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脉诊和病例分析

正常脉象
2.特点: 有胃 有神 有根
3.变异因素: 桡动脉异位 季节 地域 年龄 体格
病理脉象(1): 脉位
1.浮脉(表浅) 【脉象】轻取即得, 重按稍减 【主病】表证、虚证
浮紧 浮缓 浮数 浮滑
2.沉脉(深沉) 【脉象】轻取不应, 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
沉迟 沉缓 沉弦 沉涩
1.浮脉
2.沉脉
《濒湖脉学》:“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 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脉长度分类 长脉
2、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
病案分析
男,35岁,一年来经常发生眩晕,头 重脚轻,恶心呕吐,胸闷痰多,舌质红, 苔黄而腻,脉两关滑大。
分析
两关滑大,乃病在肝脾,脾不健运,湿停 为痰,肝火挟痰上扰清窍,发为眩晕。
病因病机
《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朱丹溪:无痰不作眩
9.弦脉
10.紧脉
【脉象】端直而长, 【脉象】脉势紧张有
如按琴弦,脉势较强 力,状如牵绳转索,
芤脉 【脉象】浮大中空, 如按葱管。 【主病】失血、伤阴
革脉 【脉象】浮而搏指, 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精血大亏, 阳气外浮
长脉
切诊
1,、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 如循长竿。”
《濒湖脉学》:“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 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中医诊断学
—脉诊和病例分析
中医诊断学脉诊

3、脉形:形是指脉动的轴向长短和径 向的粗细。脉形受形体高矮影响,形体高 大者则脉形较大较长;形体矮小者则脉形 临床意义 主痰饮、实热、食积诸证。
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以指目按脉脊,以及举、按、寻、总按、单诊等指法。 沉弦脉 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二(较、一脉 )象比细鉴类别法较短。此外,也与气血的充盈度、心 脏收缩力的强弱、血管紧张度等因素有关, 1、归类:阴脉(沉涩弱弦微等);
寸口部位切脉始见《内经》,《难经》对此有较 详细的论述,并提出寸口脉与脏腑相对应的分属关系, 到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上已日趋完善, 并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运用,直至当今脉诊仍是中 医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之一。
寸口脉法
部位:位于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桡动
脉),古代又称“气口”或“脉口”。历代医家 在此部位切按动脉搏动的形象,推测人体生理、 病理状况,是中医诊察病证的方法之一。
适中,则脉象指感盈满和缓,从容有力。 一的突出表现,而脉率适中,脉的形和势和缓、从容,即称为浮脉;
两者均为邪气内扰,脏气失常所致,故其脉来促而有力。 浮缓脉 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如因脏气衰败,阴掖亏耗,真元衰惫,致气血运行不相顺接而见脉促者,其脉必促而无力,多是虚脱之象。
4、脉势 势是指脉象搏动往来的趋势, 可见于正常人,又称为平缓脉。
(三)其他脏腑பைடு நூலகம்脉象的关系
肺有主气,司呼吸,朝百脉的功能。肺对脉的 影响体现在肺与心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统血的功能,为气血生 化之源,又称“后天之本”。气血的盛衰和水 谷精微的多寡,可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肝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是指肝具有贮藏血 液,调节血量,调畅气机的作用,有利于使全 身气血调畅,经脉通利,脏腑功能正常。
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

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脉位分类浮脉【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
”脉位分类沉脉【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脉率分类迟脉【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
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作者临床常见五更泄,多见迟而无力的脉象,特别是两尺尤甚,以四神丸补命门火,温脾阳。
”刘冠军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多见于里热实证。
(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
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
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
中医诊断学|病理脉象

中医诊断学|病理脉象中诊· 脉诊病理脉象【含义】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病理脉象,简称“病脉”。
一般说来,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内及个体生理特异变化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
一、脉名命名原则当构成脉象的四大要素中某一因素突出表现异常时,就以此单一因素而命名,如以脉位浮为单一的突出表现,而脉率适中,脉的形和势不大不小、和缓从容,及称为浮脉;如脉位浮而脉率速,其他因素无异常时,称为浮数脉。
又如脉沉而脉形小,脉软无力时,可采用已经定义了的脉名——弱脉,亦可将几种特征并列而命名为沉细无力脉。
总之辨脉时务必考察诸方面的因素,并将各种变化因素作为辨证诊断的依据。
二、常见病脉由于对脉象感觉与体会的差异,历代医家对常见病脉的分类和命名亦存在着差别。
《黄帝内经》记载有21种脉象,《伤寒杂病论》中记载26种,《脉经》总结分为24种,《景岳全书》只分为16种脉,《濒湖脉学》、《三指禅》则分为27种,《诊家正眼》增疾脉而为28脉,《脉理求真》增至30种,《辨证录》则更有38脉之多。
近代临床所提及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洪、细、虚、实、滑、涩、弦、紧、结、代、促、长、短、缓、濡、弱、微、散、芤、伏、牢、革、动、疾等28种。
1、浮脉类:脉位表浅,轻取即得。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2、沉脉类:脉位较浅,重按始得。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3、迟脉类:一息不足4至。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4、数脉类:一息5至以上。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5、虚脉类:应指无力。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6、实脉类:应指有力。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三、相兼脉1、“相兼脉”的含义: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
在28脉中,有的脉象属于单因素脉,如浮、沉、迟、数、长、短、大、细等;而有些脉本身就是由几种单因素脉合成的,如弱脉、濡脉、动脉、牢脉等。
中医学脉诊切脉实训报告

一、前言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摸诊,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为了提高我的脉诊技能,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脉诊切脉实训,以下是我实训过程中的总结与体会。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脉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提高脉诊技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3. 熟悉常见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4. 了解脉诊在中医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三、实训内容1. 脉诊基本原理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以脉观病”,通过观察脉搏的跳动,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2. 脉诊方法(1)切脉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医者用食、中、无名三指按切患者桡动脉。
(3)切脉注意事项:切脉时,手指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影响脉象的准确性。
3. 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1)浮脉:脉象轻浮,搏动于浅层,多见于表证。
(2)沉脉:脉象深沉,搏动于深层,多见于里证。
(3)迟脉:脉率缓慢,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多见于寒证。
(4)数脉:脉率加快,每分钟脉搏超过90次,多见于热证。
(5)滑脉:脉象滑利,如珠走盘,多见于痰湿、食积等病证。
(6)涩脉:脉象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多见于血瘀、气滞等病证。
(7)弦脉:脉象紧张,如按琴弦,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等病证。
4. 脉诊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跟随老师学习了脉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首先,老师让我观察自己的脉搏,了解正常脉象的特点;然后,老师亲自示范如何切脉,并指导我如何观察脉象;最后,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几位患者进行了脉诊,并记录了脉象。
四、实训体会1. 脉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脉诊技能。
2. 脉诊需要细心观察,耐心体会,才能准确判断脉象。
3. 脉诊与中医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才能全面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常见脉象种类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脉象的种类特点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优于,按之不足。
见于表证,虚阳外越证,瘦人,秋季脉。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亦见于肥胖者,六阴脉,冬季脉。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多见于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特指阳明腑实证)。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
多见于热证,亦可见于里虚证(主要指心气血虚证)。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痰湿医|学教育网整理、食积和实热,青壮年人及妇人妊娠。
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疼痛、痰饮、胃气衰败、老年人、春季脉。
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三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讲解]中医诊断学46讲病理脉象:滑、涩、弦、紧脉
![[讲解]中医诊断学46讲病理脉象:滑、涩、弦、紧脉](https://img.taocdn.com/s3/m/8c47b0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2.png)
中医诊断学46讲病理脉象:滑、涩、弦、紧脉好,我们上课。
上次我们讲了脉诊的浮脉类、沉脉类、迟脉类、数脉类、虚脉类、实脉类,今天我们讲第九个脉,滑脉。
滑脉的脉象特征:我们都很熟了,书上描述很多,如盘走珠,如珠滚盘,如荷叶承露,手如握鳅,如鱼在波,反正总的说是一个很滑,要捉坭鳅很难捉住,露水在荷叶上面是很容易、稍微一晃动(就跑掉了),北方没有荷叶,南方荷叶很多,稍微一晃动,那个水就跑掉了,所以很圆滑的意思,非常流利、圆滑,总的特点来说是流利、圆滑。
这种流利、圆滑的脉,它在脉图上面的表现,整个脉搏显得很流畅,正常的脉应当也和这种脉差不多,像这个和正常的脉更显得流畅一些,搏动很流畅,这样一种特点。
它有一个什么意思呢?脉形,就是说整个血液流动得快,而不是讲的它的次数快,滑有数意,滑伯仁就讲过“滑有数意”,这个数不是讲的它的次数1分钟100次以上,而是讲它的血液流动的速度比较快。
当然,滑和数脉可以合在一起成为滑数脉,那是两个脉的复合脉。
临床意义:主痰湿、食积、实热,实证。
主实证,痰、湿、火热这些邪气聚蓄的时候,这个情况下有实邪,一定抵抗力是强盛的,注意啊,虽然有实邪而见到滑脉,一定是抵抗力比较旺盛,正气强盛,因此它才能够滑得起来,如果正气不足,它不会滑。
所以,滑脉除了可见于病证以外,健康人、孕妇、青壮年可以见到滑脉,它的条件都是身体健康、气血旺盛,这种气血旺盛的表现。
邪实正不虚,才能够显出滑脉来,所以脉滑而和缓,本身滑就是一种和缓的表现,说明是气血旺,血液流速快,脉管内充盈,管壁柔软,管外没有邪气的包围,这样一些特点才能够形成滑脉,这就是滑脉的特点,我们强调的是圆滑、流利,搏跳起来非常流畅。
主实证,痰、湿、热、食积,或者是健康人、身体健康,或者孕妇,气血旺盛的时候才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见到滑脉是比较好的,无病的时候说明身体健康,有病说明正气也不虚。
和滑脉相类似的脉。
有一个叫做动脉。
动脉的特点:只见于关部,寸脉和尺脉都不明显,尺脉不明显,寸脉也不太明显,而关脉又跳得非常明显,关脉明显,寸脉和尺脉脉搏都不太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脉象,是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是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不同的脉象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为大家总结了24中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7、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8、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9、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
10、实脉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2、涩脉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3、长脉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14、短脉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5、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1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17、紧脉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18、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临床意义:主脾虚或湿邪困阻。
19、革脉脉象特征: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临床意义: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
20、牢脉脉象特征: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症瘕。
21、弱脉
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
临床意义: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虚。
22、濡脉脉象特征:浮而细软,如絮浮水。
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
23、伏脉脉象特征: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可得,甚至伏而不现。
临床意义:邪闭、厥病、痛极(伏而有力) 。
24、动脉脉象特征:脉动如豆,见于关部。
临床意义:多见于惊恐、疼痛之症。
25、促脉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主阳盛热实。
26、结脉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
27、代脉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
28、疾脉脉象特征:一息七至以上。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