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优质课教案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词二首湘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词二首湘教版
3.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人性化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与诗词相符的情景,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和学生的分享,课堂氛围活跃,增强了学生对诗词的感悟。
3.通过诗词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4.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诗词相符的情景,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授《江雪》时,可以展示一幅雪景画,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氛围。
2.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绘诗词所描绘的景色和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增强他们对诗词的感悟。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词情景的感受和想象,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和哲理。例如,可以提问:“《江雪》中的雪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有何联系?”
2.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鼓励他们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如学生可以评价:“组员A在讨论中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学习;组员B在创作诗词时运用了拟人手法,效果很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如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

5(教案)古诗二首-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5(教案)古诗二首-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5(教案)古诗二首-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5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具准备:1、生字词卡片。

2、课文教学录相、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汶川县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二首教案湘教版

汶川县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二首教案湘教版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教学录相、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3、配乐赛读、齐读。
4、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2、演示课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束授课.
第二课时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词二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词二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词二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弄值字词及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梅花的高沽品格。

2.理解两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扰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两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扰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词二首》。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讲授新课学习第二首卜算子·咏梅[宋]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作者及背景1.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2.背景:陆游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屈膝求和的时代。

陆游的爱国抱负不为时用,写这首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二)读这首词,读准字音驿外著群芳妒零落碾(三)理解词语意思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无主:指野梅无人看护、观赏。

更著:还要遭受。

著,同“着”。

一任:任凭。

妒:忌妒。

碾:碾磨或碾压。

(四)赏析1.词的大意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词的大意:生长在骤站之外断桥旁边的梅花,无人过问,自开自落。

天气已是黄昏,梅花正因孤苦无靠而发愁时,还要遭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2.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梅花在漫天冰雪时节傲然开放,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但她无心与百花争着报春,因为心地坦然,任凭她们嫉妒。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两首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两首教案湘教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两首教课设计湘教版古诗两首【教课目的】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但使”“教”“何须”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

感觉诗人的诚挚感情,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感觉诗人的诚挚感情,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理解要点诗句的意思,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PPT课件,录音机,学生采集与驻守边关、抗击匈奴相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讲课种类】讲解课。

【教课方法】讲解与合作研究联合。

【课时安排】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认识课文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过程】一、想象解题,假想境界。

1.谈谈什么样的诗是边塞诗。

2.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绘、用一句话说一说、用一句古诗呢?(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屡次、存亡惨烈)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纠正读音:教应读一声。

《古代汉语词典》中教的意思是让、使,不让胡马度阴山,这里应读。

按韵律的时候,也应当读教。

唐人写诗往常要按照平仄的规律,这个字读仄。

先人吟诵讲平仄规律,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能够拉长,读的缓和;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

试读。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依据这类诗体的特色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留一下,试一试?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三、读中想象,读出感情。

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想这首诗大体在讲什么。

(自学,默读,思虑诗的粗心。

)睁开想象,读出感情。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会涌现如何的画面?(在荒芜的边关,一轮明月将洁白的月光洒向大地。

)(2)关于“秦”和“汉”,你认识多少?3)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很多朝代,从未停止。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湘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湘教版
-例如,让学生以“秋日”为主题,创作一首古体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拓展阅读,提升素养: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诗,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例如,推荐与《古诗二首》主题相近的其他古诗,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欣赏。
6.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古诗的意境深邃,表达手法独特,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例如:“学习了这两首古诗,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悟?请与同学们分享。”
3.强调古诗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例如:“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传承优秀的古典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古诗二首》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背诵并默写《登高》和《江南逢李龟年》两首古诗,要求做到熟练、准确无误。
-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反复朗读并默写这两首诗,加强记忆,提高对古诗的理解。
2.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分析,从意境、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解读,不少于300字。
-例如:“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运用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这首诗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文章。”

乌兰察布市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古诗二首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

乌兰察布市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古诗二首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3、配乐赛读、齐读。
4、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
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容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019—2020年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词二首》教学设计(教案).doc

2019—2020年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词二首》教学设计(教案).doc

词二首教学目标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两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第一首词1.出示第一首词,解题。

2.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读第一首词,整体感知1.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三、学生自学1.个人自学。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质疑问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四、探究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体会梅花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句意: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

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句意: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

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五、总结、拓展师生小结: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探究活动1.读一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2.读读陆游的《咏梅》词。

第二课时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咏梅这首词,请同学们来说说我们是怎样分析词的?明确: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教学录相、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
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
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

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

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容的《出塞曲》,感受
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演示课件,结束授课。

第二课时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初度要求: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1、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2、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配乐赛读、齐读。

4、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

(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出塞
王昌龄(唐)
人未还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同情
飞将在和强烈爱国精神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