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概论

合集下载

纺织概论(1)

纺织概论(1)
的卷装。 5、送经机构:按交织的需要供应经纱,并使经纱具有一定
的张力。
三、织机的分类
1、按构成织物的纤维材料:棉织机、毛织机、丝织机、黄麻织机 2、按所织织物的轻重:
轻型织机:轻薄型织物,如丝织物 中型织机:中等厚度的织物,如棉、亚麻、精纺毛织物 重型织机:厚重织物,如帆布、粗纺毛织物、牛仔织物 3、按织物幅宽:宽幅织机(装饰用,产业用)、窄幅织机(织带,商标等用途) 4、按开口机构: 踏盘织机:织制简单组织的织物 多臂织机:织制组织比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 提花织机:织制各种大花纹织物 连杆织机:织制平纹类织物
经水平线:沿胸梁表面作水平线,衡量BCDE各点的高低位置. 实际生产中,胸梁高低、织口位置、综平时的综眼位置一旦确
定一般不再改变,经纱位置线的调整是指改变后梁的高低 位置。
其它关于梭口的基本概念(提问)
前部梭口(工作梭口),后部梭口;前部 梭口长度,后部梭口长度;梭口对称度; 梭口前角,梭口后角.
第一节 梭口
一、有关梭口的概念
梭口:开口时,经纱上下分开,形成引纬的 通道,BC1DC2即为梭口。上层经纱:BC1D; 下 层经纱:BC2D;
梭口图(梭口的几何形状)
综平位置:梭口完全闭合时综框的位置(所有综框平齐 时),即BCD;
综平时间:综平位置时,织机主轴所处位置.(工艺参数 )
梭口高度H: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 C1C2(H)
四、织机的发展
1、有梭织机(第一代自动织机)
特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占地面积小,能适应中支中密织物的织 造要求。
但存在问题如下: 1)品种适应性差(对特宽、粗厚、紧密、细支疏松织物不适应)。 2)机物料消耗大。 3)产品质量缺乏高质量性能的保障。 4)卷装小,自动化程度低,噪音高,工人劳动强度大。 5)入纬率低,只有无梭织机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左右。

纺织概论要点

纺织概论要点

1、间歇式加捻成纱方法A为须条的喂入点,B为加捻点并以转速n回转。

特点:加捻时不卷绕,卷绕时不加捻,生产效率较低。

应用:传统的手摇纺纱和走锭纺纱。

T=nt/L2、连续式非自由端加捻成纱方法A、B和C分别为喂入点、加捻点和卷绕点。

特点:加捻和卷绕同时进行,生产效率较间歇式加捻高。

应用:传统的翼锭纺纱和环锭纺纱。

T2= T1=n/V3、连续式自由端加捻成纱方法A、B、C分别为喂入点、加捻点和卷绕点,A点和B点间的须条是断开的,B端一侧的纱尾呈自由状态。

特点:加捻与卷绕分开,卷绕时不需要停止加捻,生产效率极高。

应用:转杯纺纱、摩擦纺纱和静电纺纱等新型纺纱。

卷装类型1、阿基米德螺旋线----棉卷2、摆线----条筒(大、小圈条)3、平行螺旋线(圆柱型)----粗纱4、交叉螺旋线(圆锥型)----细纱、络筒粗纱张力:从粗纱机前罗拉到卷绕点间的牵伸产生的张力,其表现形式为纱条的紧张程度。

来源:卷绕速度大于前罗拉输出速度;粗纱克服运动中的摩擦阻力。

张力太大,产生意外伸长;太小,成形不好。

纺纱张力:前罗拉至导纱钩间的纺纱段纱线所具有的强力称为纺纱强力,纺纱段纱线所承受的张力称为纺纱张力。

实质:纱线某断面处的强力小于该处的张力。

降低断头的主攻方向是控制、稳定纺纱张力,减少张力突变;提高纺纱段纱条强力,降低强力不匀率,尤其要减少强力弱环,以减少张力波峰与强力波谷交叉的机率。

整经张力:包括单纱张力和片纱张力。

影响整经张力的因素:1.筒纱退绕时张力的变化2.张力装置产生的纱线张力3.空气阻力和导纱部件间引起的摩擦力调节措施1.分段分层配置张力圈的重量2.合理设定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前排重于后排,中间层重于上下层,上层重于下层。

3.适当增大筒子架到整经机机头的距离。

4.选择适当的整经速度。

气圈:导纱钩至钢丝圈之间的纱线随钢丝圈绕锭轴回转时,离心力的作用使纱线向外凸起形成纺锤形曲线,称为气圈。

钢丝圈是环锭纺细纱机上完成加捻卷绕的机件之一。

纺织概论

纺织概论

纺织概论一、纺织纤维的分类用来制造纺织制品的纤维,叫做纺织纤维。

纺织纤维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自然界独有的或经人工种植饲养而获得的纺织纤维,按其属性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三类。

化学纤维是经过化学制造工艺加工而获得的纺织纤维,称为化学纤维,按其系用原料及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其具体分类如下:纺织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包括:种子纤维、基纤维、叶纤维种子纤维包括:棉、木棉、椰子线绒条基纤维包括:黄麻、亚麻、宇麻、大麻等叶纤维包括:剑麻、息麻等动物纤维包括:毛和分泌液毛包括:绵羊毛、山羊绒、骆驼毛、兔毛等。

分泌液包括:桑蚕丝和榨蚕丝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包括:粘胶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合成纤维包括:聚脂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聚乙烯醇纤维(维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丙烯晴纤维(晴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二、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纤维鉴别的方法很多:有感官鉴别法、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来料着色法、比重鉴定法以及红外光谱法等。

有时仅用一种方法,不能立即确定纤维的种类,还需要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测试、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一)感官鉴别法这是鉴别纤维最简单的方法。

它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用眼看、手摸的方法对纤维或织品进行鉴别。

手摸:即摸纤维或织品的柔软性、弹性或摸织品的折皱情况及手拉强度等。

眼看:看纤维或织品的外观、光泽和纤维的精细、弯曲等形状。

一般来说天然纤维长度的整齐度较差,化学纤维的长度比较整齐。

麻纤维手感粗硬,羊毛纤维较长,有卷曲、柔软而富有弹性,手摸有温暖感觉。

蚕丝则长而纤细,手感柔软而富有光泽,手摸有凉的感觉。

化学纤维中,粘胶纤维由于湿度特别低,可以根据手拉干湿强度的变化而加以确定。

合成纤维强力大,弹性好,手感光滑,但不够柔软。

(二)燃烧法燃烧法是将纤维放在火上燃烧,观察纤维受热后变形和火烧情况,燃烧时速度,散发出的气味和颜色,最后看燃烧后的灰烬和剩余物的形状、硬度等。

纺织概论.ppt

纺织概论.ppt
纺织——— 贯穿生活的点滴
Content
纱线 机织物 针织物
什么是纱线?
一般而言,纱线可定义为由纤维或长丝形状的,连续的, 具有细长线性集合体并具有类似纺织品的功能, 包括适当的拉伸强度,较高的挠曲性以及纺织产品通常具有 视觉和触觉性能。 纺纱技术在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突破——手工机械化;18世 纪下半中叶的“工业革命”
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风格的内在性能。
针织物
Knitted fabric
针织相对于梭织来说具有工艺流程短,整个生产准备,织造 及后整理的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织造效率高,通常情况下其 单机产量是梭织的十倍以上。
1原料 进厂 2停放
3检测
4络筒
5上机 织造
10入库
9修布
8检验
7称重 打印 6查密
纱线加工原理
纺纱
松解
集合
开松
梳理
牵伸
加捻
• 纺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若以成纱为目的来 划分以上纺纱过程中的各种作用,可以分成 三个层面
• 主层:开松-梳理-牵伸-加捻,它决定着成纱的可能性。 • 次层:包括混和。除杂,精梳,并合,它与主层相配合,决定成纱的
质和加工进行的顺利程度量。
• 辅层:由每两个相邻的间断工序之间的卷绕构成.
针织生产工艺流程
从编织的方法
分可将针织物 分为纬编针织 和经编针织
纺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OVER~
THANKS
作通 为常 纡直 子接 使把 用细 ,纱
纬 纱 准 备 工 程
称机
为生
直产
接的
纬管
纱纱
• • • • •
织穿浆整络 造结纱经筒
经工工工 序序序

纺织概论学

纺织概论学

第一章织造工艺流程第一节织物的形成一、织物的形成织物是由纱线或者纤维制成的产品,主要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

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在织机上交织而成的织物称为机织物,简称织物。

沿织物长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经纱。

沿织物宽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纬纱。

▲织物形成过程的五大运动⑴开口:按照经纬纱交织规律,把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的运动;⑵引纬:把纬纱引入梭口的运动;⑶打纬: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的运动;⑷卷取:把织物引离织物形成区的运动;⑸送经:把经纱从织轴上放出输入工作区的运动。

织物形成示意图(如图1-1)二、织机工作圆图图1-2为织机各主要机构的运动,都是在主轴回转一周的时间里循序完成的,各运动之间应有严格的时间协调关系,必须合理配合,才能使织机正常运转。

由于织机各主要机构的运动都是主轴传动的。

因此,各机构的作用时间,常以主轴回转角度来表示,即形成织机的工作圆图,并以此来分析和调整织机各运动的相互关系,达到各机构协调运动的目的。

三、织机的生产效率织机生产率的高低,常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⑴理论产量:P L=6N/P W m/台h⑵实际产量:P实=P理η m/台h⑶入纬率: L=N×B m/min第二节织造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图1、络筒:将容量小的管纱卷绕成密度适宜、成形良好的容量大得多的筒子纱,同时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

2、整经: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把一定数量的筒子纱,按规定的长度、排列顺序、幅宽等均匀平行地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供浆纱或穿经工序使用。

3、浆纱:浆纱工序的任务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经纱上浆,并按整幅织物所需的总经纱根数,合并若干个经轴的经纱,把上浆后的经纱卷绕成织轴。

其目的是使纱线毛羽贴伏,提高纱线强力和耐磨性,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改善经纱织造性能。

4、穿结经与纬纱准备:根据织物工艺设计的要求,把织轴上的全部经纱按一定的规律穿入停经片、综丝眼和筘齿,以便织造时形成梭口,织成所需要的织物,并在经纱断头时能及时停车而不致造成织疵。

纺织概论——精选推荐

纺织概论——精选推荐

纺织概论第⼆篇纺织原料第⼀章纺织纤维及其分类纺织纤维的发展⿇纤维是⼈类最早⽤来做⾐着的纺织原料。

蚕丝是继⿇纤维之后的纺织纤维,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利⽤蚕茧缫丝。

我国是世界上栽桑养蚕和缫丝织绸最早的国家,⼤约在4700年前就已利⽤蚕丝制作丝线、编织丝带和制作简单的丝织品。

在化学纤维中,最早问世的是碳纤维,是由美国发明家爱迪⽣于1880年研制成功的。

1887年,法国化学家德贝尼⼽成功取得了由硝酸纤维素制造⼈造纤维的专利权,并于1891年建⽴了世界上第⼀家⼈造丝⼚。

1884年,英国⼈Charles. F. Cross 和 Edward. J. Bevan 申请了第⼀个醋酯纤维的⼯业⽣产专利。

1890年,法国L.H.德佩西发明了铜氨法⼈造丝⽣产⼯艺,1891年开始⼯业化⽣产。

粘胶纤维是1891年由英国Cross, Beran, Beadle三⼈发明,并于1904年开始⼯业化⽣产。

1924年德国科学家成功研究了聚⼄烯醇纤维,在20世纪30年代制成纤维,称为Synthofil。

由于它溶解于⽔⽽不能作为纺织纤维,主要作为外科的⼿术线。

直⾄1939年,⽇本樱⽥⼀郎等⼈研究成功聚⼄烯醇的热处理和缩醛化⽅法,使维纶成为耐热⽔性良好的纤维,并于1940年6⽉正式投⼊⼯业化⽣产。

1940年1⽉聚酰胺纤维开始⼯业化⽣产。

1941年,英国科学家以对苯⼆甲酸和已⼆醇为原料在实验室⾸先研究成功聚酯纤维,命名为特丽纶(Terylene),1950年开始⼯业化⽣产。

1953年,美国开始⽣产商品名为达可纶(Dacron)的聚酯纤维。

1941年和1942年美国杜邦公司和德国拜⽿公司化学家分别发明了丙烯腈溶剂。

1953年,杜邦公司实现了商品化,称为奥纶。

1954年,拜⽿公司也推出新产品德拉纶。

1955年意⼤利开始聚丙烯纤维的⼯业化⽣产。

1958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聚氨酯纤维。

1.纤维:是⼀种细⽽长的物质,它的直径从⼏微⽶到⼗⼏微⽶,长度则从⼏毫⽶⼏⼗毫⽶甚⾄上千⽶,长度与细度之⽐很⼤。

纺织概论(新2)

纺织概论(新2)

第一篇1.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2.纺纱过程基本原理:主线:开松、梳理、牵伸、加捻(决定着成纱的可能性)副线:混和、除杂、并合、精梳(它与主线相配合,决定着成纱的质量和加工进行的顺利程度)插入线:卷绕(由两个相邻的间断工序之间的卷绕构成)3.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选配与混合,开清,梳理,精梳,牵伸,并和,加捻,卷绕第三篇第一章纺织原料的初步加工1.轧棉的主要任务:把籽棉上的纤维和棉籽分离开2.轧棉的基本要求:保护原料的原有性质;清除杂质;按照不同品种、等级,分别打包、编批,以便储藏、运输和纺纱厂分级分批使用衣分率=(原棉量/籽棉量)×100%3.皮辊棉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棉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4.锯齿棉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5.轧工质量检验:观察轧出原棉的外观(光洁、均匀、平整松散、无缠绕),观察纤维长度变化(皮棉长度与籽棉长度关系;纤维长度整齐度变化),皮辊棉着重观察黄根,锯齿棉着重观察疵点6.唛头---质量标识: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黄棉Y ,灰棉 G,长绒棉L,皮辊棉下划横线,锯齿棉在三个数字上方加“锯齿线”,如果是霜黄棉,则在三个数字两边加圆括弧。

马克隆值为A、B、C例329A:品级为3级,纤维手扯长度为29mm,马克隆值A级的锯齿白7.含糖棉的处理法:喷水给湿法,气蒸发,水洗法,酶化法,防黏助剂法8.原棉的选配与混合:(1)原料选配的目的:合理使用原料;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本占65-80%);增加花色品种(2)原料选配的原则:根据成纱品种和用途选配原料;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考虑原料的加工性能;考虑生产成本(3)不同种类纱线与原棉性状关系①棉纱号数:细号:纱直径小,横截面内纤维根数少,分布不匀率高,结杂易暴露在纱表面,所用原棉色泽洁白、级数高,支数细,长度长,原棉含杂少,不混用再用棉;中粗号:要求低些,原棉可以短粗些,可混部分再用棉。

纺织概论复习

纺织概论复习

纺织概论复习纺织概论复习一、纺织纤维材料的分类按来源分:植物纤维 (天然纤维素纤维)天然纤维动物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Natural fibers) 矿物纤维 (mineral fibers)纺织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化学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Man-made fibers) 合成纤维(Synthetic fibers)无机纤维 (Inorganic fibers)二.大豆蛋白属于哪一大类:属于新型的纺织纤维:绿色纤维三.原纤维、巨原纤维等定义1、单分子:直线链状大分子。

2、基原纤:几根直线链状大分子平行排列,按一定距离、一定位相、一定相对形态稳定结合在一起形成很细的结晶态的大分子束。

3、微原纤:若干基原纤平行排列结合在一起形成较粗的基本结晶态的大分子束。

4、原纤维:若干微原纤基本平行排列结合在一起形成更粗的大分子束,存在一定的缝隙,孔洞。

5、巨原纤维:原纤基本平行堆砌的更粗大的大分子束,存在更大的缝隙、孔洞。

6、纤维:由巨原纤维堆砌而成。

四.棉、麻、毛、丝的大概性能1、棉:横截面:腰圆形,纵截面:呈不规则的沿长度方向不断改变的螺旋形转曲,耐碱不耐酸、吸湿性好、染色性能好。

2、麻:纵向形态:纵向平直,有竖纹横节。

横向截面:苎麻:扁圆形,有中腔,胞壁上辐射状条纹。

亚麻:多角形。

( 1)光泽较好,色泽为象牙色,棕黄色,灰色等,纤维间有色差(2)纤维粗硬,手感硬挺。

制品有挺爽,粗细不匀的纹理特征。

(3)弹性差,制品易起皱。

(4)吸湿性很好(WK=12-13%),吸湿放湿快,透气好。

(5)强度高(是棉的两倍)。

(6)耐缄不耐酸。

3、毛截面形态: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纵向形态:表面覆盖有鳞片层。

具有天然卷曲。

鳞片层:保护、光泽、缩绒皮质层:羊毛主体、双侧结构髓质层:细羊毛无髓质层(1)耐酸不耐碱(2)吸湿性好(3)较高的变形恢复能力4、丝横截面形态:桑蚕丝截面近似半椭圆形或三角形。

柞蚕丝截面为钝三角形。

纵向形态:桑蚕丝较平直光滑,柞蚕丝纵向有条纹1)对弱酸和稀酸有一定抵抗力,对浓酸、强酸会发生溶解现象2)对碱敏感,在碱液中膨化溶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小结
一个学期的纺织概论课即将要结束了,半年来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有关纺织的知识。

作为一名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生,纺织的一些相关知识是有必要了解的,毕竟没有纺织也就不需要染整了。

老师讲课兢兢业业,对我们要求也挺严格的,经常会检查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而我也基本一直跟着老师的步伐学习。

之前对纺织品没有什么认识,经过这么课的学习,我对他们有了一个初步性的认识。

比如我知道了什么是针织物,什么是机织物;我知道了平纹、斜纹、缎纹之间又有什么区别;我知道了什么是线,什么是纱,等等。

特别地,我对纺纱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纺纱原就属于一项非常古老的活动,自史前时代以起,人类便懂得将一些较短的纤维纺成长纱,然后再将其织成布。

所谓的纺纱,乃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的一种行为。

不得不说,我真的是受益匪浅。

然后,想给老师提一些建议。

第一,讲课的声音要是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第二,讲课的时候穿插的讲一些与生活有关的纺织知识;最后,可以和同学互动就多互动一下。

希望老师能够考虑。

最后,谢谢老师半年来的努力。

从纱线到织物生产过程概述
———160cm,JC15×JC15,112×83,精梳纯棉府绸
轻化1203 杨少伦1090212313
织物选择:精梳纯棉府绸
1.纱线、织物风格与特点
府绸是由棉、涤、毛、棉或混纺纱织成的平纹细密织物,纱线一般为细特纱。

各种府绸织物均有布面洁净平整,质地细致,粒纹饱满,光泽莹润柔和,手感柔软滑糯等特征。

但府绸面料有一大缺点,即用其缝制的服装易出现纵向裂纹,这是因为府绸经、纬密相差很大,经、纬纱间强度不平衡,造成经向强度大于纬向强度近一倍的结果。

2.织物组织图
3.纺纱、织物生产流程
①纺纱流程
清花→梳棉→精梳→并粗→细纱→槽筒
②织物生产流程
络筒→整经→浆纱→穿综→织造→后整理
4.各工序所采用的主要设备及工艺要求
络筒机
分条整经机
新型分条整经机主要由滚筒卷绕机构、分绞装置、倒轴部分、传动和制动系统、条带长度和张力检测控制装置等机构组成。

新型分条整经机在滚筒的结构和导条器位移方面有所改进和创新。

例如:新型分条整经机采用固定锥角的圆柱形滚筒,改变了用木条或金属条构成的滚筒结构,更有利于条带的卷绕成形。

在电子型分条整经机上采用与滚筒接触的测厚辊,测出每层纱的厚度,并通过位移传感器将厚度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以控制导条器的移动距离。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对条,而且条与条之间不出现条痕。

贝宁格分条整经机主要技术特征
浆纱机
GA308型浆纱机是根据市场需求,根据新的浆纱工艺,分析浆纱机发展方向,满足目前棉纺织行业对阔幅、高支、高密、高精、高附加值织物的纯棉、涤棉、麻、化纤混纺等短纤等品种的上浆要求,满足用户对浆纱高速、高效、高精度的控制要求,与国内外各种有梭和无梭织机配套使用的高产、高性能浆纱机。

该机是国内首次将多单元传动技术、上位计算机集中控制技术及远程监控技术应用在浆纱机上,大大提高了浆纱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成纱质量,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棉织手册》
《新型机织设备与工艺》
《中国浆纱网》
《中国纱线网》
《棉纺织厂设计》
《纺织工艺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