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脊柱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体格检查——脊柱检查

脊柱的检查通常以视、触、叩诊相互结合,其主要内容包括脊柱的弯曲度、有无畸形、脊柱的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叩击痛等。
一、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一)棘突定位胸椎棘突定位腰椎棘突定位1.第7颈椎棘突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
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第七颈椎棘突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
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4.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6.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
为菱形窝的上点。
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
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
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
8.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
9.骶尾关节在臀裂的上端。
为菱形窝的下点。
10.尾骨尖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
(二)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椎体的定位有两种方法:1.以棘突定椎体的位置颈椎、上位胸椎和腰椎的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的下缘平齐。
(1)下胸部的棘突与下一个椎体的中部平齐;(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
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5)剑突平齐胸9椎体;(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7)脐平齐腰3~4椎间隙。
二、脊柱弯曲度(一)生理性弯曲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前后方向的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类似“S”形,称为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直立位时脊柱无侧弯。
检查脊柱有无侧弯的方法是: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来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二)病理性变形患者站立位,仔细查看是否有畸形,通常可见三种基本的畸形:1.脊柱后凸(kyphosis)指脊柱过度后弯,也称为驼背(hunchback)。
脊柱侧弯筛查方法

脊柱侧弯筛查方法1. 视觉筛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和身体对称性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脊柱侧弯。
正常情况下,站立时双肩和髋部应该是水平的,脊柱应该是直的。
如果发现肩部或髋部有明显的不对称,或者脊柱呈现明显的侧弯,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 骨龄测定。
骨龄测定是一种通过X光检查来确定患者骨骼发育情况的方法。
由于脊柱侧弯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因此通过骨龄测定可以判断患者的骨骼发育情况是否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脊柱侧弯。
3. 身体侧倾测试。
身体侧倾测试是一种简单的自我筛查方法。
患者站立时,让其自然放松,然后观察其双手是否能够自然垂直下垂。
如果发现一侧的手明显比另一侧低,或者患者在站立时出现明显的身体侧倾,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4. 脊柱侧弯测量。
脊柱侧弯测量是一种通过X光片来测量脊柱侧弯角度的方法。
医生会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的侧弯角度,并根据角度大小来判断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
这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5. 脊柱侧弯筛查问卷。
脊柱侧弯筛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筛查工具,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通过问卷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脊柱侧弯的相关症状,如背部疼痛、身体不对称等,从而进行初步的筛查和评估。
总之,脊柱侧弯的筛查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视觉筛查、骨龄测定、身体侧倾测试、脊柱侧弯测量和脊柱侧弯筛查问卷等多种方法来进行初步筛查和评估。
对于怀疑患有脊柱侧弯的患者,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脊柱侧弯的筛查有所帮助。
脊柱各矢状位参数关系

脊柱各矢状位参数关系一、引言脊柱矢状位参数是描述脊柱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指标,其测量和分析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脊柱矢状位参数的概述1.生理意义脊柱矢状位参数反映了脊柱在矢状面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如椎间盘高度、脊柱曲线、椎体大小等。
这些参数与脊柱的生物力学性能密切相关,对维持脊柱稳定性、缓冲压力和运动负荷具有重要作用。
2.临床应用脊柱矢状位参数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测量脊柱矢状位参数,可以评估患者的脊柱曲线、椎间盘高度和椎体大小等,为诊断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疾病提供依据。
三、脊柱各矢状位参数的关系1.椎间盘高度与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椎间盘高度是脊柱矢状位参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与脊柱曲线、椎体大小等密切相关。
椎间盘高度降低可能导致脊柱曲线异常,进而引发脊柱相关疾病。
2.脊柱曲线与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脊柱曲线是脊柱在矢状面的形态表现,与椎间盘高度、椎体大小等矢状位参数相互影响。
脊柱曲线异常可导致椎间盘损伤、退变,进而引发腰部疼痛、神经根受压等症状。
3.椎体大小与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椎体大小与脊柱矢状位参数密切相关。
椎体大小异常可能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进而引发脊柱疾病。
四、脊柱矢状位参数的测量方法及意义1.测量方法脊柱矢状位参数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测量、生物力学测量等。
影像学测量方法包括X线、CT、MRI等检查,可清晰显示脊柱的形态和结构;生物力学测量方法主要通过特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如电子测量仪、三维重建系统等。
2.临床意义脊柱矢状位参数的测量对于诊断脊柱疾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康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五、脊柱矢状位参数的正常范围与异常表现1.正常范围脊柱矢状位参数的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椎间盘高度、脊柱曲线、椎体大小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表示脊柱结构正常。
常用脊柱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能够是构造性或非构造性。 • 端椎(EV):脊柱侧弯旳弯曲中最头端和最尾端旳椎体。 • 顶椎(AV):弯曲中畸形最严重、偏离骶骨中心垂线最
远旳椎体或椎间隙。
• 中间椎(IV):顶椎与端椎之间旳椎体,一般为 顶椎上方或下方第1或第2椎体。
• 颈椎退行性变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 至出现反弓,患者提早发生颈椎骨质增生、 椎间隙狭窄及椎体旋转等体现。
• Mc Aviney等发觉颈曲不大于20 °或颈曲 到达31 ° - 40 °与颈痛有亲密联络。
附:颈椎管K线旳画法和意义
• K线是颈椎侧位片上连接颈2与颈7椎管中点旳直线。
• 对于颈椎OPLL旳患者,K线能够作为术 式选择旳一项根据:当后纵韧带骨化灶没 有超出K线,为K线阳性,此时可考虑颈椎 后路手术;反之为K线阴性,此时为颈椎后 路手术旳禁忌症。
椎管矢状径为 椎体后缘至棘突 基底线旳最短距 离,凡矢状径绝 对值<12mm属 颈椎管狭窄,绝 对值<10mm属 绝对椎管狭窄。
采用Pavlov比 值表达更为精确:
Pavlov ratio = b / a
当比值<0.75则 能够诊疗颈椎管 狭窄。
a椎体矢状径 b椎管矢状径 c棘突基底连线
• 腰椎管狭窄症指多种原因引起旳骨质增生和纤维组织增 生肥厚,造成椎管或神经根管内径较正常狭窄,并产生刺 激和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旳一系列临床症状。
• 各学者对于颈椎前凸曲度旳正常值旳报 道各有不同,Grob等以为C2-C7生理曲度为 24°,Hardacker等以为正常范围在10 ° - 34 ° ,目前大多数文件公认旳曲度正 常值为21 ° - 22 ° 。
• 椎体Borden式测 量法:C2后上角与 C7后下角连线,颈 椎各椎体后缘画连 线,两线最宽处垂 直距离。正常值为 12±5mm。
脊柱侧凸中脊椎旋转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脊柱侧凸中脊椎旋转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邓幼文综述邱勇审校脊柱侧凸是一种在三维空间发生和发展的畸形,脊椎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基本畸形之一,Adams[1]在1865年就指出脊柱后突伴一侧旋转是脊柱侧凸的主要发生机理。
Someerville[2]及Roaf[3]也认为脊椎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首要因素。
Dickson[4]和Archer[5]更提出脊柱前柱生长快于后柱造成的不平衡必然导致脊柱旋转,后者可能是脊柱侧凸发生的始动因素。
虽然脊椎旋转在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中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肯定的是脊柱侧凸的进展、胸廓的继发畸形及外观的改变都与脊椎的旋转有着重要的关系。
因此定量评估脊椎旋转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脊柱旋转评定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作一概述。
1X线平片评估脊柱旋转1969年Nash和Moe[6]根据椎弓根投照在脊柱上的位置和脊椎的关系来评估脊柱旋转的程度,把脊柱旋转分成五级,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只能粗略评估脊椎的旋转。
鉴于Nash-Moe法的不精确性,Perdriolle[7]设计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他用一种特制的模板测量椎弓根的位移并用一系列的数值计算得出脊柱旋转的度数。
虽然Perdriolle法量化了脊椎旋转的程度,但模板的制作中含有基于正常脊椎解剖的复杂理论计算,而事实上脊柱侧凸的脊椎并不同于正常的脊椎,因此Perdriolle法精确性仍是有限的。
在国内,高铁军及张光铂研制了一种脊柱旋转测量尺[8],测量尺由定尺和动尺组成,两尺零点重合,并与椎体X片上凸侧缘垂线和下终板水平线交点重合,旋转动尺并使尺准线通过椎弓根投影的中点,即可读出旋转角的度数,该方法简便快捷,精度为5度,较上述方法高,但它只适于旋转度数不大(60度以内)的脊柱侧弯。
由于术前术后椎弓根的自身角度与X线的投照方向很难完全一致,使得常规X线平片对脊椎旋转评估的价值十分有限。
医学好东西脊柱与四肢检查-其他检查方法和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

医学好东西脊柱与四肢检查-其他检查方法和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一)椎间孔挤压试验(crushing test of interver tebral foramen)又称“头顶加压试验”、“斯布灵试验”。
病人取坐位,头部微向一侧偏斜;检查者位于病人背后,将手按于其头顶部向下加压,若该侧上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则为本试验阳性。
阳性提示颈椎病存在。
(二)头顶加压试验(pressing test of vertex)即“椎间孔挤压试验”。
(三)拉斯特征(Lust sign)病人取自由体位,检查者观察其体姿,见其常用手托着下颏或头部,使头部保持于向前微倾姿势,即为此征阳性。
本征主要见于颈椎结核。
(四)杜加斯征(Dugas sign)又称“肩内收试验”、“搭肩试验”、“杜加斯试验”。
肩关节脱位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①病人屈曲患侧肘关节,手掌搭于对侧肩部,若该肘关节内侧不能贴于胸壁,则为阳性。
②病人屈曲患侧肘关节,并使其同侧紧贴于胸壁上,若患侧手掌触不到对侧肩部,亦为阳性。
本征阳性可诊断肩关节脱位。
(五)梳头试验(test of combing)嘱病人用患侧上肢作梳头动作,若上肢肩部出现疼痛、运动障碍或不能运动,即为本试验阳性。
阳性提示肩关节活动受限,可见于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周围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关节韧带撕裂、肩关节囊粘连、三角肌下滑囊炎、臂丛神经麻痹、腋神经麻痹、乳腺癌根治术后、脑部疾病或外伤以及颈部外伤性高位截瘫等。
(六)方肩(square shoulder)又称“平坦肩”。
肩关节及其肌肉病变的体征之一。
嘱病人脱去上衣,两上肢自然下垂。
检查者从其正面或后面观察肩的外部形态,见其肩部失去正常圆形膨隆的外观,而如削平成直角,则为方肩。
本征可见于肩关节脱位及肩肌萎缩。
(七)肩关节外展试验(abduction test of shoulder joint)嘱病人脱去上衣,取站立位,一侧上肢做缓慢外展至上举活动,若在某一角度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则为本试验阳性。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xxxx人民医院骨科xxMRI是脊柱脊髓疾病非常灵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现收集了八种常见脊柱的MRI异常征象,就其MRI表现及临床意义分述如下:(一)Romanus病灶(又称椎角炎或椎缘炎)Romanus病灶是由Romanus 和Yden于1952年率先提出并命名的,是AS常见的MRI表现,其病理基础是发生于前后纵韧带在椎体和纤维环交界区附着点处的炎症所致的骨髓水肿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修复反应,发生在椎体四角中的一角或多角,呈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圆形,不累及整个终板,影像学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变。
(1)急性Romanus病灶:急性炎症表现为韧带附着点周围的骨髓水肿,在T1WI上呈低或略低信号,在T2FS及STIR上呈高信号。
增强造影后脂肪抑制T1WI相应区域明显强化。
(2)慢性Romanus病灶:可因脂肪沉积,在T1WI、T2WI均为高信号,T2FS及STIR呈低信号,或因骨质硬化于T1WI、T2WI均为低信号(此时X片或CT上表现为椎角密度增高,成为亮角征)。
Romanus病灶可导致椎体前方韧带骨赘形成,并可使两个邻近椎体间形成骨桥。
是晚期AS特征性改变。
Romanus病灶常见于AS,亦可以出现于脊柱退行变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但AS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机械性腰痛患者,且为多发病灶,好发生于胸腰椎交界处,而机械性腰腿痛患者Romanus病灶常为单发,且好发生于下腰椎,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高。
脊柱各段中,以下胸椎的Romanus病灶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意义,急性Romanus病灶的诊断意义高于慢性Romanus病灶,以脊柱急性Romanus诊断中轴SPA时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以脊柱Romanus病灶诊断中轴SPA时的敏感性及阳性似然比尙不足以将之定为诊断标准,下胸段的急性Romanus病灶对SPA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有报道Romanus病灶≥2个作为标准,其诊断AS的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4.1%(),当Romanus病灶≥3个作为标准,诊断AS的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8.0%(),所以Romanus病灶对脊柱关节炎不足以定为标准,但当Romanus病灶数≥2个时,诊断SPA有较高的特异性。
体格检查5脊柱与四肢检查

1.颈部活动度的检查 (1)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检查 者用手固定其两肩,嘱其头部居正中位,两眼平 视前方,依次做下列动作检查。 1)屈曲:嘱被检查者用颏部触其前胸,从而估计 颈椎的活动度,正常颈椎可屈曲约45度。 2)后伸:嘱被检查者尽量向后仰头,正常人能后 伸约45°。
附:正常人直立、臂部固定的条件下,颈段及腰 段的活动范围见表1-3-7 表1-3-7推及腰的活动范 部位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旋转 颈椎45 45 各45 60°-80 腰椎45 35 各30° 45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压痛 检查方法是嘱被检查者取端坐位,身体 稍向前倾。检査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 脊椎辣突及椎旁肌肉,若某一部位有压痛,则以 第7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计数病变椎体位置。正 常情况下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若有压痛多 表示相应的脊椎或肌肉有病变,如脊椎结核、, 椎间盘脱出、脊椎外伤,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等 。
1.关节变形 常见疾病如下 1)腱鞘滑膜炎: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和掌面,关 节部位呈结节状隆起,触之柔软,有压痛,多影 响关节活动。常由类风湿关节炎或结核病变引起 。 2)腱鞘囊肿 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或桡侧,为圆 形无痛性隆起,触之坚韧。推之可沿肌腱的垂直 方向稍微移动。
(3)腱鞘纤维脂肪瘤 多在腕关节背面。为圆形 无痛性包块,触之柔软或柔韧,推动肌腱时可随 之移动。 (4)其他:腕关节及其附近的软组织炎症、外伤 与骨折等等,均可使关节外形发生改变。
3)侧屈:嘱被检查者用右耳触碰右肩,左耳触碰 左肩.正常两耳至同侧肩峰的距离相等,侧屈约 为45“,事先须注意其两肩要等高,动作时肩不 可抬起。 4)旋转:嘱被检查者用颏部分别去接触左、右肩 ,但不能抬高肩部去触颏部。正常的旋转每侧为 60°-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颈椎退行性变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 至出现反弓,患者提早发生颈椎骨质增生、 椎间隙狭窄及椎体旋转等表现。
• Mc Aviney等发现颈曲小于20 °或颈曲达 到31 ° - 40 °与颈痛有密切联系。
整理ppt
附:颈椎管K线的画法和意义
• K线是颈椎侧位片上连接颈2与颈7椎管中点的直线。
整理ppt
• 各学者对于颈椎前凸曲度的正常值的报 道各有不同,Grob等认为C2-C7生理曲度为 24°,Hardacker等认为正常范围在10 ° - 34 ° ,目前大多数文献公认的曲度正 常值为21 ° - 22 ° 。
整理ppt
• 椎体Borden式测 量法:C2后上角与 C7后下角连线,颈 椎各椎体后缘画连 线,两线最宽处垂 直距离。正常值为 12±5mm。
整理ppt
• 发育成熟度鉴定:第二性征、骨龄、Risser 征
整理ppt
整理ppt
• 基本概念 • 主侧弯:是最早出现的弯曲,也是最大的结构性弯曲,柔
软性和可矫正性差。 • 次侧弯:又称代偿性侧弯或继发性侧弯,弹性较主侧弯好,
可以是结构性或非结构性。 • 端椎(EV):脊柱侧弯的弯曲中最头端和最尾端的椎体。 • 顶椎(AV):弯曲中畸形最严重、偏离骶骨中心垂线最远
D 骶骨倾斜角 F 腰椎指数= Y/Y`
整理ppt
• 腰椎前凸角和腰骶角
整理ppt
整理ppt
3、斜位片 可显示峡部崩裂情况
整理ppt
脊柱侧弯
• SVA:矢状面垂直轴 • sagittal vertical axis
整理ppt
• A、B :Cobb法
C : Forguson法
整理ppt
• Nash-Moe椎体旋转 度测量法
整理ppt
2、侧位片:
椎弓根后下方细长或见透明裂隙,关节突间常 见硬化征象;
上位病变椎体出现滑移; 椎间隙狭窄,前后比例异常; 可对滑脱程度进行测量。
整理ppt
• 滑脱程度的测量: • A Meyerdin分度:5度 • B 滑脱百分率= X/X`*100%
整理ppt
• C 滑脱角 • E 骶骨水平角
整理ppt
采用Pavlov比 值表示更为准确:
Pavlov ratio = b / a
当比值<0.75则 可以诊断颈椎管 狭窄。
整理ppt
a椎体矢状径 b椎管矢状径 c棘突基底连线
• 腰椎管狭窄症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增生和纤维组织增 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内径较正常狭窄,并产生刺 激和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整理ppt
• 下颈椎不稳
整理ppt
• 腰椎不稳
• Panjabis法测量腰椎不稳: • A 动力位片上位椎体后缘移位角度; • B 椎体前移位>4.5mm; • C、D 关节突接触面<50%; • E 棘突间隙增宽; • F 棘突旋转; • G CT示一侧关节间隙后缘张开。
整理ppt
• Hanley法:前屈-后伸位X光片示椎 体移位>4mm或角度变化>10 °即可 诊断腰椎节段性不稳。
常用脊柱测量方法 及其临床意义
整理ppt
颈椎曲度测量
整理ppt
• 三种方法常用来测量颈椎曲度:Cobb角、 Jackson生理应力曲线、Harrison后切线法。其中 Harrison法测得数值较为准确,但目前临床仍最 常用Cobb法评估颈椎曲度,因其较易操作,且组 内、组间可靠性均较好。据报道,通过C1测得 Cobb角角度较大,而通过C2测得颈椎前曲角度 较小。
• 中央型椎管狭窄:一般横径<18mm、矢状径<13mm 诊断椎管狭窄,其中10-12mm为相对狭窄,10mm以下为 绝对狭窄。
• 神经根管狭窄 • 侧隐窝狭窄:侧隐窝前后径5mm以上为正常,3mm以下
为狭窄。
整理ppt
• 比值在1:4.5以上为中央椎管狭窄 • 此法不受X光片放大率影响,但存在假阳性
整理ppt
椎管狭窄
• 颈椎管狭窄: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等因 素造成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 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为颈椎管狭窄症。
•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 • 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 • 医源性颈椎管狭窄症 • 其他病变和创伤
整理ppt
椎管矢状径为 椎体后缘至棘突 基底线的最短距 离,凡矢状径绝 对值<12mm属 颈椎管狭窄,绝 对值<10mm属 绝对椎管狭窄。
率高的弊端
整理ppt
整理ppt
• 腰椎神经根管是指神经根自硬脊膜 发出,斜向外下,直至出椎间孔外口 所路经的管道,但这一概念只适用于 腰4、腰5、骶1神经根。
• 分为:入口区、中间区(真骨性 区)、出口区
正位片(不易显示峡部病变) :
椎板外测端呈断肩样改变; 椎板外侧上下缘显示边缘硬化的新月状凹陷; 椎弓根区密度不均,结构紊乱或有破碎; 或见椎体旋转。
整理ppt
• 对于颈椎OPLL的患者,K线可以作为术 式选择的一项依据:当后纵韧带骨化灶没 有超过K线,为K线阳性,此时可考虑颈椎 后路手术;反之为K线阴性,此时为颈椎后 路手术的禁忌症。
整理ppt
• 枕颈不稳
脊柱不稳
整理ppt
• 寰枢椎不稳 • 侧位片示寰齿间隙增宽
整理ppt
• 寰枢椎不稳 • 张口位片示齿突双侧间隙宽度不对称
的椎体或椎间隙。
整理ppt
• 中间椎(IV):顶椎与端椎之间的椎体,一般为 顶椎上方或下方第1或第2椎体。
• 中立椎(NV):全脊柱站立正位像上无旋转且保 持中立的椎体。
• 稳定椎(SV):骨盆水平后,骶骨中心垂线 (CSVL)通过并平分的距头侧最近的椎体。
整理ppt
•谢谢!
整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