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唐诗五首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高一必修唐诗五首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孤城遥望玉门关。 要关隘;
楼兰:汉西域 国名。这里指 侵扰西北地区 的敌人。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磨穿。
还:归,回家。
第14页/共34页
从军行 (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法融以
, 达 到 了 十
, 并 且 巧 妙
守 边 将 士 的
诗 从 西 部
1.“青海长云暗雪山”二句,描写了哪些 景物,说说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景物有:青海湖 、浓云 、暗淡无光的雪山、 孤城玉门关。
特征:这些景物都是苍凉悲壮的。
第16页/共34页
从军行 (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在这样的景物环境中,将士们在做什 么呢?寄托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怀? 将士们在戍守边疆,遥望来路上的玉门关, 寄托了戍边将士对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第21页/共34页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 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 “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 战斗之艰苦。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 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第22页/共34页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书生从军 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 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王昌龄《从军行 其四 》ppt课件

王昌龄《从军行 其四 》ppt课件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 一、解题
•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 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 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 以身许国的壮志。
题材:边塞诗
• 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 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 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 什么作用?
• 明确: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
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 的豪情壮志。
小结
• 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 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 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 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 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 分洗炼、精道。
接抒情。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 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 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 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 用典 • 借用典故,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
重难点分析 :
•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 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 明确:“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 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 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 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 繁艰难。
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情景交融 •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
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 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 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 景色里。
三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直接抒情 •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

课件《从军行七首(其四)》PPT课件

课件《从军行七首(其四)》PPT课件
精神内涵的传达
战士们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英勇和豪情,更传达了忠诚、担当、奉献等精神内涵,这些精神内涵对于当代社 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
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诗歌中不乏对战争残酷、无情的描写,通过战争的残酷来反衬和平的宝贵。
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的深刻反思。这种追求和平、反对战 争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普遍意义。
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以描写边地风光、反映戍边将士 生活为主,风格豪放、意境深远,常表 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反思。
王昌龄生平及创作背景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 字少伯,唐朝著名诗人,尤擅七绝, 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创作背景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对外战争 频繁,他多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 深刻体验,这些经历为他的边塞诗 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感谢观看
课件《从军行七首(其四)》 PPT课件CATALOGFra bibliotekE目 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 •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课堂互动与小结
01
CATALOGUE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唐代边塞诗派概述
边塞诗派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边塞诗派是唐朝诗歌流派之一, 以描绘边塞风光、抒发爱国情怀为主 要内容,代表诗人有岑参、高适、王 昌龄等。
03
CATALOGUE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
边塞情怀与家国意识体现
边塞景象的描绘
诗歌通过对边塞荒凉、艰苦环境的描 绘,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 情。
家国意识的体现

从军行(其四)-精品课件

从军行(其四)-精品课件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6/272021/6/272021/6/272021/6/276/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6月 27日星 期日2021/6/272021/6/272021/6/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6月2021/6/272021/6/272021/6/276/27/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6/272021/6/27J une 27, 2021

从军行
文题背景
《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
《乐府解题》中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 辞。”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 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联缀而成的 组诗。
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 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
从军行(王昌龄)
•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唐开元十五年
(727)进士。 • 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丞,后贬龙标(今湖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6/272021/6/272021/6/272021/6/27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
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
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
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
也有明显的体现。
h
8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
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
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
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
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全诗 •作者简介
•注释 •参考译文
•提示 •赏析(1) •赏析(2)
h
1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h
2
绝和乱后 诗士 元字 王
。反社期 以, 十少 昌
映会的 多授 五伯 龄
。作黑 种汜 年, (
698- 757 727
他过暗 题 水 (京
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
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
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
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

五上从军行其四课件

五上从军行其四课件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 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 势力范围。这里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 “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 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十五的月亮》石祥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账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 长相思》纳兰性德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王昌龄,字少伯, 京兆长安人 。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称。盛唐时著名边 塞诗人,擅长写七言 绝句,被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
从 军 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李白
自 君 之 出 矣 ,
不 复 理 残 机 。思 君如 满 月 ,夜 夜 减 清 辉 。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陇西行》
(唐)陈陶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从军行(其四)》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从军行(其四)》课件
《从军行(其四)》: 北 师大版语文八上
本课件介绍了《从军行(其四)》的教学大纲和各个环节,让学生全面理解 和鉴赏这首诗歌作品。
导入
1 背景介绍
分析历史背景和诗歌作者的生平,引发学生 的兴趣。
2 课前热身
利用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主题的猜测和 思考。
朗读课文
1 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文
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北师大版语文八上《从军行(其四)》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大纲, 全面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2 鼓励学生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朗读、朗诵的能力,感受诗歌的韵 律和情感。
理解课文
1 课文背景解释
解读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 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诗歌表达的意义。
2 课文主题分析
探究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 想,引导学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方 式。
4 登高望远意义解读
解读诗歌中的“登高望远”比喻手法,理解其 深层意义。
5 军人奉献情感描写分析
分析诗歌中对军人奉献精神和情感的描写, 引发学生共鸣。
课文鉴赏
1 辨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作者的艺术手法。
2 梳理课文中的句子结构
分析诗歌的句子结构,理解诗歌的语言之美。
3 深度解读课文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写作或创作任务。
2 提醒学生作业截止时间
告知学生作业的截止时间,督促学生按时完 成。
总结
1 课堂总结
2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3 预告下堂课内容
回顾课堂内容和学生表现,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应用 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提前向学生介绍下堂课的 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八上《从军行(其四)》课件

八上《从军行(其四)》课件

思考和讨论 3)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将士 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抓住“百战”“穿”“终不 还”体会誓死保家卫国的决 心和气概。
4、如何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 楼兰终不还”
第三四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 概括力极强的诗句,“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 场的特征;“百战”写出战事频繁,戍边时间 长;“穿金甲”写出战斗的艰苦与激烈,敌军 之强悍。
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戍边战士所处环境和生 活条件的描写,表现了边境战争的频 繁与残酷,表达了他们思乡念亲和报 国御敌的复杂情感。
通过讨论,体会战争的惨烈, 对故乡的思念。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关”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边城荒远,阔大灰暗的景色。 先以云山绵亘苍茫一片,衬托出边城的孤
单,又以边城和玉门关的距离,写出边城 的荒远。暗示边城将士所处的环境条件的 艰苦,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悲凉的情景的 描写更衬托出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 和气概。
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 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 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 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雪山: 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时 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通往 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词语点拨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将士们豪壮誓 言,写出将士们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 志。
本诗概要1、2
第一、二句:描绘了当时西北 边戍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 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 鸟瞰,一个概括。境界阔大, 感情悲壮,含蓄丰富。
本诗概要3、4
第三四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 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在此戍边 时间漫长,战事之频密,战斗之艰苦, 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 中概括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了, 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 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 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 豪言的誓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古诗鉴赏六看
因此,古典诗歌的鉴赏,一看类型 (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战 争或边塞类,爱情类,民生类, 闲适 类 ,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二 找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 物、景、事)),三定感情,四找技 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
会背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诌。
边塞诗
是唐代诗歌的主要 题材。以边塞军旅 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 风光,或反映戍边 的艰辛。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 龄,李颀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千 树万树梨花开。
王昌龄诗作延伸阅读一: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诗作延伸阅读二: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一、二句:描绘了当时西北 边戍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 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 鸟瞰,一个概括。境界阔大, 感情悲壮,含蓄丰富。
本诗概要3、4
第三四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 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在 此戍边时间漫长,战事之频密,战 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 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 金甲尽管磨穿了,将士的报国壮志 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 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
古诗鉴赏三步走
一读 二悟 三品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题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 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 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 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王昌龄
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早 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 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 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 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 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 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 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与李白、高适、 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代表作
译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
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 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思考和讨论 1)
找出诗中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 思考:这些景物组成一幅怎样 的画面?
通过讨论,明确:奇丽壮阔, 苍凉雄浑。
思考和讨论 2)
抓住“暗”“孤城”体会诗的前两 句表现的戌边将士的思想情感。 讨论:这样的场面给人一种怎 样的感觉?
散(sǎn)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qiú)不暖锦衾 (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 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 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 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 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 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 上空留马行处。
比较阅读
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 同?
提示: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 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 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 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 “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 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 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 情)
归纳
联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归纳盛唐边塞诗的基本特点。
通过讨论,体会战争的惨烈, 对故乡的思念。
思考和讨论 3)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将士 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抓住“百战”“穿”“终不还”体 会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 概。
思考和讨论 4)
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后面有什 么关系呢?
体会悲凉的情景的描写更衬托 出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 和气概。
本诗概要1、2
比较阅读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导读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 月》,曲调名,其词内容都是 写征戍之苦、夫妻离别之情。 多为伤离别之辞。
无那:即无奈,指无法消除思 亲之愁。
比较阅读一
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
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 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 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 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 豪情壮志
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 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 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 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 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 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 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 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
词语点拨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 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 汉使。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 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 用计斩其王。唐时已无楼兰之称。 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 边境的外敌。还:归,回家。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 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 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 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 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归纳
(2)意象宏阔: 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 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 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