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然美
第06章-自然美 ppt课件

课件
图6 .雾中的梧桐山 (深圳市)
课件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4.自然审美的处身性与不可传达性 即审美者身处审美活动中的全感官身心参与性、亲身经历性及源发体验性,环 境美学家普遍强调自然审美是一种“介入式”的审美经验感知模式
课件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一、如画模式 二、比德模式 三、宇宙模式 四、天成之美
1.对自然事物及其属性的依赖性或鲜明的自然性 自然物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 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则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征。
课件
图1 .华山之险
图2 .黄山之奇
图3 .泰山之雄
图4 .青城山之幽
课件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2.自然美的内容相对朦胧、宽泛,侧重于自然事物的形式美 同社会美整体内涵意义丰富、内容充实,但形式粗糙不同,自然美多半内涵稀 薄、缺乏确定内容,但其形式却清晰鲜明、具体生动,侧重于形式美。 因此,线条、形状、色彩、声音、质料等形式美的因素,成为外在自然物之美 的自然美欣赏中最重要和压倒其他的部分。
课件
一、如画模式
如画观念同西方近现代以来风景画(landscape)画种的逐渐独立和成熟、人 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性欣赏的普遍化、美学学科的独立及与“秀美(优美)”相 对而言的“崇高”审美范畴的出现等审美并美学领域的新发现密不可分。
从审美本质角度看,“如画”之风景模式表现出艺术审美对自由形式及其感觉
课件
推荐书目
1 .李泽厚:《华夏美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2 .蔡锺翔:《美在自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 .乐黛云:《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4 .[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西方六 大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美学-自然美

会 物 呈 现 的 美 , 它 是 社
事 然 美 , 是 指 各 种 自 然
自
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为 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自然美产生和 发展的过程来看,自然美的产生及自 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是和人类社会实 践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
始 成 为 自 审 美 的 对 象 。 说 , 才 开 来 人 于 对 界 然 ,
山 然 美 包 括 日 月 星 云 、
自 成 自 然
形 条 、 形 美 状 的 声 必 音 要 等 条 ) 件 是 。
线 性 和 特 征 ( 如 色 彩 、
属 性 指 自 然 事 物
然 源 在 于 实 践 , 的 它 某 的 些 自
根 的 社
它 性 与 会 自 性 然 指 性 自 的 然 统 美 一 的 。
自
总之,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 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 得以产生。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 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 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 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 对象也在不断扩展。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 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自然美的对象
因为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自然美的产生及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是和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总之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
自然美
够 欣 赏 和 感 是 受 人 的 们 。 常 能 经 , 象 现
验 多 样 。 自 然 美 作 为 经
阔 林 四 野 等 等 , 非 常 广
园 水 花 鸟 、 草 木 鱼 虫 、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是多重的。自然美的审 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第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 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 第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 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第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 养人的高尚情操 • 第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 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美学:自然美

钱塘潮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 省钱塘江流域,由于 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 作用,使海洋水面发 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 汐现象。
钱塘潮吞人
自然美的本质根源: 自然美的根源,同其 他一切美一样,仍旧 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在于自然物同人及其 生活的客观联系。
二、自然美的形态
(1)经过人类生 产直接加工改造 的自然事物的美。 比如麦田、梯田 等。
“比德”之例:
《爱莲说》
周敦颐:“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 荷花美的本质在于它 的高洁脱俗,美丽而 不妖冶的品格和风采。 在这里是突出的荷花 美丽形式背后的社会 美的道德内容。
(三)多面性 1.多面性是指自然事物 本身属性和感性形式特征
是多方面的。比如月亮,
有人认为它美是因为它的 月光,有人则关注它玉盘 似的形状。
(二)自然美的本质根源 自然与人工相对,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自然具有自己独立的属性和形式特征,而 美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自然 与美有矛盾,我们要正确理解自然美。 那么自然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水(古今观)
远古时代,泛滥的洪水曾经危及人类的生 命和生活,导致“江河横流,人或为鱼鳖” (毛泽东:《念奴娇· 昆仑》)那时的水无 美可言。 如今,经过人类的社会实践,改变了人与 水的关系,使原先对人有害之水,变成了 为人所利用的“为我之水”。在此基础上 就产生了如同钱塘江大潮被人们欣赏这样 的人水关系。
心。
自然美能够陶冶人性,具有培养人高雅情操的 美育作用,自然美的清静、质朴可以使人洗心涤 虑,返璞归真,自然美的雄浑崇高,又可以激发 人奋发进取,更重要的是能在大自然春风化雨的 滋润中养就一种能空能静、由虚入实的最佳心态。
(二)自然美能开阔人的视野,领悟人生真 谛,培养生态意识。
自然美的作文(精选)

自然美的作文8篇如果说大自然是一幅画,那么再好的笔墨也无法描绘它随处可见的绚丽。
有关文章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俗话说:「自然就是美」。
美,象征美好、美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意象。
不管在哪里,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美丽的事物。
「万物静观皆自得」只要静下心来,即可以感受到「美」的气息。
早晨的深山里,空气新鲜,灿烂的阳光,从茂盛的枝叶中射出,照到翠绿的小草上,彷佛铺了一条银色地毯,那里曾是我们一家人抛开烦恼、自由自在享受大自然飨宴,最佳场所。
在微风的吹拂下,眼前的花朵飘出阵阵的花香,有如薄荷般的清香,让我们感到神清气爽。
身旁淡红色的花瓣,像小天使粉红色的翅膀,再仔细一瞧,我们一家人好像被一群美丽小巧玲珑的花仙子包围,向远方望去,山里最醒目的景色-是山下湛蓝无暇的大海和绿草如茵的草地。
妈妈和我最喜欢蓝蓝的大海,因为「它」向一面晶莹剔透的镜子;倒映着一片碧澄澄的天空,真是美极了!青青的草地是姐姐与爸爸的最爱,因为他们喜欢躺在柔软的草皮上,欣赏四周奼紫嫣红的花草鲜艳夺目的彩蝶。
夜晚时,山里显得更加寂静。
萤火虫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芒,如天上一望无际的星星绽放着星光,照亮了整个大地。
爸爸和妈妈告诉姐姐和我:「天上的星星会永远守护着我们、陪我们一起长大。
」这句话顿时让我们感触良多,同时也让我们烙下一段童年美好回忆。
从大自然中发现美,美无所不在,欣赏舞蹈之美、聆听美好歌声、观察美丽事物,为什么人会期待「美」,因为美处处存在,让我们燃起希望,使我们不会被忌妒与怨恨所蒙蔽,「美」让我们眼睛开启另人惊叹的新视野。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天,我怀着一颗憧憬未来的心,来到凤凰广场,让我的理想和风筝一起飞向蓝天。
空中几十只纸鸢在空中翱翔——几只飞机在风的带领下首当其冲,雄鹰在蔚蓝辽阔的天空中飞翔……看,綦丹芮的“美人鱼”在浩瀚的大海中晃晃悠悠穿梭其间。
她的纸鸢飞不上去时,她那焦虑的样子显现在脸庞上。
但“成功是失败之母”,她的“美人鱼”飞上了蓝天。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导论
第四节 美学的研究方法 一、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 二、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 2.教学基本要求 辨析美学、美学思维、审美活动、人文学科、哲学 思维、人文体验等关键词,了解美学的历史、关于美学 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理解美学 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理论性人文学科,运用本章的关键词 与理论分析辨析美学学科同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差异。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2 2 2 2 2 2 2 2 2
8
9 10
第四章 技术美
第五章 社会美 第六章 自然美
11
12 13
第七章 艺术美
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 第一节 第二、三节
14
15 16
第九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
17
18
第十一章 美育
课堂考查或考试
五、考核方式
• 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或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 ,平时课堂讨论与发言、小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结业考试或考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70% 。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
(一)教材 尤西林主编:《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 月版。 (二)基本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年版。
第五章
社会美
3.本章推荐书目 [1] [法]泰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3年版。 [2] [俄]米哈伊尔·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 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巴赫金全 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朱光潜:《谈美》,中华书局2010年版。 [4]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三联书店2002年版。
自然美的概念

自然美的概念
自然美,通常被理解为客观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事物的美,与“社会美”一同被称为“现实美”。
这种美的主要特征在于其侧重于自然物的物质形态,它能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自然美与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而其最高表现形态则被认为是人体美。
所谓的自然美,不仅仅限于自然物的美,例如日月、山河花木、鸟虫等。
实际上,它可以是自然景观、自然生物、自然现象、自然光影、自然色彩等各种自然元素所带来的美感。
因此,自然美可以包括多个类型。
自然美的根源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自然性。
其社会性体现在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即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美感;而其自然性则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的条件。
在欣赏自然美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沉浸在其原始、未经人为改变的状态下,从而更好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这种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命、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
美学教程自然美课件

道家文化中的自然美
道家文化中的自然美强调“道法自然”,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无为而成的。
道家文化注重体验自然,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道家文化中的自然美还体现在对自然的崇尚和顺应上,强调人类应该遵循 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佛教文化中的自然美
01
佛教文化中的自然美强调“缘起性空”,认为自然界的
优美
和谐宁静
优美的自然景象具有和谐、宁静、柔美的特质,如青山绿 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等,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细腻精致
优美所表现的是自然的细腻和精致之处,它体现在自然景 象的细节描绘和色彩搭配上,如晨曦微露、夕阳余晖、波 光粼粼等。
温柔婉约
优美的风格温柔婉约,轻盈飘逸,它体现在自然景象的柔 美线条和优雅姿态上,如柳丝轻拂、细雨绵绵、溪水潺潺 等。
色彩美
1 2
色彩的丰富性
自然美中的色彩丰富多样,包括红、橙、黄、绿、 青、蓝、紫等各种颜色,以及它们的深浅、明暗 变化。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自然美中的色彩对比强烈,如红花绿叶的对比; 同时也有色彩的调和,如蓝天白云的色彩和谐。
3
色彩的情感表达
不同的色彩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如红色代表热情、 绿色代表生机、蓝色代表宁静等。
2023
PART 03
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REPORTING
形式美
点、线、面、体的组合
自然美在形式上表现为点、线、面、体的和谐组合,如山川的起 伏、河流的蜿蜒、树木的姿态等。
对称与均衡
自然美中的对称与均衡体现在景物的左右对称、上下呼应等方面, 如蝴蝶的翅膀、花朵的叶片等。
节奏与韵律
自然美中的节奏与韵律表现为景物的高低起伏、快慢变化等方面, 如海浪的起伏、风吹树叶的声音等。
自然美的特征ppt课件

一般来说,一个事物的美,总是体现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之中。但是,自然美有其特殊性。它的美,主要体现在形式 方面。它在色彩、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形式特征会一下子被 人的感官感知,一下子赢得人们的赞美,一下子让人在精神 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如:
最能说明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这一特点的是,有些自然物 虽然对人类有益,但只因为外形难看,而不能成为审美对象。 如蟾蜍。
一、自然美具有自然性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现象,各有其美。其原因就在于自然 物本身的质料 、形状、线条、色彩、光泽、声音等自然属 性各不相同。 比如,同样是鲜花,为什么牡丹花的美不同于菊花的美? 原因就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
整理版课件
2
自然属性是出自于自然的造化之工,是构成自然美的物质 条件,离开了自然物的自然属性,自然美也就不存在了。
而有些自然物虽然对人有些害处,但只要不十分严重,能
被人控制、治理,那么,却会由于外形美观,得到人们的
喜爱。如鹤。
整理版课件
3
•但在古罗马寓言诗人菲德鲁斯的笔下,狼却成为追求自由的勇士的象征而被
赞姜戎美的。3人诗、写人自了裴一多然部菲美畅也销写具书过有《《多狼狼图之面腾歌性》》,,和歌尽不颂情确狼地的歌定智颂性慧它、。勇20敢04、年富,有一团个队笔精名神叫。
1、自然美具有自然性 2、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 3、自然美具现的美会发展变化 ⑶、人对自然物的欣赏会产生美感差异
整理版课件
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同是杜甫看竹:
有时生于珍爱之情,如《严郑公 宅同咏竹》云“绿竹半合箨,新 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 樽凉。雨洗涓涓静,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美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美的
两种内涵
二 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一、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美的两种内涵
“自然”
自然界或世 界上一切非 人造的事物。
“自然”
一切事物自 然而然、自 在天成的一 种内在本性。
外在自然物
内在天性
自然界或 外在世界
区别3/3
前者:基于参与审美活动的客观因 素,而从审美客体类型角度划分出 来的一种审美类型 后者:基于审美活动主客两方面要 素,而从审美活动形态角度划分出 来的审美经验形态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即:
前者注重自然审美的客观与 外在因素,是一种基于客观 外在自然事物这一特定存在 者的自然美 后者看重审美活动的内在或 主观因素,是一种基于自然 事物自在天成内在本性、艺 术文本和各种人类活动本真 状态或自然天成理想的自然 美。
与自然物自身的运动、变 化的无限丰富性有关
与人面对这些自然事物时 的视角、情感状态有关
谢谢观看
一切处于自然而然本真存在中的美皆 可称为自然美
自然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 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 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 征
具有美的属性的自然物都有其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 运动变化规律
外在自然物之美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然美须依赖于自然事物的物质 质料,内在天性之美的自然美则依赖于事物自然而 然地天性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1 联系2 联系3
联系4
自然事物自然而然地自在天然本性,构 成了外在自然物之美地自然美产生的基 础和根源。
自然物之美的自然美是审美活动超越主 客关系后的一种自然本真的发生过程
内在天性之美的自然美可视为自然物之 美的自然美对人的深刻启示,也构成了 人生与艺术审美活动的理想典范与终极 目标
涵盖范围大小
内在本性 或天性自 然
从属领域
广义:泛指整个物质世界或现实世 界 狭义:仅指纯粹的非人工的自然事 物与自然现象 以狭义的自然为基础:包括一些 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事物
宇宙本体论范畴:天道自然
社会存在论:人道自然
艺术论:“艺道自然”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3 前者:注重自然审美的客观
与外在因素,是一种基于客 观外在自然事物这一特定存 在者的自然美 后者:看重审美活动的内在 或主观因素,是一种基于自 然事物自在天成内在本性、 艺术文本和各种人类活动本 真状态或自然天成理想的自 然美。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2/3 前者:主要展现为在审美活动中,
人对自然事物的意向性对象的审美 欣赏、观照或体悟 后者:主要体现为人在各种审美活 动中对一种自然而然、天成本真状 态的自由欣赏、抵达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