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的 种脉象详解

合集下载

28种脉象特征(优选.)

28种脉象特征(优选.)
洪脉的形成,由阳气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为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或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
3
濡脉主阴阳气血虚证;湿证。
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
濡脉在主诸虚,若为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若为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浮而细软,则为濡脉。若湿邪阻压脉道,亦见濡脉。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脉象脉理大全
一、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故归于一类。
序号
浮脉类主病
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3
弦脉主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弦。疟邪为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弦脉。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栾脾,亦觉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6
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
二、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序号
沉脉类主病
脉象
脉理
备注
1
沉脉主里证。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脉象,是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是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不同的脉象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为大家总结了24中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7、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8、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9、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

10、实脉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2、涩脉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3、长脉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14、短脉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5、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1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17、紧脉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18、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常见脉象种类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脉象的种类特点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优于,按之不足。

见于表证,虚阳外越证,瘦人,秋季脉。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亦见于肥胖者,六阴脉,冬季脉。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多见于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特指阳明腑实证)。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

多见于热证,亦可见于里虚证(主要指心气血虚证)。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痰湿医|学教育网整理、食积和实热,青壮年人及妇人妊娠。

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疼痛、痰饮、胃气衰败、老年人、春季脉。

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三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中医最实用的五种脉象

中医最实用的五种脉象

中医最实用的五种脉象中医学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一直都是中医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脉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触摸脉搏,了解病人的脏腑功能状况,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其中,有些脉象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下面将按类别介绍五种中医最实用的脉象。

一、脾虚脉脾虚脉是中医诊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脉象。

感觉是脉搏柔和无力,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搏动,有时感觉不像脉搏,更像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声音。

中医认为,这种脉象预示着脾气虚弱,消化功能下降,大便稀溏等症状。

脾虚脉出现时,应该采取益脾健胃的中药调理,正常饮食生活习惯,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加强运动等。

二、肾虚脉肾虚脉也是中医诊断比较重要的脉象之一。

感觉是脉搏弱缓,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搏动。

肾虚脉与脾虚脉相似,但两者存在区别。

肾虚脉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例如脉搏玄约,且暂时中断。

中医认为肾虚脉出现时,预示肾脏功能下降,引起了各种相关疾病。

一般来说,肾虚脉出现在中年人或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应采取滋补肾气的方法,如适当食用肾气补益的食物,如海参、龟肉等,多进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三、血瘀脉血瘀脉感觉呈现出脉搏沉紧,节律不规则。

中医认为血瘀脉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液淤积在血管中,产生一种紧束或沉重的感觉。

血瘀脉和肾虚脉和脾虚脉有所不同,后两种脉象是气虚,而血瘀脉则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

应该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如适当进行针灸、艾灸,进行拔罐等治疗方式,并避免长期久坐,加强运动,保持情绪平稳。

四、阳虚脉阳虚脉的感觉呈现出脉搏缓慢无力。

中医认为阳虚脉出现时,是由于阳气严重不足,引起了胃肠蠕动、气血循环等功能减退的表现,使体力逐渐消耗。

应采取温脾胃,补益阳气的中药治疗,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五、气滞脉气滞脉感觉呈现出脉搏紧绷、不畅等现象。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气机郁滞,使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

出现气滞脉时,应采取行气化滞的方法,如适当进行按摩、艾灸等调理方法。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脉象的特征的差别: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促脉与结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2.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中医28种脉象一、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浅而深,有力透府,脉气浮散。

常见于发热、卫阳气虚、外感邪气等病症。

1·表浮脉:脉象紊乱,即浮时浅,沉时深,脉气不实,常见于表虚热症。

2·里浮脉:脉搏弦紧有力,但有浮脉特点,常见于里虚热症。

二、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深而浅,有力渗府,脉气沉降。

常见于阴虚、阳亢等病症。

3·沉实脉:脉搏弦紧有力,脉底沉,常见于实证。

4·沉弦脉:脉搏细长有力,脉底沉,常见于血虚证。

三、细脉细脉是指脉搏细而滑,脉气弱细。

常见于阴虚、血虚等病症。

5·阴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阴虚火旺证。

6·血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血虚证。

四、滑脉滑脉是指脉搏滑利,脉气畅通,常见于痰湿、寒湿等病症。

7·痰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痰浊内蕴证。

8·寒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寒痰内结证。

五、偏脉偏脉是指脉搏在某一侧明显,另一侧不明显,常见于寒、痰阻等病症。

9·寒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寒邪内阻证。

10·痰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痰浊蕴结证。

六、洪脉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上火等病症。

11·阳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证。

12·火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上火证。

七、弦脉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

常见于肝风、肝火等病症。

13·肝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风证。

14·肝火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火证。

八、迟脉迟脉是指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

常见于血虚、阳气不足等病症。

15·血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血虚证。

16·阳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阳气不足证。

九、躁脉躁脉是指脉搏快速而无规律。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脉象分析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 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缓和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有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因为外感病邪逗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煽动于外,故脉位浅易。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衰弱,阳虚气陷,脉气煽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迟缓,(每分钟脉搏在 60 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呆滞,气血运转迟缓,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转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 90 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煽动,血行加快,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煽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分,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畅,圆滑如按滚珠。

常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分。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浪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

内热盛脉道扩充,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渺小如线,起落显然。

主病:虚证,常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血亏虚不可以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渺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负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
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特征: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
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

11.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特征:脉形端直而似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

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

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

亦见于老年健康患者。

12.紧脉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

特征:脉势紧张有力,坚搏抗指,脉管的紧张度、力度均比弦脉高,其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且有旋转绞动或左右弹指的感觉,但脉体较弦脉柔软。

意义:多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

13.缓脉
(1)平缓脉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匀,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脉,多见于正常人。

(2)病缓脉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的病脉。

14.濡脉浮细无力而软。

特征:位浮、形细、势软。

其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

意义: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15.弱脉沉细无力而软。

特征:位沉、形细、势软。

由于脉管细小不充盈,其搏动部
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处,指下感到细而无力。

16.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特征:脉形极细小,脉势极软弱,以致轻取不见,重按起落不明显,似有似无。

意义:多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17.结脉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特征: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则的歇止。

意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

18.促脉脉来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特征:脉率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歇止的时间较长,脉势较软弱。

意义: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脏器衰败。

19.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

特征: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则的歇止。

歇止的时间较长,脉势较软弱。

意义:多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等病证。

20.散脉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取不应,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

特征:浮取散漫,中取似无,沉取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

或脉力往来不一致。

意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

21.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特征: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

说明芤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

22.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特征:浮取感觉脉管搏动的范围较大而且较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则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因而恰似以指按压鼓皮上的外急内空之状。

意义: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证。

23.伏脉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付而不显。

特征:脉管搏动的部位比沉脉更深,饮伏于筋下,附着于骨上。

因此,诊脉是浮取、中取均不见,需用重指力直接按至骨上,然后推动筋肉才能触到脉动,甚至伏而不见。

意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

24.牢脉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特征: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

牢脉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但搏动有力,势大形长,为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积之实证。

25.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1次以上)。

特征:脉率比数脉更快。

意义:多见于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之证。

26.长脉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特征:脉搏的搏动范围较长,超过寸、关、尺三部。

意义:常见于阳证、热证、实证,亦可见于平人。

27.短脉首位俱短,常只显于关部,而在寸尺两部多不显。

特征:脉搏搏动的范围短小,脉体不如平脉之长,脉动不满本位,多在关部应指较明显,而尺部常不能触及。

意义:多见于气虚或气郁。

28.动脉见于关部,滑数有力。

特征:具有短、滑、数三种脉象的特点,其脉搏搏动部位在关部明显,应指如豆粒动摇。

意义:常见于惊恐、疼痛等。

切脉并不神秘,老百姓人人可学,笔者就自学切脉,并公开自学教程、欢迎自学中医,求人不如求己,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