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防疫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动物防疫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1、免疫方式
注射 刺种 滴鼻点眼 饮水 喷雾
动物防疫员医学知识
34
2、接种前准备工作 3、免疫程序 4、做好接种记录 5、接种后观察
出现急性反应的一般救治方法是 尽快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
动物防疫员医学知识
35
五、患病动物基本处理技术
(一)疫情报告
动物防疫员医学知识
36
(二)隔离
1.意义: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传播蔓延, 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加以就地扑 灭
的运送、剖检人员的防护准备 2、畜禽尸体剖检术式
(1)猪的剖检术式:一般不剥皮,采用背卧(仰卧)式。 打开腹腔及摘出脏器 打开胸腔及摘出脏器 内脏器官的检查
动物防疫员医学知识
42
(2)鸡的尸体剖检法
打开胸腹腔取出脏器 剪开喙角,打开口腔,剪断舌骨,将舌、喉、
食管、嗉囊、气管等剥离下来 用骨剪剪开鼻腔,检查内容物
4、环境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和饲养管理 条件等。如动物在低温中可增加阿托品 的毒性。
动物防疫员医学知识
15
(二)医疗器械
1、注射器: (1)金属注射器。注意消毒时不宜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法, 因其中的橡皮圈及垫圈容易老化。 (2)玻璃注射器
动物防疫员医学知识
16
2、体温计 3、听诊器 4、手术刀 5、手术剪 6、手术镊 7、止血钳 8、持针钳 9、缝合针 10、缝线
(一)临床症状观察 1、测定动物体温、心率、呼吸率的方法 (1)体温检查 家畜 直肠
禽类 翅膀下
(2)心率检查 脉搏 5分钟的脉搏数,“次/分”
听诊器听心跳次数 1分钟心跳 次数,“次/分” (3)呼吸率检查 观察动物胸腹壁的起伏或鼻翼开张 听诊器在家畜胸部听呼吸音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PPT课件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PPT课件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排毒 (2)病原携带者 病愈后病原携带者:症状消失后排毒
健康病原携带者:没有患过该传染病却能排毒
2、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
传播途径 (1)概念:病原微生物由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在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 的路径。
(2)传播途径可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原微生物排出后至刚接触到被感染动物(空气、水源、土壤等) 第二阶段:病原微生物从接触到易感动物后到侵入体内组织器官(消化道、呼
第二节、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兽医流行病学概念
兽医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动物群体间疾病死亡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 的科学。
研究范围:动物群体中的一切疾病 研究对象:动物群体 主要方法:调查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释资料,并作生理学推断 任务: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对策
二、兽医流行病学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
表现形式
发病动物数
时间
发病范围
举例
散发性
不多
不定
零星病例
破伤风
地方流行性
比散发多
流行性
比较多
大流行性
很多
较短时间内
一定区域内, 传播范围不大
乡、镇、县、 省或更大范围
国家与国家之 间,非常广泛
猪丹毒、支原 体肺炎
鸡新城疫、口 蹄疫
禽流感、口蹄 疫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对病原微 生物的影

对传播媒 介的影响
(4)兽医监督与兽医卫生措施的计划 (5)生物制品和抗生素的使用计划
(二)区域性防疫计划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编好“基本情况” 第二,在拟定防疫措施的计划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现有兽医的力 量及其技术水平,不要把经过的努力仍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勉强写在计 划中;另一方面应估计到在开展预防工作过程中培养基层技术的力量 的可能性等 第三,拟定防疫措施计划时还要考虑应用新的科学成果,只有那些效 果良好而又符合经济原则的新成果才有价值推广。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PPT课件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PPT课件
★ 适用于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皮革、裘皮 、羊毛、橡胶、塑料制品、图书、谷物、饲料等忌热 、忌湿物品的消毒。
★ 消毒方法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要求环境相对湿度为 30%~50%,最适温度38℃~54℃,但不得低于18℃, 消毒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3)生物消毒法:
利用某种生物来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生物消毒法。如粪便和垃圾的发酵,利用嗜热细菌 繁殖产生的热量杀灭病 原微生物。此外,水在砂滤 时,可依靠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物膜将微生 物滤除。此类方法过程缓慢,效果不完全可靠,对 细菌芽孢一般无杀灭作用。
、高压蒸气消毒法
❖ 焚烧:患病动物尸体及其污染的垫草、饲料残渣、 垃圾以及其他物品。
❖ 烧灼:适用于耐烧灼物品的消毒。如金属制品、载 玻片等。对于不易燃的畜舍地面、墙壁等可以用火 焰喷灯。
❖ 热空气消毒法:在电热干燥箱内进行,适用于高温 下不损坏、不变质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瓷器等的灭 菌。 灭菌温度需160℃维持2 h 。
❖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人体和动物都有伤害,故应 用较少。
(2)化学消毒法
❖ 按杀菌作用水平可将其分为三类: ❖ 1、高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各种细菌、真菌及病毒,包括
细菌芽孢的消毒剂,故称灭菌剂。常用的高效消毒剂有过 氧化物类(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等)、醛类(甲醛 、戊二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有机氯类、无机氯 类)等。
2、消毒方法的选择 ⑴ 染有细菌芽孢等的物品,可选择火焰或焚烧消毒法; ⑵ 染有一般病原体的物品,可选择煮沸消毒法; ⑶ 不耐热、湿的染疫物和圈舍、仓库等,可选择气体熏蒸 消毒; ⑷ 怕热而不怕湿的物品可采用消毒液浸泡; ⑸ 染有一般病原体的粪便、垃圾、垫草等污物应选择生物 消毒法等
(四)消毒药品的选择、配制和使用

动物卫生防疫基础知识课件(共20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卫生防疫基础知识课件(共20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3.动物饲养厂生产区入口处要建宽于门口、长于汽车轮一周半的 水泥结构的消毒池(车辆消毒通道)和值班室(严格管理出入人 员),以及更衣、淋浴、消毒室(人员消毒通道,该室应单一流向, 出、入口分开)。 4.畜(禽)舍入口要建宽于门 口、长1.5米的消毒池。 5.动物饲养场四周要建筑围墙或 其屏障,防止人和动物进入场内。 6.有条件的饲养场要自建深水井 或车辆消毒
生产区内、外车辆、用具必须严格分开 ,生产区内车辆、用具只限在生产区内 使用,不准出生产区; 生产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入生产区, 必须进入时,需经主管领导批准,经认 真消毒后方准进入。
六、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对保障动物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饲养场的环境卫生包括畜(禽)舍卫生和生产区卫生。
(一)畜(禽)舍卫生
为了杀灭畜(禽)舍内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动物健康,必须建立畜 (禽)舍卫生、消毒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每天清扫畜(禽)舍走道、工作间、用具、设备、地面,及时清除粪便; 每天清扫、洗刷、消毒料槽、水槽; 经常进行带畜(禽)消毒; 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栋; 畜(禽)舍内用具要有标记,固定 本舍使用,不得串用; 饲养人员在接触动物、动物产品、 饲料、饮水等前必须用消毒水洗手;
二、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动物饲养场的建筑应当按照保护人畜健康,人员、动物、物资运转单 一流向,利于防疫,便于饲养,节约用地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 ,按人、畜、污的顺序,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
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1.要分区规划。职工生活区、行政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 病死动物和粪便污水处理区应当分开,相距一定距离并有隔离带或 墙,特别是生活区和生产区要严格分开。

《动物防疫》课件

《动物防疫》课件
动物疾病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防疫工作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的有效方 法,确保动物获得必要的免疫 保护。
卫生措施
保持清洁的环境和良好的卫生 习惯是减少疾病传播的关键。
隔离管理
及时隔离疾病患者,可以减少 疾病向其他动物传播的风险。
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健康检查
《动物防疫》PPT课件
主题:《动物防疫》PPT课件 动物防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课件将介绍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以及防疫工作 的关键措施。
防疫的重要性
1 保护动物健康
防疫措施可以预防动物疾病,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福祉。
2 维护生态平衡
有效的防疫工作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疾病传播给其他物种的风险。
3 保护人类健康
案例分享
分享成功的防疫案例,用以鼓励和启发他人。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成果
总结已取得的防疫成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防疫工作。
2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的防疫工作,提出更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
2
禽流感
定期检测、隔离患Leabharlann 和遵循消毒规程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3
猪瘟
合理饲养、定期检查和病死动物处理是预防猪瘟的有效方法。
防疫经验与案例分享
加强监测
及时监测动物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 施。
加强协作
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提高防疫工 作的效果。
强化宣传
加强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和方法。
定期进行全面的动物健康检查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组 成部分。
生物安全措施
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防止疾病的传入和扩 散。

动物防疫员培训课件

动物防疫员培训课件

04
动物防疫实践案例分析
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禽流感疫情处置。介绍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防控措施和
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防疫员了解禽流感疫情的严
重性和防控的重要性。
02
案例二
口蹄疫疫情处置。阐述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机制、疫情监测、预防措施和
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提高防疫员对口蹄疫疫情的认
告动物疫情。
动物免疫接种
根据免疫程序,对所辖区域内 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动 物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
动物疫情处置
在发生动物疫情时,负责现场 处置工作,包括隔离、消毒、 扑杀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动物防疫宣传与教育
向养殖户和公众宣传动物防疫 知识,提高大家的防疫意识和
能力。
动物防疫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01
规定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防疫措施、法律
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02
提出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治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
,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地方政府相关法规和政策
03
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动物防疫法规和政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课件内容回顾与总结
动物疫病基础知识
介绍了动物疫病的种类、症状、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为防疫工作 提供了理论支持。
防疫技能与方法
详细讲解了动物防疫的常用技能和方法,包括疫苗接种、消毒措施 、疫情监测等,提高了防疫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强调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增强了防疫员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

新进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ppt课件

新进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ppt课件

03 动物防疫技能培训
防疫设备的正确使用
防疫设备的种类
介绍各种防疫设备,如消毒设备、检测设备等,以及它们在防疫 工作中的重要性。
防疫设备的操作方法
详细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各种防疫设备,包括设备的启动、使用步骤、 注意事项等。
防疫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介绍如何对防疫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和使用效果。
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保障动物健康
通过防疫措施,预防和控制动物 疫病的发生,保障动物的健康和
福利。
维护公共卫生
动物疫病不仅影响养殖业生产,还 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动 物防疫也是维护公共卫生的关键措 施。
促进经济发展
健康的动物是养殖业发展的基础, 通过有效的动物防疫,可以促进养 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动物防疫水平的建议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和技能的 培训和教育,提高动物防疫员的
素质和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 法规,规范动物防疫行为。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动物防疫组织的合作 和交流,引进先进的动物防疫技
术和经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包括采样、检测、隔离、消毒等 方面的实操技能培训。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动物疫情的 处置方法和防控措施。
动物疫情概述
介绍动物疫情的种类、传播途径、 危害等方面的知识。
职业素养与责任
强调动物防疫员的职业素养和责 任心,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 风险意识。
02 动物防疫基础知识
动物疫病的分类
按照病原分类
总结词
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动物防疫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动物防疫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2、抗原竞争(免疫间的相互干扰)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免疫 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降低,因此, 为保证免疫效果,对当地比较流行的传染病最后单独 接种,同时在产生免疫力之前不要接种对该疫苗有拮 抗作用的疫苗,特别要提出的是,在免疫接种后,如 果猪场短期内感染了病毒,由于抗原竞争,机体对感 染病毒不产生免疫应答,这时的发病情况有可能比不 接种疫苗时还要严重。至于还有人使用二、三联疫苗, 是因为一方面有些疫苗的相互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减 少免疫次数有利于生产。
• 2、疫苗本身血清型差异
有些病原的血清型较多,免疫接种时没法选 用与本地流行毒(菌)株相对应的血清型疫苗。如大 肠杆菌按菌体抗原分有100多个血清型,并且不同 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作用,因此用针对少数 几种血清型制成的基因工程苗并不能很好预防自 然界流行的各种不同血清型引起的大肠杆菌病的 发生。
疫苗的种类
• ①菌苗、②疫苗、③类毒素。习惯上。把以上3种 生物制品简称为疫苗。目前常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 和灭活疫苗 。
• a、弱毒疫苗:是利用毒力减弱的细菌或病毒等
微生物经大量繁殖后制成的活苗,如:猪瘟。 b、灭活苗:将病源微生物(强毒或弱毒)大量繁
殖后,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如甲醛)方法使其失活, 但仍保留免疫原性制作的苗。
注意事项
• 1、严格按说明书要求保存、运输和使用。 不同的疫苗保存和运输的方法不尽相同。由于生 产中使用的佐剂不同,即使同一个厂家生产的不 同批次疫苗使用方法也不相同。 2、现用现配。 冻干疫苗配后在4小时内用完,油乳剂灭活苗和铝 胶疫苗要升高到室温,当天内用完,过期不能使 用。有专用稀释液的,要用专用的稀释液。
• 7、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学过程,受到机体遗 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提供绝对的保 护,大多数猪只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呈中等水平, 而一小部分猪只则免疫应答很差。因此,疫苗的 保护不是百分之百。即使如此,一般60%~70% 的保护率就足以有效地阻止疾病在猪群内的传播, 所以,其免疫接种的效果还是相当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3.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1.夺取营养 ▪ 胃肠道内的寄生虫以宿主胃肠内的已消化和半消化的食物
为营养; ▪ 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红细胞并以血红蛋白为食物; ▪ 在组织内寄生的寄生虫以宿主的组织液以及被它们破坏的
组织为食物。如:绵羊夏伯特线虫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14
2.机械性损伤 ----虫体以吸盘、吻突和口囊等特殊器官附着在胃
兔鲜血悬滴镜检见大量蓝色 猪鲜血悬滴镜检见大量蓝色附红细 附红细胞体附着红细胞表面 ×1000 胞体 附着红细胞表面 ×1000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22
3.毒素作用 寄生虫生活期间排出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及虫体死 亡崩解时释放出的体液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引起 局部或全身反应。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10
转归期(恢复期) : 死亡:病原体的致病性能增强,或动物体的抵抗力减退,
则传染过程以动物死亡为转归。 康复:动物体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则机体便逐步恢复健
康,表现为临诊症状逐渐消退,体内的病理变化逐 渐减弱,正常的生理机能逐步恢复。 机体在一定时期保留免疫学特性。 在病后一定时间内有带菌(毒)排菌(毒)现象。
抗力)。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2
1. 感染/传染
2. 病原微生物侵 入 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 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3
2.感染的类型
▪ 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 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 一过性感染和顿挫性感染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11
二、动物寄生虫病的特征
▪ 1.寄生方式多样(内寄生、外寄生;永久性寄生、定期性寄 生等)
▪ 2.生活史复杂(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如日本血吸虫 人、兽 (终末宿主) 钉螺(中间宿主))
▪ 3.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兽共患病中有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69种,我国存在60种,其中最重要的21种。在这21种中 ,日本分体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棘球蚴病、 旋毛虫病、弓形虫病、牛带绦虫病、枝睾吸虫病、姜片形 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流行亦较严重。寄 生虫病已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严重障碍。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6
▪ 最急性: – 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的病变不显 著。(如牛养炭疽、巴氏杆菌病、绵羊快疫、猪丹毒等)。
▪ 急性: – 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 。(如急性炭疽、猪瘟、猪丹毒等)。
▪ 亚急性感染: – 病程稍长,症状比较缓和(如疹块性猪丹毒和牛肺疫等)。
• 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差异范围较小;慢性传染病,潜伏期差
异大,不规则。
• 同一传染病潜伏期短,疾病经过严重;潜伏期长,病程轻缓 。
• 处于潜伏期中的动物可能是传染的来源。
例如炭疽的潜伏期1-14d,多数为1-5d;猪瘟2-20d,多数为5-8d;
狂犬病:一般为2-8周,长可动达物防数疫基月本知或识 数年。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12
2.补充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在幼虫前期 的一个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为第一中间宿主,幼虫后期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 第二中间宿主。 如:华枝睾吸虫 汶沼螺(第一中间宿主) 鱼类(第二中间宿主)
汶沼螺 (第一中间宿主)
华枝睾吸虫
鱼类 (第二中间宿主)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 慢性感染: –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 至不表现出来。(如布病、结核病、喘气病等)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7
3.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潜伏期
前驱期
明显(发病)期
转归期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8
潜伏期: 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 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的一段时间。
牛皮蝇蛆移行造成皮肤损伤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19
----虫体在肠管、胆管、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等 内聚集,引起堵塞,甚至破裂等后果。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20
---- 某些寄生虫在宿主脏器内大量寄生或形成逐 渐增大的包囊,刺激、压迫被寄生的脏器和周围组 织,引起各种病变。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21
---- 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大量红细胞,引起贫血。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一、概念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其一定部位定居 、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的过程称 为感染。也称为传染。
▪抵抗力: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后,动物机体抑制其 生长繁殖,或者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其消灭,从而不出 现病理变化和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
▪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亦即无抵
▪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 病毒的持续感染和慢病毒动物感防疫染基本知识
4
2.传染方式和类型
显性传染: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而机 体的抵抗力较低时,侵入的病原菌生长繁殖,对机体 产生损伤,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叫显性传染, 如 猪 瘟纽扣状溃疡;新城疫神经症状等。
9
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 。
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仅可察觉出一般的症 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各种传染 病和各个病例的前驱期长短不一,通常只有数小时至 一两天。 明显(发病)期: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是疾病
发展到高峰的阶段。该阶段很多代表性的特征 性症状相继出现,(如:疹块型猪丹毒等)在 诊断上比较容易识别。
、肠等脏器的粘膜上,造成局部损伤。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15
钩虫的钩齿
钩虫咬附于肠粘膜
肠壁出血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16
猪小肠上的棘头虫
猪棘头虫吻突上的钩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猪棘头虫吻突
17
前后盘吸虫的成虫用吸盘细分在瘤胃上皮细胞的组织切片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18
----幼虫移行穿透各组织时,损伤各组织脏器造成 “虫道”,引起出血、炎症。
隐性传染: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数量不多,而机 体的抵抗力较强时,侵入的病原菌只进行有限生长繁 殖,对机体产生损害轻,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临床症 状。
带菌现象:隐性传染或显性传染痊愈后,病原菌在机
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的现象。 ( 布 氏 杆 菌 病 、
猪丹毒杆菌病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