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大全 (1)
修辞手法摘抄大全

修辞手法摘抄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摘抄大全:
1. 比喻:“洪水般的人群涌向会场。
”
2. 拟人:“树木低头,表示对大地的致敬。
”
3. 排比:“我欢笑,我哭泣,我奋斗。
”
4. 对偶:“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阳光。
”
5. 夸张:“他的声音震天撼地。
”
6. 比较:“你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
”
7. 反问:“难道我们不值得拥有自由吗?”
8. 借代:“他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
9. 升华:“他不只是一个运动员,他是一个传奇。
”
10. 倒装:“山峰高耸,河水潺潺。
”
11. 平行结构:“我爱写作,他爱读书。
”
12. 省略:“行云流水,风过无痕。
”
13. 择喻:“他比狮子还勇敢。
”
14. 反复无常:“喜怒无常,变幻莫测。
”
15. 双关:“黄昏下望,红红的夕阳照在湖面上,恰似金波涛涛。
”
16. 比拟:“她的笑声如同清泉流过我的心田。
”
17. 衔接:“上面是蓝天,下面是碧海。
”
18. 借喻:“他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灯塔。
”
19. 反复:“时光在翻飞,岁月在转身。
”
20. 蕴涵:“悲伤的眼神中,是对生命的热爱。
”
这只是一部分修辞手法的摘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提问。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 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 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完整版)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1.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大全

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大全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25种修辞手法大全

25种修辞手法大全一、比喻:比喻是一种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地描述出来的修辞手法,它把不易理解的内容或概念通过与另一个可以很容易理解的对象相比较,来表达出来的。
如:“生活就像一把沉重的军队,每个人都要勇敢地上前去参加战斗".二、对比:对比是把一件事物与另外一件事物相比较而提出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把不同的事物和思想互相比较,使其两者的特点更加清楚表现出来。
如:“安静是比喧嚣更可贵的精神财富,有时候闭上眼睛,能够摆脱世俗的纠缠,也能看到我们褪去了喧嚣后正在凝思的自己。
”三、设问:这是一种把一个疑问放在句首,然后再进行解释说明,来引发读者兴趣的修辞手法,如:“你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吗?学会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克服困难,这是实现优秀的第一步。
”四、夸张:夸张是在表达过程中,用超越常理的概念来艺术性地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有强烈的感受。
如:“像是一股凌厉的风,它一头扎进了我的心,有如青年时代的激情薰衣草般地弥漫了整个空气。
”五、排比:排比是在一句话中把相同的结构重复几次,但是每次表达的意思都不同,来加强对某一话题的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自由使我们的思想拥抱挑战,自由使我们的斗志永恒,自由使我们的心灵思索,自由使我们的作品有情怀。
”六、拟人:这是把处于抽象状态的事物、道理和情感,用具体的事物、人物或动物去比拟,再以人的形象来表示的一种修辞方式,如:“失去希望的人,就像被囚禁了心灵的囚徒,他天真无邪的双眼憔悴地望着前方,心底充满着无限的迷茫和惆怅。
”七、反问:反问就是在句子中以反问的口气把问题提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生何处不相逢?看到你的时候,我的心便抑制不住怦然跳动。
”八、排拟:排拟是在一条句子中,依次列出几个概念,以此来增强说话者说话的力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力的一种修辞方式,如:“追求真理,发现美好,发现生活的乐趣,竭力改变命运,共同分享大自然的宝藏,这是要去做的事情。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性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让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感人。
以下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大全。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使原本抽象、晦涩的事物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使语言更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借代:用与原义不同的词代替实际的说法,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4. 修辞问答:即反问,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5. 重复:重复一个词或词组,让读者注意到所强调的意义。
6. 排比:用相似或对立的词、词组或句子结构,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节奏感。
7. 对比:用两个或多个事物来做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8. 夸张: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将某一事物描述的极为夸张,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
9. 暗示:通过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自行推理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10. 措辞巧妙:通过精妙的语言运用,让原本平淡的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1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的眼眸。
这句话用了比喻,把女子的眼睛比作一池深水,来表达女子的美丽。
12. 其貌不扬的老汉居然一下子跳跃到了冠军的位置。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老汉变得有血有肉,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13. 吃到了生活的苦头,咀嚼着成功的滋味。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苦头和滋味来代替困难和成功,使语言更加生动。
14. 你认为你能做到吗?这样的问题你肯定回答不出来。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问答的手法,以否定的方式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1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话运用了重复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注意到“可以燎原”这句话的强调。
16. 他像一个鬼魅一样,悄悄地溜掉了。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的形象和鬼魅相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17. 我已经等了你半个世纪,你却还是没有来。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等待的时间夸大到半个世纪,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大全包括比喻、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等。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二、修辞手法详解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例如:明喻:“她的笑容像一朵花。
”暗喻:“她的笑容是花朵般的美丽。
”借喻:“她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花。
”2. 比拟比拟是将一个事物赋予人的情感或行为,或者将人或人的行为赋予给事物,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例如:拟人:“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拟物:“她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跳跃着。
”3. 借代借代是指用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来代替另一个事物的整体或部分,以达到形象表达的效果。
例如:“红领巾来了。
”(用红领巾的特征来代替少先队员)4. 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些特征,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例如:“他激动得眼泪都快流成河了。
”5.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语句来表达相应的意思,以达到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效果。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6. 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语意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例如:“天空是星星的世界,大地是植物的世界,海洋是鱼类的世界。
”7. 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情感,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例如:“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高尔基《海燕》)8. 设问设问是为了强调某个问题或答案,明知故问的一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一、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构成。
与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
比喻的作用是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二、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的作用是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的例句有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等。
二)拟物: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拟物的例句有不顾一切,涌了上来,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等。
三、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四、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排比的作用是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1.特征代事物例句:那个人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
改写:那个人的目光炯炯有神,仿佛星空中的繁星般闪耀。
2.具体代抽象例句:爱情是一种甜蜜的感觉。
改写:爱情如同一杯甘醇的蜜酒,让人沉醉其中。
3.部分代全体例句:他喜欢吃肉。
改写:他喜欢品尝各种美食,尤其是肉类。
4.整体代部分例句:他们的车子很漂亮。
改写:他们的座驾华丽非凡,引人注目。
是指在修辞中,以真实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加任何修饰或夸张。
这种修辞方式常常用于描述真实的情感或经历,以增强读者的共鸣和信任感。
例如:“我爱你”,这句话就是一个简单而直接的顶真表达。
十七、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假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
有时……有时、既……又……又……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首先……然后…… ……便…………于是…… ……才…………接着……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而且…………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何况…… ……甚至……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9、目的
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10、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常见关联词: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可……也、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只要……就、既然……就、即使……也、无论……都、不管……都、不仅……还、不仅……而且、不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