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脉、紧脉的脉象与鉴别弦脉紧脉
中医诊断学_第二章_四诊(五_病脉)

11、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 露之义” 《脉经》“与数脉相似”
脉流利度分类 滑脉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主痰饮: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使 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素问 脉要精微论》“滑为阴气有余也” 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金匮要略》“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当下 之,宜大承气汤”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伤寒论》“伤寒脉滑而厥者,有里热,白虎汤主之”
脉的宽度分类 细脉
2)主湿侵: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 故脉细 凡湿邪伤人,或内困脾胃,或留滞经络,常可 见到细脉 《金匮要略》:“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 此名湿痹” 《诊宗三昧》“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
8、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濒湖脉学》:“至数不齐,涣散不收” 《诊宗三昧》:“其脉散者死” 脉理: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
16、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脉理:阴血不能维阳气,阳气浮散 《金匮要略》“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 失精”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 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
17、紧脉
【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脉经》“如切绳状” 《诊家正眼》“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 切紧绳”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 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
脉率分类 数脉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凡外感发热、胃热、肠热、肺痈、肠痈、疮疡、或 阴虚火旺等均可见数脉 《难经·九难》:“数则为热” 《脉药联珠》:“凡数脉总由火毒” 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 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
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

弦脉的辨别方法是:先触及脉体,再对脉体进行按压,其指感特征是“按之如弓弦状”,若举指,其脉体不随手而起。这是脉体张力增强的表现。
弦脉的出现率很高,历代脉书对弦脉及其主病都有很多记载。一般认为,弦脉有生理性弦脉和病理性弦脉之分。生理性弦脉是肝脉与春季相应的季节脉。病理性弦脉多为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气血失和所致。其主病,多为肝胆疾患或寒证、痛证、痰证、气郁、气滞、瘀血、癥瘕积聚、疝痛拘挛等。除一些常见的病证外,支饮、悬饮、癖病、瘟热等,皆为弦脉所“主”之证。《脉经》说:“疟脉自弦”。《脉学阐微》说:“肝炎病脉多弦”。这说明,古代医家对弦脉及其主病的分析,多与常见病或多发病密切结合,总是不断融汇新知,逐渐积累经验,并非拘泥“脉症对号”的一种形式。
缓脉应与迟脉相鉴别。《脉经》唯恐后人将迟脉与缓脉相混,其序言特别作了说明:“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这是提示后人,对“缓脉”与“迟脉”,必须严格区别。否则,就会误诊误治,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迟脉诊察至数变化,缓脉诊察脉体“舒缓”或“缓纵”的程度。绝不能混淆。
紧脉应与弦脉相鉴别。其区别是:弦脉只是脉体张力增强,按之如弓弦状。紧脉则是脉体“紧张”或“拘急”,且有“左右弹人手”或“如切绳状”的指感特征。这两种脉象同中有异,在脉形是病脉。
频湖脉学之紧脉、缓脉、芤脉、弦脉[资料]
![频湖脉学之紧脉、缓脉、芤脉、弦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d3f87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e.png)
紧脉、缓脉、芤脉、弦脉紧(阳)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素问》)。
如转索无常(仲景),数如切绳(《脉经》),如纫线(丹溪)。
紧乃热为寒束之脉,故急数如此,要有神气。
《素问》谓之急。
《脉诀》言:寥寥入尺来。
崔氏言:如线,皆非紧状。
或以浮紧为弦,沉紧为牢,亦近似耳。
『体状诗』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
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相类诗』见弦、实。
『主病诗』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诸紧为寒为痛,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尺紧痛居其腹。
况乃疾在其腹。
中恶浮紧、咳嗽沉紧,皆主死。
缓(阴)缓脉,去来小快于迟(《脉经》),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操),如微风轻柳梢(滑伯仁)。
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季,在人为脾。
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软,无有偏胜者,平脉也。
若非其时,即为有病。
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为胃气。
故杜光庭云: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
阳土须知不遇阴,阴土遇阴当细数。
详《玉函经》。
『体状诗』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相类诗』见迟脉。
『主病诗』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者蹒跚足力迂。
浮缓为风,沉缓为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虚,缓弱气虚。
《脉诀》言:缓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梦鬼之病。
出自杜撰,与缓无关。
芤(阳中阴)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
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芤,慈葱也。
《素问》无芤名。
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
戴同父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
《脉经》云: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伤寒论中的脉法解读

伤寒论中的脉法解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伤寒论中最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经典医学著作,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伤寒论中的脉法入手,解读其中的脉象、脉理及诊断意义。
1. 脉象的分类在伤寒论中,脉象被分为六类:浮脉、沉脉、弦脉、缓脉、数脉和实脉。
这些脉象的特点反映了人体疾病的不同情况。
- 浮脉:指脉搏波动明显,触之有弹性,一般表现为脉细而数。
在伤寒论中,浮脉常常是表证的表现,例如表热、表寒等。
- 沉脉:指脉搏波动不明显,触之不太有弹性,一般表现为脉滑而缓。
沉脉常见于里证(内伤)或寒证。
- 弦脉:指脉搏有力而紧绷,触之如弦。
弦脉在伤寒论中常见于气滞或血瘀之证。
- 缓脉:指脉搏波动缓慢,触之较弱。
缓脉常见于脾胃虚弱或气血不足等证。
- 数脉:指脉搏频繁而快速,触之较急。
数脉常见于热证或阳盛之候。
- 实脉:指脉搏有力,触之实实有力。
实脉常见于实证或实证转太。
脉象的变化可用来判断病情的寒热、表里、虚实等情况,为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脉理的解读伤寒论中的脉理主要指的是脉搏的特点和变化,根据脉象的不同,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进展等。
- 摇脉:摇脉指脉搏在诊脉者手指下颤动。
在伤寒论中,摇脉常见于阴阳不和或阴阳交争之病。
- 倾脉:倾脉指脉搏斜向一侧。
在伤寒论中,倾脉常出现在气虚或阴虚等病证中。
- 遇脉:遇脉指脉搏与呼吸相似。
在伤寒论中,遇脉常见于气闭、痰阻等疾病。
- 止脉:止脉指脉搏突然间停止不跳动。
在伤寒论中,止脉多见于重症疾病或生命垂危的情况。
脉理的解读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变化趋势,判断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脉法的诊断意义伤寒论中的脉法诊断主要通过观察脉象和解读脉理,进而推断出疾病的类型、病位、虚实等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按诊:按诊是指用手指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并观察其脉象的变化。
按诊的目的是判断脉搏的凹陷或迟缓、有无疼痛等情况。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常见脉象种类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脉象的种类特点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优于,按之不足。
见于表证,虚阳外越证,瘦人,秋季脉。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亦见于肥胖者,六阴脉,冬季脉。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多见于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特指阳明腑实证)。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
多见于热证,亦可见于里虚证(主要指心气血虚证)。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痰湿医|学教育网整理、食积和实热,青壮年人及妇人妊娠。
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疼痛、痰饮、胃气衰败、老年人、春季脉。
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三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讲解]中医诊断学46讲病理脉象:滑、涩、弦、紧脉
![[讲解]中医诊断学46讲病理脉象:滑、涩、弦、紧脉](https://img.taocdn.com/s3/m/8c47b0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2.png)
中医诊断学46讲病理脉象:滑、涩、弦、紧脉好,我们上课。
上次我们讲了脉诊的浮脉类、沉脉类、迟脉类、数脉类、虚脉类、实脉类,今天我们讲第九个脉,滑脉。
滑脉的脉象特征:我们都很熟了,书上描述很多,如盘走珠,如珠滚盘,如荷叶承露,手如握鳅,如鱼在波,反正总的说是一个很滑,要捉坭鳅很难捉住,露水在荷叶上面是很容易、稍微一晃动(就跑掉了),北方没有荷叶,南方荷叶很多,稍微一晃动,那个水就跑掉了,所以很圆滑的意思,非常流利、圆滑,总的特点来说是流利、圆滑。
这种流利、圆滑的脉,它在脉图上面的表现,整个脉搏显得很流畅,正常的脉应当也和这种脉差不多,像这个和正常的脉更显得流畅一些,搏动很流畅,这样一种特点。
它有一个什么意思呢?脉形,就是说整个血液流动得快,而不是讲的它的次数快,滑有数意,滑伯仁就讲过“滑有数意”,这个数不是讲的它的次数1分钟100次以上,而是讲它的血液流动的速度比较快。
当然,滑和数脉可以合在一起成为滑数脉,那是两个脉的复合脉。
临床意义:主痰湿、食积、实热,实证。
主实证,痰、湿、火热这些邪气聚蓄的时候,这个情况下有实邪,一定抵抗力是强盛的,注意啊,虽然有实邪而见到滑脉,一定是抵抗力比较旺盛,正气强盛,因此它才能够滑得起来,如果正气不足,它不会滑。
所以,滑脉除了可见于病证以外,健康人、孕妇、青壮年可以见到滑脉,它的条件都是身体健康、气血旺盛,这种气血旺盛的表现。
邪实正不虚,才能够显出滑脉来,所以脉滑而和缓,本身滑就是一种和缓的表现,说明是气血旺,血液流速快,脉管内充盈,管壁柔软,管外没有邪气的包围,这样一些特点才能够形成滑脉,这就是滑脉的特点,我们强调的是圆滑、流利,搏跳起来非常流畅。
主实证,痰、湿、热、食积,或者是健康人、身体健康,或者孕妇,气血旺盛的时候才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见到滑脉是比较好的,无病的时候说明身体健康,有病说明正气也不虚。
和滑脉相类似的脉。
有一个叫做动脉。
动脉的特点:只见于关部,寸脉和尺脉都不明显,尺脉不明显,寸脉也不太明显,而关脉又跳得非常明显,关脉明显,寸脉和尺脉脉搏都不太明显。
中医常见脉象

中医常见脉象
1. 虚弱脉:脉象微弱,弱不可闻,如风吹细草之声,常见于气虚、血虚、阳虚等病证。
2. 滑脉:脉象滑利,如玉石相互摩擦之声,常见于湿热、痰湿等病证。
3. 洪大脉:脉象弦有力,大如钩,如大钟声响,常见于阳盛、血瘀等
病证。
4. 紧弦脉:脉象弦紧有力,如弓弦之紧,声音细长,常见于肝郁、肝
火等病证。
5. 细弱脉:脉象细弱无力,如小孩儿呛到水后的气息声,常见于阳虚、气虚、血虚等病证。
6. 牢脉:脉象坚牢有力,如搂铁之声,常见于气结、气滞等病证。
7. 洪滑脉:脉象洪大滑利,如塞满棉花的声音,常见于湿热、痰湿等
病证。
8. 濡弱脉:脉象濡润而微弱,如脉中有阻塞之感,常见于阴虚、阳衰、气虚等病证。
9. 代脉:脉象莹滑有力,如珠串相碰的声音,常见于肝肾阴虚、血瘀、痰火等病证。
10. 血管脉:脉象弦如绳索,青筋暴起,如金属撞击的声音,常见于
血瘀、寒凝等病证。
脉象解析 中医

脉象解析中医脉象解析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脉象的变化,可以推断出体内脏腑的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脉象解析的详细内容。
一、脉象解析的基本概念⑴脉象的含义脉象是指患者身体各部位的脉搏跳动的感觉。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数、缓、细、滑、坚、弦等不同类型。
⑵脉搏的检查方法脉搏的检查方法包括三部分:观察、触诊和听诊。
观察脉搏的形态、色泽和频率,触诊脉搏的硬度、屈伸度,听诊脉搏的声音等。
二、脉象的分类与特点根据中医理论,脉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对应着不同的疾病状态。
⑴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频率快、触感躁动的脉象。
浮脉多见于外感病、阳虚、阴亢等疾病。
⑵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跳动虚弱、频率慢、触感沉实的脉象。
沉脉多见于内伤病、虚证疾病等。
⑶数脉数脉是指脉搏跳动快速、频率加快的脉象。
数脉多见于实证疾病、热病等。
⑷缓脉缓脉是指脉搏跳动缓慢、频率减慢的脉象。
缓脉多见于虚证疾病、寒病等。
⑸细脉细脉是指脉搏跳动细弱、触感细滑的脉象。
细脉多见于气血亏虚、阳亢阴虚等疾病。
⑹滑脉滑脉是指脉搏跳动柔和、触感滑利的脉象。
滑脉多见于阴虚火旺、肝风内动等疾病。
⑺坚脉坚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触感紧实的脉象。
坚脉多见于实证疾病、气滞血瘀等。
⑻弦脉弦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触感有弹性的脉象。
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等疾病。
三、脉象解析与疾病诊断脉象解析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疾病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
⑴脉象解析原则脉象解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同的脉象对应不同的疾病类型。
医生应综合分析患者的脉象特点、病史和体征等信息,作出准确的诊断。
⑵脉象解析与常见疾病脉象解析对不同常见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以感冒为例,如果患者出现浮脉、数脉等脉象,可以初步判断为外感病。
四、脉象解析的局限性虽然脉象解析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脉象的解析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舌诊、问诊等,才能作出最终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弦脉、紧脉的脉象与鉴别弦脉紧脉
弦脉以脉硬有形、端直以长为脉象特征。
其形成可能与周围神经功能失调而影响血管平滑肌的舒收,脉管弹性状况较差等因素有关。
脉波图示波峰较钝、切迹高而显,故顶似平坦,且降支呈弧凸状,这与脉来挺然直过、长硬如弦的指下感觉是一致的。
弦脉属有力脉是指其脉硬欠柔、按之不移而言,实际上脉势并不很强,因而弦脉当是阳中之阴脉,这与弦脉主要候肝胆疾患,而肝病有肝气易郁、肝阳易亢、肝阴肝血易亏的病理特点是相符的,即气郁则脉势欠盛、脉道舒收失调,阳亢阴血亏则使血管壁硬而失柔、弹性降低。
紧脉以紧张有力、绷急弹指为脉象特征。
紧脉主实寒证。
一方面由于寒性收引,既可使脉管在纵的长度上收引绷急,又可使脉管在横的管径上收缩紧束,因而脉道处于绷急紧束的状态。
另因新病突起,正气本非虚衰,故阳气亢奋以胜寒,血行旺盛以祛邪,因而脉势冲击有力。
这样,气血旺盛的脉势冲击着绷急紧束的脉管壁,因而指下感觉脉体虽然不大,但脉势却弹指有力、状若转索。
《濒湖脉学》所说:“紧言其力弦言象”,是弦紧两脉辨别的要点。
即紧脉是以脉势强盛、弹指有力为特点;弦脉是以脉象挺然、管硬有形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