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然美(课堂PPT)
合集下载
美丽的大自然PPT通用课件

花卉的色彩与形态
展示花卉的丰富多彩,包括颜色的多样性、花型的奇特性以及香 气等特性。
花卉的文化意义
探讨花卉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如花卉的语言、花卉的节日、花 卉的艺术表现等。
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原
1 2 3
森林草原的类型与特点 介绍不同类型的森林和草原,如热带雨林、温带 落叶林、草原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生态环 境。
美丽的大自然PPT通用课件
目录
• 大自然概述与特点 • 壮丽山川与奇特地貌 • 繁花似锦与绿意盎然 • 野生动物与生机勃勃 • 探索未知与科学奥秘 • 欣赏美丽大自然,珍爱共同家园
01
大自然概述与特点
大自然定义及范围
大自然定义
指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地形、 气候等自然元素和现象的总和。
范围
涵盖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环境,如 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
产生,色彩缤纷,十分壮观。
海市蜃楼
02
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出现的光学现象,使远处物体在空中形成虚
像,宛如仙境。
潮汐
03
由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对沿海
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03
繁花似锦与绿意盎然
万紫千红的花卉世界
花卉的种类与分布
介绍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花卉,如玫瑰、牡丹、菊花等,以及它 们的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
生活环境
展示动物栖息地的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并解 释不同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食物链中角色定位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释食物链中的三个主要角色,并举例说明各类动物在食 物链中的位置。
食物链结构 展示食物链的层级结构,从植物、草食动物到肉食动物, 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人类对食物链的影响 讨论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的破坏,如过度捕猎、污染等,并 提出保护措施。
展示花卉的丰富多彩,包括颜色的多样性、花型的奇特性以及香 气等特性。
花卉的文化意义
探讨花卉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如花卉的语言、花卉的节日、花 卉的艺术表现等。
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原
1 2 3
森林草原的类型与特点 介绍不同类型的森林和草原,如热带雨林、温带 落叶林、草原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生态环 境。
美丽的大自然PPT通用课件
目录
• 大自然概述与特点 • 壮丽山川与奇特地貌 • 繁花似锦与绿意盎然 • 野生动物与生机勃勃 • 探索未知与科学奥秘 • 欣赏美丽大自然,珍爱共同家园
01
大自然概述与特点
大自然定义及范围
大自然定义
指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地形、 气候等自然元素和现象的总和。
范围
涵盖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环境,如 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
产生,色彩缤纷,十分壮观。
海市蜃楼
02
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出现的光学现象,使远处物体在空中形成虚
像,宛如仙境。
潮汐
03
由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对沿海
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03
繁花似锦与绿意盎然
万紫千红的花卉世界
花卉的种类与分布
介绍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花卉,如玫瑰、牡丹、菊花等,以及它 们的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
生活环境
展示动物栖息地的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并解 释不同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食物链中角色定位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释食物链中的三个主要角色,并举例说明各类动物在食 物链中的位置。
食物链结构 展示食物链的层级结构,从植物、草食动物到肉食动物, 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人类对食物链的影响 讨论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的破坏,如过度捕猎、污染等,并 提出保护措施。
第06章-自然美 ppt课件

课件
图6 .雾中的梧桐山 (深圳市)
课件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4.自然审美的处身性与不可传达性 即审美者身处审美活动中的全感官身心参与性、亲身经历性及源发体验性,环 境美学家普遍强调自然审美是一种“介入式”的审美经验感知模式
课件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一、如画模式 二、比德模式 三、宇宙模式 四、天成之美
1.对自然事物及其属性的依赖性或鲜明的自然性 自然物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 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则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征。
课件
图1 .华山之险
图2 .黄山之奇
图3 .泰山之雄
图4 .青城山之幽
课件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2.自然美的内容相对朦胧、宽泛,侧重于自然事物的形式美 同社会美整体内涵意义丰富、内容充实,但形式粗糙不同,自然美多半内涵稀 薄、缺乏确定内容,但其形式却清晰鲜明、具体生动,侧重于形式美。 因此,线条、形状、色彩、声音、质料等形式美的因素,成为外在自然物之美 的自然美欣赏中最重要和压倒其他的部分。
课件
一、如画模式
如画观念同西方近现代以来风景画(landscape)画种的逐渐独立和成熟、人 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性欣赏的普遍化、美学学科的独立及与“秀美(优美)”相 对而言的“崇高”审美范畴的出现等审美并美学领域的新发现密不可分。
从审美本质角度看,“如画”之风景模式表现出艺术审美对自由形式及其感觉
课件
推荐书目
1 .李泽厚:《华夏美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2 .蔡锺翔:《美在自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 .乐黛云:《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4 .[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西方六 大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美学原理——自然美

我们去学习心胸宽广
29
自然美的特征
大自然的第三美是和谐 万物相依 山连山 水绕水 相生相扶
大自然的第四美是力量 “人定胜天”这句话其实有可笑的一面,我们
要做的不是改造自然,而是顺应自然
30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1.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发展。 ▪ 从动物纹饰到植物纹饰的发展,在文化史上
是一种进步的象征——象征着从狩猎生活发 展到农业生活。
35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5.使人们在怡静中消除疲劳,得到休息。 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一种表 现。
▪ 清明节放风筝、踏青 ▪ 五一、十一出门旅游
36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泰山的雄伟 ▪
37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黄山的奇特 ▪
38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青城的幽深 ▪
39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滇池的开阔 ▪
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能够经常欣 赏和感受的。
3
美学史上关于自然美的三种观点
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是自然事物本身固有 的属性。如山水花鸟的美在于山水花鸟本身的自 然属性,如颜色、形状、质感等。
观看视频: :// tudou /programs/view/FdRHTMcSYsE/
4
关于自然美的三种观点
自然美的根源离不开自然和生活的客观联 系,更离不开人。
14
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自然美有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如田野。
15
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这种自然景物中凝聚着人的劳动,自然与生 活的联系是比较明显的。其根源也是比较容 易理解的。
如农村中田野的景色,田野虽然以其自然特 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但是它的出现离不 开农民的劳动。
29
自然美的特征
大自然的第三美是和谐 万物相依 山连山 水绕水 相生相扶
大自然的第四美是力量 “人定胜天”这句话其实有可笑的一面,我们
要做的不是改造自然,而是顺应自然
30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1.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发展。 ▪ 从动物纹饰到植物纹饰的发展,在文化史上
是一种进步的象征——象征着从狩猎生活发 展到农业生活。
35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5.使人们在怡静中消除疲劳,得到休息。 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一种表 现。
▪ 清明节放风筝、踏青 ▪ 五一、十一出门旅游
36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泰山的雄伟 ▪
37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黄山的奇特 ▪
38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青城的幽深 ▪
39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
▪ 滇池的开阔 ▪
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能够经常欣 赏和感受的。
3
美学史上关于自然美的三种观点
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是自然事物本身固有 的属性。如山水花鸟的美在于山水花鸟本身的自 然属性,如颜色、形状、质感等。
观看视频: :// tudou /programs/view/FdRHTMcSYsE/
4
关于自然美的三种观点
自然美的根源离不开自然和生活的客观联 系,更离不开人。
14
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自然美有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如田野。
15
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这种自然景物中凝聚着人的劳动,自然与生 活的联系是比较明显的。其根源也是比较容 易理解的。
如农村中田野的景色,田野虽然以其自然特 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但是它的出现离不 开农民的劳动。
第六章自然美

第六章
自然美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美的
两种内涵
二 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一、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美的两种内涵
“自然”
自然界或世 界上一切非 人造的事物。
“自然”
一切事物自 然而然、自 在天成的一 种内在本性。
外在自然物
内在天性
自然界或 外在世界
区别3/3
前者:基于参与审美活动的客观因 素,而从审美客体类型角度划分出 来的一种审美类型 后者:基于审美活动主客两方面要 素,而从审美活动形态角度划分出 来的审美经验形态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即:
前者注重自然审美的客观与 外在因素,是一种基于客观 外在自然事物这一特定存在 者的自然美 后者看重审美活动的内在或 主观因素,是一种基于自然 事物自在天成内在本性、艺 术文本和各种人类活动本真 状态或自然天成理想的自然 美。
与自然物自身的运动、变 化的无限丰富性有关
与人面对这些自然事物时 的视角、情感状态有关
谢谢观看
一切处于自然而然本真存在中的美皆 可称为自然美
自然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 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 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 征
具有美的属性的自然物都有其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 运动变化规律
外在自然物之美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然美须依赖于自然事物的物质 质料,内在天性之美的自然美则依赖于事物自然而 然地天性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1 联系2 联系3
联系4
自然事物自然而然地自在天然本性,构 成了外在自然物之美地自然美产生的基 础和根源。
自然美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美的
两种内涵
二 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一、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美的两种内涵
“自然”
自然界或世 界上一切非 人造的事物。
“自然”
一切事物自 然而然、自 在天成的一 种内在本性。
外在自然物
内在天性
自然界或 外在世界
区别3/3
前者:基于参与审美活动的客观因 素,而从审美客体类型角度划分出 来的一种审美类型 后者:基于审美活动主客两方面要 素,而从审美活动形态角度划分出 来的审美经验形态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即:
前者注重自然审美的客观与 外在因素,是一种基于客观 外在自然事物这一特定存在 者的自然美 后者看重审美活动的内在或 主观因素,是一种基于自然 事物自在天成内在本性、艺 术文本和各种人类活动本真 状态或自然天成理想的自然 美。
与自然物自身的运动、变 化的无限丰富性有关
与人面对这些自然事物时 的视角、情感状态有关
谢谢观看
一切处于自然而然本真存在中的美皆 可称为自然美
自然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 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 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 征
具有美的属性的自然物都有其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 运动变化规律
外在自然物之美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然美须依赖于自然事物的物质 质料,内在天性之美的自然美则依赖于事物自然而 然地天性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1 联系2 联系3
联系4
自然事物自然而然地自在天然本性,构 成了外在自然物之美地自然美产生的基 础和根源。
美丽的大自然课件

课程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大自然的美丽与多样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包括壮
丽的山川、广袤的森林、清澈的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世界。
02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们了解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保
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03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护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保障。
02
美丽自然景观欣赏
壮丽山川风光
01
02
03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山脉,包括珠穆 朗玛峰等著名高峰,雪山 、冰川景观壮美。
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著称,风景秀丽, 气势磅礴。
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 段峡谷风光各异,山水相 映成趣。
湖泊、河流与瀑布之美
青海湖
中国最大内陆湖,湖水清 澈,鸟岛等景点吸引无数 游客。
黄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 多个省份,壶口瀑布等景 点壮观非凡。
尼亚加拉瀑布
位于加拿大和美国边境, 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水势汹涌澎湃。
森林、草原和湿地景观
亚马逊雨林
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多 样性丰富,景色神秘迷人。
文学创作,抒发内心情感
寻找灵感来源
从大自然的景色、声音、气息等方面寻找文学创作的灵感 来源。
选择合适的文学形式
根据个人喜好和创作需求,选择合心情感
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内心情感,让读者感 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持水土等。
奇特有趣动物王国
自然美欣赏课堂PPT

æ 古人: “赤壁,断岸也,苏子再赋而秀发江山。 岘首,瘴岭也,羊公一登而名重宇宙。”
.
28
æ 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
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 个统一的风景。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 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 的默默无闻之中。
æ 魯迅先生也說,賈府的焦大不愛林妹妹。
.
变化之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
.
19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
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
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
霞蔚。”
—《世说新语》
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 关、董、巨等山水画境界的绝 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 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 美的发现中了! —宗白华
《匡庐图》荆浩 五代
•让我们以一颗纯正之心来感悟大自然 吧; •让我们欣赏自然美,更多地看柳浪、
闻莺声、赏荷花、观池鱼吧。
.
50
矣
怡
空
明
。
,
,
,
岳阳楼
.
32
《滕王阁序》
秋落 水霞 共与 长孤 天骛 一齐 色飞
,
滕王阁
.
33
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世说新语》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 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华林园
.
34
陶渊明
欲 辨
此 中
飞 鸟
山 气
悠 然
采 菊
心 远
问 君
而 无
“澄怀”—审美主体,在自然美的欣赏中审美主体应该具有澄清、空 明的胸怀,无杂念。同于康德所说的审美不涉利害。
“味象”—审美客体,指既要欣赏山水的形象,又要体味它们的灵趣。
.
28
æ 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
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 个统一的风景。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 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 的默默无闻之中。
æ 魯迅先生也說,賈府的焦大不愛林妹妹。
.
变化之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
.
19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
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
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
霞蔚。”
—《世说新语》
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 关、董、巨等山水画境界的绝 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 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 美的发现中了! —宗白华
《匡庐图》荆浩 五代
•让我们以一颗纯正之心来感悟大自然 吧; •让我们欣赏自然美,更多地看柳浪、
闻莺声、赏荷花、观池鱼吧。
.
50
矣
怡
空
明
。
,
,
,
岳阳楼
.
32
《滕王阁序》
秋落 水霞 共与 长孤 天骛 一齐 色飞
,
滕王阁
.
33
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世说新语》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 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华林园
.
34
陶渊明
欲 辨
此 中
飞 鸟
山 气
悠 然
采 菊
心 远
问 君
而 无
“澄怀”—审美主体,在自然美的欣赏中审美主体应该具有澄清、空 明的胸怀,无杂念。同于康德所说的审美不涉利害。
“味象”—审美客体,指既要欣赏山水的形象,又要体味它们的灵趣。
自然的美学ppt课件

花卉的色彩美
花卉的色彩丰富多样,如万紫千红 、金黄满地等,这些色彩让人感到 愉悦,并产生美的感受。
植物的质感美
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具有不 同的质感,如丝绒般的叶子、娇嫩 的花瓣、光滑的果实等,这些质感 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
动物与生态的美学特征
01
02
03
动物的形态美
动物的形态各异,如狮子 的勇猛、鹿的优雅、鸟的 轻盈等,这些形态给人以 美的感受。
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性。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自然美
生态平衡与自然修复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平衡的维护和自然环境的修复,保障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节能减排与绿色能源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倡导节能减排和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 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强调循环经济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 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感知氛围
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要注重感受大 自然所传递的氛围,如宁静、壮观、 神秘等,这些感受能够让我们更好地 理解和欣赏自然的美。
体验与想象
体验自然
欣赏自然美需要我们身临其境,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例如,在山 林中漫步、在海边漫步、在花海中漫步等,都能让我们更好地体验自然的美。
发挥想象
欣赏自然美还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然元素与人类情感、文化等相 结合,从中发掘出更多的美学价值。例如,可以将山川湖泊想象成一幅壮丽的画 卷,将森林想象成一座神秘的城堡。
宗教观点
在许多宗教中,自然被视为神的作品,它的美是神赋予的。这种观点在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一神论宗教中尤为明显。
03
人类学观点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自然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依赖
美丽的大自然ppt课件

干旱
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的现象,需加强水资源管理 和节水措施推广。
03 丰富多彩动植物 世界
植物种类与分布特点
植物种类繁多,包括种子植物、 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
分布广泛,从热带雨林到寒带 苔原,从低洼湿地到高山之巅。
不同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适应各种环境 条件。
动物种类及生活习性介绍
范围涵盖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岩石圈 等多个圈层。
多样性表现形式
01
02
03
地貌多样性
包括高山、平原、丘陵、 种动植物、微生物 等生物种类及其生态系统。
气候多样性
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多种气候类型。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
雪
低温下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 华成小冰晶,受温度和湿度影
响。
风
由气压差异引起空气流动形成, 受地形、季节等因素影响。
雾
地面附近空气中水蒸气达到饱 和时凝结形成,受温度和湿度
影响。
气候变化趋势及影响
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 升高。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暴雨、干旱、飓风等极端天气事 件频率和强度增加。
海平面上升
海洋吸收热量并扩张,导致海平 面上升对沿海城市构成威胁。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少, 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
01
02
03
04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温 室气体排放增加。
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 碳汇减少。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 效应加剧。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对于减缓 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的现象,需加强水资源管理 和节水措施推广。
03 丰富多彩动植物 世界
植物种类与分布特点
植物种类繁多,包括种子植物、 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
分布广泛,从热带雨林到寒带 苔原,从低洼湿地到高山之巅。
不同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适应各种环境 条件。
动物种类及生活习性介绍
范围涵盖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岩石圈 等多个圈层。
多样性表现形式
01
02
03
地貌多样性
包括高山、平原、丘陵、 种动植物、微生物 等生物种类及其生态系统。
气候多样性
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多种气候类型。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
雪
低温下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 华成小冰晶,受温度和湿度影
响。
风
由气压差异引起空气流动形成, 受地形、季节等因素影响。
雾
地面附近空气中水蒸气达到饱 和时凝结形成,受温度和湿度
影响。
气候变化趋势及影响
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 升高。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暴雨、干旱、飓风等极端天气事 件频率和强度增加。
海平面上升
海洋吸收热量并扩张,导致海平 面上升对沿海城市构成威胁。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少, 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
01
02
03
04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温 室气体排放增加。
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 碳汇减少。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 效应加剧。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对于减缓 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3
4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1.对自然事物及其属性的依赖性或鲜明的自然性 自然物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 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则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征。
2020/4/23
5
图1 .华山之险
图2 .黄山之奇 图3 .泰山之雄
就内在天性之美自然美的三种内涵而论,宇宙模式显然属于宇宙存在论美学范 畴,天成境界模式则既是人生存在论美学范畴,亦可谓艺术风格论美学范畴。
2020/4/23
22
第三节 天然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一、自然界的天然美 二、人生社会的天然美 三、艺术品的天然美
2020/4/23
23
一、自然界的天然美
2020/4/23
9
2020/4/23
图6 .雾中的梧桐山 (深圳市)
10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4.自然审美的处身性与不可传达性 即审美者身处审美活动中的全感官身心参与性、亲身经历性及源发体验性,环 境美学家普遍强调自然审美是一种“介入式”的审美经验感知模式
2020/4/23
11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图16. 永定土楼内部
25
三、艺术品的天然美
它有别于人工性特征突出的人工型艺术美,是将人工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自然 型艺术美。
2020/4/23
16
图9. 《竹》,(明 )徐渭 图10. 《兰》,(清)石涛
图8. 《梅》,关山月
2020/4/23
图11. 《菊》,齐白石
17
三、宇宙模式
自然美欣赏的宇宙论模式 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与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实际均在一定意义上 提出了一种可称之为宇宙本体论的自然美欣赏模式。 毕达哥拉斯的宇宙本体论侧重于外在自然物之美。 庄子的宇宙本体论侧重于内在自然本性。 他们分别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数”与“道”同自然万物的美联系起来, 而且给予了同样的宇宙本体论地位。
2020/4/23
18
2020/4/23
图12. 《临流独坐图》,(北宋) 范宽。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 巨制。深郁的山坳间腾起弥漫浮动 的云雾,吐吞变灭,更让人忘身于 万山之中……
19
四、天成之美
庄子的核心思想一方面讲宇宙本体、自然天行即天道,一方面则更讲社会人生、 效法自然即人道。因而,庄子的“天地之美”(《知北游》、《天下》)自然美 思想一方面可归诸宇宙本体论,另一方面则更应视为以其宇宙本体论为基础的人 生理想论或存在论。
康德:“那必须是自然,或被我们认为是自然,以便我们能对美本身怀有一种 直接的兴趣。0/4/23
24
二、人生社会的天然美
即人的自然化与自由实践,它既是对超道德的本真自然人格的审美欣赏,又是 对超道德的自然天成境界的审美创造。
2020/4/23
图15. 永定土楼外观
对于庄子,“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过程正是其与道合一、臻达天地自然之境 的过程,也即我们所谓自然审美的展开过程。
自然而然的天成境界自然美并不是稀罕的奢侈品,它实际植根于人生最根本的 生存方式之中。
2020/4/23
20
2020/4/23
图13. 《山水小品》,金农
21
几种模式的区分
如画模式与比德模式侧重于外在自然物之美意义上的自然美,天成境界模式着 意于内在天性之美意义上的自然美,宇宙模式则对两种自然美均有强调
14
二、比德模式
自然美欣赏的伦理学模式。 即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作为审美客体可以与审美主体“比德”,即从中 可感受到某种人格化的道德美。 因而,“比德”之“比”即比拟或象征,“德”则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格。“比 德”即自然对象之美是儒家君子之人格美德的比喻或象征。
2020/4/23
15
二、比德模式
2020/4/23
7
2020/4/23
图5 .壶口飞瀑
8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3.自然美的形态多变性与变异性 因主客条件的制约,自然美具有形态多变性与变异性特征。 这一方面与自然物自身的运动、变化的无限丰富性(四季、阴晴、朝暮、云雨 等)有关; 另一方面与人面对这些自然事物时的视角、情感态度等有关。
“于玉比德”和“于水比德” 产生自中国先秦并为后世广为认同与传扬的比德理论或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 中国文化“一天人”、“同真善”哲学特征与类比思维方式,是强调主体即所谓 君子人格美建构的中国美学在自然审美或自然美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比德可谓用来解释人们追求自然美或从事自然审美的一部分深层背 景、原因的一种理论,而并非解释自然美与自然审美本身性质与特征的理论。
第六章 自然美
2
1
内容概要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性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第三节 天然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2020/4/23
2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性
一、自然美的两种内涵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2020/4/23
3
一、自然美的两种内涵: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
一、如画模式 二、比德模式 三、宇宙模式 四、天成之美
2020/4/23
12
一、如画模式
如画观念同西方近现代以来风景画(landscape)画种的逐渐独立和成熟、人 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性欣赏的普遍化、美学学科的独立及与“秀美(优美)”相 对而言的“崇高”审美范畴的出现等审美并美学领域的新发现密不可分。
从审美本质角度看,“如画”之风景模式表现出艺术审美对自由形式及其感觉 方式的重大推广作用:本来发端于劳动自由形式的艺术审美,反过来也成为深刻 塑造人类感觉方式的模式与标准,以至人类会自觉不自觉地借助艺术形式来感受 并评价包括自然在内的现实生活。
2020/4/23
13
2020/4/23
图7.未免湖畔的画家
2020/4/23
图4 .青城山之幽
6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2.自然美的内容相对朦胧、宽泛,侧重于自然事物的形式美 同社会美整体内涵意义丰富、内容充实,但形式粗糙不同,自然美多半内涵稀 薄、缺乏确定内容,但其形式却清晰鲜明、具体生动,侧重于形式美。 因此,线条、形状、色彩、声音、质料等形式美的因素,成为外在自然物之美 的自然美欣赏中最重要和压倒其他的部分。 自然物往往以它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响、生气盎然的姿态等感性形式直接唤 起人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