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运动

合集下载

简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运动控制技术

简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运动控制技术

简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运动控制技术摘要:随着综合自动化技术及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发展,对电网运行实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是主要的运行模式。

本人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运动控制技术原理探讨电力系统在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以自身系统设备为基础,如何通过远动控制技术来加强对电力系统无人值班站的建设与管理,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集中监控调度。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运动控制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发展规模现在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扩大,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增大。

因此,高度重视电力系统中的远动控制技术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相关人员在实际应用工作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远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情况以及主要应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信道编码技术、通信传输技术等)。

此外,还要加强加大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其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进程提供专业化理论依据。

一、远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远动控制技术主要包很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分别是遥测、遥信、遥控以及遥调。

为了能够对电力系统运动功能的实现做出有力地保障,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信道编码以及通信传输这三种技术来进行远动控制。

二、远动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远动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变送器技术和A/D技术等。

远动系统处理的信号大部分是0~5V的TTL电平信号,而电力系统实际运行参数都是大功率的参数,为了能在远动装置RTU中处理这些信号,通过变送器对大功率参数进行处理,将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线性地转化为TTL电平信号。

A/D技术主要负责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完成遥信信息的编码和遥测信息的采集任务。

遥信信息的传送必须经过两个过程:第一是采集遥信对象的状态,目前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的方式,第二是将采集到的描述遥信对象状态的二进制位编进具体的遥信码中去,通过数字多路开关分别将各路的遥信状态输出到接口电路,如8255A等,再通过接口电路送入CPU进行处理,完成遥信信息的编码。

电力系统分析试卷及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试卷及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降压变压器高压侧的主分接头电压为220kv,若选择+2×2.5%的分接头,则该分接头电压为。

2.电力系统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指的是。

3.输电线路的电气参数包括电抗、电导、电纳和。

4.输电线路的电压偏移是指线路始端或末端母线的实际运动电压与线路的数值差。

5.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一般是用各节点的电压和表示。

6.调整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用来调整电力系统运动的。

7.复合故障一般是指某一时刻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8.用对称分量法计算不对称故障,当三相阻抗完全对称时,则其序阻抗矩阵Zsc的非对角元素为。

9.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故障点短路电流的大小是零序电流的倍。

10.减小输出电元件的电抗将系统的静态稳定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同步发电机的转速和系统频率之间是否有严格的关系()①否②是③不一定④根据发电机的形式定12.三绕组变压器的结构、通常将高压绕组放在()①内层②中间层③外层④独立设置13.中性点以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通常采用的补偿方式是()①全补偿 ②欠补偿 ③过补偿 ④有时全补偿,有时欠补偿14.三相导线的几何均距越大,则导线的电抗( )①越大 ②越小 ③不变 ④无法确定15.变压器的电导参数G T ,主要决定于哪一个实验数据( )①△P O ②△P K ③U K % ④I O %16.当功率的有名值为s =P +jQ 时(功率因数角为ϕ)取基准功率为S n ,则有功功率的标么值为( ) ①ϕcos S P n ⋅ ②ϕsin S P n ⋅ ③n S P ④nS cos P ϕ⋅ 17.环网中功率的自然分布是( )①与电阻成正比分布 ②与电抗成正比分布③与阻抗成正比分布 ④与阻抗成反比分布18.电力系统中PQ 节点的数量( )①全都是 ②大量的 ③少量的 ④必有且一般只设一个19.潮流计算中,要求某些节点之间电压的相位差应满足的约束条件是( )①|-j i δδ|>|-j i δδ|min ②|-j i δδ|<|-j i δδ|min③|-j i δδ|>|-j i δδ|max ④|-j i δδ|<|-j i δδ|max20.在同一时间内,电力网的电能损耗与供电量之比的百分值称为( )①负载率 ②网损率 ③供电率 ④厂用电率21.电力系统的频率主要决定于( )①有功功率的平衡 ②无功功率的平衡③电压质量 ④电流的大小22.关于顺调压电压调整方式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高峰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②低谷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③适用于用户对电压要求不高的场合④适用于供电线路不长的场合23.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实质上( )①改变了电压损耗的数值 ②改变了负荷变化时次级电压的变化幅度③改变了电力网的无功功率分布 ④增加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容量24.三相短路时,非周期分量极小值,只能是在某种情况( )①一相中出一现 ②同时在两相中出现③三相均不出现 ④只有故障相出现其它相不出现25.同步机的各种电抗间关系为( )①'x "x x x d d q d >>> ②"x 'x x x d d d q >>>③ "x 'x x x d d q d >>> ④"x x 'x x d q d d >>>26.若ac 两相发生短路,则基准相选择为( )①a 相 ②b 相 ③c 相 ④a 相和c27.下网K 点发生两相短路接地,其复合序网为图所示( )(其中,1,2,0分别为正序、负序、零序阻抗)28.越靠近电源点负序电压越( )①低 ②高 ③不变 ④无法确定29.作为判据0d dP E >δ主要应用于分析简单系统的( ) ①暂态稳定 ②故障计算 ③静态稳定 ④调压计算30.分析简单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可以应用( )①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②等面积定则 ③小干扰法 ④对称分量法三、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31.电力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2.简单闭式网分为哪些类网络?33.为什么说当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充足时仅靠改变变压器变比分按头来调压并不能改变系统的电压水平?34.为什么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能够提高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进的暂态稳定性?四、简算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某三相单回输电线路,采用LGJ-300型导线(计算外径25.2mm),已知三相导线正三角形布置,导线间距离D=6m,求每公里线路的电抗值。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往年试卷与复习资料 (6)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往年试卷与复习资料 (6)

一、潮流计算方法之间的区别联系高斯-赛德尔法:原理简单,导纳矩阵对称且高度稀疏,占用内存小。

收敛速度很慢,迭代次数随节点数直接上升,计算量急剧增加,不适用大规模系统。

牛顿-拉夫逊法: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和网络规模基本无关。

相对高斯-赛德尔法,内存量和每次迭代所需时间较多,其可靠的收敛还取决于一个良好的启动初值。

PQ 分解法(快速解耦法):PQ 分解法实际上是在极坐标形式的牛顿法的基础上,在交流高压电网中,输电线路等元件的R<<X ,即有功功率主要取决于电压相角,而无功功率主要取决于电压幅值,根据这种特性对方程组进行简化,从而实现了有功和无功的解耦。

两大条件:(1)线路两端的相角相差不大(小于10°~20°),而且||||ij ij G B ≤,于是可以认为:cos 1;sin ij ij ij ij G B θθ≈≤; (2)与节点无功功率相对应的导纳2/i i Q U 通常远小于节点的自导纳ii B ,也即2i i ii Q U B <<。

1. PQ 分解法用一个1n -阶和一个1n m --阶的方程组代替牛顿法中22n m --阶方程组,显著减少了内存需量和计算量。

2. 计算过程中B '、B ''保持不变,不同于牛顿法每次迭代都要重新形成雅可比矩阵,因此显著提高了计算速度。

3.雅可比矩阵J 不对称,而B '、B ''都是对称的,使求逆等运算量和所需的存储容量都大为减少。

4. PQ 分解法的迭代次数要比牛顿法多,但是每次迭代所需时间比牛顿法少,所以总的计算速度仍是PQ 分解法快。

在低压配电网中PQ 分解法不适用。

交流高压电网的输电线路的元件满足R<<X ,PQ 分解法正是基于此条件简化而来;而低电压配电网络一般R/X 比值很大,大R/X 比值病态问题也正是PQ 分解法应用中的一个最大障碍。

电力系统名词解释

电力系统名词解释

1有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转换成电磁形式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有功2无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电路内电磁场交换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无功3电力系统—-由发电机、配电装置、升压和降压变电所、电力线路及电能用户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中性点位移:在三相电路中,电源电压三相负载对称的情况下,如果三相负荷也对称,那么不管有无中性点,中性点的电压均为零。

但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且无中性线或中性线阻抗较大,那么中性点就会出现电压,这种现象称为中性点位移现象。

4操作过电压——因断路器分合操作及短路或接地故障引起的暂态电压升高,称为操作过电压;5谐振过电压—-因断路器操作引起电网回路被分割或带铁芯元件趋于饱和,导致某回路感抗和容抗符合谐振条件,可能引起谐振而出现的电压升高,称为谐振过电压。

6电气主接线——主要是指在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系统中,为满足预定的功率传送方式和运行等要求而设计的、表明高压电气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关系的传送电能的电路。

7双母线接线——它具有两组母线:工作母线I和备用母线l.每回线路都经一台断路器和两组隔离开关分别接至两组母线,母线之间通过母线连络断路器(简称母联)连接,称为双母线接线。

8 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每两个元件(出线或电源)用三台断路器构成一串接至两组母线,称为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又称3/2接线.9厂用电——发电厂在启动、运转、停役、检修过程中,有大量以电动机拖动的机械设备,用以保证机组的主要设备和输煤、碎煤、除灰、除尘及水处理等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些电动机以及全厂的运行、操作、试验、检修、照明等用电设备都属于厂用负荷,总的耗电量,统称为厂用电.10厂用电率-—厂用电耗电量占发电厂全部发电量的百分数,称为厂用电率.厂用电率是发电厂运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

11经常负荷——每天都要经常连续运行使用的电动机;.12不经常负荷--只在检修、事故或机炉起停期间使用的负荷;’'13连续负荷——每次连续运转2h以上的负荷;14短时负荷——每次仅运转10-120min的负荷;:15断续负荷——反复周期性地工作,其每一周期不超过10min的负荷。

15第十五章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5第十五章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暂态稳定性分析: 正常运行状态点a,PT=Pe=P0 1. 切除线路瞬间运行于点b
原动机保持 PT=P0 ,则PT>Pe ,发电机加速 。于是送、受端出现正的 相对速度,功角开始增大。发电机工作点由b向c点变动。
2. 达到c点处,转矩平衡,由于转子的惯性,功角将继 续增大而越过点c。之后,当功角继续增大时,PT< Pe , 发电机开始减速,开始减小并在d点达到零值。 3. 在d点,= ,送、受端恢复同步,功角不再增大 并抵达它的最大值max 。此刻电磁功率仍大于原动机功 率,发电机继续减速,且发电机转速开始小于受端发电 机转速。 由于 < ,功角开始减小,工作点向c点移动。 以后功角在b点而在d点之间等幅振荡 。考虑各种损 耗,则功角变化是一种减幅振荡。 4. 最终稳定运行点为c点,稳定运行功角为c 。 暂态不稳定情况: 从点c开始,转子减速。因为,功角仍增大。若 未降到零时,功角已达到临界角cr(c点),功角将继 续增大而越过点c,转子上的不平衡转矩又变成加速性质。 于是又开始增加,功角将继续增大,使发电机与受端 系统失去同步,破坏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受到一 个大的扰动后,能从原来的运行状态(平衡点),不失去同步 地过渡到新的运行状态,并在新的运行状态下稳定地运行。 暂稳判据:用功角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作为暂态稳定的判据。
功角特性
15-3 静态稳定的初步概念
静态稳定性分析: PT=P0 =constant 初始状态必须是平衡点。 1. 在 a 点运行时,假定受 微小扰动 在a点附近运动具有吸 引力,所以在a点运行是稳 定的。 2. 在 b点运行时,假定受 微小扰动 在b点附近运动具有排 斥力,所以在b点运行是不 稳定的。 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受到微小 扰动后,独立地恢复到它原来的运行状态的能力。 静稳判据: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结论:a —— SEP ,b —— UEP
判据:dMe/ds>0
实际: s=5 %左右
注意: IM失稳过程中 (n↓、s↑ → s=1、n=0 )
吸收大量Q——可能导致系统电压失稳!
15-6 电压稳定性的概念
定义:系统维持各节点电压在允许范围内的能力
1、单端供电系统的传输功率特性:
V
E2
1
zs zLD
TJ N

J2N SN
2 J2N SN
2
2H
2、时间意义:
d J dt Ma
MB MN SN / N
TJ N
d * dt

M a*
MT* M / M N 1 , Me 0
1

TJ N
0 d*
M a*
dt
0
V
ψ
Lqiq
α
δI
d轴 Ldid
δ
ψfd
b相轴线
c相轴线
15-2 发电机转子相对位置和电势相位——功角的概念 3、δ与(同步/功角)稳定性的关系
Eq
fd
G
v
N
V
G
正常稳定 运行状态
P P G.m
G.e
0 const
G N
扰动
过渡过程
P P G.m
G.e
G
t
——在c点附近若干次震荡后→ c
t
c点:SEPNew → PT = Pe 、ωG=ωN 、δ= δc
15-4 暂态稳定的初步概念 2、暂态稳定过程分析
(2) 不稳定情形:
运行点 过c后: c → c’, PT < Pe,—— c’ :△ω >0 → δ ↑——越过c’ ——PT > Pe → ωG ↑ 、δ ↑ ↑ → Pe ↓ ↓ → ωG ↑ ↑ →----- → 运行点“ 一去不复返” !

第五章电力系统动态稳定分析

第五章电力系统动态稳定分析
j ij
xij ci u ij e ci u ij e

it
cos( t
i
e
( i j i ) t
ij
) j sin( i t ij )

(5 12)
有时,特征根是一对共轭复根,则可以 写成复合形式。
§5-3 电力系统的振荡模式
i,i 1

(5-1)
§5-1 带有PSS的动态稳定 (模型)分析方法

根据A 的特征根可以判别稳定,如果是 多机系统,则用Q-R(特征分析法)。如 实部为+,则不稳;为负则有阻尼,不会 失稳,按一般常规的方法即可,当加上 PSS以后完整的方程式是什么样的呢?

U E
1 T1 P k ( ) 1 T2 P
1t 1t
... ci u ij e
i t
... cm u mj e
m t
(5 8)
... ci u in e
i t
... cm u mn e
m t
§5-3 电力系统的振荡模式

可以将一个解 x1分解成m个分量,以其特 征向量和特征根来表示,将上式写成相 量形式为:
x1 u11 u m1 c e 1t ... c e mt (5 9) 1 m xn u1n u mn
§5-3 电力系统的振荡模式
m―― 为特征根数。 1...... c cm ――由初值或某个边界条件 决定的常数。 ui ui1 , ui 2 ...... uin 称之为 相 u i――是个向量, i 对应的特征向量。 i ――为第i个特征值。 n――特征向量的阶数。

电力系统分析8章

电力系统分析8章
dP 0Βιβλιοθήκη E qV X dd
E
sin Eqm
qm
PEqm
sin 90

PEqm
E qV X d
E qV X d
2、凸极式发电机的功率特性
X d X d X TL
X q X q X TL
PEq PV VI cos VI cos( ) VI cos cos VI sin sin VI q cos VI d sin
上式中
( X d X d XTL )
采用暂态电抗 X d后的电势 E =常数来代替 E q=常数。
E sin E V 代入 P VI cos P I cos 由相量图得 sin E X d X d
E V PE sin X d
(8-9)
2. 惯性时间常数
J 2 N TJ SB
的物理意义
其物理意义为:如果在发电机组的转子上施加额 定转矩后,转子从静止状态启动加速到额定转速所需 的时间,就是发电机组的额定惯性时间常数。 注意:各发电机的额定惯性时间常数的归算问题。 在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中,各发电机的额定惯性时 间常数必须归算到系统统一的基准功率下,即
Id
EQ V cos X q
X d X d E q EQ (1 )V cos X q X q
3、自动励磁调节器对功率特性的影响 当不调节励磁保持 E q不变时,输送功率增 大, 相应增加。由于 E q E q 0 常数,随着功 角的增大,端压在随之 减小。 发电机装设自动励 磁调节器后?
8.2
简单电力系统的机电特性
1、转子运动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遥测即远程测量,应用远程通讯技术,传输被测量的值。

2.遥信即远程指示,远程信号:对告警情况,开关位置或阀门位置这样的状态信息的远程监控。

3.遥控即远程命令:应用远程通信技术,使运行设备的状态产生变化。

4.遥调即远程调节:对具有两个以上状态的运行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5.运动技术的传送方式:循环式传送,问答式传送。

6.遥测量一般具有:模拟量,数字量,脉冲计数量,和其他测量量。

7.我国电网调节的基本原则:统一调节,分级管理,分层控制。

8.自动发电控制(AGC)主要功能:保证电网频率的质量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的目标:是自动控制网内各发电机组的出力,以保持电网频率为额定值和联络线交换功率为规定值。

9.经济调度控制(EDC)功能:为了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经济调度控制(EDC)目标是:在所控制的区域内向各发电机组分配出力,使本区域运行成本为最小。

10. SCADA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功能:1)数据采集; 2)信息的显示和记录;3)命令和控制; 4)越限告警;5)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的建立;6)数据预处理; 7)事件顺序记录SOE;8)事故追忆PDR。

11.能量管理系统(EMS)EMS是现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总称,它主要包括SCADA、AGC/EDC、状态估计(SE),静态和动态安全分析、调度员模拟培训等一系列功能。

安全分析分为:静态安全分析,动态安全分析13.何谓四遥功能?RTU在四遥中的作用是什么?所谓四遥功能是指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

RTU在遥测方面的主要作用是:采集并传送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参数;在遥信方面的主要作用是:采集并传送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动作信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状态信息等;在遥控方面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并执行调度员从主站发送的命令,并完成对断路器的分闸或合闸操作;在遥调方面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并执行调度员或主站计算机发送的遥调命令,调整发电机的有功出力或无功出力等。

14.RTU的功能是指:其对电网的监控和控制能力,也包括RTU的自检,自调,自恢复能能力。

通常RTU的功能划分为:远方功能,当地功能15数字滤波分为:递归形滤波,非递归形滤波16.死区:当模拟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时,认为该模拟量没有变化,此期间模拟量的值用原值表示,这个规定范围称为死区。

17.死区的计算:实际上是降低模拟量,变化灵敏度的一种方法18.时间顺序记录:指开关或者继电保护时,按动作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的记录。

19.事件分辨率:指能正确区分事件反生顺序的最小时间间隔。

20.事故追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事故,因此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测时,希望把事故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遥测数据的变化情况保存下来,为今后的事故分析提供原始依据,这种功能称为事故追忆。

21.多微机系统由:多台微机通过共享总线,数据链路或共享存储器等连接起来的系统。

23.微机之间利用多端口存储器进行通讯时,采用“邮箱”方式24.简述事故追忆的实现方法。

事故追忆可通过:采用移动内存单元内容,移动指针来实现。

25.量化:把采样信号XS以某个最小数量单位的整倍数来度量,这个过程叫量化。

26什么是数据通信?它包括哪几个部分?数据通信是:由计算机及其终端装置,通过通信线路来完成编码信息的传输、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系统包括:计算机、终端装置和通信线路。

27.利用抗干扰编码进行差错控制的方法:循环检错法,检错重发法,前向纠错法,反馈检验法。

28.线性分组码:分组码中监督位与信息位之间的线性关系着。

29.线性关系:指监督位和信息位之间的关系由一组线性方程来确定。

30.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中一个重要子类,具有循环性。

31.数据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全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单工通信。

32.比较同异步通信的优缺点。

异步通信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易于实现,传输简单,费用低。

异步通信方式适用于低速的终端设备。

同步通信较复杂,费用高,其优点是收和发能保持严格同步,发送端和接收端将整个字符组作为一个单位传送,提高了数据编码效率和传输效率。

同步通信方式一般用于高速传输数据的系统中。

33.简述同步通信的基本原理。

在同步通信中,接收端的接收和发送端的发送是保持严格同步的。

发送端按同步码、数据码和校验码的排列顺序组成的数据流进行连续发送,紧跟在同步码后的数据码可以由任意多个数据字组成,每个数据字之间紧密排列不留空隙。

34.简述异步通信的基本原理。

在异步通信中,是将每一个字符看作成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为实现起止同步,在每个字符前加一个起始位,在其后加校验位和停止位,形成一个异步数据帧。

当没有信息传送时发送端发出空闲位,有信息传送时,发送端按其发送时钟发送该信息的数据帧,即先发送起始位,再发送字符数据码,校验位和停止位。

在接收端,当接收到起始位时,按接收端的接收时钟频率进行接收,当接收到停止位,则接收完毕,接受端复位等待接收下一个字符信息。

异步通信的接受端接受时钟和发送端的发送时钟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仅仅是标称值相同而已。

36.通讯信道分为:电力线载波信道,光纤信道,微波中继信道,卫星信道。

37.数据通信的基本方式:(1)并行通信(特点:速度快,距离短,成本高)(2)串行通信(特点:速度慢,距离远,成本低)37.HDLC规约的三种通讯操作方式:正常响应方式,异步响应方式,异步平衡方式。

39计算机网络指:通过数据通信系统把地理上分散的,以能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数据)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40.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功能:(1)数据传送;(2)资源共享;(3)提高网络系统的可靠性;(4)均衡负载互相协作。

41.网络根据网络括扑结构不同分为:星形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形网等按交换方式分为:线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42.简述节点、链路、通路、主机、通信控制处理机、集中器、终端的定义。

节点是指: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与传输线路或信道互连的一个点链路是:两个节点之间承载信息流的线路或信道。

通路是指:从发信点到收信点的一串节点和链路。

主机是: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处理数据和网络控制,同时还是执行网络协议的中心机。

通信控制处理机是指:那些主要用于控制本模块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的计算机,也是各模块之间负责联络、信息控制的节点处理机。

集中器是:把若干终端经本地线路集中起来,连接到1~2条高速线路上的设备,它是终端侧的通信控制处理机。

终端是:用户进行网络操作时使用的设备,它一般与通信控制处理器或集中器相连,与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的,一般称为近程终端,通过集中器再与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的,一般称为远程终端。

44.高层协议包括哪几方面?传送层、对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上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46.简述EMS系统中的基本应用软件的组成。

EMS系统中的基本应用软件有:电力系统的接线分析,状态估计和负荷预测。

47.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有:正常运行状态、警戒状态、紧急状态、系统崩溃和恢复状态。

48.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分为:系统负荷预测,母线负荷预测。

49.电力系统安全分析是指:分析运行中的电力系统在出现预想的事故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正常的状态运行。

50.安全分析的功能:(1)确定系统当前的运行的状态在出现事故时是否安全;(2)确定保持系统安全运行的控制措施。

51.预想故障分析:是指针对预先设定的电力系统元件的故障及其组合,确定它们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产生的影响。

52.预想故障分析的主要功能:(1)按调度员的需要,方便的设定预想故障;(2)快速的区分各种故障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危害程度;(3)准确分析严重故障后的系统状态,并能方便而直观地展示结果。

53.简述常规潮流与最优潮流的差别。

差别:(1)常规潮流不考虑经济性,而最优潮流考虑经济性;(2)规潮流一般不考虑网络安全性,而最优潮流要全面考虑发电和网络安全;(3)常规潮流控制量较少,而最优潮流可以合理分布;(4)常规潮流计算量小,而最优潮流计算量大。

55.系统负荷预测按周期有:超短期负荷预测、短期负荷预测、中期负荷预测,长期负荷预测之分。

56.状态估计:只有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加以处理以求出对状态向量的估计值。

57.状态估计分为:动态估计,静态估计。

52.电力系统EMS中安全分析的内容:包括预想故障分析、安全约束调度、最优潮流、网络化简和电压稳定性分析。

53.预想故障分析:是针对预先设定的电力系统元件的故障及其组合,确定其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

54.安全约束调度:是当实时网络状态分析、潮流、预想故障分析等应用软件检查出支路过负荷时,调整各机组发电功率解除过负荷,严重者考虑切除相关的负荷。

网络化简:是将较大规模的网络化简成较小规模的网络来分析。

电压稳定性:是针对某一运行方式分析临界电压和裕度,以监视电压稳定性。

55.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1)典型负荷模型(2)天气敏感负荷模型(3)异常或特殊事件负荷模型(4)随机负荷模型56.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1)发电出力与负荷平衡;(2)努力将电力系统的频率误差调节到0,保证系统频率为额定值;(3)在各控制区域间分配系统的发电出力,使区域联络线上净交换功率不偏离商业合同值;(4)在区域发电源之间实现在线的负荷经济分配。

57.电力系统有功负荷的经济分配包括:(1)火电厂内各机组间的经济负荷分配;(2)各火电厂之间的经济分配;(3)水火电厂有功功率负荷的经济分配。

56.简述DMS和EMS的类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类似(1)两者均通过RTU来收集电网中设备的状态和测量值,并实现监视和控制的远方操作——SCADA功能。

(2)两者均具有基于彩色屏幕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3)两者均具有自动控制功能,但EMS控制的是发电设备,DMS控制的是用电负荷。

(4)两者均具有计算机辅助调度的高级应用软件,但内容和方法却不尽相同。

(5)者均存储有历史数据,供制表、检索和分析历史事件用。

(6)两者均能和其他计算机应用相连,共享数据和应用成果。

不同:(1)DMS由于配电网设备多而信息量比EMS系统大。

(2)DMS管理的配电网需方设备多,而EMS管理的的电网发电、供电平衡,所以故障的情况不同。

(3)DMS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低。

(4) DMS具有多种通信方式,且通信速率低。

、57.配电自动化:一种可以在远方以实时方式监控,协调,操作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

58.配电自动化内容包括:配电SCADA,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

59.支持无人值班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功能包括:(1)保护的远方投切,(2)保护定值的远方调整和运行方式改变时的定值选择,(3)保护运行工况的监视和报警,(4)变电所故障报告的搜集。

(5)变电站运行报告的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