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常识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戏剧知识戏剧知识一、什么是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在文学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往往指的是排演舞台艺术所参照的文字蓝本,即“剧本”。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戏剧的要素:戏剧有三要素,即舞台说明、戏剧冲突和人物台词。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作用。

戏剧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人物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

三、戏剧的特点:1、时间空间的集中性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中国戏曲常识

中国戏曲常识

中国戏曲常识
剧种:
1.昆曲:源于江苏昆山;中国戏曲之母;《三岔口》、《四平山》
2.越剧:源于浙江;《红楼梦》
3.黄梅戏:源于安徽;《天仙配》、《牛郎织女》严凤英
4.豫剧:源于河南;《穆桂英挂帅》、《花木兰》、《对花枪》常香玉
5.京剧:又名“皮黄”;“东方歌剧”之称;《玉堂春》梅兰芳
6.川剧:源于四川;变脸
角色:
1、生:男性
2、旦:女性
3、净:花脸(通常为有特点的男性)
4、丑:喜剧角色
脸谱:
1、红:忠义勇敢,关羽
2、黑:公正严肃,包拯、张飞、李逵
3、蓝:刚直,桀骜不驯,窦尔敦
4、白:阴险,曹操
四大声腔:
1、海盐腔:浙江(四大声腔之首)
2、余姚腔:浙江
3、昆山腔:江苏
4、戈阳腔:江西
临川四梦:汤显祖(明朝)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关汉卿是四大家之首)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中国戏曲的文学常识

中国戏曲的文学常识

中国戏曲的文学常识中国戏曲的文学常识一、概念:1、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2、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3、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4、每一种艺术都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从而构成形象的外在形态。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

主要指剧本。

②造型艺术。

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

③音乐。

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

④舞蹈。

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

5、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和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做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的成败的关键。

由于受演出的时间、空间和观众的限制,戏剧的矛盾冲突应当更集中、更简练、更尖锐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发展:1、先秦时期:奴隶社会——祭祀的舞乐——包含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春秋战国——供人娱乐的俳优——积累了喜剧因素2、汉魏时期:汉统一后,以竞技为主的百戏盛行(戏剧性故事)民间流行平调、清调、杂舞、杂曲3、南北朝时期:出现拨头、代面、踏摇娘、参军等(有一定故事内容和战斗意义)4、唐、宋、金时期——戏曲的形成期唐代,中国音乐声律完成了大转变,舞蹈艺术空前发展北宋,在唐参军戏的基础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都是戏剧的雏形;北宋的影戏和傀儡戏能够表演完整的故事5、元朝时期: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是我国戏曲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6、元末、明清时期:元末出现南戏,是流行在浙江沿海一带的杂剧近代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评剧、吕剧、秦腔、黄梅戏等)趋于定型和成熟乾隆末年,四大徽班把二簧戏带到北京,逐渐形成京剧,后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

中国古典戏曲常识..

中国古典戏曲常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三十七分。
1、宋元南戏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 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 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 场诗。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色皆可唱, 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 上凡需角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 介”。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 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角色皆为配角。揭 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 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 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 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的群众性、通俗性有关。演出的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 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 。花部诸戏的兴起, 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 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 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 丰富多彩。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三十七分。
《梧桐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三十七分。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 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即套曲)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
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
调变化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
中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国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古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清忠谱》──清朝李玉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中国戏曲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和民间歌舞,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在春秋战国时期,戏曲已经初具规模,出现了“百戏”之称。

唐宋时期,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杂剧、南戏等形式。

元明清时期,戏曲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昆曲、京剧等地方戏曲。

二、戏曲的分类中国戏曲分为多个地方戏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

这些戏曲各有特色,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各异。

其中,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以典雅优美的表演和曲调著称;京剧则以宏大的场面、精湛的武艺和丰富的角色形象而闻名。

三、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做、念、打。

唱指的是演员的歌唱表演,是戏曲表演的核心;做指的是演员的动作表演,包括身段、表情、手势等;念指的是演员的念白表演,是用口语表达剧情的手段;打指的是演员的武打表演,包括武术、杂技等。

四、戏曲的角色分类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

生指的是男性角色,分为文生、武生等;旦指的是女性角色,分为花旦、青衣、刀马旦、武旦等;净指的是性格刚烈或粗犷的角色,俗称“花脸”;末指的是中年男性角色,通常扮演官员、文人等;丑指的是滑稽角色,以幽默、搞笑为特点。

五、戏曲的服饰和道具戏曲服饰和道具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服饰包括衣、冠、带、鞋等,根据角色的身份、年龄、性别等特征进行搭配。

道具则包括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武器、家具等,用以表现剧情和衬托角色形象。

六、戏曲的演出习俗戏曲演出有许多习俗和规矩,如开场、拜台、谢幕等。

演员在演出前要进行祭祀仪式,以祈求演出顺利。

观众在观看戏曲时也有许多习俗,如提前到场、文明观看、鼓掌喝彩等。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您对中国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戏曲常识的介绍

戏曲常识的介绍

戏曲常识的介绍1. 戏曲起源——五大剧种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昆曲:百戏之祖。

代表作《牡丹亭》、《长生殿》等。

京剧:国粹,主要流行与京津沪地区,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京剧院团存在。

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样板戏《沙家浜》等。

越剧: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由于剧中角色都是由女子扮演,又被成为女子之戏。

代表作《红楼梦》、《梁祝》等。

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山东等地,代表作《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

黄梅戏:主要流行于安徽一带,代表作《女驸马》、《天仙配》等。

评剧:主要流行于河北、天津一带,代表作《花为媒》等。

2. 人物角色——生旦净丑生:男性角色。

根据人物角色不同又分为老生(如诸葛亮、刘备、薛仁贵等)、小生(如许仙、张生等)、武生(如赵云)、娃娃生等各类角色。

旦:女性角色。

根据人物需要又可分为正旦,又名青衣。

泛指以唱功为主的比较端庄的角色(如王宝钏、秦香莲等)、老旦(如佘太君)、花旦泛指青春活泼的小姑娘(如红娘)、武旦、刀马旦、彩旦(媒婆)、花衫(梅兰芳大师首创,融合了青衣花旦的特长,边唱边舞如虞姬)等。

净:男性角色,花脸。

如包拯、曹操等。

丑:丑角,如九品芝麻官等。

3. 戏曲四功——唱念做打唱:唱功念:音乐性的念白做:做功,也就是表演打:武功4. 戏曲人物脸谱红脸:代表忠贞、英勇。

如关羽黑脸:代表猛智、正直、中性。

如包拯、张飞白脸:代表阴险、狡诈。

如王莽、曹操蓝、绿脸:代表绿林英雄。

如窦尔顿金、银脸:代表神秘。

如孙悟空。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1. 戏曲的起源戏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宗教祭祀仪式和神话传说。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戏曲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的戏曲并不是以文字表演的,而是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形式。

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戏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歌唱和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

2. 戏曲的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戏曲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多种流派和剧种。

在宋元时期,蒙元统治下的南宋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了元曲,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京剧、越剧、粤剧等流派相继形成,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戏曲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 戏曲的基本形式戏曲是以声腔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艺术形式,它包括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

在表演形式上,戏曲分为武戏和文戏两种,武戏注重表现力和技巧,文戏注重情感和表演。

2. 戏曲的特点戏曲有着独特的表演特点,包括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及变脸、穿花翎等特殊的表演技巧。

此外,戏曲还有着多种角色类型,包括生、旦、净、末等角色,每种角色有着不同的表演特点和形式。

三、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品1.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刘、孙三国之间的纷争和战斗。

在戏曲中,该剧以豫剧、越剧、京剧等不同的表演形式被广泛演出。

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戏曲中的著名剧目之一。

该剧以守旧豪门贾府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和爱情故事。

在戏曲演出中,《红楼梦》主要以京剧和越剧等形式进行演出。

3. 《牡丹亭》《牡丹亭》是元曲戏剧中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剧目之一。

该剧以唐代诗人元稹的《魏晋风度》,表现了杜丽娘与柳永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戏曲表演中,《牡丹亭》主要以越剧、京剧等形式进行演出。

于京剧有关的常识

于京剧有关的常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京剧的常识:
1. 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北京,在清朝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2. 角色与行当:京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又有不同的
分支和特点。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等;旦行包括青衣、花旦等;净行俗称花脸,有正净、副净之分;丑行则以诙谐幽默为主要特点。

3. 唱腔与曲牌:京剧的唱腔具有高亢激越、变化多端的特点,常用的曲牌也有多种。

不同的曲牌对应不同的情感和场景,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听觉享受。

4. 表演与动作:京剧的表演非常注重动作、面部表情和声音的配合,通过夸张、细腻的表演手法,展现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5. 服饰与道具:京剧的服饰和道具都非常具有特色,如华丽的水袖、精美的头饰、独特的髯口等,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视觉画面。

6. 传承与发展: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京剧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上是关于京剧的一些基本常识,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常识汇总----------------------2015.10.2
基础要点
1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2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戏曲”成为戏剧通称。

5“梨园”是戏曲行的代名词。

6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7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8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9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10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11戏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1)生:扮演男性,老生,小生,武生
(2)旦:扮演女性,正旦(青衣),花旦(活泼放荡),武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丑婆子--喜剧闹剧色彩)
(3)净:俗称“花脸”,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

(4)丑: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文丑,武丑。

12重要剧种
(1)京剧,曾称平剧,腔调:西皮,二黄。

国粹。

剧目:空城计,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2)评剧:北方剧种。

剧目:花为媒,秦香莲,刘巧儿
(3)昆曲:“昆山腔”,“昆剧”,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秦腔也是古老剧种之一)。

行腔优美,缠绵婉转,剧目:鸣凤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4)越剧:“第二国剧”之称,国外称“中国歌剧”,江南灵秀之气。

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女拜寿
(5)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源于安徽,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
织女
(6)豫剧: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河南梆子发展而来,剧目:三上轿,三拂袖,花木兰
(7)粤剧:又称大戏,广东大戏,汉族戏曲,剧目:帝花女,三笑姻缘
(8)歌仔戏:福建,原为说唱,剧目:八仙过海,刘秀复国
(9)琼剧:海南,剧目:单刀会
(10)川剧:川剧脸谱是表演重要组成部分。

剧目:白蛇传
其他优秀剧目:
梨园戏:赵贞女。

山东快书:景阳冈。

秦腔:春秋笔,八义图。

二人台:走西口。

皮影戏:白蛇传等。

13脸谱普色象征含义:
一般情况下,脸谱的脑门和两颊部位的颜色构成脸谱的主色,谱色分类就是按照脸谱的主色来分类
红脸: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

如关羽、赵匡胤、姜维等。

但也有例外,如《法门寺》中反面人物刘瑾就勾红脸,这里有讽刺之意,使人一看便知是个擅权的太监。

粉红脸:表示年迈气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

如廉颇、袁绍等。

紫脸:表示刚毅威武、稳重沉着的人物。

如常遇春、樊哙等。

黄脸: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如典韦、宇文成都等。

表示文士内有心计,如姬僚等。

蓝脸: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的人物。

如窦尔墩、夏侯惇等。

绿脸: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的人物。

如程咬金、青面虎等。

黑脸: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或粗率莽撞的人物。

如包拯、张飞、夏侯渊等。

白脸:又分水白脸和油白脸。

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

如曹操、赵高、严嵩等。

白脸多用于反面人物,但也有例外,如鲁智深、杨延德(杨五郎)等。

瓦灰色脸:表示老年枭雄。

金银脸:一般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

如二郎神、金翅鸟等。

也用于一些英勇无敌的将帅或番邦将帅。

如李元霸、金兀术等。

白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