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精)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明白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名数字。

3.明白测量有误差,通过量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明白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4.学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形状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5.培育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式;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式。

难点:估读的方式;量筒读数时的注意事项;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在好久以前,英国人一辈子意布匹是以腰围来计量的。

有一天,一个买布人和一个卖布人争吵起来了。

原先,买布人是个胖子。

他依照自己的腰围量出的腰围数少,想少付钱。

可卖布人不干了,他是个瘦子,依照自己的腰围量出的腰围数多,想多收钱。

于是发生了矛盾。

两人争吵不下,告到了皇帝那儿,二人各陈己见,皇帝也感觉各有道理,问题出在什么地址呢?他认真观看了二人的腰围,发觉了其中的微妙……两人的腰围不一样长,如何办呢?若是你是这位皇帝,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呢?要解决那个问题,就需要学习有关测量的知识。

推动新课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长度是最大体的物理量,要求学生看书中的图,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尺度。

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常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式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经常使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利用刻度尺,有助于咱们学会利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二、长度的测量探讨1.同桌的两个同窗别离用自己的大拇指和中指尖的距离(叫一拃)去测量教室的长度,然后比较一下拃数是不是相同?什么缘故一样长的教室得出的拃数却不相同呢?2.若是用“拃”作为比较的依据,作为长度的标准,可行吗?那么如何才能取得确信的测量值呢?由以上探讨,咱们能够得出结论:这些问题告知人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不然,即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信的,那个选定的标准确实是测量单位。

制作简易测量工具——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教案实验

制作简易测量工具——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教案实验

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简易测量工具的实验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一、实验目标通过制作简易测量工具的实验,让学生能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了解常用测量单位,并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二、实验材料1. 卷尺2. 实验表3. 钟表4. 测量工具制作材料:硬纸板、尺子、剪刀、胶水、铅笔、刷子、计时器、便携式尺三、实验步骤1. 制作便携式尺(1)用尺子在硬纸板上分别绘出两条20厘米长、1.5厘米宽的条形。

(2)用剪刀将两条纸条裁剪出来,并将它们用胶水粘在一起。

(3)用刷子将干净的涂上一层绿色油漆,让它们干透。

(4)用铅笔在油漆表面写上20cm,以及一些细致的刻度(1cm、2cm、3cm…)。

(5)制作完成后,将便携式尺带到实验室中。

2. 测量钢杆的长度(1)将钢杆平放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出它的长度。

(2)再用便携式尺去测量钢杆的长度,并记录下读数。

(3)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了解出它们的误差范围。

3. 测量滑轮完整转动的时间(1)把实验表上的两个滑轮通过绳子连接起来,将其固定在桌子的两侧。

(2)用一根放在桌子上的木棍将绳子拉直,使滑轮之间的距离恰好为50 cm。

(3)将一个小木球从滑轮的一边开始向另一边沿着绳子滚动,并用计时器记录下滑动的时间。

(4)多次进行实验,计算出成功滑过绳子的小木球的平均时间。

4. 讨论在实验完成后,学生进行讨论,来总结实验的结果。

他们可以相互提出问题,探讨分析出不同的结果所在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同学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参与讨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并且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验的测量。

四、实验评价通过本实验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常用测量单位,能够在老师或助教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来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58张PPT)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58张PPT)
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 准量叫做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 位,叫做国际单位制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米 符号:m
其他的长度单位: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1m= 10 dm= 102 cm= 103 mm
例如: 课桌的高度约0.75m。 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 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 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 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给下列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某同学的身高是16.6( dm )
②一铅笔的长度是18( cm ) ③一枚一角的硬币的厚度是2.1(mm ) ④教室每层楼高3.2( m )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视觉是不可靠的(一)
视觉是不可靠的(二)
视觉是不可靠的(三)
视觉是不可靠的(四)
在生产生活中, 我们处处离不开测 量,如果所有的测 量都用我们的感觉 器官去感知,可靠 吗?
传说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各用自己 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 因结果不同而互相争吵,这说明什么?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刻度尺的使用
1.会选:正确选择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的最大值、最小刻
度和零刻度线。
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 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
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正确使用刻度尺
3.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
(与尺面 垂直)
×

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
基本工具:停表 停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练习(含答案) (108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练习(含答案) (1085)



22.(3 分)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同学们想出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 像图 1-8 那样,用一把直尺和两块三角板,将硬币平放在桌面上测。 方法二 像图 1-9 那样,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将硬币立在桌面上测。 相比较而言图 的方法更好些,理由是,这种方法操作起采更方便些。 思考:如果要测量一只乒乓球的直径,你将选用以上图 的方法。
面(即看它的端面)看则是一个圆形。如图画出了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圆柱体直径的 3 种
方法,正确的是 ( )。
10.(2 分)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实验操作出了差错.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测量误差.
C.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等方法可减小测量误差。
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来测量。如使用同学们手头常用的文具刻度尺,第一次从零刻度起测
量,第二次从 1cm 的刻线起测量……这样做并求平均值的优点是( )。
A.可以防止测量的错误
B.可以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
C.可以避免误差
D.可以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
9.(2 分)一个圆柱体,如果竖放从侧面看或横放从侧面看都是长方形,如果对着它的横截
23.(3 分)如图所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图。 24.(3 分)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cm。 25.(3 分)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cm.
26.(3 分)请用刻度尺测出你中指的长度是:
是: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你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27.(6 分)问:用哪些特殊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

靖江市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堂学习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靖江市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堂学习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物块的长度为_____cm.

2.80
6.(4分)如下图1-1-8所示 , 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 , 该表的分度值是 0._5__s____ , 所测时间是5_____min1_0____s,合3_1_0___s.
7.(6分)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式如下图1-1-9所示 , 他在测量中的错 误有 :
〔1〕物__体__的__边__缘__未__与__刻__度__尺__的__零__刻__度__的__位__置__対__齐____. 〔2〕_______刻__度__尺__没__有__紧__贴__被__测__物__体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课堂引导入入 思考1 : 一碗水在阳台上放几天 , 你会发现水变少了 , 为什么 ? 思考2 : 秋天的早晨为什么草叶上会出现露珠呢 ?
要想解释这些现象就要了解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知识点 1 汽化和液化
做一做 : 观察装有几滴酒精的塑料袋的变化。
在塑料袋中滴入酒精
把袋挤瘪 , 把口扎紧
BACD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3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学习学习目目标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 了解汽化 和液化 ; 2.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 了解沸点的概念 ;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4.通过实验, 能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 知道沸腾图像 的表示的物理含义。
典型新知例探究题1 以下现象中 , 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D 〕 A. 刚从冰柜里拿出的饮料瓶 , 外壁出现水珠 B. 绕在半山腰的云雾 C. 春天早晨 , 树叶上有露珠 D. 身上的汗水自然变干了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结果=
课堂小结
长 度 的 测 量
长度的测量
单位:km、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误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 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
随堂训练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3.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2.00 cm;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mm ;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dm ; 2.完成单位换算: 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7_×_1_0_4_nm = 7×10-5m
(二)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精度有限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
(三)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千米 km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m dm
cm
mm
微米
μm
纳米 nm
单位换算方法步骤 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 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运算。
例: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9__0__nm。
9×10-8m= 9×10-8 ×109 nm =90nm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0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02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03 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问题导入用眼观察甲、乙、丙三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在图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回答:(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古诗导入多媒体播放配画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描述长度(距离)、时间。

推进新课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1)5.2 m=5.2 m×100 cm=520 cm×106μm=×106×10-6=6.5 m(3)36 μm=36 μm×1 000=36 000 nm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物理八年级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物理八年级上册

8
9
10

长度的测量 正确使用刻度尺
测量时 ②放
对准: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紧贴:刻度尺有刻度一侧紧靠被测物体
平行:刻度尺边沿与物体待测边平行
长度的测量 正确使用刻度尺
③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 能斜视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度的测量 正确使用刻度尺
④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长度的测量 生活中的长度
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17_d__m__ 椅的高度约50_c_m__
课桌的高度约0.8_m___
长度的测量 物理课本的长约2.5_d_m___ 大拇指甲宽1_c_m____
长度的测量 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皮 尺
长度的测量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长度的测量 认识刻度尺
零刻度线
记下物理课本的宽度:18.41cm
18.41 cm
准确值 18.4cm 估读值 0.01cm
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错误
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
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 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②改进测量方法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随堂练习
分度值 1mm; 物体长度 2.78cm。
课堂小结
一、长度的测量
➢ 单位及换算 ➢ 常见的长度 ➢ 刻度尺的使用
二、误差
➢ 误差的定义 ➢ 减小误差的方法
作业
1学案(厚积薄发选做)改进测量方法 2能培P1-P4 要求:内容完整,图片清晰 以上两项作业,周6晚9:00前提交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长度的测量误差
山东省威海市国际中学庞绍君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思想目标:
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
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一、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

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

米的代表符号是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

(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单位换算: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um 1um=-1000 nm
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

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
出错。

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

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

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

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

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

(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

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

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例如:如图1-——5所测长度27mm,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1—5甲中所测的长度要取做27.3mm.这里末一位的3虽然是估读的,并不准确。

但是对我们还是有用的。

它告诉我们木块的长度在27mm___28mm之间更接近。

因此,最后一位是有意义的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如你看到一份测量记录上写者某本书的厚度是5。

你能知道书的厚度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

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

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

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

(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

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

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

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

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

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

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

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

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7、练习巩固:P10、(1——2)题
8、作业:P14(3——4)题
二、板书设计: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误差
一、测量的意义:人的视觉和感觉不可靠。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米(m)
1km =1000m 1m=10dm 1dm =10cm
1cm =10mm 1dm=1000um 1um =1000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做小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课后反思: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

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

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

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

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

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

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

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

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山东省威海市国际中学庞绍君
2004年10月17日
- 2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