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

合集下载

【心得体会】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看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心得体会】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看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看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最近,我国著名的奶粉生产企业三鹿集团的产品因掺加有危害人体的化学成分三聚氰胺,造成多名使用其产品的婴幼儿患肾结石住院治疗而被媒体所曝光。

更令人吃惊的是,我国同样生产奶粉制品的诸多著名厂商在随后的抽样检查中也纷纷“落马”,一时间谈奶色变,香港新加坡更是对大陆奶粉说不,更多人被接二连三的检查结果弄得不知所措,表示不知道该选择哪种奶粉好了。

从这次“奶粉门”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因为长时间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规制,是这次大面积企业被三聚氰胺检查拒之门外的根本原因。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更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企业片面的为了经济利益的需要而采取化学添加剂生产产品,甚至成为某种行业的“潜规则”;另一方面,国家对于食品的检验标准单一,也是食品安全问题井喷的一个因素。

因此,如何规范行业标准,如何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检查机制,是这次事件带给我们的反思。

首先,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应当采取鼓励引导和规范标准的方法进行整改。

三鹿奶粉的负责人在被拘留之后,却大声叫冤,认为添加三聚氰胺是奶粉行业的潜规则,如果只处罚三鹿“太不公平”了。

说明政府在对食品特别是像奶粉这样走进千家万户的食品,应当鼓励企业使用优质原料和先进工艺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采取其他不法的手段,引导小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革,制定出严格的生产标准,确保食品出厂的安全。

第二,对于流通领域的企业,应当以法律法规的手段来约束其不良的竞争。

在将食品推向市场的同时,也应当注意食品的安全性,不能只追求价格低廉甚至厂家给的红包较多。

对于发生问题的食品,不但要严惩食品生产者,对于流通企业的责任,也应当依法进行追究。

第三,对于政府,要达到人民食品的把关者的作用,虽然企业是第一道关口,但是真正履行消费者的保障职能的还是政府以及相关检疫部门。

在这次的奶粉事件中,政府的不作为,知情不报,也不能不说没有关系。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看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看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范文最新推荐------------------------------------------------------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看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最近,我国著名的奶粉生产企业三鹿集团的产品因掺加有危害人体的化学成分三聚氰胺,造成多名使用其产品的婴幼儿患肾结石住院治疗而被媒体所曝光。

更令人吃惊的是,我国同样生产奶粉制品的诸多著名厂商在随后的抽样检查中也纷纷“落马”,一时间谈奶色变,香港新加坡更是对大陆奶粉说不,更多人被接二连三的检查结果弄得不知所措,表示不知道该选择哪种奶粉好了。

从这次“奶粉门”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因为长时间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规制,是这次大面积企业被三聚氰胺检查拒之门外的根本原因。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更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企业片面的为了经济利益的需要而采取化学添加剂生产产品,甚至成为某种行业的“潜规则”;另一方面,国家对于食品的检验标准单一,也是食品安全问题井喷的一个因素。

因此,如何规范行业标准,如何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检查机制,是这次事件带给我们的反思。

首先,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应当采取鼓励引导和规范标准的方法进行整改。

三鹿奶粉的负责人在被拘留之后,却大声叫冤,认为添加三聚氰胺是奶粉行业的潜规则,如果只处罚三鹿“太不公平”了。

说明政府在对食品特别是像奶粉这样走进千家万户的食品,应当鼓励企业使用优质原料和先进工艺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采取其他不法的手段,引1 / 13导小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革,制定出严格的生产标准,确保食品出厂的安全。

第二,对于流通领域的企业,应当以法律法规的手段来约束其不良的竞争。

在将食品推向市场的同时,也应当注意食品的安全性,不能只追求价格低廉甚至厂家给的红包较多。

对于发生问题的食品,不但要严惩食品生产者,对于流通企业的责任,也应当依法进行追究。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食品安全事件。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从中总结出问题所在,并探讨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案例一:三鹿奶粉事件事件概述: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曝出含有致癌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尿路结石,引发了广泛的恐慌和愤怒。

问题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问题。

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导致问题奶粉在市场上长时间存在。

解决方案:1. 增加监管力度:加大对食品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检查频率,确保食品企业严格遵守生产标准。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

3. 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通过建立溯源体系,可以有效追踪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事件。

案例二:美国菜背心虫事件事件概述:2018年,美国爆发了一起菜背心虫疫情,该虫害食草作物,危害农业生产。

问题分析:这一事件揭示了农药使用不当和农业发展模式问题。

在追求高产的同时,忽视了对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1. 推广生物农药:加强对生物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风险。

2.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在种植过程中,加强对害虫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虫害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虫害对农作物的破坏。

3. 提倡有机农业:加强对有机农业的推广和培训,支持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方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案例三:日本福岛核事故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概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导致周边地区的食品受到辐射污染,引发了广泛担忧。

问题分析:这一事件揭示了核事故对食品安全的巨大威胁。

从三鹿奶粉事件透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

从三鹿奶粉事件透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
鹿 奶粉 事件成 为全社 会 关注 的焦 点。
三 鹿奶粉 事件 严重伤 害 了人们对 奶业 知名 品牌 的信任 。随着更 多 品牌 奶粉 被检 查 出三聚 氰胺 ,不
收稿 日期 :2 0 .1 7 0 90 . 0
作者简 介:满炫 (9 5),女 , 17 . 湖南常德人 ,汉族 , 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讲师,主要研究经济犯罪侦查 ,南京,2 0 1 1 02
江 苏警 官 学 院学 报
J 0URNAL I OF JANGS P U OL CE OF I I F CER COL GE LE
V 12 o 2 o . 4 N . M r 2 0 a . 09

宪法行 政法研 究 ・
从 三鹿奶粉事件透视我 国食 品安全政府 管制
莴 炫
加 大投入 ,在提 高食 物供给 总量 、增 加食 品多样 性及 改进 国 民营 养状 况方 面取得 了巨大成 就 ,食 品安
全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各种食品
安 全 问题 日益 凸现 。一些 不法 厂商 为获取 利益 在食 品 中掺杂使 假 的活动 十分猖 獗 ,因假酒 、农 药残 留、 食 品 中添 加违 禁物质 造成 的食物 中毒 而 导致大 量人 员伤亡 的事件 时 有发 生 。 08年 的三 鹿毒 奶粉事 件 20 更是 引发 了人们对 我 国食 品安 全管 制 问题 的深 刻 反思 。 三 鹿毒 奶粉 事件 引发 的思考 20 08年 9月 l 1日晚 ,卫 生部 指 出 ,近 期甘 肃等 地报 告多 例婴 幼儿 泌尿 系统 结石 病例 ,患儿 多有 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 与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有关。 随后 的调 查发现 ,包 括雅 士利 在 内的二十 几家企 业 生产 的婴幼 儿配 方奶粉 皆含 有三 聚氰 胺 。其后 ,三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食品安全问题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食品安全问题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食品安全问题摘要:本文首先从"三鹿奶粉事件"出发,阐述了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性,然后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建议。

关键字: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制监管机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出现了诸如“二恶英”、“瘦肉精”和“苏丹红”等侵犯公众利益的重大事件。

2008年9月,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在奶粉中大量填加“三聚氰胺”想提高蛋白质含量,却导致婴幼儿患肾结石的“三鹿奶粉事件”,全国诊疗的患儿达29万多人,并有多名死亡。

紧接着,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22家驰名的奶粉企业也被相继查出三聚氰胺,全球舆论一片哗然,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食品安全再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国务院迅速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I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彻查各类奶制品,问题奶粉下架、封存并销毁、筛查和诊疗患儿……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废除对食品行业的免检制度,依法追究了相关单位及人员的法律责任。

2009年2月,有着60多年历史的知名企业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宣告破产,造假者得到应有的下场。

从“三鹿奶粉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确实存在诸多弊端。

(一) 食品安全法制不够健全一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和《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仅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有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

二是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有些条款甚至完全过时,对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

三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权威不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而言,缺乏威慑力。

如改革开放初期,美国的“雀巢”奶粉曾被广东农民假冒,美方花6万美元调查取证起诉,打赢官司,法院对造假者只处罚人民币200元。

(完整版)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完整版)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一、三鹿奶粉事件反映的问题三鹿奶粉事件不但使婴儿奶粉,而且也使中国的奶粉乃至食品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三鹿奶粉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处理结果进行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吸取经验教训。

(一)政府监管部门失职食品安全监管在实践中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与质量进行检测和执法。

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明确谁来监管,依据何种法律法规监管,如何监管,能不能最终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

但是,目前我国食品监管制度正处于过渡时期,一方面《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本身也在经历改革。

酝酿已久的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还没有完成,过去长期积累的监管缺陷最终以“三鹿奶粉事件”的形式全面爆发。

同时,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自身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问题:质量监督与卫生监督两套功能重叠的机构和队伍,管理上混乱,责任不清;各个机构之间基本上是封闭式管理,缺乏内部纵向和外部横向的交流与沟通;食品安全监管预警体系失灵,在危机爆发前期,不能有效预测危机并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危机爆发后,是否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严厉惩处相关的企业和个人。

如果各级食品监督和质量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就可以避免很多食品危机事件的发生。

如果这些监管部门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二)利益的驱使拷问企业的“自律”三鹿集团在追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超越了企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以野蛮的逐利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以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社会。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很多不法商人和企业唯利是图。

对利益的考量大于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已经成为某些企业发展的定势思维。

近年来,中国问题食品危机事件频发,从苏丹红一号、劣质奶粉、有毒大米、孔雀石绿到去年的毒豆奶、毒饺子和近期的毒奶粉事件,为什么我国的问题食品屡禁不止?这显然与一些不法商人的商德有关。

一些企业利欲熏心,甚至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或者生命。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1. 背景介绍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惊人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涉及到一家知名奶粉品牌——三鹿集团,该公司被曝光生产并销售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事件的影响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恐慌。

这一事件造成了数千名婴幼儿患病、数十名婴幼儿死亡,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抗议。

消费者对奶粉品牌的信任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奶粉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和不安。

3. 事件的教训3.1. 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善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严重不善。

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导致有害奶粉流入市场并对消费者造成重大伤害。

这一事件表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3.2. 企业道德意识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一些企业在道德层面上的缺陷。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三鹿集团故意掩盖奶粉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并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

企业的道德意识应该得到加强,不能将利润放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之上。

3.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对消费者权益的广泛关注。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对企业的诚信度和品牌声誉有更高的要求。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责任。

3.4. 公众监督的必要性三鹿奶粉事件也暴露了公众监督机制的不足。

尽管有一些消费者曾经报告怀疑三鹿奶粉质量的问题,但相关机构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公众监督应该得到加强,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增加对不良企业行为的曝光。

3.5. 加强行业自律三鹿奶粉事件也提醒了整个奶粉行业加强自律的必要性。

奶粉生产和销售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4. 事件后的改革和措施4.1. 食品安全监管的加强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建立了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了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从“三鹿奶粉事件”评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从“三鹿奶粉事件”评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剂标准法律不说 , 在我 国实行 了 8年之 久的 “ 品质 量免 检 食
制度 ” 新华社 9月 1 ( 8日发布 了国务院办 公厅《 关于废止 食
品质量免检制度 的通 知》 就 是政 府不 作为 的 明证 。“ 品 ) 食 质量免检制度” 从产 生之 日起 就带有原 罪 , 事关老 百姓生命 健康 的食品领域怎么可 以免检。从 行政权力 的社会 角色讲 ,
央、 国务 院将 受三聚氰胺 污染的三鹿 奶粉致婴儿患 胆结石事 件定性为重大食 品安全 事故 。层 出不穷 的食 品安全事 故一 次又一次 冲击着我 国食 品安全监管制度 , 不得不令 法律人沉 思, 为何 此类 事件一 而再再 而 三的发生 ?如果说 , 此类 事件 频频发生的症结在于我 国食品安全监管 制度不完善 的话 , 那 么用什么样 的法律手段 ( 什么样 的监管 制度 ) 才能遏 制这些 不法商家 、 厂家?用什 么样 的法律 手段又能让政府 重视这些 事件?本文结合 “ 三鹿 奶粉事 件” 食品安全 问题 出现 的原 对 因及政府实施食 品安全监管 的必要性进 行阐述 , 对如何完 并 善我 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进行思考 。
・---— —
4 -— 4 - - —
李 南 高 凛 南
目前我国虽然 已经 具备 了初 步完 善的食 品 安全监 管机 制, 从监管 主体 、 监管法 律 到监管技 术 都有 了长 足的进 步和
发 展 。但 不 论 是 同 世 界 发 达 国家 相 比较 , 是 从 我 国 监 管 制 还
政 法 治・ 律
员 加 深 推 行 “ 方保 护 主 义 ” 策 , 至 为 了追 求 地 方 经 济 利 地 政 甚
益 而产生“ 商勾 结” 官 。在对 “ 鹿奶 粉” 三 事件 中, 北省 人 河 民政 府和石家庄市人 民政 府事 前对 于三 鹿企业 产 品的疏 于 监管及 事后在处理事情上对 三鹿 企业“ 遮遮掩掩 ” 式的保护 , 我们 也不难看到 由于地方经 济利益作祟而产生 的“ 地方保 护 主义 ” 。从 免检制度 的产生原 因来 看 , 一个 主要 原 因也是 中 央政府希 望通过免检制度克 服各 种地方保护主义影响 。 ( ) 品安 全法律缺乏 系统性 和完 整性 。在 《 品安全 2食 食 法》 出台之前 , 我国虽然 已经 出台 了不 少涉 及食 品安 全及食 品安全监管方 面的法律 、 规 , 如 《 品卫生 法》、 产品质 法 诸 食 《 量法》、食 品生产加工企业质 量安全监督 管理 办法 》 《 品 《 、食 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审查 通则》 等等 , 但因分散立 法 , 个法律 各 之间缺乏 系统衔接性 和完整性 , 使得 执法过 程 中存在 执法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食品安全监管视角的“三鹿奶粉”事件剖析一、选题背景“名以食为天”是永恒不变的道理,食品是人们生活及继续开展生产活动的基础,也是国家稳定有序的保障,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越来越高。

1982年我国食品卫生检查合格率仅为161.5%,该年我国第一部食品卫生监督法面世——《食品卫生法(试行)》,该部法律面世以后,我国食品安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994年我国食品安全合格率提升至82.3%,2009年进一步提升至98%,2011年全国食品安全监测合格率依旧保持在90%以上。

其中药品监测合格率为96.82%,抽检面覆盖211个品种近3万批次。

从区域来看,上海市食品监测合格率为94.1%,食品中毒发生的概率控制在10万分之0.87以下,抽检样品每千人8件,市民对食品安全的知情度得分超过80分。

慈溪市食品安全监测合格率为98.11%,监测食品类4650批次,其中水产品合格率为95.9%、食用油合格率达到100%。

由此不难看出在国家的大力整治下,我国食品安全卫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然而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甚嚣尘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三聚氰胺事件、毒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等等都给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2012年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注胶虾事件、“立顿”茶叶事件、柴鸡、过期鸡胗事件、硫磺竹笋事件、“地沟油”事件、“皮鞋酸奶果冻”事件、、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等事件,这些事件不仅让人们呼吁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是什么?食品监管部门做什么事情去了?为什么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依然出现诸多食品安全问题。

由此,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步伐不应该停止,而应该从更深层次去探究食品安全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案。

二、选题意义虽然我国经济经历的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对于食品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食品安全事件却层出不穷,国内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无不让人们提心吊胆。

因而本文立足现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国家食品安全监测角度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以“三鹿奶粉”事件为载体对当前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质进行了剖析,希望为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一定可行性方法。

笔者首先对食品安全的理论及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理论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丰富。

除此之外,笔者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当前食品安全的实质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笔者为了深入探析当前食品安全的症结所在,首先对当前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文献的研究资料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

2.案例研究法本文不仅进行了理论分析,还选择“三鹿奶粉”事件作为载体,以具体案例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形成机理及监管中存在弊端进行了一一解读。

3.比较研究法笔者选择澳门食品监管作为比较研究法的载体,将澳门食品监管与大陆食品监管进行了对比,希望从对比分析中探析出大陆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具有可行性建议。

(二)创新点本文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

笔者不仅对食品安全理论进行了梳理,还将理论运用至案例中进行剖析,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第二,本文以澳门食品监管现状作为对比载体,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剖析。

第三,笔者充分认识到案例剖析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的意义,因而在本文分析中融入了“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了分析,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因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食品安全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然而由于社会价值管理、投机机会的广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广泛存在。

在国外,冯·布劳恩等(2002)研究认为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指食品本身安全,社会健康、卫生事业、社会弱势群体对食品安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因而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其社会性。

Anne Winlock等(2004)研究指出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高度重视消费者的利益,因为消费者在培训、食品安全决策、食品安全系统建设与调整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它任何形式都很难代替的。

Marion Nestle(2004)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政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必须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监督机构,同时食品监管涉及政府、公众及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这些群体总是在博弈中寻求最佳平衡点。

Gizmo Valceschini等(2007)研究处处英国规制是产业链下游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监督,利用零售商的市场影响力,进而对上游企业形成制衡。

Laurie (2005)通过对欧盟食品安全规则进行研究,将欧盟统一食品监管的规则及将按机构在欧洲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剖析。

在国内,虽然针对食品安全研究的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关系国计民生,很大一部分专家学者开始了对此课题的研究。

朱明等(2008)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中对国内外有关食品安全法规及食品安全管理资料进行了整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当前食品安全现状及国内监管体系,运用程序研究法对食品进入消费者家庭的全过程监管方法进行了解剖。

谭龙飞等(2007)在《食品安全与生物污染防治》中对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对于影响进行了分析,对食源性疾病预防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

周洁红等(2005)在《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中对蔬菜的食品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该该文中作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不对称及政府监管机制缺陷进行了解读,指出认证、标识、检测、市场准入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傻瓜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还能为生产者提供一定的激励。

郭爽等(2007)在《澳门食品竞全管理透视》一文中对澳门食品监管现状进行了梳理,同时指出澳门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源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技术与人力资源匮乏及信息沟通滞后等因素。

李南南等(2009)在《从“三鹿奶粉事件”评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一文中对三鹿事件产生的客观原因与政府监管问题等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政府监管理念陈旧、监管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监管责任不清是导致三鹿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同时作者还从立法角度、法律体系角度、责任追求角度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总之,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食品安全进行了相对全面的研究,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一系列食品问题依旧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对食品安全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因而必须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结合时代因素进行研究,以此推动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五、主要内容及结构引言1.1选题背景1.2选题意义1.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4主要内容及结构1.相关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梳理1.1国内外研究现状1.2食品安全的界定及特点1.2.1食品安全的界定1.2.2食品安全的特点1.3食品安全监管的界定及特点1.3.1食品安全监管的界定1.3.2食品安全监管特点1.4食品安全监管模式2.澳门与内地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2.1澳门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2.2内地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2.3澳门与内地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差异性分析2.3.1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差异2.3.2社会参与机制差异2.3.3食品安全监测标准差异3.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3.1“三鹿奶粉”事件概述3.2“三鹿奶粉”事件中透射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3.2.1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建设滞后3.2.2食品安全信息反馈渠道受阻3.2.3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度较低3.2.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模糊不清3.3存在问题的原因3.3.1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3.3.2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不力3.3.3“三鹿集团”脱离实际的发展速度3.3.4原材料收集中存在监管缺陷4.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4.1政策立法方面4.1.1强化食品监管立法4.1.2借鉴澳门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内地食品安全监管法规4.2企业社会责任构建方面4.2.1政府发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树立4.2.2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4.3食品安全监管渠道建设方面4.3.1构建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渠道4.3.2借鉴澳门高公众参与度的食品安全信息反馈渠道结论参考文献[1] 陈光中总主编,李长健主编.新编经济法通论[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2] 王艳林主编.食品安全法概论[M].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5 [3] 贾敬敦,陈春明主编.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 王全兴著.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M].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5] 徐仁璋主编.公共行政学[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1] Robert B Denhardt,Janet Vinzant Denhardt.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not steering. .[2] Robert B Denhardt,Janet Vinzant Denhardt.The New Public Service, Putting. . [3] Democracy First. National Civic Review . 2001[4] Alizon Draper,Judith Green.Food Safety and Consumer, Constructions of Choice and Risk. Social Policy &Administration . 2002 [5] Fru,Verl.Consumertrust, riskand food safety, Areview. Food Economics . 2005[1] 谢伟. 澳门与内地食品安全法制比较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2] 李晓红,李晓梅.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之探析[J]. 兰州学刊. 2010(12) [3] 杨华.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4] 杨华,曾帆. 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J]. 邢台学院学报. 2011(01) [5] 崔丽,闵捷. 专家解读《食品安全法》:怎样让百姓吃上放心食品[J]. 大江周刊(焦点). 2009(04)[6] 王益华,单国胜. 《食品安全法》为您严把“入口”关[J]. 老同志之友. 2009(17) [7] 禹桂枝. 强化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措施[J].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5)[8] 刘强东,曹喆. 《食品安全法》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吗[J]. 中国社会导刊. 2008(23) [9] 韩鹿东. 食品安全刑法的保护[J]. 快乐阅读. 2011(18)[10] 许俊才. 美国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程的启示[J]. 社会观察. 200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