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是绝对不能丢的,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就会走到邪路上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尽管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它们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而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它们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

,还是列宁、毛泽东,都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邓小平理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再次,在根本任务的认识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邓小平一贯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告诫全党:“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又不拘泥于个别过时的结论;既珍惜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又不断地有所创新和发展,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 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七大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这一概念来统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出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进一步科学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辨析:1 我党历史上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实质上都是主观主义
正确。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法理论对于时间的依赖关系。

2 尊重实践就是尊重群众
正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自觉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而不恢复在上空,脱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办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

简答:1.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

展的历史起点。
(2)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第三章
辨析 1.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的时候,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错误。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这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是,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处于领导地位,这主要是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经济上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思想占指导地位,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简答 1.如何认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巨大贡献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从总的关系看,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斗。只有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正确地领导全部中国革命。(2)从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看,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党才能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独立性和领导权,实行各项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理论。(3)从党的建设与武装斗争的关系上看,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党能在极端的白色恐怖下,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高举武装斗争大旗,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第四章
辨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经济上,存在国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政治上无产阶级处于领导地位,但民族资产阶级还作为一个阶级参与中国政治。在社会的基本矛盾上则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决定着新民主主义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建国初期,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错误。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过程中,确立起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积累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经验,通过调整工商业开始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纳入了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工商业上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探索到一条和平赎买资产阶级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因此是社会主义。

简答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坚持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把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改造结合起来;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既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又避免了社会的动荡;
3、用和平方法改造资产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4、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1955年夏天之后,由于突然加快了过渡的步伐,出现了时间过短、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问题。

第五六章
辨析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正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这次全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逐渐清晰、不断深化。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但是,这种和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又是持续推进、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偏离社会主义
错误。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起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的初级阶段。

简答1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完成自身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要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各种问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这是因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解决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要发展精神文明,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水平,要

靠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靠发展;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要靠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要靠发展。总之,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2如何理解党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十七大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相一致,有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民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将音量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
辨析 1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正确。此次改革开放不是对旧体制的枝节性修补,而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当代中国的新的革命。但这种革命与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同,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任何革命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2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2)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简答1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

的根本动力。
(2)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3)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标准有什么意义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人们就可以大大解放思想。
一切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都应当大胆采用,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大胆吸收和借鉴;而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正确”、多么“革命”,都应当大胆加以革除。
(2)“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 试着述邓小平改革的重要理论观点
(1) 主要内容:
①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②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2) 重要意义:
① 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 在实践上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八章
辨析1 私营经济比重的增加,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错误。
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

之一。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有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2.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结合
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所以是基本经济制度是因它决定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配置资源整合生产要素的主要途径或手段。经过对社会主义的不断再认识,我们党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于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简答1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事先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按劳分配方式与非按劳分配方式并存。
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2)“效率优先”就是使生产要素投入者能按投入要素的数量、质量、贡献取得报酬,承认个人在生产要素拥有的质和量以及个人对生产或财富创造上贡献大小的差别,进而承认个人之间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的差别。
(3)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
合理和合法的原因有:
① 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按劳分配本身包含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差别;
②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
③ 由于人们占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会产生人们富裕程度的不同;
④ 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也会使一部分地区和一部人先富起来。
其中不合理的原因有:
① 一些行业依靠行政资源,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和瓜分本属于全社会的经济资源,由此造成垄断部门的从业人员与所占有的资源的比例极不协调。
② 由于对统一市场的不合理分割和地方行政干预导致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不能正常、合理地流动,从而形成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不合法的原因有:
① 以个体经济和私人经

济为主的偷税漏税收入;
② 各级党政官员的腐败贿赂收入;
③ 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的收入;
④ 走私贩假等其他的非法非正常收入。
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原因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十分巨大的阻碍作用,即使是合法和合理的原因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应是适当的和有限度的。
(3)调节收入差距的措施
① 保护合法收入。② 取缔非法收入。③ 整顿不合理收入。④ 调节过高收入。
⑤ 保障最低收入。

2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由“部分先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战略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表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时期允许富裕程度差别扩大的经济根据。
第一,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
第二,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
第四,是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当前阶段,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方面,必须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在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困。另一方面,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国家必须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加以调整,保护合法收人,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帮助贫困地区和家庭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障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