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电化学学习知识点总结计划.doc

合集下载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电化学基础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的科学,它涉及到电流和电势的关系,以及在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和催化作用。

电化学反应通常发生在电极上,电化学反应的方向与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2. 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极反应、电解、电荷传递和能量转换等。

在电池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进而转化为电能,从而产生电流。

3. 电化学的基本参数电化学的基本参数包括电压、电流、电解、电极电势、电导率、离子迁移速率等。

这些参数是电化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电化学应用的基本原理。

二、电化学反应1.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电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反应、电化学合成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产生电压和电流。

电解反应是电化学反应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发生的反应,通常涉及到离子的迁移和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合成反应是指利用电能进行化学合成反应,通常包括电极合成和电解合成两种方式。

2. 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热力学研究电化学反应的热能转化和热能产生的条件,动力学研究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电化学动力学理论。

三、电化学动力学1. 电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的变化量。

电化学反应速率与电流和电压密切相关,它是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2. 催化作用催化作用是指通过催化剂来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的现象。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通常在电化学反应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3. 双电层理论双电层是电极表面和电解质溶液之间的一个电荷层,它对电化学反应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双电层理论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涉及到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位差和电荷分布。

4. 交换电流交换电流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与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它是电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电化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与电能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学科,它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

电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电解过程和电池,并且在化学分析、电镀、腐蚀、电解制氧等领域应用广泛。

下面是一些电化学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1. 电化学基础概念- 电池:由阳极和阴极以及连接二者的电解质构成,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电解:在电解质中施加外加电势,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过程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包括氧化(电子流从物质中流出)和还原(电子流进入物质)两个反应。

2. 电解过程中的电解质和电极-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携带电荷的溶液或熔融物质,可以将其称为离子液体,它在电解过程中离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电极:电解过程中用于传输电子的导体,包括阳极(电流从电池中流出的极)和阴极(电流流入电池的极)。

3. 电势和电位- 电势:电势是指电池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用于描述电化学反应的驱动力。

单位是伏特(V)。

- 电位:电位是电池中某个电极的电势,用于描述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单位也是伏特(V)。

4.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是单个电极与某种参考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用于表示电极的氧化还原能力。

-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标准氢电极作为参照电极时,其他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被定义为0V。

5. 动力学和热力学电极反应- 动力学电极反应:描述电极反应速率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例如质子还原动力学反应可以用Tafel方程或Butler-Volmer方程表示。

- 热力学电极反应:描述电极反应发生与否以及方向的反应热力学条件。

通过比较标准电极电势可以得知电极反应的方向。

6. 电化学电池- 电化学电池分类:电化学电池分为两大类,即原电池和电解池。

原电池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电解池则是利用外部电势来促进电解反应。

- 实例:常见的电化学电池有锌-铜电池、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3:电化学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3:电化学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一、原电池1.概念和反应本质: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但在燃料电池中两电极都为Pt 铂电极,不参与反应,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起导电作用)(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要两电极直接或用导线相连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4)四看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Cu-Zn-CuSO 4) 单液原电池、 双液原电池负极(锌片):Zn -2e -===Zn 2+(氧化反应)(1) 正极(铜片):Cu 2++2e -===Cu (还原反应)电池反应:Zn + CuSO 4 = Cu + ZnSO 4(2)电子流向:由负极(Zn 片)沿导线流向正极(Cu 片)(3)离子移向:正正负负(4)盐桥 ①盐桥中通常装有琼胶的KCl (KNO 3)饱和溶液。

②盐桥的作用: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③盐桥中离子移向:正正负负。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电流表指针归0.(5)单液原电池的缺点:负极与电解液不可避免会接触反应,在负极析出Cu ,形成无数微小的Cu-Zn 原电池,造成原电池效率不高,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就会衰减。

(6)双液原电池优点: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彻底分开,形成两个半电池,避免负极与电解液直接反应。

一般电极材料与相应容器中电解液的阳离子相同。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强调:负极首先是能与电解液直接反应,其次为较活泼的一极。

如:Mg-Al-NaOH 原电池中,Al 作负极。

Al-Cu-浓HNO 3原电池中,Cu 作负极。

另外还可以根据:(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失氧化阴移向,正得还原阳移向。

(2)根据现象判断。

金属溶解质量减轻的一极为负极,有金属析出质量增加或有气体产生的一极为正极。

电化学考点知识点总结高中

电化学考点知识点总结高中

电化学考点知识点总结高中电化学考点知识点总结高中电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电化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高中电化学的考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电解与电解质电解是指在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中,由于外加电压的作用,正负离子向电极分解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的过程。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在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同时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电解质的强弱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溶液中溶解度有关。

溶解度越大的电解质,导电能力越强,称为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电解质,导电能力较弱,称为弱电解质。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和碳等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也可以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

三、电解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电解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

电解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外加电压使反应发生,进而产生电电动势,使电子从负极流向阳极,正离子从阳极流向负极。

根据所用电解液的性质不同,电解电池可以分为蓄电池和电解池。

四、电解电池的种类和应用电解电池主要分为化学电池和电解电池两种。

化学电池是指利用化学不平衡引起的电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的装置,如常见的电池。

电解电池是利用外加电压使化学反应进行而产生电流的装置,如电镀和电解制氢。

五、电池的种类和工作原理电池是利用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和湿电池。

干电池通常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包括锌-碳电池和碳-锰电池。

湿电池则是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来产生电能,如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电解电池类似,都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动势。

六、电化学反应的性质和计算电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电子是从物质流出,物质被氧化或者与氧化剂反应;在还原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电子是流入物质,物质被还原或与还原剂反应。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流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电池、电解、电镀、腐蚀等。

本文将对高中电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重点介绍电化学电池和电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电化学基本概念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能够导电的物质,如盐酸、硫酸等;非电解质是不能导电的物质,如蔗糖、乙醇等。

2. 电解:电解是利用电流使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3. 电导:电导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导电能力。

4. 极化现象: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会在电极上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在电极上发生物质沉积或析出等现象。

5. 电势差:电势差是表示两点之间电压高低差异的物理量,单位为伏特(V)。

6.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是表示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异,单位为伏特(V)。

7. 电池:电池是利用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二、电化学电池1. 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电池是自发反应转化化学能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电解池是消耗外部电能,并使非自发反应发生的装置,如电解槽。

2. 电池的构成要素:电极、电解质和电池外电路是电池的构成要素。

3. 电池图示法:用文氏图表示电池符号,电池的正极标记为+,负极标记为-,两电极间用直线相连。

4. 电动势:电动势是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势差,表示电池驱动电荷流动的能力,单位为伏特(V)。

5.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是表示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异,单位为伏特(V)。

6. 离子在溶液中的位置:阳离子在溶液中靠近负极,阴离子靠近正极。

7. 电池的工作原理:著名的电池有干电池、铅蓄电池、锌银电池等。

8. 电池的应用:电池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如手电筒、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三、电解1. 电解过程:电解过程包括阳极的氧化反应和阴极的还原反应,电解质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2. 电解溶液的导电性:电解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决定了电解溶液的导电性。

高中化学选修4电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化学选修4电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第四章电化学葙础一、原电池: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M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故桥屮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皮:2H++2C=H2 t (较不'活汲余属)总反应式:Zn+2H+=Zn2++H2 t5、正、负极的判断:(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了的移动方昀:阳离了•流昀正极,阴离了•流14负极(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二、化学电池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3、化学屯池的分类:一次屯池、二次电池、燃料屯池(一)一次电池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鯉电池等(二)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川,乂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2e- =PbSO4 I正极(氧化铅):PbO2+4H++2e- =PbSO4 1 +2H2O充电:叨极:PbSO4+2H2O-2e- =PbO2+4H+阳极:PbSO4+2e- =Pb两式川•以写成一个川•逆反应:PbO2+Pb+2H2SO4 2PbSO4 I +2H2O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三)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且接产生电流的•-•种原电池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M,可根据燃烧反戍写出总的电池反疢,但不注明反皮的条件。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水解还原成反应(电子迁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并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型(动量原理的运用),中和电解。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含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领域(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三)有机化学基础(6个)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变(主线)②同分异构体③化学式、电子中考化学备考指导:中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④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⑤有机反应类型⑥信息迁移(四)化学实验(7个)①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②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就是原理)③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④实验室通常事故的防治和处置方法(安全意识培育)⑤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⑥运用化学科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方案。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化学难在哪儿?面对三大突出特点,考试主要面临三大思维障碍。

一是复杂,二是无序,三是陌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化学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概念和反应本质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1)反应原理(2)盐桥的组成和作用①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②盐桥的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2.电解的原理1.电解和电解池(1)电解:在电流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构成①有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③形成闭合回路。

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1)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电解CuCl2溶液为例)总反应式:(2)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①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出后,流向电解池阴极;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后流向电源的正极。

②离子: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阳极。

3.阴阳两极上放电顺序(1)阴极:(与电极材料无关)。

氧化性强的先放电,放电顺序:(2)阳极:若是活性电极作阳极,则活性电极首先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若是惰性电极作阳极,放电顺序为3.化学电源1.日常生活中的三种电池(1)碱性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负极反应:Zn+2OH--2e-===Zn(OH)2;总反应:Zn+2MnO2+2H2O===2MnOOH+Zn(OH)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复习
(一)原电池
一、原电池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形成条件:
①、2 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一般情况下,较活泼者作负极, 较不活泼者作正极; 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基本概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铜锌原电池
(Cu —Zn )
( - ): Zn-2e - =Zn 2+ +
-
(+): 2H+2e =2H ↑
负极(锌) Zn-2e - =Zn2+
+
正极(石墨) 2NH 4 +2e-=2NH 3+H 2↑
①、普通锌—锰( Zn —Mn )干电池:
+ 2+
总反应: Zn+2NH 4=Zn +2NH 3+H 2↑ 电解质溶液:糊状的 NH4Cl
②、铅蓄电池
正极: PbO 2+SO 42- +4H ++2e - =PbSO 4+2HO
2- -
负极: Pb+SO 4 -2e =PbSO 4
总反应: PbO 2+Pb+2HSO 4=2PbSO 4+2HO 电解液 :H 2SO 4
③、银—锌纽扣电池
-
-
正极: Ag 2O+2e+H 2O=2Ag+2OH
负极: Zn-2e --
+2OH=Zn(OH)2 总反应: Ag 2O+Zn+H 2O=2Ag+Zn(OH) ④、镍—镉电池
-
-
正极: 2NiO(OH)+2HO+2e=2Ni(OH) 2+2OH
-
-
=Cd(OH)2
负极: Cd+2OH-2e
总反应: 2NiO(OH)+2HO+Cd=2Ni(OH)+ Cd(OH)2
三、特殊的原电池
①、 Al 与 Mg 组成的原电池(溶质为 NaOH )
特殊: Mg 的活泼性强于
Al 却作正极
-
-
- - =AlO - +2HO
负极: Al+4OH-3e
2
- -
总反应: 2Al+2OH+2HO=3H↑+2AlO
2 2
②、 Fe 与 Cu组成的原电池
特殊: Fe 的活泼性强于 Cu却作正极
-+ -
正极: NO +2H+e =NO↑ +HO
3 2 2
- 2+
负极: Cu-2e =Cu
+-2+
总反应: Cu+4H+2NO3=Cu +2NO↑+2HO
四、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
①、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

如:
氢氧燃料电池:
--
负极: 2H2+2OH-4e =4H2O
--
正极: O2+2HO+4e=4OH
总反应: O2+2H=2HO
五、金属腐蚀
概述: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
腐蚀的本质: M-ne →Mn( 氧化反应 )
分类:①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②电化腐蚀(形成原电池,活泼金属被腐蚀)
如钢铁的腐蚀:
a.吸氧腐蚀:负极( Fe): Fe-2e- =Fe2+
--
正极( C): O2+2HO+4e=4OH
总反应: 2Fe+ O2+ 2H2 O= Fe(OH)2
后继反应: 4Fe(OH)2+O2+2HO =4Fe(OH)3
2Fe(OH)3=Fe2 O3 +3H2 O
-2+
b. 析氢腐蚀:负极( Fe): Fe-2e =Fe
+-
正极( C): 2H+2e =H2↑
+2+
总反应: Fe+2H=Fe +H2↑
金属的防护: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③、电化学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二) 解池
一、 解池
定 :使 流通 解 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 原反 的 程。

装置特点: 能 化 化学能。

形成条件:①、与 源相 的两个 极;
②、 解 溶液(或熔化的 解 ) ③、形成 合回路。

概念:阳极:与直流 源正极相 的叫阳极, 生氧化反
阴极:与直流 源 极相 的叫阴极, 生 原反 极:①、活
性: Cu 、Ag ⋯
②、惰性: C 、 Pt 、Au 原理: 原性或氧化性 先放 ( 生氧化 原反 ) 离子放 序:
阳极:阴离子 原性 : 活 极 2-
-
-
--
2-
-
>S >I >Br >Cl >OH>SO 4
(含氧酸根) >F
阴极:阳离子氧化性 :
+3+2++
2+
2+
2+
2+
+
3+
2++
Ag >Fe >Cu > H ( 酸中 )>Pb >Sn >Fe >Zn >H( 水中 )>Al >Mg >Na( aq 中不放电 ) 反 原理:①、若阳极 活性 极
-
-
阳极: M-ne =M
阴极:考 溶液中移向阴极的阳离子的放点 序(参 上 ) ②、若阳极 惰性 极
只 考 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 序二、常
的易考 解方程式:
①、 解 HNO3
阳: 2HO-4e - =4H ++O 2↑ 阴: 4H ++4e - =2H ↑
反 : 2HO=2H ↑+O ↑
2
②、 解 NaCl
阳: 2Cl - -2e - =Cl 2↑
+-
-
-
阴: 2H +2e =H 2↑或
H 2O+2e=H 2↑ +OH
反 : 2Cl -
+2HO=Cl 2↑+H 2 -
↑+2OH
③ 、 解 CuSO 4
阳: 2HO-4e - =4H ++O 2↑ 阴: Cu 2++2e - =Cu
2+
+
反 : 2Cu +2HO=O 2↑ +2Cu+4H
三、 解原理的 用 ( A ) 解精
反 : 2CuSO 4+2HO=2Cu+2HSO 4+O 2↑ ①、装置
粗 板作 阳极,与直流 源 正极相 ;
纯铜作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CuSO4 (加一定量 H2SO4)作电解液。

②、原理:
阴极: Cu2++2e- =Cu
阳极: Cu-2e-=Cu2+
-2+
Zn-2e =Zn
-2+
Ni-2e=Ni
-2+
Fe-2e=Fe
阳极泥:含 Ag、Au 等贵重金属;
电解液:溶液中 CuSO4浓度基本不变
注意点:流过阴阳极的电子数目虽相同,但阳极上溶解的 Cu的量不等于阴
极上析出的 Cu
(B)电镀工业①、概念: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的表面镀上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②、方法:待镀金属作阴极;
镀层金属作阳极;
电镀: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

-2+
③、原理:阳极: Cu-2e =Cu;
2+-
阴极: Cu +2e =Cu
电镀液: CuSO4
(C)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
现象:①、阳极有刺激性气体产生,能使湿润的淀粉KI 变蓝( Cl 2);②、阴极上有气泡(H2),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加入了酚酞生成NaOH)
原理:阴极: 2H++2e- =H2↑( 还原反应 )
--
阳极: 2Cl -2e =Cl2↑( 氧化反应 )
装置: a 为阳极, b 为阴极
使用阳离子交换膜的原因:
①防止阳极产生的Cl 2和阴极产生的 H2混合发生爆炸
②防止阴极产生的NaOH与 Cl 2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