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

合集下载

第六章自然美

第六章自然美

2024/5/12
图4 .青城山之幽
6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2.自然美的内容相对朦胧、宽泛,侧重于自然事物的形式美 同社会美整体内涵意义丰富、内容充实,但形式粗糙不同,自然美多半内涵稀 薄、缺乏确定内容,但其形式却清晰鲜明、具体生动,侧重于形式美。 因此,线条、形状、色彩、声音、质料等形式美的因素,成为外在自然物之美 的自然美欣赏中最重要和压倒其他的部分。 自然物往往以它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响、生气盎然的姿态等感性形式直接唤 起人的美感。
对于庄子,“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过程正是其与道合一、臻达天地自然之境 的过程,也即我们所谓自然审美的展开过程。
自然而然的天成境界自然美并不是稀罕的奢侈品,它实际植根于人生最根本的 生存方式之中。
2024/5/12
20
2024/5/12
图13. 《山水小品》,金农
21
几种模式的区分
如画模式与比德模式侧重于外在自然物之美意义上的自然美,天成境界模式着 意于内在天性之美意义上的自然美,宇宙模式则对两种自然美均有强调
2024/5/12
27
推荐书目
1 .李泽厚:《华夏美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2 .蔡锺翔:《美在自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 .乐黛云:《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4 .[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西方六 大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5 .[加]卡尔松:《环境美学:自然、艺术与建筑的鉴赏》,杨平译,四川人民 出版社2006年版。
2024/5/12
28
思考题
1.你怎么看自然美这个概念? 2.较之于艺术美,自然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性? 3.自然美欣赏有哪些代表性模式? 4.怎样理解作为中国美学核心自然美范畴的天然美或天成之美? 5.在现代性背景下,较之艺术美,自然审美对于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

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观点一: 观点一: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朱光潜先生多次引用过19世纪英国学者罗斯金的一句话,“我从 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比得上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一半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说:“一个塑像的美绝不可 能超过一个活人的美,因为一张照片绝不可能比本人更美。” 观点二: 观点二: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最有名的就是黑格尔,他在《美学》中说,我们可以肯定说艺 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 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 多少。“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能涵盖一切,所以 一切美只有涉及心灵的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 时,才真正是美的”。
一、自然美的性质
对于自然美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3、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50年代讨论里,持这种看法的就是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 的统一的李泽厚,后来发展成为实践美学。 所谓“自然的人化”,就是说人通过生产劳动的实践改造了自 然界,自然界包括人自身。这样自然界就成了“人化的自 然”,人在这个“人化的自然”中看到的人类改造世界的本 质力量,就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就产生了美感,所以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三)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观点三: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所以它们都称作美。 观点三: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所以它们都称作美。 这是朱光潜在50年代美学讨论中一再强调的。用郑板桥的说 法,自然美是胸中之竹,艺术美就是手中之竹。它们都又有 赖于人的意识的发现、照亮和创造。就它们都是意象世界, 都离不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来说它们并没 有谁高谁低之分。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他的理论的 理由是艺术美是心灵产生的,其实自然美也是心灵产生的。 宗白华先生说过:“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

美学概论中的自然美

美学概论中的自然美

美学概论中的自然美
一、引言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和价值的学科,自然美则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涉及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美感体验。

自然美不仅是人类文化艺术的源头,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自然美的特点
1. 客观性: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与主体没有直接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2. 多样性:自然美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自然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景象。

3. 无价值取向:与文化艺术相比,自然美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它并不追求某种特定目标或效果,而只是单纯地呈现出来。

三、自然美在人类文化艺术中的作用
1. 启发灵感:自然界中充满了无限创意和想象力,许多艺术家通过对
大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来汲取灵感。

2. 塑造审美观念: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欣赏和感受,人们可以培养出
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标准。

3. 促进身心健康:大自然中的美景可以带给人们身心上的愉悦和放松,从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四、自然美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
1. 中国文化中的自然美: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自然美的诗歌、绘画
和音乐作品,例如《山水诗》、《山水画》和古琴音乐等。

2. 西方文化中的自然美:西方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自然美的艺术作品,例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和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交
响诗《行星》等。

五、结语
总之,自然美是一个广阔而丰富多彩的领域,在人类文化艺术发展过
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欣赏和感受,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世界、塑造审美观念,并促进身心健康。

第四章自然美

第四章自然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生”的哲学 • “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 所说的“生态美”。
The End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西方哲人的“美在意象”:车尔尼雪夫斯基
• “构成自然界的美的是使我们想起人来(或者,预示人格) 的东西,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 美的意义。” • “人一般地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 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和欢乐相连的。太阳和日光 之所以美得可爱,也就因为它们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源泉, 同时也因为日光直接有益于人的生命机能,增进他体内器 官的活动,因而也有益于我们的精神状态。”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自然美是什么?
自然美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 风景的审美意象。
自然美是审美意象
• 宗白华:“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 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 深的灵境”。 • 石涛:“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 郑板桥 :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 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 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 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
“意象说”:
美不是自然物的客观物理属性,美是人与自然的沟 通和契合而形成的意象世界,因而它必然受历史的、社会 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 活动的具体情境的影响,必然包含审美的价值内涵。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客观说”:
• 赫尔德:“美的对象是被置于一个上升的阶梯之 上的:从轮廓、颜色和声调,从光、声音到花朵、 水、海洋、鸟、地上的动物到人。”

第06章-自然美 ppt课件

第06章-自然美  ppt课件

课件
图6 .雾中的梧桐山 (深圳市)
课件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4.自然审美的处身性与不可传达性 即审美者身处审美活动中的全感官身心参与性、亲身经历性及源发体验性,环 境美学家普遍强调自然审美是一种“介入式”的审美经验感知模式
课件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一、如画模式 二、比德模式 三、宇宙模式 四、天成之美
1.对自然事物及其属性的依赖性或鲜明的自然性 自然物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 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则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征。
课件
图1 .华山之险
图2 .黄山之奇
图3 .泰山之雄
图4 .青城山之幽
课件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2.自然美的内容相对朦胧、宽泛,侧重于自然事物的形式美 同社会美整体内涵意义丰富、内容充实,但形式粗糙不同,自然美多半内涵稀 薄、缺乏确定内容,但其形式却清晰鲜明、具体生动,侧重于形式美。 因此,线条、形状、色彩、声音、质料等形式美的因素,成为外在自然物之美 的自然美欣赏中最重要和压倒其他的部分。
课件
一、如画模式
如画观念同西方近现代以来风景画(landscape)画种的逐渐独立和成熟、人 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性欣赏的普遍化、美学学科的独立及与“秀美(优美)”相 对而言的“崇高”审美范畴的出现等审美并美学领域的新发现密不可分。
从审美本质角度看,“如画”之风景模式表现出艺术审美对自由形式及其感觉
课件
推荐书目
1 .李泽厚:《华夏美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2 .蔡锺翔:《美在自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 .乐黛云:《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4 .[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西方六 大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美学原理04_自然美

美学原理04_自然美

彼特拉克(1304~1374)
提香《神圣和世俗的爱》(约1514),布上油 画,118×279厘米,罗马波尔盖茨美术馆
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早在魏晋南北朝 时便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并自宋迄今, 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宗白华:“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 发现了自己的真情。”
(明)项圣谟:大风呼号图
“四君子”、“岁寒三友”几乎成为中 国永恒的画题,倒不是因为它们比别的 花别的树美,而是因为它们是人格的象 征。
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 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 云,不为俗屈。”
张潮《幽梦影》卷下:“梅令人高,兰 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 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 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 柳令人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者开始倡导生 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就是要超 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
生态美就是要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 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深刻的生态识度,极 富现代意蕴,为我们今天建立生态美学提 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在他们眼 中,世界是一个生意盎然的世界,天地万 物均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精神。
苏辙《栾城集》卷17载 墨竹大师文同语: “始予隐乎崇山之阳, 庐乎修竹之林。……朝 与竹乎为游,暮与竹乎 为朋。饮食乎竹间,偃 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 多矣。”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真山水之川 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 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 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 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 惨淡而如睡。”
自然物本身是无所谓美的,自然美并不 是自然物、自然风景自身中客观存在着 美。

第六章自然美

第六章自然美
第六章
自然美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美的
两种内涵
二 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一、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美的两种内涵
“自然”
自然界或世 界上一切非 人造的事物。
“自然”
一切事物自 然而然、自 在天成的一 种内在本性。
外在自然物
内在天性
自然界或 外在世界
区别3/3
前者:基于参与审美活动的客观因 素,而从审美客体类型角度划分出 来的一种审美类型 后者:基于审美活动主客两方面要 素,而从审美活动形态角度划分出 来的审美经验形态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即:
前者注重自然审美的客观与 外在因素,是一种基于客观 外在自然事物这一特定存在 者的自然美 后者看重审美活动的内在或 主观因素,是一种基于自然 事物自在天成内在本性、艺 术文本和各种人类活动本真 状态或自然天成理想的自然 美。
与自然物自身的运动、变 化的无限丰富性有关
与人面对这些自然事物时 的视角、情感状态有关
谢谢观看
一切处于自然而然本真存在中的美皆 可称为自然美
自然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 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 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 征
具有美的属性的自然物都有其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 运动变化规律
外在自然物之美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然美须依赖于自然事物的物质 质料,内在天性之美的自然美则依赖于事物自然而 然地天性
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 之美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1 联系2 联系3
联系4
自然事物自然而然地自在天然本性,构 成了外在自然物之美地自然美产生的基 础和根源。

简述自然美的5种基本风格或类型

简述自然美的5种基本风格或类型

简述自然美的5种基本风格或类型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所呈现出的美丽景色,是一种自然的美感。

自然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美的风格和类型有很多种,下面就来简述自然美的5种基本风格或类型。

一、山水风光山水风光是自然美的一种基本风格,它包括山、水、云、雾、林、岛等各种自然景观,以及这些景观所呈现出来的各种自然光影、色彩、气息等。

山水风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审美理念和精神追求。

山水风光的美在于它朴素、自然、深沉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二、花鸟鱼虫花鸟鱼虫是自然美的另一种基本风格,它包括各种花卉、鸟类、鱼类和昆虫等自然生物,以及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形态、颜色和气息等。

花鸟鱼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审美理念和精神追求。

花鸟鱼虫的美在于它鲜活、灵动、细腻的表现和独特的风格。

三、天地人天地人是自然美的第三种基本风格,它包括天、地、人三个方面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以及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形态、颜色和气息等。

天地人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类文化中的一种审美理念和精神追求。

天地人的美在于它广阔、深邃、神秘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四、四季风光四季风光是自然美的第四种基本风格,它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呈现出来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以及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形态、颜色和气息等。

四季风光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类文化中的一种审美理念和精神追求。

四季风光的美在于它多彩、变幻、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和独特的风格。

五、自然人文自然人文是自然美的第五种基本风格,它包括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和自然现象,以及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形态、颜色和气息等。

自然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类文化中的一种审美理念和精神追求。

自然人文的美在于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和谐、共生和独特的风格。

综上所述,自然美的风格和类型有很多种,但山水风光、花鸟鱼虫、天地人、四季风光和自然人文是其中比较基本和代表性的五种风格或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感受到某种人格化的道德美。 因而,“比德”之“比”即比拟或象征,“德”则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格。“比
德”即自然对象之美是儒家君子之人格美德的比喻或象征。
二、比德模式
“于玉比比德理论或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
中国文化“一天人”、“同真善”哲学特征与类比思维方式,是强调主体即所 谓君子人格美建构的中国美学在自然审美或自然美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比德可谓用来解释人们追求自然美或从事自然审美的一部分深层背 景、原因的一种理论,而并非解释自然美与自然审美本身性质与特征的理论。
就内在天性之美自然美的三种内涵而论,宇宙模式显然属于宇宙存在论美学范 畴,天成境界模式则既是人生存在论美学范畴,亦可谓艺术风格论美学范畴。
第三节 天然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一、自然界的天然美 二、人生社会的天然美 三、艺术品的天然美
一、自然界的天然美
康德:“那必须是自然,或被我们认为是自然,以便我们能对美本身怀有一种 直接的兴趣。”(《判断力批判》第42节)
对于庄子,“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过程正是其与道合一、臻达天地自然之境 的过程,也即我们所谓自然审美的展开过程。
自然而然的天成境界自然美并不是稀罕的奢侈品,它实际植根于人生最根本的 生存方式之中。
图13. 《山水小品》,金农
几种模式的区分
如画模式与比德模式侧重于外在自然物之美意义上的自然美,天成境界模式着 意于内在天性之美意义上的自然美,宇宙模式则对两种自然美均有强调
3.自然美的形态多变性与变异性 因主客条件的制约,自然美具有形态多变性与变异性特征。 这一方面与自然物自身的运动、变化的无限丰富性(四季、阴晴、朝暮、云雨
等)有关; 另一方面与人面对这些自然事物时的视角、情感态度等有关。
图6 .雾中的梧桐山 (深圳市)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4.自然审美的处身性与不可传达性 即审美者身处审美活动中的全感官身心参与性、亲身经历性及源发体验性,环 境美学家普遍强调自然审美是一种“介入式”的审美经验感知模式
思考题
1.你怎么看自然美这个概念? 2.较之于艺术美,自然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性? 3.自然美欣赏有哪些代表性模式? 4.怎样理解作为中国美学核心自然美范畴的天然美或天成之美? 5.在现代性背景下,较之艺术美,自然审美对于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从审美本质角度看,“如画”之风景模式表现出艺术审美对自由形式及其感觉 方式的重大推广作用:本来发端于劳动自由形式的艺术审美,反过来也成为深 刻塑造人类感觉方式的模式与标准,以至人类会自觉不自觉地借助艺术形式来 感受并评价包括自然在内的现实生活。
图7.未免湖畔的画家
二、比德模式
自然美欣赏的伦理学模式。 即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作为审美客体可以与审美主体“比德”,即从中
图14. 十里荷花
二、人生社会的天然美
即人的自然化与自由实践,它既是对超道德的本真自然人格的审美欣赏,又是 对超道德的自然天成境界的审美创造。
图15. 永定土楼外观
图16. 永定土楼内部
三、艺术品的天然美
它有别于人工性特征突出的人工型艺术美,是将人工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自然 型艺术美。
图17. 厦门玉石品 ——“留得残荷听雨声”
一、如画模式 二、比德模式 三、宇宙模式 四、天成之美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一、如画模式
如画观念同西方近现代以来风景画(landscape)画种的逐渐独立和成熟、人 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性欣赏的普遍化、美学学科的独立及与“秀美(优美)” 相对而言的“崇高”审美范畴的出现等审美并美学领域的新发现密不可分。
薄、缺乏确定内容,但其形式却清晰鲜明、具体生动,侧重于形式美。 因此,线条、形状、色彩、声音、质料等形式美的因素,成为外在自然物之美
的自然美欣赏中最重要和压倒其他的部分。 自然物往往以它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响、生气盎然的姿态等感性形式直接唤
起人的美感。
图5 .壶口飞瀑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本章小结
关键词:自然美; 比德模式 ;天然美 自然美有两种内涵,即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自然审美依赖自然事
物及其属性,内容相对朦胧、宽泛,形态多变,审美过程不可传达。 自然审美的主客体代表性模式有如画模式、比德模式、宇宙本体论模式和天成
境界。 天然美即内在天性之美的自然美。它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第六章 自然美
内容概要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性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第三节 天然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性
一、自然美的两种内涵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一、自然美的两种内涵: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1.对自然事物及其属性的依赖性或鲜明的自然性 自然物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
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则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 征。
图1 .华山之险 图2 .黄山之奇
图3 .泰山之雄 图4 .青城山之幽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2.自然美的内容相对朦胧、宽泛,侧重于自然事物的形式美 同社会美整体内涵意义丰富、内容充实,但形式粗糙不同,自然美多半内涵稀
而且给予了同样的宇宙本体论地位。
图12. 《临流独坐图》,(北宋) 范宽。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 巨制。深郁的山坳间腾起弥漫浮动 的云雾,吐吞变灭,更让人忘身于 万山之中……
四、天成之美
庄子的核心思想一方面讲宇宙本体、自然天行即天道,一方面则更讲社会人生、 效法自然即人道。因而,庄子的“天地之美”(《知北游》、《天下》)自然 美思想一方面可归诸宇宙本体论,另一方面则更应视为以其宇宙本体论为基础 的人生理想论或存在论。
图9. 《竹》,(明 )徐渭 图10. 《兰》,(清)石涛
图8. 《梅》,关山月
图11. 《菊》,齐白石
三、宇宙模式
自然美欣赏的宇宙论模式 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与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实际均在一定意义上
提出了一种可称之为宇宙本体论的自然美欣赏模式。 毕达哥拉斯的宇宙本体论侧重于外在自然物之美。 庄子的宇宙本体论侧重于内在自然本性。 他们分别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数”与“道”同自然万物的美联系起来,
一般简明地表述为“天然”、“天成”或“天然(之)美”、“天成(之) 美”,涵盖了自然界、人生社会、艺术等诸多审美领域的核心美学范畴。
推荐书目
1 .李泽厚:《华夏美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2 .蔡锺翔:《美在自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 .乐黛云:《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4 .[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西方六大 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5 .[加]卡尔松:《环境美学:自然、艺术与建筑的鉴赏》,杨平译,四川人民 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