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案例

合集下载

第二章谐振功率放大器案例

第二章谐振功率放大器案例
C
Ubm
t
-UBB •

C
ub
U u c 1 ,而滤除各次谐波电压。 t 选出基波电压 ic
bm
Icmax 故回路输出的基波电压:
EC
uc 1 i c 1 R u pc I cm 1 R p cos t U cm cos t
uCE E C U c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st
+ uCE C Ucm
C CES c1 c2 1
C
c1
C
1
L
b1
i
2
c2
L
b2
2. 输出功率及效率计算 u uA为矩形方波,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后可求得其基波 E 分量的振幅为 :
A C
VT1管电流ic1 (或VT2管 电流ic2)的直流电流为:
I co
2 EC 1 U1 EC sin tdt 0 π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与什么有关?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与其放大器件的工作状态有直接关系,为了提高
效率,高频功率放大器多选择在丙类或丁类,甚至戊类工作状态。
晶体管放大电路有哪些工作状态?
功率放大器按工作状态分类:
o 180 A(甲)类:半导通角为
o AB(甲乙)类:半导通角为 90 B (乙) 类: 半导通角为 90o C(丙)类:半导通角为θ <900
U BB U BZ cos c U bm
U BB U BZ c cos U bm
+ ub -
+ uBE
_
+ uCE C -
ic
Rp
+ L u c1 -
-UBB
EC
ic gc U bm cost (U BB U BZ ) gc U bm cost U bm cos c gcU bm cost cos c

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0921

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0921

令C10与L8谐振 简化电路
前提条件
RL=Re1
网络Ⅱ:表格中第五个结构
➢ 取 Qe2 = 2、C10 = 10 pF,C10与L8谐振,L8 = 0.1 μH ➢ 要求 Re2<Re1,设 Re2 = 35 ➢ C0=0,XC11=XC1=-Qe2Re2=-70,C11=14.2pF ➢ XC12=Xc2=-82.75,C12=12pF,XL9=XL=133.4,L9=0.133 μH
C7、8
RL=Re2
X s 39.55 Rs 20.1
➢ C7、8→XC1,L7→XL,C9→XC2,Qe3=3,C0→Xs,Re=Rs ➢ Re (20.1 Ω) < RL (35 Ω),满足前提条件 ➢ XC7、8=-20.75 Ω,C7、8=47.9pF ➢ XC9=-40.65 Ω,C9=24.5pF ➢ XL7=77.58 Ω,L7=0.077μH
利用串、并联阻抗转换公式,可以导出各种滤 波匹配网络的元件表达式。
例 1:图 2-3-7(a)为 T 型滤波匹配网络,要求与 Re 和 C0 串接阻抗匹配,求各元件表达式。
解:将 T 型网络分割成两个串接的 L 型网络,图 中 XC1 XC 1 // X L1 。再对这两个 L 型网络进行分析
XC 2 Q2 RL
XC1
XC 1
//
X L1
Re Qe1 Qe2
C2与RL串-并转换 并联谐振
C1与Re’ 并-串转换 串联谐振
例1 是否有第二种计算方法?
例 2:图 2-3-8 示 型滤波匹配网络,要求与 Re、 C0 的并接阻抗匹配,求各元件表达式。
图 2–3–8 形滤波匹配电路
1、将 XC2 和 RL 的串接阻抗转换为 Xp2 和 Rp2 的并接阻抗: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五版第二章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五版第二章

Qe
Xs Rs

Rp Xp
T 型网络分析
2.3.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双极型管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50MHz
场效应管谐振功率放大器
400MHz
2.4 高频功率放大器
在通信等应用领域中,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 率往往在几十MHz以上,高到几百MHz,通常将 这种谐振功率放大器统称为介于功率管T和外接负载RL之间:
交流通路:
主要要求 阻抗转换;滤波;高效率地功率传输。 要求网络的传输效率=PL/Po尽可能接近于1。
串并联阻抗转换
Rs2 X s2 2 Rp Rs (1 Qe ) Rs 2 2 R R Rs X s p s Xp Xs Xs
基于静态特性曲线的近似分析法虽然有助于了解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变化特性,并指导功率放 大器的调试,但这种方法不适合分析和设计高频 功率放大器。工程上一般借助功率管的大信号输 入和输出阻抗来分析和设计高频功率放大器。
2.4.1 高频功率管及其大信号输入和输出阻抗
一、高频功率管结构
高频功率管的内部结构
称为倍频器 (Frequency Multiplier) 。
由于输出功率和滤波特性的限制,这种倍频
器的倍频次数不能太高,一般为2或3。
2.1.2 丁类和戊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丁类(Class D)谐振功率放大器: 功率管开关工作,导通时 管子电流很大,管压降很 小;截止时管压降较大, 但几乎没电流。因此管耗 很小,籍此放大器的效率 得以提高 。 提高效率的措施是减小管 子导通期间的瞬时管耗。
实例: 设计一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调频发射机, 输入和输出负载均为50Ω,输入信号频率为 80MHz,输出信号频率为160MHz,要求输 入功率为4mW时,输出负载上的功率 PL≥700mW,二次谐波抑制度小于-30dB,放 大器总效率大于50%,电源电压为15V。

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2 2 2 2 2 2
2、并/串转换:
Rp Rs Rp Rs = ---------- ; Xs = -------1 + Qe 2 Xp
P99
T 型滤波匹配网络
P100
Π 型滤波匹配网络
丙类谐振功放直流供电
一、集电极供电 1、串馈(电源电路、谐振负载、功放管串联)
+ Vcc ICQ↓ ICQ + ic = Ic↓
PD V C C I C 0 1 2V 3 2 m A 3 8 4 m W PO Re 1 2 V cm I c1m PO PD V cm I c 1 m 1 1V 54m A 297 m W 384m W 7 7 .3 4 % 1 2 204 1 1V 5 4 m A 2 9 7 m W
负偏压↓(VBB↑)→ Ic↑→ 进入饱和区↑→ 电流凹陷
图2–2-6
基极调制特性
输入幅度增加时 Ic 的情况
IC IC IC IC
0
t
0
t
0
t
0
t
Vbm 增 大
Vbm↑→ Vcm↑→ 进入饱和区↑→ 电流凹陷
图 2 – 2 - 9 放大特性
滤波匹配网络
作用: 选频滤波:负载仅获得基频功率(或所需要的某次谐波功率),滤除其它成份; 阻抗匹配:外接负载 RL 经网络变换为功放管所需负载 Re。
2 2
须通过匹配滤波电路将实际负载 RL 转换成丙类谐振功放的最隹负载 Re。 功率性能:
电源出力:PD = Vcc Ico ( Ico 是 Ic 中的直流成分 ) 1 输出功率:Po = --- Vcm Ic1m 2 管耗:Pc = PD – Po Po 功放效率: = ---PD

谐振功率放大器(2)

谐振功率放大器(2)

由于集电极谐振回路调谐在输入信号频率 s上,所以它对 iC中
的基波分量呈现最大阻抗,且为纯电阻,称之为谐振电阻,在高Q值回
路中,
Re
L 2 2 0r
RL
Lr Cr RL
Cr CCt tCCL为L 回路总电容,
0 s
1
为回路谐振角频率,
LrCr
Qe
0Lr
RL
1 为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0Cr RL
第 2 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 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 2.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 § 2.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三个最主要的技术指标。
输出功率(大) 效率(高)
非线性失真(小)
因此,高频功放常采用效率较高的丙类工作状态,即晶 体管集电极电流导通时间小于输入信号半个周期的工作状 态。 同时,为了滤除丙类工作时产生的众多高次谐波分量, 采用LC谐振回路作为选频网络,故称为丙类谐振功率放大 电路。
Rs
1
RL Qe2
Re
Qe
RL xp
xs Rs
xs Rs
RL 1 0 Re
xs Re Qe xp RL Qe
ii π形匹配网络设计 定义:用两个同性抗和一个异性抗连接成π形网络。 结构:
设计实现的条件 (a) 变换原则
π型变成二个L形 第二个 L 形把 RL 变换为假想电阻 Rs 第一个 L 形把 RS 变换为匹配电阻 Re
基极馈电电路
一、集电极馈电(串馈、并馈)
若功率管 C-E 结、 VCC 、 LC回路三者是串联(或并联),则称为 集电极串馈(或并馈)电路。
集电极串、并馈电路形式
串并馈电电路的异同点:
i 共同点: 供电效果相同,即具有相同的直流通路。 ii 不同点: 并馈:LC 回路两端均是直流低电位端,且有一端接地; 串馈:LC 回路两端均是直流高电位端,且没有一端接地; 馈电附加元件( LC 、 CC ) 并馈: LC 、 CC 加在LC 回路高电位端,造成分布参数并 到LC 回路上,影响频率稳定。 串馈: LC 、 CC 加在LC 回路低电位端,不影响频率稳定。

谐振功率放大器 (2)

谐振功率放大器 (2)

vBE VB(E o)n vBE VB(E o)n
可编辑ppt
7
2. 图解分析法
vvCBEEVVCBCBVVbcm mccoosstt
设定VBB、Vbm、VCC、Vcm四个值→画动态 线(交流负载线)→画集电极电流波形
可编辑ppt
8
作图过程:(描点法)取点 t0o,1o5 ,3o0 确定
vBE, vCE 的值→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确定动态点→画动态线→
负载特性 性能特点 调制特性
放大特性
直流馈电
电路组成
实用电路
匹配滤波网路
功率放大 调幅 线性放大 限幅
可编辑ppt
3
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一、原理电路
C
+
vb
-+ -
VBB
L
ZL
-+
VCC
结构特点:(1)功率管丙类
工作 (调 VBB在截止区)
+
(2)负载:谐振回路,其
vc
中L、C为匹配网络,ZL 为外接负载。调C使回
问题:1 过压状态下,i C 为什么出现凹陷? 2 为什么讨论 i C 的波形变化?
可编辑ppt
11
三、性能分析
1、负载特性
VBB、Vbm、VCC一定,放大器性能随Re变化的特性。
VBB、VCC一定→Q点一定,Vbm一定→ 一定→iC宽度一定
VBB、Vbm一定→vBEmax一定
欠压 Re↑→Vcm↑→从欠压→临界→过压→ i↓→C Ic1m↓IC0↓
载波信号:vb(t) Vbmcos ct
等效集电极电源电压
LC调谐在 c 上,则 vo(t)Vcm (t)cocst
调幅波

第2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第2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2、 基极的调制特性 、

定义: 定义:若
不变, 不变,放大器随
的变化特性。 的变化特性。
画出调制特性曲线

结论: 结论:
改变 VBB欲想有效控制 Vbm实现 基极调制, 基极调制,则放大器应工作在欠压 状态; 状态; 基极调制特性是实现基极调幅 基极调制特性是实现基极调幅 的原理依据。( 。(因基极调幅非线性 的原理依据。(因基极调幅非线性 失真大;需激励信号功率大; 失真大;需激励信号功率大;所以 一般不采用) 一般不采用)
Rs = Rp (1+Qe2 ) Xp Xs = < Xp 1 (1+ 2 ) Qe Xs Rs < Rp
Rp = Rs (1+Qe2 ) > Rs 1 X p = X s (1+ 2 ) > X s Qe Rp Qe = Xp
Qe =
2.3.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 . • 采用不同的馈电电路和滤波匹配网络 , 采用不同的馈电电路和滤波匹配网络, 可以构成谐振功放应用实例 • 图2-3-9 • 图2-3-10 • 图2-3-11
匹配网络: 匹配网络:对输出匹配网络的要求

将外接R 转化成功率管集电极要求的匹配负载R 将外接 L 转化成功率管集电极要求的匹配负载 e 选出基波分量,滤除谐波分量 选出基波分量, 将功率管给出的信号功率高效率的传送到外接负载上


设计LC匹配网络的基本依据 设计 匹配网络的基本依据——串并支路阻抗变换公式 匹配网络的基本依据 串并支路阻抗变换公式
3、 集电极调幅与基极调幅 、
() a) 集电极调幅电路:VCC t 集电极调幅电路: ( )=VCC +vΩ t ;丙类谐振功放的 集电极调制特性是实现集电极调幅的原理依据

第二章谐振功率放大器PPT学习教案

第二章谐振功率放大器PPT学习教案

A//
B wt
Vce
VBB
Vcc↑→Vcemin=(Vcc-Vc1m)↑→(过压→欠压)
Vc1m
ic
ic
ic
Ic1m
ic
Ico
wt
过压 → 临界→ 欠压
过压 欠压 Vcc
Vc1m
Vcc↑ Ic1m ↑ Vc1m ↑ Ico ↑
Ic1m ↑慢 Vcc↑ Ico ↑慢
Vc1m ↑慢
Vc1m Vcc
结论:要使输出信号幅度Vc1m↑↓,放大器应工作在 过压状态,通过控制Vcc↑ ↓→ Vc1m↑↓,实现集电 极调幅电路。
XC1/
XL1/ RL
Xc2 RLQe2 RL RR(Le 1 Qe21)1
X c1
X/ c1
//
X
/
L1
X X /
RP 2
R(L 1Qe22)
L1
P 2 Qe 2
Qe 2
X /
Re/
c1
Qe1
RP2 Qe1
R(L 1Qe22)
Qe1
当Re≈RL时,Xc1→∝ → C1→0 难实现, Re不宜接近RL。 已知Re、Co、Rl、Qe1就可求得 各元件表达式。
X Re(1Qe21)
c1
Qe1 RRL(e 1Qe21)1
Co
XL1
Re
XC1/
Re/= RP2
XL1/ XP2
并联谐振 Re/
Co
XL1
RP2
Re/
Re
XC1/
XC1/
Re/
Co
XL1
XS1
串接 RS1
XS1
RS1
Co
XL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途:对载波或已调波进行功率放大
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它的管外电路由直流馈电电 路和滤波匹配网络两部分组成。
2.1.1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1. 电路组成
ZL —— 外接负载,呈阻抗性,用 CL 与 RL 串联等 效电路表示。 Lr 和 Cr ——匹配网络,与 ZL 组成并联谐振回路。 调节 Cr 使回路谐振在输入信号频率。 VBB——基极偏置电压,设置在功率管的截止区, 以实现丙类工作。
(1) 三极管倍频器 倍频次数不能太高,一般为二倍或三倍频。原因: ① 效率。集电极电流脉冲中包含的谐波分量的幅度 随着 n 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倍频次数过高,倍频器的输 出功率和效率就会过低。
② 滤波。谐振回路需滤除高于 n 和低于n 的各次分 量。低于 n 的分量幅度较大,滤除较难。倍频次数越高, 对谐振回路提出的滤波要求越苛刻,不易实现。 (2) 变容二极管等构成参量倍频器,适用于倍频次数 较高时。
③ 后果:加到基极 上的最大反向电压(VBB -Vbm)可能使功率管发 射结反向击穿。
在维持输出功率 的条件下,一味地减 管子导通时间来提高 可采用开关工作的谐振功率放大器——丁类。
集电极效率的做法往往是不现实的。为进一步提高效率,
2.1.2 丁类和戊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1. 丁类简介 (1) 电路 Tr 次级两绕组相同,极性相反。 T1 和 T2 特性配对,为同型管。
2.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
2.2.1 近似分析方法
1. 概述 非谐振功率放大器:集电极负载为纯电阻,在特性 曲线上作负载线,画出激励信号下的集电极电流和电压 求出功率性能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集电极负载为包含电抗元件 的谐振回路,使得集电极电压,电流波形不同。但二者 又互为确定。
要精确分析谐振功放,要解非线性方程,繁琐。
用付里叶级数可将电流脉冲序列分解为平均分量、
基波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之和,即
iC I C0 ic1 ic2 I C 0 I c1mcos s t I c2mcos2 s t
3. 输出电压 vc (1) 对基波分量 由于集电极谐振回路调谐在输入信号频率上,因而 它对 iC 中的基波分量呈现的阻抗最大,且为纯电阻,基 波电流分量产生的相应基波电压的幅度将很大 (2) 对非基波分量 谐振回路对 iC 中的其它分量呈现的阻抗均很小,平 均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产生的电压均可忽略。
(2) 原理
若 vi 足够大,则 vi > 0时,T1 饱和导通,T2 截止,
v A1 VCC vCE(sat)
vi < 0,T2 饱和导通,T1 截止,
v A2 v CE(sat)
A 点幅值: vA = vA1 vA2 = VCC 2vCE(sat) 该电压加到 L、C、R 串联谐振 回路上,若谐振回路工作在输入信 号角频率上, 且其 Q 值足够高,则 可近似认为通过回路的电流 iL 是
第2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 2.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第2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谐振功放是一种用谐振系统作为匹配网络的功率
放大器,一般工作在丙类(或丁类),主要用在无线
电发射机中,用来对载波或已调波进行功率放大。
构成:匹配网络为谐振系统 应用状态:丙类(或丁类)
角频率为 的余弦波,RL 上获得
基本不失真输出功率。
(3) 性能特点 ① T1、T2 尽管导通电流很大,但相应的管压降很 小( v CE(sat)) ,管耗小,放大器的效率高。 ② 考虑结电容、分布电容等影响,实际波形如 vA 虚线所示,管子动态管耗增大,丁类功放效率受限。 2. 戊类放大器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开关 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一个特殊设计 的集电极,保证 vCE 为最小值的 一段期间内,才有集电极电流流 通。
小结: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功能 (1) 选频:利用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可将失真的 集电极电流脉冲变换为不失真的输出余弦电压。
(2) 阻抗匹配:谐振回路将含有电抗分量的外接负 载变换为谐振电阻 Re,而且调节 Lr 和 Cr 还能保持回 路谐振时使 Re 等于放大管所需的集电极负载值,实现 阻抗匹配。
结论:回路上仅有由基波分量产生的电压vc,因而 在负载上可得到所需的基本不失真的信号功率。
Re
0 Lr
2
2
RL
Lr C t RL
CrCL 式中, C t —— 回路总电容 Cr CL
0 s 1 / Lr C t —— 回路谐振角频率
Qe 0 Lr / RL —— 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2.1.3 倍频器
1. 概念 倍频器 (Frequency Multiplier):将输入信号的频 率倍增 n 倍的电路。 2. 实现原理 在丙类谐振放大器中,将输出谐振回路调谐在输入 信号频率的 n 次谐波上,则输出谐振回路上仅有 iC 中 的 n次谐波分量产生的高频电压,而其它分量产生的 电压均可忽略,因而 RL 上得到了频率为输入信号频率 n 倍的输出信号功率。 3. 倍频电路
2. 谐振功放的近似分析方法——准静态分析法 (1) 方法基于下面的两个假设 假设一:谐振回路具有理想的滤波特性,只能产 生基波电压(在倍频器中,只能产生特定次数的谐波 电压),其它分量的电压均可忽略。所以,尽管集电 极电流为脉冲波,但集电极电压却是余弦的。同理, 放大器输入端也有谐振回路,尽管基极电流为脉冲波, 但基极电压是余弦的,可表示为:
所以,谐振功率放大器中,谐振回路起到选频和匹 配负载的双重作用。
4. 丙类功放的功率特性分析 (1) 丙类功放效率提升问题 若提高集电极效率,可使 管子导通时间减小;但引起 iC 中基波分量幅度 Icm 减小,从 而导致输出功率减小。 (2) 解决方法 ① 将基极偏置电压 VBB 向负值方向增大,减少管 子导通时间。 ② 增大集电极脉冲高度,即提高输入激励电压幅 度 Vbm,使减小导通时间的同时维持输出功率不变。
2. 集电极电流 ic
若忽略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及管子结电 容的影响,则 vb ( t ) Vbm cos s t
v BE VBபைடு நூலகம் vb ( t ) VBB Vbm cos s t
在静态转移特性曲线 (ic~vBE)上画出的 集电极电流波形是一串周期重复的脉冲 序列,脉冲宽度小于半个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