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脏腑脉象
中医脉诊

脉 诊
• 正常脉象(平脉)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迟不数 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均匀。
脉图
左心室快速 收缩射血
左心室射血 慢期
反流后主动 脉再次扩张
按脉率来分:数疾、迟缓。
数脉
【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每分钟90-120次。> 120称为疾脉。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疾脉尚主心血痹阻。
按脉律:促、结、代。
促脉
【脉象】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病】阳盛热实,气血痰食郁滞。
结脉
【脉象】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禀赋异常。
代脉
【脉象】脉来时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主病】痰饮、食滞、食热、妊娠。
涩脉
【脉象】脉细迟短,往来艰涩不畅,如轻 刀刮竹。 【主病】气滞血瘀,痰食内停,伤津血少。
按脉管本身的紧张度:软、紧、弦、濡
软脉
【脉象】脉虚软无力。濡脉浮细软。弱脉细软无力。 【主病】虚证。
紧脉
【脉象】脉来绷急,应指紧张有力,如转绳索。 【主病】寒证、痛证、宿食。
切 诊
• 脉诊(Feeling the pulse):按脉搏; • 按诊:触摸按压病体的肌肤、手足 胸腹等部位
脉 诊
• 脉诊的部位: • 寸口诊法 左手 脏腑 寸 心、小肠 关 肝、胆 尺 肾、膀胱
手 寸 关 尺
脏腑 肺肠 脾胃 肾
脉
诊
• 脉诊方法 1 时间:清晨; 2 体位:正座或仰卧,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 掌心向上,腕下放松软的脉枕。 3 指法;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 食指放在关前寸脉部位,无名指放在 关 后尺脉部位。总按与单按。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都说中医把脉很⽞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直被沿⽤传承⾄现在,⾜以可见它的强⼤⽣命⼒和科学性。
中医⾃古便有号脉这⼀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个⾮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指触按病⼈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了解病情的⼀种诊断⽅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个西医病名,⽽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药。
健康⼈的脉要了⽣病的脉象,⾸先得了解健康⼈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般是不浮不沉,不⼤不⼩,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数清楚,⼀息(即⼀呼⼀吸)之间四⾄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发⽣⽣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脉跳越快,婴⼉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童常为⼀息六⾄,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年⽼⼈体弱,脉来较弱;成年⼈⼥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略快;瘦⼈脉较浮,胖⼈脉多沉;重体⼒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有⼒,饥饿时则脉较弱。
1、⼤⼩:管察⽓:⼤⽓旺,⼩⽓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
3、硬软:管察⽕:硬⽕多,软⽕少。
4、浮沉:管表⾥:[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命及⼼脏平安,乱则⽣命及⼼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变弱。
⼀般情况下,提⽰病邪在表。
脉浮⽽有⼒者为表实,浮⽽⽆⼒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证,沉⽽有⼒者为⾥实证,沉⽽⽆⼒者为⾥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流速度减慢。
迟⽽有⼒者为冷积实证,迟⽽⽆⼒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中医最实用的五种脉象

中医最实用的五种脉象中医学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一直都是中医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脉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触摸脉搏,了解病人的脏腑功能状况,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其中,有些脉象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下面将按类别介绍五种中医最实用的脉象。
一、脾虚脉脾虚脉是中医诊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脉象。
感觉是脉搏柔和无力,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搏动,有时感觉不像脉搏,更像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声音。
中医认为,这种脉象预示着脾气虚弱,消化功能下降,大便稀溏等症状。
脾虚脉出现时,应该采取益脾健胃的中药调理,正常饮食生活习惯,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加强运动等。
二、肾虚脉肾虚脉也是中医诊断比较重要的脉象之一。
感觉是脉搏弱缓,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搏动。
肾虚脉与脾虚脉相似,但两者存在区别。
肾虚脉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例如脉搏玄约,且暂时中断。
中医认为肾虚脉出现时,预示肾脏功能下降,引起了各种相关疾病。
一般来说,肾虚脉出现在中年人或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应采取滋补肾气的方法,如适当食用肾气补益的食物,如海参、龟肉等,多进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三、血瘀脉血瘀脉感觉呈现出脉搏沉紧,节律不规则。
中医认为血瘀脉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液淤积在血管中,产生一种紧束或沉重的感觉。
血瘀脉和肾虚脉和脾虚脉有所不同,后两种脉象是气虚,而血瘀脉则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
应该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如适当进行针灸、艾灸,进行拔罐等治疗方式,并避免长期久坐,加强运动,保持情绪平稳。
四、阳虚脉阳虚脉的感觉呈现出脉搏缓慢无力。
中医认为阳虚脉出现时,是由于阳气严重不足,引起了胃肠蠕动、气血循环等功能减退的表现,使体力逐渐消耗。
应采取温脾胃,补益阳气的中药治疗,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五、气滞脉气滞脉感觉呈现出脉搏紧绷、不畅等现象。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气机郁滞,使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
出现气滞脉时,应采取行气化滞的方法,如适当进行按摩、艾灸等调理方法。
脉象口诀2

脉学总纲:切脉法,日日悟,心肝肾肺脾门布,浮沉迟数四纲路,气血力大表沉浮。
浮脉:浮轻有,重按无,浮脉如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血虚故。
沉脉:沉重按,脉方出,如石投水往下注,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虚寒除。
迟脉:迟脉来,息三数,脉来极慢记心处,迟主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读。
数脉:数脉来,息六步,脉来快速用心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路。
虚脉:虚脉形,全力无,浮大而软无砥柱,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力无。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遭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脉诊歌诀全(精) 文档

内容简介这本脉诀歌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诊脉歌:介绍切脉时应如何进行的程序。
寸、关、尺三部中浮、中、沉九候的诊法,身体上、中、下三部应在某部,五脏六腑主在哪个部位。
2、脉象口诀歌:是把二十八部脉分做两种方法解释,每一部脉先将脉象形态说明,再将病因、症状指出。
3、分部主病脉歌:是细分二十八种脉象出现在哪个部位,主某脏某腑发生什么病。
另外还有诊“内因”证诀,诊“外因”证诀,诊“不内不外因”证诀,再定死脉、怪脉形候诀,生理异常脉五种等。
并且补充诊小儿虎口三关脉歌,看小儿“人迎”、“气口”诀歌,诊妇人脉歌,诊妇人有妊脉,切脉“八纲”,四季脉变,平息脉歌。
中医四诊中切脉最难,因兴凭医者三个手指和呼吸(一呼一吸名一息)来掌握患者的脉博跳动、形态、强弱而定脉象,诊断脏腑疾病。
故此,切脉只有长时间的体验才能认清。
以上脉诀是湖伟彬幼年从先父学医时所读家传秘本,简单易记,便于初学诊脉者,仅又从新整理,尽量改成白话,适合盲文,但限于文化水平,多有词不达意之处。
我国故有的脉学文献极其丰富多彩,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历代经验积累的结晶。
我们应该认真钻研继承前人遗产,从实践中发扬提高使祖国医学有更大的进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而时习非常重要啊!论小儿虎口三关脉歌小儿三岁下,虎口看三关,一节风关为,二节气关连,三节叫命关。
男左女看右,紫热红伤寒,青惊白似肝,黑似因中恶,黄是因脾端,淡红淡黄者,此渭无病看。
看小儿气口脉歌小儿三岁放平脉,一指三关定数细(小儿三岁以前看虎口三关,三岁以后方看掌后高骨,一指定寸关尺三步),一吸六至是平脉,七、八是热似为困,迟冷数热古今流,浮风沉积虚当实,左手人迎主外感,右手七口主内急,外后风寒属食侵,内后乳食时痰积,洪紧无寒是伤寒,浮缓有寒是伤风,浮洪多是风热盛,沉细原因如是疾,沉紧腹中痛不休,弦紧喉见喘气急,紧促只因痘疹生,紧数只是惊风至,虚软吐泻做慢惊,滑泽是痰痃疟利,芤为失血上下分,弦急可恶需要记,软而细者是肝乎,实而数者为便秘,大小不匀为恶候。
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

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脉位分类浮脉【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
”脉位分类沉脉【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脉率分类迟脉【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
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作者临床常见五更泄,多见迟而无力的脉象,特别是两尺尤甚,以四神丸补命门火,温脾阳。
”刘冠军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多见于里热实证。
(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
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
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医学)教你把脉脉诊图文

沉脉Deep pulse-示意图-浮中沉-如水沉石-脉图贝春花女18岁-脉象特点: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位深在,如石投水病:里证,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相似脉象:伏脉、牢脉
示意图-伏脉-浮中沉-脉图秦学贤女26岁-左上肢无脉症,左动脉触不到,左寸口脉呈伏脉-脉象特点: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 见-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示意图-涩脉Uneven pulse-浮中沉-如轻刀刮竹-脉图-劳国光男50岁下壁心梗-脉象特点:往来艰难,涩滞不畅-为轻 刮竹,病蚕食叶-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桡动脉radial artery-寸一一寸内九分-三部长度-关一一尺寸之间-可诊之脉为-称寸口-寸九分-又称气口-尺一一尺 一寸-脉口-寸关尺部位图-可寸口诊法(寸口脉又分为寸、关、尺三部)
“独取寸口”的原因:-寸口--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肺朝百脉
2、寸口的脏腑分属-左手-沙心-牙-多-右手:-关醇-尺
二、诊脉的部位-1、诊脉的部位-遍诊法-仲景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诊法
太阳上候头角之气-耳门(中)侯耳目之气(上部)-巨婆(下)候口齿之气-人迎-++-寸口(上)候-神门(中)候心-合谷下候中 气::-五里(上)候肝-门(中)候脾(胃)-米一一g-i-中部-神阳-太冲-遍诊法切脉部位示意图-仲进景三部脉祛示意图-三 诊法
平脉的特点是有胃、有神、有根。-正常脉象受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如性别、年龄、体-格、情绪、劳逸、饮 、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桡动脉解剖异常:斜飞-脉、反关脉。
第二节-病理脉象-一、构成脉象的因素及分类
脉位分类:浮脉散脉芤脉-脉紧张度分类紧脉弦脉革脉牢脉-沉脉伏脉-缓脉濡脉-脉率分类:迟脉-脉均匀度分类:促脉-数脉疾脉-结 代脉-常见病脉分类-脉流利度分类:滑脉-脉力度分类:虚脉-涩脉-实脉-脉宽度分类:洪脉-脉长度分类:长脉-细脉弱脉微脉-短 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法脏腑脉象
脉法解之脏腑脉象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既殊,脉象攸分。
肝脉弦,心脉洪,脾脉缓,肺脉涩,肾脉沉。
其甚者为脏,其微者为腑。
《难经》: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
心脉甚大者,心邪自干心也,微大者,小肠邪干小肠也。
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
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
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
其它脏腑,以此类推。
甚者沉而得之,微者浮而得之。
大抵腑脉浮数,脏脉迟沉,“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是也。
盖阳外阴内,一定之理。
腑气内交,脏气外济,则阴阳平而脉息调。
腑病则气不内交,是以但浮而不沉,脏病则气不外济,是以但沉而不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